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民国大文豪 (薪越)



作家,尤其是伟大的作家,他们认为写作是件很严肃的事情。

是在刻画这个世界,是在安抚人类的灵魂,是对未来提出忠告,是表达自己内心的渴求。

他们往往有着济世救民的心态,或者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要看

司马迁在报任安中有段话说的很好。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做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愤之所为作也。”

这些人就是作家。

国际笔会之所以定下这个主题,和中国要参加国际笔会有很大关系。

经过数年的展,国际笔会在欧美等国设立了分会,它想扩大规模和影响力就需要朝着亚洲展。印度和中国都是东方的文明古国。

中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林子轩只是恰逢其会。

即便没有林子轩,过几年国际笔会仍然会邀请中国,他的出现把这个时间给提前了。

所以说。这次的议题就是讨论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文学状况。

如此有利于其他国家同意中国加入国际笔会的申请。

原本一切都没有问题,但由于1984的出版,在世界文坛掀起了一场风暴。

苏联作家高尔基在意大利表郑重声明,呼吁各国抵制1984这部小说,因为小说影射了苏联领导人。看严重歪曲了苏联的伟大革命,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

高尔基在世界文坛具有不小的影响力,他和不少西方著名作家都是朋友。

法国的罗曼罗兰和纪德支持高尔基,他们还没有去过苏联,但他们对苏联怀有憧憬之情。

这很容易理解,和鲁讯一样,作家在自己的国家往往扮演着批判者的角色,也就是看自己的国家,或者看西方文明不顺眼,认为西方文明存在着种种弊病。

因此他们特别向往苏联的革命。打倒和推翻一切,重新来过,这需要多么大的气魄啊。

作家就是这样,总想着改变世界,却又没有能力做出改变,只能在小说里幻想改变世界。

苏联的革命听起来很美,让不少想要改变世界的西方作家心向往之。

然而,一旦让他们在苏联住上一段时间,了解了苏联的真实状况,就会幻想破灭。

纪德在1936年前往苏联。幻想破灭后写了访苏归来,毫不客气地批判苏联。

由于高尔基的声明和对于苏联的态度,各国的作家们分成不同的阵营。

这件事算是今年世界文坛的一件大事,这些作家聚集在一起不免会讨论。也对那位来自远东的中国作家感到好奇,便找来林子轩的小说翻看。

在英国,林子轩最为畅销的小说是蝇王,这本小说获得英国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他们也能买到乱世佳人和麦田里的守望者等,只是这些人的关注点放在了1984和蝇王上面,他们喜欢看有深度的小说。

世界各国的作家通过小说对林子轩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其中。美国作家自然支持林子轩,林子轩在美国具有不小的知名度,这次来伦敦的是辛克莱刘易斯,代表作是阿罗史密斯。

他和林子轩的经历非常相似,刚开始写通俗小说,后来改写严肃文学。

他擅长运用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方式进行讽刺,充满讽刺、诙谐,风格粗犷、直率。

1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作家反对林子轩,德国作家反而支持林子轩,此时的德国希特勒还没有上台,仍然处于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中。

捷克笔会中心的主席卡雷尔恰佩克支持林子轩,此人是小说家和剧作家,擅长童话故事。

192o年,恰佩克表了科幻剧本万能机器人,明了机器人这个词,给后来的科幻小说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像是比利时和瑞典等国家持中立态度。

唯一的亚洲国家印度因为泰戈尔的关系支持林子轩,其实泰戈尔本人对于苏联颇为向往。

英国作家内部分歧严重。

国际笔会的主席是高尔斯华绥,早期成员中有约瑟夫康拉德、萧伯纳和威尔斯等人。

这次林子轩给他们出了一道难题,萧伯纳是费边社的成员,属于社会主义阵营,萧伯纳还曾提名林子轩加入国际笔会。

威尔斯是英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写了时间机器和星际战争等小说。

他在192o年到过苏联,还和列宁等人见过面,对苏联印象一般。

他在国际笔会中有很大的言权,即将接任国际笔会主席的职位。

这次国际笔会需要各国投票决定是否允许中国加入国际笔会,因为林子轩和1984这部小说导致各国的意见并不统一,也就是说存在着不小的风险。

这个时候,英国作家要表明自己的态度。

在英国,林子轩有不少的朋友,那就是以弗吉尼亚伍尔芙为的布卢姆斯伯里集团。

他们替林子轩游说,认为不能把林子轩个人和中国加入国际笔会两件事混为一谈,中国加入国际笔会是中国作家的事情,林子轩写的小说是他个人的观点。

你可以不喜欢他的小说,但他有写作的自由。

就这样,林子轩还没有到伦敦,就有了半个世界的敌人,同时也有了另半个世界的朋友。

第三百六十五章这一刻,他是焦点

1927年5月12日,邮轮来到伦敦。

前来迎接他们的是英国文化部的官员和国际笔会的负责人。

那位负责人在见到林子轩的时候提醒他事情或许会有变化,林子轩有点莫名其妙,但很快他就知道了事情的经过。

苏联的反应太快了吧!

他原本以为即便《1984》在美国出版,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才能引起反响。

然而,他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在美国的影响力,小说的热销,美国评论界的推波助澜,这些因素导致苏联的强烈反弹。

高尔基的声明更是火上浇油,把整件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加上国际笔会大会召开在即,伦敦聚集着大批的著名作家,他们对《1984》的评论无形中提高了林子轩的知名度。

继美国文学评论家之后,英国文学评论家接着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

他们越是解读,越现这部小说丰富的内涵,似乎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

有评论家把《1984》奉为神作,认为林子轩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有评论家则嗤之以鼻,指责这是一本邪恶的小说,作家之所以能够写出这部小说,是因为作家同样有这种邪恶的思想。`

无论是赞誉还是贬低,都离不开林子轩这个名字。

可以说,林子轩虽然不在伦敦,却成为伦敦文学界,甚至是世界文坛的一个焦点。

围绕着林子轩和《1984》的一切都是新闻媒体追逐的热点。

这是一场媒体的狂欢。

如果说以前林子轩在世界文坛是崭露头角的话,现在则是声名远扬了,他的知名度和此时世界上最著名的作家不相上下。

这部《1984》的确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知名度,不过却是毁誉参半。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富有争议的作品是出名的捷径,但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林子轩刚刚安排好住处,就有多家英国媒体前来采访。包括《泰晤士报》这种大报。

在港口的时候就有记者拍照和采访,那时林子轩还不了解内情,以为英国媒体实在是太热情了,他没想到自己已经成为世界文坛的大作家了。

他没有贸然接受采访。而是让人把市面上的报纸和杂志都买回来,了解具体的情况。

看罢报纸,他心情沉重。

由于苏联施加的压力,导致国际笔会的下属分会意见不一,分歧严重。这对中国加入国际笔会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国际笔会相当于作家的联合国,每个国家的笔会中心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态度。

作家有国籍,也有个人的倾向,他们追求写作的自由,也要维护国家的立场,这其中的平衡很难把握。

林子轩理解这一点,作为中国作家,他同样会维护中国的利益。

苏联动了很大的力量来阻止和诋毁林子轩和《1984》这本书,不可避免的牵连到中国加入国际笔会的表决。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文学事件,而是牵扯到更深的东西。

从高尔基的声明。到各国作家的看法,英国评论家的评论等等,形势不容乐观。

国际笔会以英国和法国的作家为主,他们具有主导权,其他欧洲国家的存在感不强,基本上以这两个国家为标杆。

现在,英国的态度模糊不清,法国持反对态度,其他国家大部分都是中立,不表意见。

好在美国、德国和捷克等国支持中国。让局面不是那么悲观。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和苏联接壤的国家能看到苏联的真实状况,支持林子轩,那些不了解内情的作家们反而诋毁林子轩。

或许很多年后。他们会因为这件事而后悔,但在此时此刻,给林子轩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有意思的是国际笔会的宗旨是为言论自由而奋斗,并积极保护作家免受政治的压迫。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