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武唐春 (黄昏前面)



第七十一章李晨与武则天的合作

不过后来裴行俭也没再与李晨交流过这方面的事情,一切好像都平复了下来。

李贤的死也慢慢被人淡忘,连李显和李旦这对兄弟也逐渐无视他们哥哥身死所表示的意义,兄弟两人为了未来的最高权位的争斗又隐隐开始,只不过他们没敢像以前那样公开化。

朝堂上像是进入一个平静期,各派势力争斗并不激烈。

而朝廷的一系列新政也在这段平静期颁布,其中有几项还是挺引人注目的。

一是延迟宵禁开始的时间,每天晚上的宵禁从子时开始;二是大唐接受吐谷浑王慕容诺曷钵除国内附的请求,在青海之地设立西宁都护府,归属陇右道所治;三是开始推行募兵制,并要朝臣们在募兵制推行后,比较募兵制与府兵制的优劣;四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大面积推广水稻种植及稻麦复种技术;五是将被俘的近十万吐蕃俘虏押往内地,令他们以劳动改造的方式赎罪;六是鼓励商业贸易,对从事商业贸易的人给予税赋上的优惠,各级官府不准刁难,要给予大力支持。

这些新政,不用说大部都是李晨提议的结果,他在朝政方面的“天才”,开始被朝臣们所知。

不过李晨对此很低调,在朝堂上表示,这些都是他突发奇想而得,并没经过深思熟虑,所以最终的推行方案并不是他制定,而是朝堂上各位官员激烈争论后的结果。

这些新政的施行,当然遭到很多官员的反对,不过皇后武则天强力支持,皇帝对此也没反对意见,最终施行。看到这些措施在他提议下得到施行,李晨非常有成就感。

这些提议在李晨看来。都是非常有建设性的,因此在向武则天提这些的时候,他都是很郑重提出来,而武则天也没马上答应实施,而是反正讨论,并经过朝议。再让众臣提出详细的可行方案后,再行实施。毕竟这关系到大唐的国政,必须要小心行事。

这些措施,在朝堂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辩,不过最终还是得到大臣们的认可,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通过了朝议,这让武则天感觉到,戴在自己头上的荣耀可能又会增多。

武则天在听了李晨所讲的那些理由后,已经认同了这些新政。预见新政会带来的成果。她希望在她治理下,大唐能越加繁荣,那样证明她施政有方,在治理国家上,巾幗不让须眉。

而朝臣们的争论也证明了一点,那就是这些新政是否实施对国家的长治久安确实非常重要,对于李晨一个小年轻能提出这些方案,武则天非常惊喜。也非常满意。她进一步认同了李晨的才能,觉得这家伙能进一步给她带来好运。也再次嘉奖了李晨。在得了一个朝议大夫的文散官后,李晨还得了爵位,虽然是开国县男,是大唐爵位中最低的一等,但如此年纪,能得这样的爵位。已经让人羡慕了。

不过李晨对爵位并没太多感觉,在知道自己的身份,及起了不切实际的想法后,他谋求更多,如何看的上一个区区县男的爵位。相对于爵位。在才学上能得武则天进一步的认同,那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的李晨,只能抱着武则天的大腿,一步一步往上爬,并为自己搭建一个超级势力圈,以便实现自己那现在看起来还不切实际的超级目的。

李晨提出的几个新政提议中,要数在青海设立都护府争论最激烈,不过激烈的争论随着吐谷浑王慕容诺曷钵主动上表请求内附而告终。

慕容诺曷钵为何会主动提出除国内附,放弃重建吐谷浑汗国,这一点除了朝中少数几位大臣知道外,大多的大臣都蒙在鼓里。而知道这个秘密的大臣,清楚逼迫慕容诺曷钵除国内附,可是施了多少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只差把慕容诺曷钵折磨死了。

作为吐谷浑汗国的慕容诺曷钵主动提出除国内附,大唐朝堂上的争论也失去了意义,朝廷也马上接受了慕容诺曷钵的提议,宣布在原吐谷浑地设立西宁都护府,都护暂时由工部尚书刘审礼兼任。

而令被俘的近十万吐蕃俘虏以劳役的方式进行改造,同样在朝堂上引起了争议。大唐是礼仪之邦,泱泱天朝大国,怎么可以用这种方式对待被俘的吐蕃人呢?不过最终李晨以一番无可辩驳的论述将反对的人驳倒。李晨辩驳的主要观战就是,俘虏是与我大唐军队作战的敌人,这些俘虏的生命原本在战场上就要失去,如今大唐改造他们,是给他们重生的机会。而且,大唐的基础建设还很薄弱,如今皇帝和皇后体恤百姓,采取轻瑶役的策略,但道路建设,水利的修建是不能停的,如今有这十万俘虏可以使用,那就不必征用百姓劳作,让百姓大大减轻负担。

最终李晨的陈述得到了裴行俭、狄仁杰、骆宾王、张柬之、薛元超等人的支持,反对的声音也被压了下去,十万吐蕃俘虏,也就开始了他们劳动改造的生涯。他们的第一个劳动改造项目,就是拓宽从长安到洛阳的官道,工期是一年。

武则天采纳他的意见,并在朝堂上争论后开始施行,让李晨看到更大的希望,他觉得因为他的介入,大唐会避免更多原来历史上有的失误,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大唐会比原来历史上的更加强大。

四夷臣服,内外平静,百姓安居乐业,国库收入开始快速增加,武则天的成就感非常强烈。

不过一个强国崛起的过程中,注定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很多让人烦恼的事出现的。

调露二年,安北的单于大都护府治下突厥部落酋长阿史德温傅、阿史那奉职两部叛乱,拥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单于都护府治下二十四州酋长皆响应他们,一时间叛军聚集数十万。

在接到前方的奏报后,朝廷马上以鸿胪卿、单于大都护府长史萧嗣业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卫将军花大智、右千牛卫将军李景嘉为副总管,将兵八万,讨伐叛乱的突厥各部。

不过大军出征后,很快就传不消息,萧嗣业因为轻敌,遭遇突厥人的伏击,损失惨重。

大唐军队战败的消息传来,一时间朝堂为这哗然!(未完待续。。)

第七十二章北方战事又起

萧嗣业所领的八万大军,主力部队是善战的边军。八万善战的大唐军队,竟然接连败在突厥叛军之下,朝堂为之震动,那是肯定的。要知道,突厥人一直没有完全臣服,单于都护府治下突厥人叛乱,并且击败唐军,其余地方的突厥人,很可能闻风响应,后果会很严重。

萧嗣业为梁明帝曾孙,南海王萧珣的孙子,萧鉅的儿子,曾随萧皇后入东\突厥,在突厥境内呆了多年,贞观九年归国,皇帝李世民以其知突厥的情况,下诏让他领一部归附的突厥部众,以单于都护府长兄身份在北方防御突厥人。

萧嗣业在北方领军多年,立下了赦赦战功。

贞观二十年薛延陀咄摩支南奔荒谷,领大军出征漠北的大总管李世勣派遣部将萧嗣业前往招慰,因萧嗣业在胡人中的威望及所率大军的压迫,咄摩支离部被迫向萧嗣业投降。

李世民死后,李治继位,萧嗣业继续受重用,任鸿胪卿,并兼单于都护府长史。

显庆二年闰正月二十一日,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叛乱,朝廷举大军讨伐西突厥,北路的主帅是伊列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萧嗣业在苏定芳指挥麾下领军。

大唐军队抵达西北后,苏定方率军与突厥军队大战,以弱势兵力大败阿史那贺鲁所领的十数万突厥大军,阿史那贺鲁众叛亲离,只率数百骑向西逃走。苏定方命萧嗣业率兵继续追击。阿史那贺鲁逃至石国,被石国俘虏并交给萧嗣业所领的唐军,自此,西突厥汗国亡。

可以说,萧嗣业在平灭西突厥的叛乱中。立下了巨大的战功。

显庆六年,朝廷派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浿江道行军大总管任雅相、扶余道行军总管萧嗣业、镂方道行军总管程名振、沃沮道行军总管庞孝泰和含资道行军总管刘德敏率军十余万渡辽水,与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刘伯英再加上新罗联军,由百济故地南北合击高丽。

在攻打高丽战事进行正酣时候,北方部落回纥酋长婆闰病死,其子比栗继瀚海都督府都督位。淑闰一年扑从大唐。听从大唐的吃不住,但其子比栗继位后,采取了与大唐对抗的策略,在大唐军队攻打高丽战斗进行当中,联合同罗、仆骨诸部反叛大唐,唐军被迫从高丽前线抽出一部兵力平定回纥人的叛乱。契苾何力、萧嗣业所部从高丽前线返回,进入漠北高原与回纥叛军作战。

回纥人的叛乱起来后,西北的突厥人也蠢蠢欲动,铁勒部叛乱。朝廷马上下诏组建铁勒道行军部,以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时任燕然都护府都护刘审礼,左武卫将军薛仁贵为铁勒道行军副大总管,率兵讨伐回纥和铁勒的叛乱。这次战役中萧嗣业以鸿胪卿身份领为仙萼道行军总管,归于刘审礼指挥之下。

平叛行动最终取得了胜利,回纥及铁勒、同罗、仆骨诸部的叛乱很快就被平息,薛仁贵更是以三箭射杀三名铁勒头人。迫使数万铁勒人下马投降,成就一曲“三箭定天山”的神话。刘审礼及萧嗣业都在此战中立下大功。刘审礼因其卓绝的战功及在胡人中威望很高,依然领燕然都护职,在燕名都护府改为安北都护府、安北大都护后一直领都护和大都护职。萧嗣业也因战功被晋职,领从三品衔的安北大都护府长史职。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