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唐神道 (自挂西南枝)



“嗯。”黄俊明坐在蒲团上,一只手轻轻的触碰着地板,食指一下又一下的哒哒的敲击着地面。眉头一会舒展一会又聚在一起。显然是在考虑方考的这个想法是否对当下的唐朝适用。

“哒、哒、哒、”黄俊明不说话,这百年殿内的几人自然也是一副屏气凝神的样子,不敢出声。慢慢的除了黄俊明用手敲击地板的声音,整个殿内听不到旁的声响。可也正因为黄俊明的不表态,殿中的气氛有些凝重。或许是自己觉得自己的这个提议在黄俊明这个仙长心中有很大疏漏。方考的呼吸也慢慢的变得粗重了起来。

而在这和尚道人叫来的三人中,方考的定力算是最好的了,至于剩下两名道士。更是小心的喘着气,似乎觉得自己的心跳都跟着黄俊明敲击地板的节奏而跳动。他们真怕,万一黄俊明停止了敲击地板,他们的心脏也跟着停止跳动。

慢慢的黄俊明从思虑中回过神。见几人满头大汗的样子。也不去问,只是慢慢的停歇了用手指敲击地板。同时说道:“方考。你这个主意说可行也不可行。第一,为什么只讲新的制盐法只传给军队,而不同时传给盐农。贫道也知道,当盐产量增加,盐价却又降低之后,势必使家中盐田少的人遭受大损失。可只传军,不传民这一点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

“再者。将制盐之法传给军队,等军人退役之后,是否又会携带新的制盐技术,给原有的民间制盐产业造成冲击?以及当军盐足以充备军资后,那后生产的低价盐是否会被售卖给民间?”

“其三,算了。。就先这两点吧。”黄俊明本打算说怎样和官府去交流这新的制盐之法,只是想到这眼前几人都不是能与官府高层进行对话的人,便将这句话憋了回去。照着方考道士的这个说法,去和官府交流这一点肯定是要黄俊明自己去做的,就算不是自己去做。也是李元亨去与李世民对话,这盐业,朝廷大事。方考等人的身份还真不够与满朝文武对话的。

本来方考只是根据这盐价高昂的原因而想出的方法,对于黄俊明提出的这两点还真没有考虑到。在黄俊明的一字一句之下,也反映出自己的疏漏来,连忙躬身赔礼道:“小道疏忽,请仙长责罚。”

黄俊明对着方考轻轻笑了笑,随后说道:“行了这不怪你。要怪也怪贫道,没事不读道经,琢磨起盐价干嘛!”黄俊明说后。嘴角又是微微的有些上扬。或许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自嘲吧。

“仙长自然是心系民间,为民某利。此乃大德!”方考等人漂亮话还是会说的。听黄俊明的语气中有那么一丝自嘲的味道,立马捧了黄俊明两句。

说实在的黄俊明现在早就不是那种两三句吹捧之言就喜上眉梢的性子了。对于这些言论,也只是听在耳中,转眼就忘了。挥手退去了方考等人。黄俊明思索一番之后,抽出一张宣纸在纸上将方考的这个主意和黄俊明自己的顾虑写了个完全,又沉思了一下,将制盐之法详详细细完完整整的附了上去,找了李元亨让他送到李世民手中。

虽说这个方法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甚至可以说连解决方案都算不上,但黄俊明自己的确是想不到别的办法了。既想要让大多数人牟利,又不想让小部分人失利。确实太难。自古以来,就没有什么没有两面性的东西。阴阳总是不可分离。

李世民的回信并没让黄俊明等多久,虽说李世民在有些方面做得并不像是后世史书中记载的那么完美,但对于这些民生好事,还是有他自己的见解的。黄俊明抽出李世民的回信。只见信中写道。

“朕欲募盐农从军采用新法制盐,盐农每月发放饷银。除军需之盐外。其余盐产低价售于民众,所得钱款六成归盐农。四成收归国库。保不与民争利。”

黄俊明随手将这字迹并不多的信放在一旁。或许李世民的这个方案也并不是一个好方案吧,但不得不说这却也是在短时间内最适合大唐现状的一个法子。虽然说在黄俊明这个现代人看来还是别扭,但也只能做到这个样子了。有了饷银便不会让盐农因为盐价低而失去生活所需。余盐外卖,又是一个充实国库,和让盐农盈利的方法。而盐农有了盈利,肯定要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使他们不会因为有固定的饷银而懒惰。至于盐农充军之后产出的盐是否可以有富裕?那是肯定的,现在这中底下的生产力都能勉强让整个大唐吃到盐,那就更不用说加大生产力之后了。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李世民还是顾及到了黄俊明的一些担心。

至于那句保证不与民争利。黄俊明也说不上是信还是不信,没办法,利一途很多保证都不如一个屁来的响亮。

————————————————————————————————————————————————————

下一章就要进入蝗灾了。随后就是踏步红尘。西南现在算是毫无人品了。在作者群里,西南的马甲也被改成了“这是一坨大懒屎。”嘿嘿,总之,懒是懒,更新多少还是会更的。

2月可能会多更一些。十万字到十五万字左右吧。

正文 no、268 李淳风的现代地理观

no、268 李淳风的现代地理观

贞观二年二月,天气早已不复冬日的寒冷,冬日里的那些积雪,早就化成了雪水,顺着坊墙,流淌到曲江或者护城河中。整个长安湿漉漉的,仿佛是被洗刷了一遍。坊内坊外的老人们都说,这早春来的也过早了些。

天仙宫内,黄俊明早早的便结束了今日的早课。与李淳风面对面的坐在一起。手中拿着本线装蓝皮的典籍读着,透过那卷起来的封面,“道藏”二字清晰可见,那被书页遮挡的地方,隐约又露出一个“经典”的“经”字。这是道藏中书写着经典的经部的那一卷。

“淳风,你那星象学整理好了罢?”黄俊明一边读着书,另一边随口问道。

李淳风从身后的小包裹中取出一摞子装订好的书册,摆放到两人中间。也是随意的答道:“自从有了观天镜,小道对这星象更是精研了不少。以前一些有疑问的地方也都解释的通了。这些是小道这些日子以来总结出来的一些星象学问。全在这了。还请仙长赏阅一番。”

黄俊明放下手头的书,很是小心的取过一个金质的小八卦太极书签,夹在书页之中,又将书册放到了一旁。取过一本李淳风整理出来的星相学,没等打开,看着那厚厚的书页。又对着李淳风说道:“淳风,看来最近你的时间都放在这研究星辰身上了。贫道就看看你这些日子的所得。”

李淳风听到这话,很是自豪的挺了挺身子。不说别的,就说这星象一方面。李淳风自认这大唐,还真没几个人能比得过他。就连他的师傅袁天罡对这一点,都未必比自己强,再说自己现在又用到了“观天镜”这种神器。研究起星体运作来更是如鱼得水。煞是了得。虽说自傲,但在黄俊明面前,还是略微收了收性子。单手虚引书册,对着黄俊明说道:“仙长请。”

说完,又用期盼的神色。盯着黄俊明的表情,自己的书中很多的理念都是不经意间听黄俊明说过之后,自己又加以印证所得出来的结论。而黄俊明既然能说到这些,更证明黄俊明对星象是懂得的,比起自己只高不低,再说黄俊明的仙师身份更让他,对黄俊明眼里自己的劳动成果的价值有所忐忑。

黄俊明翻开这第一页,细细的品读着,说实在的,黄俊明对星象学,什么星体运作,什么哪颗星是什么名。干什么用的。还真是半桶水,要不是道家有着二十八星宿,天罡地煞之说。当初在现代的时候多少接触过一些东西,恐怕黄俊明还真看不懂他这书中的东西。

不得不说,李淳风写的这份东西还是很吸引人的。黄俊明就是这么简单的一看,便已沉浸其中,黄俊明手中的这本书,正是李淳风这些星相学理念的第一册书。写的又是地球这个黄俊明相当懂的星体。自然是让黄俊明越看越有滋味。

李淳风笔下的地球,和现代人的认知已经基本上没有差别,以黄俊明口中的几次大劫说起。说出现在的地球已经和古籍中神话中记载的并不相同,并不是同一的,而是后天形成的球体。而为什么是球体,李淳风又用月的阴晴圆缺,在平原上远看军队往往先看到旗帜,后看到人身等等例子加以佐证。

又将原本的地心说,换成了日心说,虽然说中国古人对日心说这一点认识的比较早,但再怎么说那也是唐以后的事情了,也就是说李淳风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日心说,和地球是圆形的这两点付诸笔尖的人。凭着这一点,李淳风就足以名流千古了。

在这两点之后,李淳风又对春夏秋冬四季、白昼和黑夜做出了解释,而这解释的答案,自然又是地球的公转,自传之流,当然这一点并不是黄俊明所说过的,很显然,李淳风是通过黄俊明偶然说出的只言片语,经过实验和观测所得出来的结论。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