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那年那兔)



“苏霍伊自己应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否则历史上在米高扬隐退之前他不会一直放着自己最喜欢的战斗机不搞,而主要研究轰炸机/攻击机了。这次他来中国,也未必真是追随老师。这里有主持设计战斗机的机会,或许才是真正的原因......”,胡卫东想到这里,不禁心中一动,“或许有可能将他留在中国也说不定,而且现在苏联国内大清洗,军界与知识界个个人心惶惶,这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啊!”

“讷于言而敏于行”说的正是苏霍伊这样的人,以他的聪明智慧和丰富阅历(这时的苏霍伊已经43岁了。而且之前的人生极为坎坷。),又岂会不明白自己尴尬的处境?苏霍伊对权力地位什么的看得并不重,但自己一件件优秀的作品相继埋没之后,他也难免心生怨恚。而苏联国内愈演愈烈的大清洗运动更是令他越来越是迷茫,再加上胡卫东的前瞻眼光与信任和放权,最终他还是接受了胡卫东的邀请,同意将自己的组织关系转到中国。并于一年后加入了中国国籍,而其家人则早就被胡卫东派人接到了洛阳。由于胡卫东巧妙地将此事混在与苏联的一揽子合作协议(详见后文)之中,而且还挖了一些别的人才瞒天过海,苏联方面并没有太过在意。等到后来苏霍伊成为公认世界第一的战斗机设计师后,苏联人再后悔已经晚了......

这些都是后话,且说两位苏联飞机设计大师对歼-1和轰-1原始机型的改动,其中对轰炸机设计的改进是胡卫东预料到的,毕竟气冷发动机形态粗短、而液冷发动机形态细长,这个差别可不是一般地大,因此发动机类型一换,飞机的造型势必也得进行较大的调整。此外,对于轰-1原本的设计,无论是图波列夫还是苏霍伊也都有不少意见,他们甚至只给胡卫东手绘的最初版本的设计图勉强打了个及格分......

这也难怪,历史上“蚊”式战斗轰炸机虽然是极富传奇sè彩的二战名机,但它之所以备受称道主要是因为所用的材料十分特别,而并不一定是设计有多高明。同时历史上“蚊”式的改型多达40余种,胡卫东当年也没有看到过准确的设计图,只是单凭记忆中的基本尺寸数据大致估计着画出来的,他又不是专业的飞机设计师,细节上难免出现不少纰漏和瑕疵,好在图波列夫与苏霍伊这对师徒一个擅长设计大型飞机,另一个则对中小型飞机的设计造诣颇深,原本设计粗糙的轰-1才得以脱胎换骨,成为本时空的一代名机。

细节上的改进暂且不谈,整体上来看轰-1先是飞机两肋安装发动机的舱体明显大了一圈,因为气冷发动机直径一般要比液冷的大一些(而且苏霍伊还建议换用更大尺寸的气冷发动机以提高功率,详见后文。),这样一来飞行阻力难免有所增加,但相对来说影响不如发动机装在机头的战斗机那么大。而由于气冷发动机功率相较液冷发动机有着绝对优势,再加上涡轮增压器的帮助,以及更轻的自重和更漂亮的流线外形,因此轰-1的航速一点也不比历史上被称为“木制奇迹”的“蚊”式战斗轰炸机慢......

其次,同样是因为改装了气冷发动机的缘故,轰-1的长度较“蚊”式战斗轰炸机却缩短了不下一米。而由于机身材料比已经很轻的“蚊”式战斗轰炸机还要轻得多(注1),对升力的要求相对降低,因而轰-1的翼展也略有缩水,所以整体上来看轰-1的体积反而比历史上的“蚊”式战斗轰炸机稍稍缩小了一点......

注1:材料密度稍大,但因为强度要比原型所用的“轻木+胶水”大得多,因此内部构件的尺寸可以缩小、飞机外壳也没必要那么厚了,这些都变相地减小了机身单位体积的自重。

第三百零六章青出于蓝

再加上边区所产的废气涡轮增压器虽然效能强劲,却比历史上二战期间的增压装置更小、更轻,这就进一步减小了飞机的自重。结果后来定型的轰-1空重居然不到5吨,比某些单发俯冲轰炸机还轻......

也正是因为如此之轻的自重,以及结构材料的高强度,令轰-1不但可以像历史上的“蚊”式轰炸机那样进行水平轰炸,还能安全地做出历史上“蚊”式轰炸机没法完成的大角度俯冲动作,通过俯冲轰炸对敌人的军舰、仓库等较大的目标进行jīng确打击,而与历史上“蚊”式轰炸机那几乎不逊于战斗机的出sè机动xìng与格斗能力相比,轰-1在这两方面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甚至就连歼-1,一对一都不能稳cāo胜算。当然,考虑到轰-1比歼-1几乎高出一倍的造价,空战的工作偶尔客串可以,专职的话还是算了......

更难得的是,因为气冷发动机马力强劲,机身又更轻更坚固的缘故,轰-1的自重虽然小了不少,载重能力却反而比“蚊”式轰炸机更强,第一型就可以携带2吨炸弹这是标准配置,如果想要挑战纪录的话,轰-1后期型号甚至能带上8吨炸弹都能安全升空和降落,而历史上“蚊”式轰炸机的最大纪录不到5吨,这个差距就更大了。,比“蚊”式轰炸机之中携弹量最大的型号还多4000磅,如果再考虑到它可以进行俯冲轰炸这一点。就更是令人胆寒......

而即便是气冷发动机相对弱势的高空xìng能,拜其超轻的自重与超强的涡轮增压器所赐,轰-1第一型升限就超过10000米满载弹药燃油并挂载副油箱的情况下的轰-1相比二战时期绝大多数型号的轰炸机、乃至部分战斗机来说都毫不吃亏,因此它不但可以利用高速在低空突防,又可以从高空对防空火力够不着的面目标进行轰炸,这两种攻击方式危险xìng都比俯冲轰炸小得多。而“蚊”式轰炸机航程超远的优点,轰-1同样继承了下来,尤其后期型号更是惊人,哪怕不带副油箱航程都能超过3000公里......

此外,与历史上的“蚊”式轰炸机类似。轰-1的机体结构以非金属材料为主,对雷达波的反shè率比金属外壳低得多,因此二战期间的雷达几乎无法发现,简直就是这个时代的隐形轰炸机不过由于活塞式飞机速度有限,高炮或航炮目视瞄准依然可以对其构成威胁,与后世的隐形轰炸机相比还是有所不如的。,这自然也是无法忽视的巨大优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改进设计的是两位苏联设计师,新的轰-1不可避免地带上了苏式风格的烙印。这一点从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来,轰-1对起降条件的要求低得匪夷所思。基本上只要找到一块砾石不多的平整土地,再用洛阳重型车辆厂由原来的洛阳汽车厂分离出来生产的巨型压路机滚一滚,一个可供使用的野战机场就形成了,耗时只需2-3天。虽然起落架的寿命因此大减,雨天也愈发被飞行员们憎恨注1,但在向沦陷区反攻时,如同雨后chūn笋般迅速建成的无数前线机场却极大地保证了战斗前沿的制空权......

两位世界级飞机设计师对轰-1原型机的改进思路十分清晰,即使胡卫东这个外行也是一目了然,而苏霍伊为何要对歼-1的原定设计方案进行大幅度的修改。胡卫东直到后来对飞机设计有了更深的了解之后才渐渐想通。原来,历史上的拉-5虽然与“蚊”式战斗轰炸机一样是木质结构,但两者之间却有一个极大的不同,英国人制造“蚊”式战斗轰炸机是采取类似胶合板一样的办法,用特殊的强力胶将木板粘结起来,因而尺寸可以造得比较大,而拉-5战斗机虽然也是木质的。却是利用钉子来固定和连接木材构件的,但由于木材的延展xìng与弹xìng不如金属,因此尺寸没法做大,事实上拉-5战斗机的尺寸比历史上同样以小巧玲珑著称的rì本零式战斗机还要略小一些。而这就导致它像零式战斗机一样装不了太大的发动机其实这也说明当时苏联人的发动机技术要强于rì本,“小型发动机+粗糙的做工”依然可以与二战最强的p51野马战斗机抗衡,鬼子要有这水平,零式也不会那么快没落。,可是歼-1与轰-1所采用的环氧树脂强化泡桐木材料等于是“蚊”式战斗轰炸机所用“木材+胶水”工艺的加强版,所以完全没必要设计得这样小巧......

发动机放大后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功率大增,在短短半年之内,原本只能造出900马力航空发动机的洛阳飞机制造厂就推出了1500马力的新产品,至39年底更是将基础功率即不算增压器与喷水器的影响提高到了1800马力与美国人新研制成功的普惠r-2800双黄蜂气冷发动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算上增压器方面的优势,则毫不逊sè,在中低空甚至还要稍强一些。如果再考虑到中国在耐高温合金方面的优势,升级改进的潜力更是远胜。,而因为工艺简化的缘故,成本反而下降了不少。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进步都是在发动机尺寸固定下来不再有大变化的前提下取得的,苏霍伊的这个建议对飞机、发动机与增压器三者设计的配合大有裨益,第一款成功组合出来之后,基本就只在细节上内部挖潜了,这无疑大大节约了边区有限的科研力量,让好钢能够用到刀刃上......

注1:哪怕是小雨过后,野战机场都得等到收干后再滚一遍,大雨的话,耽搁的时间就更长了,而且飞机在此期间必须躲进机库如果有的话,甚至需要为此转场,不过总的来说,这种快速建设与修复野战机场的办法也还是利大于弊。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