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浮十七岁的时候,他的哥哥要去日本考察,他就跟上哥哥去了日本,第二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获得官费生资格。
日本的高等学校相当于中国的高中。
当时北洋政府的留学政策规定,在日本指定了五所高等学校。凡考上的就是官费生。
后来,郁达浮又考上东京帝国大学,学的是经济学,他在日本待了整整九年时间。
徐至摩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随后自费赴美国留学。
他先入克拉克大学学历史,毕业后考上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
这正是和林子轩同学的那段时间。
1920年9月,徐至摩前往英国,先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后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他在美英两国,待了整整四年。
有趣的是,他们在国外学的都不是文学。
仔细想想,民国时期的文学家大多是专业不对口,或者说都改行了。
鲁讯留学的时候学医学,胡拾学的是哲学,周作仁在日本先攻读海军技术,最后学习希腊语,算是外语人才。郭沫偌学习医学。
像是沈丛文和张痕水连中学都没有毕业。
加上徐至摩和郁达浮,这些人都没有正儿八经的学过文学,也没有人教过他们该如何写作,但他们就是凭借着天赋和自学,成为了文学大家。
这说明学什么专业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喜欢什么,只有喜欢才能发挥潜力,才能做好。
什么是文学天赋?
郁达浮在日本的时候就有小说《银灰色的死》在国内报纸发表,随后出版中国第一部新文学小说集《沉沦》,比鲁讯的小说集《呐喊》还要早一年。
在新文学领域。他是中国除了鲁讯之外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
到了1927年,他都准备出版《达夫全集》了。
当然,他的名气和林子轩没办法比,不过林子轩是作弊。他可是真才实学。
徐至摩的诗歌天赋不用多说,就算没有《再别康桥》,也能写出无数才情飞扬的诗句来。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像这种诗句没有一点小才华还真写不出来。
所以,读者可以批评他的人品,但不能否定他的文学才华。
徐至摩和郁达浮都是有真性情的人。他们看到了社会的阴暗面或者不公就会说出来。
比如,徐至摩对苏联的批评,郁达浮对广州国民政府的抨击。
然而,他们两人毕竟不同,这点从梁时秋对两人的看法中可以得到印证。
梁时秋属于文坛后辈,新月社的成员,和创造社也有联系。
在新文学领域,按照文坛辈分来说,胡拾和鲁讯属于启蒙者,林子轩和徐至摩属于开拓者,沈丛文和梁时秋就是文坛后辈了。
梁时秋对徐至摩非常敬佩,对郁达浮则较为厌恶。
有一天,徐至摩去看望梁时秋,看到院子里有围棋,便要求和梁时秋对弈。
徐至摩棋力较高,到了中盘,大势已定,他没有穷追猛打,反而借故离开。
这就是绅士风度,也是徐至摩能够交游广阔的原因。
他会照顾朋友的情绪,不会使人难堪,有种文人名士超然洒脱的气度。
相比较而言,创造社给梁时秋的感觉就是颓废。
“我有一次暑中送母亲回杭州,路过上海,到了哈同路民厚南里,见到郭、郁、成几位,我惊讶的不是他们生活的清苦,而是他们生活的颓废,尤以郁为最。”
“他们引我从四马路的一端,吃大碗的黄酒,一直吃到另一端,在大世界追野鸡,在堂子里打茶围,这一切对于一个清华学生是够恐怖的。”
还有一次,郁达浮北上到了北平,找到梁时秋。
当面提出两点要求:一是访圆明园遗址,二是逛北平的四等窑子,这让梁时秋更为不喜。
梁时秋在文章里这样评价郁达浮。
“譬如郁达浮先生一类的文人,报酬并不太薄,终日花天酒地,过的是中级的颓废生活,而提起笔来,辄拈酸叫苦,一似遭了社会最不公的待遇,不得已才沦落似的。这是最令人看不起的地方。”
在中国古代的文坛,有名士和狂士的说法,如果说徐至摩是名士,那么郁达浮就是狂士。
这和两人的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
徐至摩家境优渥,是大家族的公子哥,有成为名士的资本;郁达浮家道败落,难免愤世嫉俗,颓废彷徨,这就是成为狂士的条件。
其实,无论是名士还是狂士,只要具有真性情,不虚伪,便可以结交。
当林子轩在海上漂泊的时候,在上海,或者说在中国发生了一件改变国内局势的大事。
第三百六十二章这一页的历史该如何书写
在国内,北伐战争刚刚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广州国民政府和苏联决裂,无论是上海还是广州,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这件事的根源还是在孙仲山那里。
和苏联联合是孙仲山的意思,只是广州国民政府内部一直有不同的声音。
为此还生过争执,被孙仲山强压下来,自从孙仲山去世后,反对的声浪日益高涨。
最终酿成了这次的事件。
这时候,林子轩正在邮轮上写《京华烟云》。
《京华烟云》这本小说的时间线从19oo年一直延续到1938年,展现了这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历史风貌,可以说是一部近代中国的历史。
小说一直在《新闻报》的副刊《快活林》上连载。
不过,连载的断断续续,这是因为林子轩比较忙,写作的时间越来越少。
这就是出名的代价,他不是一个单纯依靠稿费生活的文人,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再说,这本小说若是写的快了,一旦过当前的年份,就写不下去了,你不能在1927年去写1928年的故事。
所以,林子轩一直写的很慢,严独贺也没有催稿。
以林子轩此时在文坛的地位,还能在报纸上连载这种长篇小说,严独贺都觉得幸运。
这已经不是林子轩写《射雕英雄传》的那个时候了,现在恐怕也没有人能请动林子轩在报纸上连载小说了。
《京华烟云》写到这个时候,已然有了一种传世名著的味道。
小说中包含了很多方面,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
它细致的讲述了这个时代的中国男女如何成长、如何生活、如何爱、如何恨、如何养成某些生活习惯,如何形成某些思维方式。
尤其是其中的道家思想。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尘世生活里,如何顺应时代,适应环境。
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小说那么简单了。
普通读者看到的是男女之间的恩怨故事,文学家看到的是“红楼梦”式的写作手法。哲学家看到的是道家文化,社会学家看到的是一幅北平的社会风俗画卷。
这是一段民国时期的历史传奇。
从《京华烟云》连载开始,就被无数文学评论家关注。
如今不会再有人批评,他们好奇的是这本小说能达到什么程度,林子轩能不能掌控好如此繁复的情节。会不会写到最后控制不住,从而留下遗憾。
“红学”经过考证派的宣扬,很多读者都接受了《红楼梦》后四十回是续写的说法。
《京华烟云》还无法和《红楼梦》相比,但有了几分红楼的韵味,只是不知道结局会如何,希望不要落到和《红楼梦》一样的下场。
按照后世网文的说法,那就是不要烂尾。
他们这么想很有道理,目前报纸上已经连载到了1926年的故事,从小说情节上看有很多伏笔都没有展开,不少人物刚刚出场。显然还有很多故事没有讲完。
难道小说写到1927年就会戛然而止么?
文学评论家对此进行了推测,按照这部小说的写作构思来看,明显是一部野心之作。
林子轩想给这个时代写一部历史,那么整个故事会写到什么时候呢?
是写到当前这个时代就停止,还是会写到几十年后,对此林子轩没有给出解释。
之所以不解释,是因为他同样没有想好。
在邮轮上,他有了空闲,这几天写了几章,写到了1927年的故事。还要不要写下去呢?
再写下去就不是故事,而是预言了,而且,这段故事很不好写。
写小说难免掺杂着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对于历史事件或批判或支持,都将在故事里呈现。
在《京华烟云》里,穿插着大量的历史事件。
包括义和团、辛亥革命、袁时凯篡国、张迅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新文化、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二战爆等等。
作者的政治倾向和生活态度就在其中。
以“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的笔战为例,林羽堂是语丝派的成员,在字里行间自然倾向于语丝派,认为自己站在正义的一方。
现在林子轩来写。就会有很大的不同,会相对公允一些,这由各自的立场决定。
作者和小说分不开,这叫做文如其人。
《京华烟云》是林子轩写的小说,读者会想当然的认为这是林子轩的态度。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一八五三 (酥酥麻麻) 起点VIP2016-04-05 清史民国十九世纪,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时代,也是中华民族堕入深渊的开端,如果有一个穿越者...
-
超级兵工帝国 (龙魂在华夏) 起点VIP2016-03-31 架空历史兵器工业专家肖卫国在一次未来主战坦克的新型动力系统测试中被炸穿越了,来到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