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燮笑道:“两层棉甲可保证击穿,三层棉甲不一定,但是被击身体者,就算不能破甲,巨大的冲击力也能造成严重的伤害。基本上这个弹丸在这个距离打了目标,都能导致其丧失战斗力。所以,破甲不破甲,并不重要。”
“此铳得来不易吧?”曹化淳的声音在发抖了,说明他动心了。陈燮早有防备,黯然道:“非常之难,只有从万里之外的海外美洲才能搞到,草民也不过就手里这一些。而且药也不一样,大明根本无法仿制。这些枪弹,打一颗少一个,火药也是打一点少一点。”
曹化淳心里一哆嗦,赶紧放下望远镜道:“不用再打了,太浪费了。”陈燮心里暗暗得意,请他下了高台道:“公公不必担心,这些枪弹都是演戏用的,不是正规作战所用。草民自美洲带回来的枪弹,足够三千人用上一年的。明年,又可以购入一批枪弹进行补充。东西是好东西,就是太贵了。每支枪配弹五百发,就是五百两银,这还没算火药。”
曹化淳彻底断了念想,这得多少银啊?但是心里又不甘心,看着陈燮道:“大明不能仿制?”陈燮摇头道:“仿制可以,但是枪管所用的钢材质地不佳,根本就拉不住膛线。”
膛线不膛线的,曹化淳不管,如此利器不能仿制,才是他最难受的原因。偏偏陈燮还补了一刀:“打仗不仅仅依靠枪械,还需要有严格的训练和坚定不移的斗志。大明边军,以关宁军为例,装备枪械远在建奴之上,为何不能战而胜之?这就牵涉到合理的训练已经合理的营养结构。我大明各军,饭都吃不饱,还能指望他们去打仗?区区数千团练,不算枪械,单单就伙食而言,每人每月耗费银不下十两。”
这一刀补的太狠了,大明朝廷缺啥?银啊!每年的税赋不过四百多万两,到如今,单单军费一项就是五百多万两。说白了,练兵什么的都简单,没银你练个蛋蛋。rs
第一百三十四章美丽的错误
第一百三十四章美丽的错误
曹化淳给陈燮的感官还算不错,不像电视剧里的太监,喜欢摆架。至少是在陈燮这里,曹化淳没摆什么大太监的架。看完演习之后的曹化淳,似乎心事重重,一直低头不语。陈燮见状也不多话,小心翼翼的陪着。太监的性格都有点怪,可不敢因为大意而得罪他。自打被袁崇焕忽了之后,崇祯开始重新启用太监的事情陈燮是知道的。
至于袁崇焕嘛,反正陈燮对他没好感。别看黄台吉自蓟州一线入侵,主要责任是刘策的。就职务而言袁崇焕是蓟辽督师,他的责任也不轻。这家伙要了一堆条件,结果还搞出这么烂的一个局面,不思求战而退后金兵,还打算搞坚城之下待敌疲而打的那一套熟练地战术,真是自己找死。从妄杀毛龙开始,袁崇焕就走上了作死的道路,虽然不是汉奸,但是在毛龙的问题上,起到了汉奸的实际作用。这个人自以为是,以为杀了毛龙就能整顿东江镇,殊不知就算给了整整五年的时间,也未必能掌握东江镇并达到毛龙时期的战略牵制效果。总而言之,死有余辜,死不足惜,还坏了大明的对后金战略。客观上,导致了后来辽东军阀的形成。也导致了崇祯和臣之间的相互信任度严重下降。可以说,这混蛋造成了恶劣的后果,朱由检干了不少混蛋的事情,但是杀袁崇焕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他的问题是。没找机会拿下关宁军的绝对控制权。
心事重重的曹化淳,最终幽幽叹息一声,也不知道为啥,对陈燮道:“国事艰难啊!”
一个太监表现出来这种情绪,陈燮觉得很蛋疼。就冲他收了钱谦益的银,为钱某开脱一事,陈燮也不觉得这货能高尚到哪里去。太监的未来在皇帝这一点,倒是没问题的。
“心忧国事”的曹化淳,午饭都不吃就要回去,陈燮也留不住。一份厚礼已经备下。一辆豪华版四轮马车。本来是陈燮自己坐着撑场面的,现在拿了出来。一份礼单,悄悄的递过去,曹化淳看了看陈燮。也没客气便进了袖筒。笑道:“思华。这怎么好意思?”
公鸭嗓语气亲切的时候,听着肉麻的紧。陈燮陪着笑道:“公公为国操劳,一点小小意思。不成敬意。得空,公公去登州,陈燮一定尽地主之谊。”
是不是小小意思陈燮说了不算,得曹化淳满意才行。为了让这个太监在汇报的时候,不至于提到什么陈某人私下操练精锐,居心叵测之类的话,陈燮还是狠狠地砸了三万两银下去。其他的东西比如各种日化品、镜、座钟、暖瓶这些,在明朝是稀罕物件,在陈燮心里都是一些便宜货。
坐在跑起来平稳了许多的马车上,曹化淳打开礼单,第一项就让他的眼睛眯了起来。白银三万两,这个陈思华倒是舍得。什么不想做官之类的话,看来肯定是忽人的。这世界上哪有这种好人啊?就算他银再多,也不至于白白送给自己。看意思,他还是想着当官呢。最后不是把狐狸尾巴露出来了么?登州的地主之谊,看这意思是不想离开登州,又想当官。
这事情,倒也不难办,立了这么大的功劳,万岁爷怎么都得意思一下不是?回头再给说两句好话,别的不敢说,看在银的面上,一个登州营的游击将军还是能帮着办下来的。
这事情,还真不是曹化淳想的那样,陈燮送那么多银的原因有三个,一个是心虚。一支团练,那么多火炮,规模也不小,这事情很那说的过去。这可是陈燮的私兵,不心虚是不正常的,毕竟他不是武官。第二个就是主观偏差,认为讨好巴结曹化淳这样的大太监,没几万两银还真拿不出手。殊不知,当初钱谦益想当状元,才贿赂了两万两,虽然后来被别人砸的更多坏了事,可见行情本身没有陈燮想的那么夸张。第三个,就是陈燮对银的购买力,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么说把,人牙手里那些调教过的小厮小丫鬟,也就是十几辆银一个。买回去就是私有财产了。秦淮河上的红倌人,不过夜,喝茶听曲之类的一套下来,也就是十几二十两银的事情。
曹化淳的理解错误倒是很正常的,一个游击将军不值得三万两银,人家不是还惦记着进步么?以后慢慢再补上就是了,但是怎么得也给个游击将军起步价不是?在不行,就给点爵位什么的,可以世袭的那种。总之帮着说好话吧,国家大事曹化淳也担忧,不过比起到手的银来说,还是次要的。大明,这不还没到风雨飘摇的时候么?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训练私兵什么的,在曹化淳的心目,真不是什么大罪过。这年夜,有钱的大户,养打手是寻常事,办团练那也是在官府领导下的嘛。他可没往别的地方去想,也没觉得这么两三千人就能翻出大浪来。更不要说,陈燮不是在给大明卖命么?事情就是这么巧,稀里糊涂的,陈燮都没想到自己的前途已经出来了。
秦良玉回到北京,朱由检再次平台召见,仔细的询问了战斗过程。秦良玉倒也没有隐瞒太多,当然也没都说实话。陈燮所部的伤亡,还是夸大了一些。重点提了一下有人拦住大军追击一事,导致放走了建奴。
朱由检不懂兵事,自然相信秦良玉的话了。尤其是兵部点验,全部都是真建奴的脑袋时,更是激动不已。广宁军每年耗费几百万两银,大明军费的七成都砸进去了,也没见哪次斩首比这一次多,这还是陈燮和秦良玉两支小部队干下的事情。
当即指示兵部,好好商议奖赏的事情。秦良玉临走的时候,朱由检把披风脱下,仔细的给秦良玉披上道:“天气寒冷,将军是南方人,要注意别凉着了。”一番话把秦良玉说的当时就给跪了,口称:“陛下隆恩,臣无以为报,但凡有令,白杆兵上下愿为陛下战至最后一人!”
朱由检也挺感动,这会大家都是说的好听,没人去真打。只有秦良玉和陈燮这俩“傻”去了。还真给他们打出一个大捷来了。这怎么说呢?不是大明军队不能打,而是有没有死战到底的决心,看看人家秦良玉就知道了,战至最后一人的勇气。
“将军多多保重,今后大明江山,还需要将军的勇武。朕恨不得这大明官兵都似将军一般。”这话就很重了,本来就死心眼,一条心忠诚到底的秦良玉,更是恨不得立刻为皇帝去死。可惜,兵部的命令很快下来了,白杆兵后续一万多人到达后,留守京师。
崇祯三年正月初八,迁安城破。潮水一般的后金大军杀进城内,又是一个人间地狱诞生。挥师东进的黄台吉,并没有表面上看上去那样意气风发。两个坏消息,使得他的好心情蒙上了一丝阴影。一个是多铎前些日汇报的消息,一股以火枪为主的明军打败了一个牛录,损失百余后金勇士。另外一个坏消息,来自豪格。镶红旗一个甲喇,遭遇一股人数相当的明军,竟然被打的惨败。豪格没有必要为岳托遮掩,所以说的是实话。
加起来这就是两个牛录折进去了,要说黄台吉不心疼,那都是假的。后金才多少个牛录?区区两仗打下来,就损失如此之大。而且从两边的汇报看,遭遇的是同一支明军。这是哪里冒出来的明军?身穿绿色服装,没有盔甲长矛,战马也很少。就凭着火器,打的后金勇士大败而回,这事情当时豪格汇报的时候,可没人相信。黄台吉嘴上也说荒唐,心里却是相信的。大明朝地大物博,人才辈出,谁知道哪里就冒出一个难缠的角色?
相似小说推荐
-
1855美国大亨5 (奶瓶战斗机) 纵横VIP2016-01-01 穿越历史1855,这是最好的时代,延伸的铁路,轰鸣的机车,流淌的黄金铸成了高耸入云的通天塔;这是...
-
千古江山 (淡墨青山) 纵横VIP2016-01-08 架空历史天地为棋,人人为子;此局,没有是非对错,只有恩怨情仇;此局,胜者生,败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