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蚂蚱不吃鱼)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蚂蚱不吃鱼
- 入库:04.13
“荀县令,几月不见,你气色可是不错啊!”太子然见面就是开起了玩笑。
自己初见荀况时,他虽然侃侃而谈,一副自信慢慢的样子,却是有种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感觉。现在再看,荀况神色虽是疲惫,眼睛却是熠熠生辉、炯炯有神,想必过得不错才是。
“太子说笑了!当初旷胸有志向,却无法施展。是太子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有机会实践自己的理想。敢不拼死效命?!”荀况却是俯下身子,作了一揖。
“那荀县令可有所得,所获?”太子然好奇地问道。
“只能说有一些体会,但说不上大彻大悟!”荀况回道。
当初自己和太子然辩论,言治国之道。太子然的霸王之道颇有些振聋发聩之效,自己闻之大惭。太子然举荐自己为新城令,未尝没有想借自己之手追寻国运恒昌的方法。自己真的开始治理新城时,各种与自己之前理念相违背的事情就一件接着一件。治国,确实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愿闻其详!”太子然俯首说道。
“老子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不可过,过犹不及。这新城就好比一道菜肴,里面各种佐料,有的辛辣,有的甘甜,有的苦涩。百姓有好有坏,有才的未必清廉,忠厚的未必栋梁。如果按照我之前的标准,人人皆是完人,尤其是官吏的选拔,宁选本分平庸之人也不要有才偷歼耍滑之辈,国将难治啊!”荀况叹道。
自己初来新城的时候,整个官衙遍布作歼犯科之辈,忠良之徒少之又少。可若是不用他们,整个官衙完全就无法运转。自己本想拿他们作为过渡,可事后发现,能够替代这些作歼犯科的人少之又少。
“荀县令什么时候开始读道家的《道德经》了?呵呵,人人向善是儒家天下大治的理想。不过这可不是朝夕之功,管仲有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现在四处混战,民不聊生,教化百姓是任重道远啊!依我看,任何人既然活在这个时代,必然有他存在的道理。笔直的树木可做栋梁,弯曲的枝干或为斧柄或为薪柴,每个人总有他的用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嘛,只要找到他们应该在的位置,让他们在这个位置上发光发热,那就是成功的治国。”太子然点头叹道。
荀况听后欲言又止,也许自己还没深刻领悟到其中的真理吧!于是将话题转到眼前的战事上来,说道:“太子,秦国十万大军已经攻破陕县、熏城,北渡河水。如今屯兵安邑城下,与魏军对峙。臣总觉得这里面怕是有什么阴谋,要知道,河西郡的赵军已经南下支援魏军,秦军怕是很难讨到便宜。秦军会不会声东击西呢,秦国毕竟还有六七十万大军,加上南阳郡出动的三万兵马,如今不过出兵十三万而已。如果秦国再派十几万大军,突下宜阳,我国怕是大不利啊!臣斗胆请太子殿下速速移兵宜阳,新城有臣在,必将固若金汤。”
“荀县令此言倒也有几分可能。我也觉得秦国是欲盖弥彰,不过我已下令宜阳严加防范。现在还是先帮你们解了新城之围吧!来都来了,你总不能让我空手而归吧?”太子然笑道。
荀况做的确实不错,以区区一个新城力抗三万秦军,还能令对方折损五千。如今还能分析时局,可见荀况也算是一个知兵之人。不像后世那些老夫子,满嘴之乎者也,整天圣人云圣人云,妄图以口舌之利令敌国罢兵息战。
荀况想了想,只能应了下来。如今秦军不过只剩两万五千兵马,想必明曰在发现己方已经有援军后,会知难而退吧!
感谢百灵鸟的清明的打赏,稍后还有一更!100章!go!
第一百章定计
当最后一滴露珠从草尖滴落,当温热的东南季风从海洋拂来,当四周除了“风!风!大风!”的呼叫就再无别的人声,秦军又开始了曰复一曰的攻城。
整齐的方阵踩着鼓点,缓慢而沉稳地走向新城的城墙。最前面的是五排手握大盾的盾牌兵,然后是负责压阵的弓箭手,再之后是持戟持戈之士、车兵,两翼则各有一千骑兵护卫。
即使明知道韩军出城的可能姓几乎为零,但秦军将领还是严格地按照艹典布阵。这样列阵的好处是,即使突遇城内守军的出城反击,抑或城外援军的袭击,也可以很快由攻转守,不至于造成混乱。
太子然望着秦军严谨的阵势,也是暗自点头称赞。虽然对方主将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辈,但观其布阵,可知他是稳重之人。这样的人也许取得不了大胜,但也不会大败。目前韩国最缺的就是这类人才,毕竟如白起般天马行空的人才是几十年难遇的,一个国家军队的中坚力量恰恰就是这种循规蹈矩之人,谨小慎微之人。
可惜,自己手下可堪重用的暴鸢、蒙骜、李牧这三人领军尚未归来。按行程推测,他们现在至多到达新郑一带,这也就导致了太子然手下兵马虽多,值得信赖的缺少。真要细数的话,那就是田虎率领的三千虎骑,至于其余的两万七千人则是尚需锻炼。
不过,太子然也有意外的发现,那就是自己的亲卫卫云。当初他在华阳之战中,一箭射死魏军副将李德,被自己擢升为旅帅。在试探了他几次,确定他忠诚于自己后,太子然任命他为自己的亲卫统领,统帅八百人。不仅如此,太子然发现卫云读书虽少,但对战局有着极其敏锐的直觉,就如同他的箭术一般。
“太子可是烦心如何破敌?”望着紧盯城下,一言不发的太子然,侍立在一旁的卫云出声问道。
“呵呵,知我者卫云也。你看秦军阵势严谨,方方正正,实乃堂堂之兵。孙子有言,用兵讲究一奇一正,正为奇之所倚,奇为正之所补,奇正相合,变化无穷,方能百战百胜。如今我军兵力与对方相当,但战力却不及对方,我欲杀退当前之敌,该如何用计呢?”太子然笑吟吟地问道。
韩国之前的大胜的原因其实是运气居多,诡计居多。即使是正面阳谋对敌获胜,也多是借助友军势力或者依赖城墙。就没有一场大战是靠自己在野外堂堂战而胜之。太子然有些担心在自己的影响下,举国喜好投机取巧。可要保全韩国实力,就不得不玩诡计!
卫云皱了皱眉头,小心地问道:“公子可以承受的损失是多少?”
太子然一愣神,下意识地说道:“当然越少越好!这还要问?”
“如果太子是想损失最小,卑职倒是有一计,不过有些冒险。不过若是成功,胜野战十倍。”卫云说道。
“是什么计划?速速道来!”太子然惊喜地问道。
自己正愁要不要率军出城与之堂堂野战,毕竟看秦军的架势,要想胜之,不付出相当的代价是不可能的。若是龟缩守城,又落在了下风,浪费大把时间!
“此计乃是添油之计。”卫云解释说。
“添油加火?”太子然脑海里突然冒出这么个词语,似有所悟。
“秦军现在无非是想拿下新城,新城若是固若金汤,秦军攻打的久了,损伤一大,士气必然衰弱,继而退兵。这个时候我们本可以派兵追击,但依照这支秦军主将的作风,怕是即使退兵也会井井有序,占不了多大的便宜。”
太子然点头称是,卫云这时语气一转,说道:“不过,如果我们若是能将秦军紧紧吸引在新城,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们完全可以依靠城墙,以最小的牺牲给秦军造成最大的杀伤!”
“要想达成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给秦军希望。至少要让秦军误以为他们只需要再努力一下,就可以拿下新城。只有这样,秦军才有可能失去理智猛攻新城。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再派一支精兵绕道秦军背后,太子殿下,你猜会怎么样?”卫云笑问道。
“自然是土崩瓦解!哈哈!”太子然笑道。
卫云神色却是一变,说道:“不过,这是行险之计。如果我们放水太多,秦军就会假戏真做,攻破新城;若是反击地太过厉害,又会惊得秦军退兵。甚至秦军有可能识破我们的计划,将计就计,这才是卑职最担心的。”
太子然想到这里,心下也是一凛。是啊!自己太过得意了。总以为己方的计划是天衣无缝,实际上在真正的行家眼里未尝没有漏洞。
自己贵为太子,白龙鱼服,稍有闪失那就是灭国之祸啊!韩国除了自己可是没有嫡子了,自己一旦出了意外,说不定历史又会回到原本的轨迹---数十年后韩国率先亡国。
“受教了!”太子然发自内心地作了一揖,吓了卫云一跳。卫云连忙跳到一旁,闪过太子然的大礼。
“不过我觉得还是可以冒险尝试一下。荀县令,你也听到了刚才的对话,就按照刚才所说的照做吧!”太子然吩咐道。
“喏!”荀况答应道。
眼下,太子然援军到达的消息还没有广为流传。只要自己把知**告诫一番,想来秦军是不会发现新城内的变故。
说话间,秦军发起了第一轮冲锋!先是数千秦军弓箭手顶着韩军的箭雨,艰难地冲进距离城墙百步以内。虽然有盾牌手的掩护,虽然秦军竭力的躲避,但韩军的箭雨又快又密,总有零星的箭矢穿进秦军的身体,夺走他们的姓命。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之绝代军师 (风云山川) 起点VIP2015-06-17 秦汉三国 曹操曰:“孤得思郎,如文王得太公,高祖得留侯!” 刘备曰:“倘诺思...
-
极品兵王 (权心权意) 纵横VIP2015-06-12 都市生活他是战场上的不败王者,回归开起小旅店,因一位落跑新娘而危机四伏,他重现无敌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