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帝国崛起 (断刃天涯)


“各位爱卿,石柱宣抚使秦良玉捷报,与蓟州以北三十里处,遭遇后金一甲喇精骑,得义民陈燮相助,两军合力,阵斩建奴首级五百三十一。现秦良玉率部回京师,陈燮挥军南下香河,首级随军来京。”崇祯还是决定,“保护”义民陈某人。

皇极殿瞬间沸腾了,捷报在众人手里传阅的时候,崇祯脸上带着笑,袖里的手紧紧攥着拿份附加的密折。

“陛下,有秦良玉挥师京师,可保京师安定。”深受崇祯信任的周延儒,先站出来说话了。奖赏什么的,先放一放,确保京师安定才是关键。这个话,深得崇祯的心思。白杆兵有一万三千余,先到一部分,近几日又能到一部分。把秦良玉放在北京,确实可以保证安全。

想到不用在担心京师被围,朱由检的脸上露出了真实的微笑。心里在想,这个陈燮,要好好调查一下了,骆养性这个废物,到现在都没查清楚。

散朝之后,众官员去商议奖赏之事,朱由检回到书房时,脸色陡然变沉,对王承恩道:“王承恩,骆养性还没查清楚么?”

“万岁爷,骆指挥使在外等候多时了。”王承恩赶紧回答,崇祯这才缓和脸色道:“传。”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属于明朝历史权势不太大的指挥使。跟他的前辈纪纲和前任魏忠贤之流,根本没法比。按照官们的意思,锦衣卫最好是裁撤了事。原因嘛,呵呵呵。谁当官也不喜欢有眼睛盯着自己的后背,人皆如此吧。

“陛下,已经查明了,通州一战,为陈燮陈思华率部激战获胜,非解经传等人说奏,更没有什么攻城之举。建奴还没到城下,就遇见了北上的陈燮,两下里在城外摆开阵势激战,陈燮所部以火器猛击建奴,不过半个时辰,建奴不支而走。锦衣卫天津百户元上报,陈燮为南宋遗民后裔,自海外美洲而回之富商,因地方不靖,故筹备团练以安地方。建奴入寇,登州营副总兵张可大,因粮饷不济,夜入陈府求助。陈燮慷慨解囊之余,主动请缨,率义民北上勤王,并为登州营先锋。今登州营后续主力五千,已抵达天津,正在星夜赶往京师。”骆养性知道的这些,都是来自元,也是按照陈燮的意思来讲的。

崇祯可不是傻,听到这里便抬手,怒道:“自去岁勤王令下,至今近三个月。登州营就算是爬,也该爬到京师了。登州营乃重镇,每年饷银二十万,如何会有粮饷不济之事?查,给我查清楚。”

这下骆养性傻眼了,只能拿眼神求助王承恩。登州营的事情不能查,一查这源头就是户部,响应下发,肯定先要漂没三成。到了登州,兵巡道要刮一层,到了登州营,能有五成剩下就是厚道的,一般都是四成。这事情是潜规则,不能明说的。

王承恩当然知道这些,所以在旁开口:“万岁爷,息怒。”

崇祯挥挥手道:“骆养性,你要记住,锦衣卫是天亲军,不是官的奴才。下去吧。”

这话的意思很明白了,骆养性吓的背后都被冷汗湿透了,他这个指挥使挺窝囊的。缓缓的,骆养性退了出去,剩下朱由检和王承恩。

“王承恩,你说,这秦良玉和陈燮为何敢于野战并能取胜。那些大臣们反而一再跟朕说,我军疲弱,不可野外浪战。这大明的官兵,到底是怎么了?”这个问题,王承恩肯定回答不上,就算能回答,也不会回答。

“奴婢不知兵事,不敢妄加猜测,以乱圣断。”王承恩这个答案,倒是很稳妥。朱由检看看他的老脸,笑了笑:“你这个老奴,倒是会说话。去把曹化淳叫来。”(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一章香河父老的“盛情”

第一百三十一章香河父老的“盛情”

王承恩退下之后,朱由检的脸上还是露出了微笑。自去年十月以来,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严格的来说,袁崇焕被拿下确实有点冤枉,蓟州那边应该是刘策的责任。崇祯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袁崇焕竟然要求进城休整,这个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黄台吉刚刚撤军,崇祯就迫不及待的拿下袁崇焕,直接导致最能打的祖大寿逃回宁远,这个事情,更是把袁崇焕往死路上退了一步。

房山陷落,良乡惨败,接着黄台吉杀了个回马枪,永定门一战满桂战死了。唯一能寄托希望的孙承宗,夜奔通州,总算是到了山海关,把马世龙给派了回来。随着黄台吉东进,遵化陷落,京师与山海关之间消息割断,根本就不知道那边的情况如何。

就在这个前提下,陈燮和秦良玉以少量的部队出击,并且取得了大捷。这是崇祯最近一段时间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可惜的是陈燮这样的义民少了点,白杆兵的主力还没赶到。这也导致两人偷袭遵化的计划失败,被迫后退。

提起笔,朱由检在屏风上写下“陈燮”二字,这意味着此人可用,进入了君王的视线。

朱由检从来都不是一个善于自省的君王,立志成为一个伟大君王的愿望是好的。但是缺乏相应的能力,又有性格上的缺陷,总是想把事情办好,但是每次都落到了一个糟糕的结果。

偏偏这又是一个明朝最烂的时代,天灾*不断。内忧外患不觉。

因为袁崇焕的缘故,崇祯会再次启用宦官作为监军,尽管大臣会阻挠,但是没有效果。崇祯的执拗,无疑撕裂了君臣之间看似愈合的伤口。君主和大臣之间的距离拉大。

纵观整个明末的崇祯年,看看朱由检干的那些事情,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这位心比天高的皇帝,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或者说战略眼光基本为零。

三河。到了分道扬镳的时候了。陈燮与秦良玉策马并行时,秦良玉旧事重提:“思华,我还是想打造一支以火器为主的小部队。等拿到赏银,能否卖一批火器给我,顺便派几个军官协助训练一二。”

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的陈燮微微一笑道:“秦姨。就算您给银,我也不会要。这样吧,您挑选一批老实忠厚的士兵,规模不要太大,五百人为限。这些人跟我回登州,交给我来训练。我根据白杆兵的特点,专门定制一套最适合的战术。我称这套战术为:陈氏方阵。”

好吧,我们的陈神医。决定再次剽窃并侵权。实际上这个时候的西班牙方阵,欧洲并不新鲜。陈燮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多,就是长矛手的盔甲而已。现在的登州铁作坊。制作一些板甲应该难不倒陈燮从各地搜刮来的五百铁匠。

秦良玉再次被感动了,但是她没有露在脸上,默默的接受陈燮的好意,等着以后报答吧。白杆兵是秦良玉安身立命报效君王的本钱,为这个事情欠点人情,值得。

“好。就这么说定了。”秦良玉上路了,陈燮挠挠头。转身继续南下时,交代身边的参谋道:“记录一下。派人去问问,板甲的研制和产量情况如何?如果有一定数量的成品,让联合商号送到香河。”

这些年轻的参谋,实际上就是陈燮的秘书班。也是陈燮精心培养的未来。

就在陈燮挥师南下的时候,趁着京师收敛城外尸体,打开城门的机会,莫泰的四轮马车缓缓的进入了广渠门。开始了他在京师的活动生涯,莫师爷心里很清楚,陈燮把他摆在这个位置上是做啥的。陈燮这样的人,注定是要一飞冲天的,不表现出自己的价值,今后在这个团体内的位置,就无法得到保障。

两场战斗下来,陈燮无疑收获巨大,对于他来说,打造一支敢打必胜的军队,才是在明末安生立命的根本。至于明朝未来的这个问题,陈燮不是什么高瞻远瞩的大人物,当然也很难给自己制定一个长远的计划。他能想到的就是,如何在明朝末年,坚实的走好每一步,哪怕慢一点,只要不断地往前就行。

就这个思路,相比朱由检同志而言,可谓恰恰相反。一个是高估了自身,一个是低估了自身。这个时候的陈燮,大概还没想到,自己的实力被自己低估了。在明朝,银解决不了的问题真不多,只要有足够的银,很多事情必然迎刃而解。

登州团练营的继续南下,速度就慢的多了。陈燮也不赶路,可以不紧不慢的往前走。几个受伤的,进行了一些手术治疗后,直接丢在通州养伤。城里杨国栋,对这个要求自然没有拒绝的可能。而且亲自去见了陈燮,客气一番后私下道:“思华,解巡抚的意思,是不是贵部就不走了。”

陈燮诧异道:“此话怎讲?”杨国栋道:“思华有所不知,如今登州营的威名算是打出来了,哪个城池不喜欢贵部留下?”

感情是因为怕死啊,要请陈燮留下帮着守通州。这个建议,陈燮当然不能接受,按计划前往香河,在那边等着后金偏师,才是陈燮的真实意图,怎么就就此作罢。

“总兵大人有所不知,我部作战,依赖枪弹,后勤消耗极大。且枪弹补给,需经海路运抵天津,此番南下,就是去接应补给。等我部补充了粮弹之后,自会返回。”

杨国栋这些没话可说了,人家是纯火器营,这个消耗自然很大。通州就算有钱,也没那么多火药和铅弹提供。杨国栋只好悻悻而去,陈燮继续南下。还没到香河呢,前方就见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的欢迎场面。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