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封赏决定是武则天亲自制定的,而武则天基本是按李晨的建议进行封赏,那些李晨知道名声的将领,包括黑齿常之、程务挺等人,都被安排到禁军中。李晨是向武则天保证,他一定会替她将这些人争取过来,成为朝堂上支持皇后娘娘的一支巨大力量。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武则天最终采纳了李晨的提议。(未完待续。。)
第六十八章正是如此
封赏朝会结束后,大臣们也都散去。
凯旋归来的将领随后有十五天的休假,这十五天,他们可以安心呆在家里休养,待休假满了后,再到朝堂上做事。对于在青海征战了近一年,归程又一路风尘的出征将领来说,他们确实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不然身体真的会出问题。
李晨也在朝会散了后,跟着众臣出了大明宫,不过他并没有马上回府,而是去了裴行俭的府上。
李晨赶到裴行俭府上时,裴行俭也刚好前一步回府,听到是李晨求见,也马上让他进去了。
“末将见过裴大将军!”李晨进了前厅,上前对等候着的裴行俭行了礼。“恭喜裴大将军在青海之战中获得了大胜,归朝后又被补进政事堂。”
“晓阳,坐下说,某知道你会来的!”裴行俭笑呵呵地对李晨摆摆手,他对李晨的到访没有任何意外,“你也别说这些客套话,某能取得这次胜利,与你的帮助完全分不开。只可惜,你没随军出征,不然这次你定可以获得比任何人都要多的奖赏。”
“大将军言重了,在下所贡献的,只不过一些微末之技,要是没有伯父的谋略,即使有小子的这些所献,也不能影响大局!”李晨当然是表示谦虚。
“哈哈,你谦虚了,如果没有你提供的这些东西,我大唐军队即使能取得这次青海之战的胜利,那困难程度不知要多上几倍,”裴行俭说着,起身对李晨行了一礼以表示感谢,“某今日代青海道的大唐将士,向你表示感谢。因为你的帮助。至少让我大唐军队少损失了几万人。”
这举动让李晨吓了一跳,赶紧起身还礼:“大将军言重了,我只不过为你做了点锦上添花的事而已。”李晨非常喜欢用伯父称呼裴行俭,因为他觉得只有这种听似雄浑的称呼才能配的上裴行俭。
不过裴行俭却不喜欢李晨这样称呼他,坐下后,冲李晨笑笑:“晓阳。你别一口一个大将军,唤我一声伯父就行了。我们之间,别拘泥什么繁文缛节,有什么话都尽管说出来就行了。”
“如此甚好,”李晨看着裴行俭,眼中露出崇拜的神色:“伯父在青海所立下的战功,末将非常的敬佩。数十分万吐蕃叛军,伯父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其歼灭,只恨没能跟随在伯父身边。一睹伯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壮举,下次伯父若再出征,就带上小侄吧。”
“晓阳你想率军出征,搏取军功了?”裴行俭看着李晨,露出了点讶色,“这次出征青海,某还希望你能到帐下任一先锋。相信你如果能随军出征,定能斩获不少军功的。”
“当时皇后娘娘不许。我也刚来长安,更不想就这样失去皇后娘娘的眷顾,所以,”李晨说着,露出了点不好意思,“如今皇后娘娘也是答应让我有机会的话就率军出征。若下次伯父还有出征机会,就把小侄带上,让小侄也去尝尝杀敌立功的机会。”
“好,既然你有这样的想法,那某一定会如你所愿!”裴行俭没考虑就答应了。
“希望到时不要让伯父失望就行了!”
“贤侄。此次出青海,你所赠之望远镜,果然好用,使得某数次先一步发现敌情,做出应对!”裴行俭乐呵呵地说道,“此物你要多制作几架,以作军用。相信你也可以做出改进,某相信你的能力。”
“伯父,此物制作烦琐,当时我费了好几个月的功夫,才制作成功两架,主要是好的镜片很难获得,。玻斯所产一种叫玻璃的东西,是制作望远镜最好的原料,只可惜在长安很少有售卖,我已经向皇后娘娘提议过到波斯采购玻璃,相信很快就有大量玻璃运抵长安,到时更好品质的望远镜就可以制作出来。”李晨稍稍地讲了一下有关玻璃的情况,还有波斯有这方面比较成熟制造工艺的事。
“那太好了,我也会向陛下建议的,”裴行俭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这制作工艺么,最好让波斯王呈过来,让波斯国内派一些会制作玻璃的工匠来长安。”
“娘娘已经让人如此去办了,相信很快我大唐就可以将玻璃制作出来,”其实李晨是知道玻璃怎么制作的,但大唐缺少制作玻璃和工匠,而且他也没亲自制作过,只知道原理。波斯国已经有了制作玻璃的技术,那就向波斯王要一些工匠及技术过来,他再结合后世所学的理化知识指导一下,玻璃的品质肯定能大幅度提升,产量也会起来。
相对望远镜,李晨对火药的制作更感兴趣,在他的建议下,朝廷准备成立火器局,专门负责火药及火器的制作。不过这件事李治还要听取裴行俭的意见,毕竟这次青海之战是裴行俭指挥的,火器的用途他最清楚。但李晨相信,裴行俭肯定会全力支持火器局的建设。
他也就火器局及火器的制作与研究问题,与裴行俭说了一大通。在火药的制作及火器的研制上,裴行俭当然更想听李晨的意见,两人也就这几天讨论了小半天。
说到最后,裴行俭说到自己进政事堂的事。
“晓阳,在某进政事堂这件事上,你在皇后娘娘面前说了不少话吧?”
见裴行俭这么肯定地认为,李晨也没隐瞒,大概说了一下自己在武则天面前的建议。裴行俭听了后,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好一会才说道:“晓阳,你是说,接下来几年,皇后娘娘会执掌大部的权政?即使新皇即位也不能与其抗衡?”
“按现在的形势,应该如此,所以我觉得,伯父在皇后娘娘执掌权势这件事上,还是不要发表意见为好,即使现在进政事堂也是如此。”李晨点头认同了裴行俭的说法,又马上解释:“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要伯父赞成皇后娘娘夺取大唐的最高权力,而是一切都顺势而为。”
“一切顺势而为?”裴行俭脸上露出惊疑之色,“那你的意思是,我们任皇后娘娘使招对付如今的太子,还有相王,这两个她自己的儿子?”
“正是如此,或许什么都不参与,才是最好的选择。”
裴行俭听了,沉默不语,李晨也没再说什么。(未完待续。。)
第六十九章枕头风的威力
裴行俭以吏部尚书身份进入政事堂,并且全面掌管吏部事务,朝堂上随之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裴行俭在以吏部侍郎的身份主持吏部事务的时候,与李敬玄、马载等人一道,改善了很多吏部选择官员的条件,创设长名榜、铨注等法规,还规定了州守县令的升降、衡量资历的高低作为制度,由此得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大加赞赏。
这次以吏部尚书的身份,全面主持吏部事务,吏部选择官员的方式进一步改变,裴行俭制定的选择人才的条例在历史上原本就影响深远,只不过原来的历史上,裴行俭并没当过吏部尚书,在礼部尚书的任上去逝。再加上现在的裴行俭并没得武则天猜忌,所以他可以放手去做很多事。
武则天对裴行俭放心,得益于李晨吹了很多枕头风,不然他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权势,更不可能进入政事堂。裴行俭的才干还是很不错的,至少朝堂上的大部官员不如他,这些年他在安西及回朝后做出的成绩是有目共睹,在青海之战中又大敬全胜,其他那些资历多他老的政事堂官员,比如薛元超、李敬玄等都对他非常尊重,基本不会站出来与他唱对台戏。
朝堂上唯一对裴行俭不服的就是其同族人裴炎。裴行俭和裴炎都是来自闻喜裴氏,但这两个同族人却相互厌恶,时起争斗。裴炎现在任黄门侍郎,但并没进入政事堂,他是得武则天信任而一步一步升迁,又因才能得皇帝李治的赏识,他以为他很快就可以进政事堂,在职位上压裴行俭一头。
但没想到。裴行俭的成就却比他大,在安西时候立下了不少战功,回朝使吏部侍郎后,又做出了让皇帝和皇后都认可的成绩,这次青海之战的巨大胜利,更是将裴行俭的威望推到顶峰。最终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政事堂。这让原本对裴行俭非常嫉妒的裴炎很是不服气,在朝事上处处与裴行俭作对。
裴炎还在李治和武则天面前中伤裴行俭,特别是在武则天面前列举了很多裴行俭的不是,甚至在武则天面前多次提起裴行俭是因为什么遭到流放的,暗示裴行俭以前反对武则天干政,现在依然如此。
不过听了太多李晨吹枕头风的武则天,对裴炎的进言并没太多在意,这让裴炎很恼怒,但也无计可施。裴行俭对压了裴炎一头这个事实挺得意。只不过他一直为人稳重,也不会因为与裴炎的争斗而做出为人不耻的事。裴行俭的光明磊落与裴炎的恶意中伤,经李晨提及后,武则天也注意到了。
因为这一点,武则天对裴行俭的感观大为改善,对裴炎多了点厌恶。不过裴炎对此并没察觉,继续利用一直得武则天信任这一点,在朝堂上做出很多针对裴行俭的动作。
相似小说推荐
-
重生之第二帝国 (幽泠秋月) 起点VIP2015-08-13 外国历史 一场奇诡的境遇,让天朝青年清英逆流光阴,于1893年在德皇次子身上夺舍苏醒,历史的...
-
超级系统在初唐 (练习打字) 起点VIP2015-09-22 架空历史天下刚平,外贼未清!外有,吐蕃、高句丽等国虎视眈眈;在内,以李氏皇族为首的关陇贵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