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民国大文豪 (薪越)



在这个年代,好莱坞的电影院线掌握在大电影公司手中,而不是后来电影公司和院线分离的经营模式。

当大电影公司掌握院线的时候,电影院里放什么电影由电影公司说了算,观众看什么电影也是由电影公司说了算,这就容易造成垄断。

电影产业不是由市场来决定,而是由大电影公司来决定。

于是,在1948年5月,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反托拉斯法对“派拉蒙案”做出裁决,判定大制片厂垂直垄断为非法,要求制片公司放弃电影发行和电影院放映的业务。

这个案件之后,放映方可以自由选择放映任何一家片厂或者独立制片人出品的电影。

但在1921年的好莱坞,林子轩想要在美国公映《上海假日》,就必须找到大电影公司,把电影卖给他们。

可以想象,在这种大电影公司掌握绝对权力的情况下,来自东方的《上海假日》根本卖不上一个好价钱,或许那些大电影公司完全看不上。

这就需要一家有实力的代理公司去和大电影公司谈判,争取更好的价码。

沃尔什向林子轩解释的很清楚,他没有资格和派拉蒙或者环球那样的电影巨头谈判,只能把电影卖给联美公司。

至于联美公司把《上海假日》多少钱卖给大电影公司,就和他们没关系了。

这已经是比较好的结果了,林子轩同意了下来。

在联美公司内部的小放映厅里,正在放映《上海假日》,观看的是联美公司的四巨头。

大卫格里菲斯喜欢宏大的历史题材,对《上海假日》这种小制作的兴趣不大,卓别林擅长喜剧题材,也不太看好这部东方电影。

只有玛丽碧克馥和她的丈夫道格拉斯范朋克看的津津有味,他们两人都是好莱坞著名的电影明星,对这类爱情题材的电影情有独钟。

特别是玛丽碧克馥,她看到的是一个好故事,而这个好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城市。

《上海假日》是一部展现女主角魅力的电影,片中的公主光彩照人,所有人都成了她的陪衬,故事情节完美的展现了公主的品性。

这是一部能把女主角魅力发挥到极致的电影。

玛丽碧克馥想要在美国翻拍这部电影,而她就是片中的公主,如果她和她的丈夫一起出演的话,更加具有话题性。

影片结束,四巨头反应不一。

在沃尔什的极力推荐,玛丽碧克馥和丈夫也相当看好的情况下,联美公司最终拿出八万美元买断了《上海假日》在北美的放映权。

八万美元在好莱坞相当于什么?

以玛丽碧克馥为例,她拍摄一部电影的薪酬是35万美元,这算是好莱坞顶级影星的价码,而殷明竹拍摄《上海假日》只拿到了800银元。

在好莱坞一般的电影制作费用都要10万美元以上,像大卫格里菲斯那样拍一部电影动辄要上百万。

所以说,八万美元只相当于废品回收价。

林子轩知道《上海假日》绝对会物超所值,票房大卖,可这里是好莱坞,你手里没有电影院线,说什么都是白搭。

那些大电影公司根本不会和你签票房分成,只会是一口价买断,你爱卖不卖,他们不会在乎。

这与他当初和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的谈判一样,对方有底气那么做。

算了,就相当于交学费了。

林子轩自我安慰,能有几万美元入账这次美国就没有白来,还和联美公司有了联系,以后明星公司拍摄的电影也算有了一条外销的渠道。

交易达成,林子轩邀请联美公司的四巨头吃饭,拉近彼此的关系。

饭桌上,大卫格里菲斯和卓别林较为冷淡,玛丽碧克馥和她丈夫比较热情。

玛丽碧克馥提到翻拍的话题,林子轩建议她把故事背景放到纽约或者罗马,至于翻拍的版权问题,林子轩只象征性的收取了1000美元。

不过要加上一个条款,如果玛丽碧克馥在五年内没有翻拍《上海假日》的话,协议自动作废。

这是因为到了有声电影的时代,肯定还会有电影公司想翻拍《上海假日》,到时候林子轩还能再收一次钱。

第六十六章提前出炉的奥斯卡

林子轩之所以低价把翻拍权卖出去,不是因为看玛丽碧克馥脸蛋漂亮。

虽然这位正当红的好莱坞女明星甜美可人,却不是他喜欢的类型,他比较喜欢英格丽褒曼、格蕾丝凯莉和奥黛丽赫本那种。

当然,这指的是她们的荧幕形象。

对于女明星来说,荧幕形象和私人生活有时候差别很大。

玛丽碧克馥1893年出生于加拿大的多伦多,5岁时父亲死于工伤事故。

她过早地挑起了维持家庭生活的重担,艰苦的工作造就了玛丽的生存能力,她开始在加拿大演出话剧,8岁时她就参加巡回演出团,足迹遍布加拿大和美国。

14岁时,玛丽决定进军百老汇献艺。

1909年,渴望成名的玛丽恋恋不舍地离开百老汇的舞台,凭借同样的魅力和决心得到比沃格拉夫电影公司大卫格里菲斯的赏识而进入美国电影界。

从玛丽碧克馥拍摄电影的薪酬状况就能看出她在好莱坞的地位。

1909年初入比沃格拉夫公司时,周薪40美元。

1910年在帝国影片公司时,周薪已升至175美元。

1911年到美琪影片公司又升至275美元。

1912年转到A朱克的名演员影片公司,周薪已达到500美元。

之后其薪金一直周期性翻番,到1916年中期,玛丽与朱克签订了一项令人惊愕的合同:每周1万美元外加30万美元奖金。

在1917年,她拍摄一部电影的薪酬是35万美元。

她是这个时代好莱坞最顶尖的女明星之一,在好莱坞电影圈有着深厚的人脉关系,和沃尔什相比,她才是好莱坞的大人物。

林子轩需要玛丽碧克馥把他介绍给其他好莱坞大佬。

尤其是像派拉蒙和环球这种大电影公司的当家人,和这种人脉关系相比,那点金钱的损失不算什么。

谈钱伤感情,但不谈钱连感情都没有。

在席间,林子轩谈起了有声电影的话题,不过这个话题遭到了这几位好莱坞大人物的一致嘲讽。

在好莱坞,有声电影就是一个笑话。

卓别林甚至即兴模仿了一段鸭子的叫声来嘲笑有声电影,认为给电影加上声音会破坏电影的表演艺术,到时候电影就是一群鸭子在乱叫。

联美的四巨头都是默片坚定的拥护者,他们对有声电影极为排斥。

但林子轩知道,有声电影的时代终究要来临,默片时代在数年后就会终结。

这是时代的大潮流,浩浩荡荡,无从抵挡。

能跟上时代步伐的人会获得新生,否则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事实上,卓别林后来也拍摄了有声电影,并获得巨大成功,而大卫格里菲思曾尝试拍摄有声电影,但观众反应平淡。

1931年,大卫格里菲斯完全退出了电影界。

玛丽碧克馥和道格拉斯范朋克转向了幕后,开办了电影公司。

十年时间,有声电影的浪潮就会席卷而来,一批默片时代的大明星和大导演将失去舞台,被时代抛弃。

林子轩知道未来的趋势,所以他对有声电影抱有极大的期望,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或许会失败,可一旦成功,将获得巨大的收益。

既然联美四巨头嘲讽有声电影,林子轩就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在1921年的好莱坞,还是默片的天下。

他打算之后再和玛丽碧克馥单独谈论这个话题,还要请她介绍好莱坞的大人物。

“既然好莱坞电影这么兴盛,为什么不设立一个奖项呢?”饭局到了尾声,林子轩挑起了一个话题,“每年对好莱坞拍摄的电影进行一次评选,比如最佳电影、最佳故事、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等等。”

林子轩所说的就是后世的奥斯卡金像奖。

无论新闻媒体如何抨击奥斯卡金像奖评选的不公正,但不可否认,奥斯卡金像奖不仅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和成就,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就算是林子轩不提,过几年美国人也会弄出来奥斯卡。

林子轩的目的自然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这个奖项,这是以后明星电影公司有机会争取到的奖项。

要是能和奥斯卡金像奖的创始人打好关系,对他极为有利。

这个话题果然吸引了联美四巨头的注意力,如果好莱坞有这个奖项的话……

他们在心里权衡着利弊,这对于玛丽碧克馥更具有吸引力。

在好莱坞,和她同级别的女明星还有几个人,她们之间攀比的无非是片酬和观众的喜爱程度,可这都没有一个奖项的肯定更有价值。

最佳女主角,这就是她想要的东西。

这一刻,玛丽碧克馥觉得林子轩太懂的她的内心了,只要她能把《纽约假日》拍出来,那下一年的最佳女主角就非她莫属了。

女人的虚荣心攀升到了极点,她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就算要设立这个奖项,也是那些大电影公司的事情,和我们没有关系。”卓别林酸溜溜的说道。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