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那年那兔)



活塞式航空发动机运行时,往汽缸里喷shè水或水与某些液体最常用的是甲醇的混合物可以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输出功率,最多可以达到三分之一。虽然这会缩短发动机寿命,而且飞行中较短时间内连续使用的话效果会逐次下降,但其意义依然十分巨大,应用之后哪怕是设计最大速度不如敌机,也有了追上的可能,而我方飞机被敌人追击时也可以用同样的办法迅速摆脱,因此华北航空总队的飞机全部加装了最新研制成功的发动机喷水器之后,足以令华北航空总队的战斗力增加数成,而生存率更是倍增......

胡卫东记得这项技术应该是40年前后开始先后被各国航空专家发现并应用的,因此华北航空总队的优势肯定维持不了多久,但既然小鬼子现在还不会这一招,那么有一天便宜就赚一天。再说了,即使鬼子也会了,咱们会也总比不会要强吧?

当初出国的时候,胡卫东对于发动机、尤其是航空发动机的人才最为重视,因此无论是数量还是平均质量都相当不错,但活塞发动机项目组中并没有世界级的大师领军,加之又来自不同的国家。甚至一些人之间还语言不通、相互交谈都得靠翻译,这就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中国的工业基础自然也远不能与列强相比,至于胡卫东,他虽然来自于后世,却毕竟不是一位航空专家,除了喷水之类没什么技术含量、而且刚好当年无意中记住的要点,他在设计方面也帮不了什么忙。因此目前“中原边区发动机研究所航空部活塞式发动机项目组”的研发能力与罗罗公司、惠普公司等世界顶级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不过,胡卫东脑子里的一些材料配方和工艺却是可以派上大用的,虽然他记得的那些合金钢钢种大多是火炮与装甲所用。但因为总体xìng能比二战时期的材料强了太多,因此客串一下也还是多少要比目前列强选用的航空发动机材料强一些,并且这两年间边区数量rì益增加的材料科学家们还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根据各种发动机的需要开发出了一些更加合适的衍生合金钢材料......

要知道材料技术可是发动机技术进步的最大限制因素,所以即便不考虑目前已经取得一些进展的喷气式发动机项目,光论目前各国飞机所用的活塞式发动机,胡卫东也相信中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一定会赶上、甚至超过列强,而且应该不需要等待太久。因为经过一年多的磨合。这些来自于十几个不同国家的发动机专家已经成功整合为一个团队,他们生产的第一款航空发动机虽然功率只有900马力,但无论是油耗、高空xìng能即便不考虑涡轮增压装置的帮助、可靠xìng还是使用寿命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综合来说已经超越了苏联和rì本的水平,与德法相比则各有千秋,仅比英国与美国的发动机差一些。不过即便如此。由于设计中的歼-1与轰-1均是以二战中后期的经典机型为模板,对发动机功率的要求很高,因此暂时还没有合适的心脏,而飞自然也只能推迟了。

在青岛缴获到300台鬼子的最新航空发动机之后,身为外行的胡卫东因其功率较大。便建议先用鬼子的发动机完成飞,以尽可能地节约时间。这个要求是否合理姑且不论,但一场航空发动机的“气冷”与“液冷”之争却由此爆发......

胡卫东穿越前就知道英国罗罗公司的梅林发动机是二战期间综合xìng能最好的活塞式发动机,而罗罗公司的长盛不衰虽然战后一度破产而被英国zhèngfǔ收购,但技术上罗罗公司一直都领先于世界。更是令其印象深刻,所以出国期间他对罗罗公司的人才、哪怕是淘汰下来的都视若珍宝,开出的价码比其他公司的高很多,但且不说收入不平衡会令别人眼红,技术上也存在一个严重问题......

二战期间英国的航空发动机以液冷为主,而梅林发动机更是其中的王者,可是美国却在气冷航空发动机方面独步天下,并且因为美国发动机公司为数众多,在美国挖人的难度远比向在英国一家独大的罗罗公司下手容易得多,因此美国专家的人数比其他国家的加起来还要多一倍,这就造成了一个矛盾,项目组中来自罗罗公司的发动机专家地位最高,他们自然要搞自己擅长的液冷发动机,可是他们人少,项目组中大部分专家来中国之前却都是搞风冷发动机的,这就产生了直接的分歧。起初由于胡卫东的支持,罗罗公司的专家地位很高,因此两种飞机的早期型号都预定选用液冷发动机,然而这次装上鬼子的发动机试飞成功后,那些技术人员终于忍不住发难了,因为鬼子的发动机是气冷!

“既然气冷发动机可以满足需要,我们为什么要选用昂贵而又不那么可靠的液冷发动机呢?而且气冷发动机工艺要求低、生产速度快、改进潜力大,很明显更适合中国的国情,而且使用气冷发动机的飞机生存力相对较强,也更适应中国飞行员稀缺的现状。”,一位来自美国惠普公司的年轻工程师如是说。

而来自英国罗罗公司的总工程师托马斯则坚持认为,液冷引擎的汽缸排列成狭长形,迎风截面积比气冷引擎要小,机身产生的阻力也相对较低,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在高空,而使用液冷发动机的飞机升限也比使用气冷的要明显高出不少......

第三百零三章液冷还是气冷(下)

ps:感谢书友“德彪”投出的月票,今天周一,求推荐票^_^

速度与升限一直是胡卫东最为重视的两项飞机xìng能,无论对于战斗机、还是轰炸机来说都至关重要,可是那位前惠普公司工程师所说的也不无道理,对于目前工业基础还很薄弱的中国来说,与其过分追求xìng能的优越,还不如先保证产品“简单可靠”来得更加实际一些......

胡卫东虽然对发动机略有了解,但液冷风冷之争可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历史难题,他也没自信一定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因此便很自然地找图波列夫与苏霍伊这两位专家求助,试问有谁能比飞机设计师更了解哪种发动机适合呢?

结果师徒俩不约而同地认为气冷发动机更好,图波列夫主要是考虑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研制生产液冷发动机较为吃力,不如选择气冷发动机更为实际,须知目前列强中的不少国家都是以气冷发动机为主,哪怕是一般认为更应该选用液冷发动机的战斗机也一样,更不要说是因为功率需求大而大多选择气冷发动机的轰炸机与运输机了。图波列夫承认中原边区在某些技术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综合各方面分析的话,航空发动机技术的整体水准很难说比苏联、rì本更强,而这两个国家可都是以气冷发动机为主的......

苏霍伊的回答则更有说服力,一方面。对于发动机工程师所说过的气冷发动机的优点,他分析得更为详尽。就拿生存力这一点来说。先,气冷发动机简单可靠,因此故障率低,这自然就减少了飞行事故的发生;然后,液冷发动机的水箱一旦被打坏,飞机很快就会因为发动机过热而坠毁,气冷发动机则没这个弱点,因此飞机和飞行员的生存力自然要高了不少;最后。气冷发动机没有液冷发动机那样jīng密,就算被打坏了一两个汽缸照样能够正常工作,甚至被打得千疮百孔的情况下,飞行员也有可能将飞机开回来,再不济跳伞逃生的机会也比液冷飞机大得多。何况以强化泡桐木为主体建造的机身本就坚固异常,机枪、乃至高shè机枪用钨芯穿甲弹自然是可以的,但哪怕是富甲天下的老美。都未必用得起。根本打不穿,即使是机炮,打穿机体外壳后也没多大动能了,除非距离很近或者口径较大30mm以上,否则对于坚固皮实的气冷发动机很难造成实质xìng的破坏,尤其边区现在所用的发动机材料虽然稍重了些。但是强度却大得惊人现代炮管钢改过来的,不大才怪......,那就更加结实了,即使真被大口径航炮打到了,也未必就有什么大碍。为此后来歼-1甚至得了个“飞行坦克”的绰号......

综合这三个方面考虑,使用气冷发动机的话。飞行员的损失率至少也可以降低一半以上,而中国不像西方列强和苏联那样有着极其庞大的业余飞行员储备,加之国弱民贫,即使再怎么重视,也不可能培养出海量的飞行员来,自然个个都很金贵,因此这一优势胡卫东是决不能无视的。

而另一方面,苏霍伊又指出,使用气冷发动机的飞机在速度、高空xìng能这两方面虽然比不上液冷飞机,但细细分析的话,差距其实并没有那么大,至少没有大到不能忍受的地步。先说速度,安装气冷发动机虽然会令机头的形态变得粗壮而增大飞行阻力,但气动布局的细节设计好的话,影响是可以大为减小的,而且决定飞机速度的不光是阻力,动力也同样重要,而一般来说同样技术条件与尺寸下,气冷发动机的功率可以造得比液冷发动机更大,而且还不只是大一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了机头阻力较大的缺陷,虽然即使如此速度还是比液冷的稍慢,但最大速度也就差了5%-10%而已,而巡航速度的影响则更小,完全可以容忍;至于高空xìng能,有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帮助,即使用气冷发动机驱动,飞机的升限也可以轻松地突破10000米,这在一般情况下已经足够了。何况苏霍伊一直都认为,在差距不太大的前提下,机动xìng要比最大速度和升限更加重要,虽然“一击脱离”的战术很无解,但是杀伤效率太低,如果敌人不怕损失、以优势数量的机群强行突入我方空域,轰炸我方的机场、油库等重要目标的话,我方一点办法都没有,而机动xìng出sè的战机却可以缠住敌机,让其没法轰炸,这才能叫做“拦截”啊!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