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道 (自挂西南枝)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自挂西南枝
- 入库:04.13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也不想这样,这禁止百姓私自制酒贩酒,那是因为粮食少,要知道制酒那是要粮食的!这粮食又是国家的根本,为了让国家渡过难关,怎么能允许浪费粮食制作酒水?至于铁,那更是军备物资,从古至今无论哪个朝代,都没放松过对铁的禁令。只是有轻有重罢了,而这茶则是高档物事,价格太高,价格高收入也高,所以嘛,铁茶酒全都是有国家把持着的。
这盐,在古代一般都是和铁联系到一起的,称之为盐铁官营,而国家掌控盐这一点,无非就是食盐这种东西是每个人所不能缺少的作料。而且是最重要的作料,不吃盐虽然可以,但是想想白毛女就知道,不吃盐是绝对不可能的。同样的古代的制盐业并不发达,造成了需求量远远大于产出量的状况,所以说无论在哪个朝代,食盐都是相当紧俏的物事。
而为什么国家将盐作为一种物资垄断起来,一句话,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所以才实行盐由国家垄断经营的这个法子。而食盐民制、官收、官运、官销这一套路子下来之后,盐价往往高出当初的收购价格的几倍,甚至是几百倍。虽然说这唐初物价低,一斗盐只要十文钱。可比起米面来说,那也是相当的贵了。没办法制盐的就那两三个省份,吃盐的整整一国人。不把价格提高些。这点盐还真不够分了。这归根结底一下,又是一个生产力的问题。
黄俊明虽然知道这盐价高于米价因由所在,不过还真没打算管这事,谁叫这玩意是掌控在国家手中?而现在国家缺的是什么?钱!控制盐价又是朝廷钱财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牵连不说多么广,就说这一个国字当头,也不可能让黄俊明更改了去。
————————————————————————————————————————————————————
大家晚安,早睡,好梦。
正文 no、266 盐!
no、266 盐!
等到黄俊明回到天仙宫,日头刚好下山,想想今天一天的所作所为,黄俊明暗笑不已。什么前列县,什么吟道盐的简直是胡诌八扯到了极点。还好黄俊明当时只是随口的急智,没整个什么汝县盐出来。要知道这大唐还真有个汝县,抚州临汝县(隋改名为临川县)。只是这汝县不产盐罢了。
说到这盐,又不得不多让黄俊明想一下。身在唐朝,虽然说这朝廷的一面必须要顾及的。但自身的影响力也不可或缺。终其一唐,虽然说盐产量较之前朝高了不少,但这价格上还是稍显高昂。否则也不会闹出今天的笑话了。
至于为什么唐朝盐价高,除了官府垄断盐价之外,无非还是因为生产力不高,费力伤民。如果革新制盐方法,首先损益的很可能又是盐民灶户。要是不革新,到最后恐怕又会造成盐商暴敛的状况。而这一切,又是需要考虑的。
黄俊明找人了解了一下,这大唐的盐,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形成于盐池中的盐。多称之为池盐或是颗盐。第二种是自然生长在悬崖上的崖盐,或曰岩盐。第三种由海水中熬煮而成,称之为海盐或是末盐。最后一种则是熬制井中的水而形成的井盐。
在这四种盐当中,寻常百姓家常吃常见的,或是池盐或是海盐,池盐制作最为方便,产量不低。海盐制盐虽说繁琐,但胜在量大。而岩盐,井盐则是官宦巨富家中常见的物事。岩盐不需要制造。只要在悬崖峭壁上将盐刮下来就可以了。大抵是远古海洋盐质矿什么的。而井盐又是取决于地域,经过打井深挖取水之后熬煮而成。相比岩盐来说,更为细腻。大多数人家用此盐刷牙,算是最上等的青盐。而这所谓青盐并不是什么特定的称呼,只是一个对细腻的盐的一个统称罢了。而这井中之水又是经过泥土的多重过滤。并不浑浊,甚是清亮。熬制出的盐也是洁白如雪,所以这井盐最为昂贵。
加大产盐的生产力,却是是一个抑制盐价的最好方式,可是要知道,这盐价降低了,那盐户的生活又是如何运转?虽说黄俊明不懂得什么制盐之法。但在这个只是繁杂的现代活了二十五六年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多少还是有点概念的。
几番思索之下的黄俊明找来几个家住盐场附近的道人。询问了起来。
“方考。广业,广平。”黄俊明从和尚小道的口中知道了这三人的道号。做在蒲团上依次叫道:“听说你们三人都是来自咱们大唐的盐场附近。贫道有点事想问一下你们几人。”
“仙长但说无妨!”三人行礼之后,恭谨的站在一旁。
黄俊明看着三人拘谨的样子,温和的笑道:“不用那么拘谨,只当是闲聊好了。”话虽如此,却不见这三人有半点放松之意,黄俊明也不在这上面多费唇舌。直截了当的开口说道:“贫道今日下山,听闻咱们大唐盐价贵。可笑贫道来大唐这么久还真没关注过这些。不知道你们能否给贫道讲讲咱们大唐的盐价,盐场,怎样制盐?”
听到黄俊明的这个问话,三人的身子显然放松了些,对于黄俊明对这大唐的盐业有兴趣,这三人还是有点准备的,当初黄俊明找人粗略了解大唐盐业的时候问的就是他们。而现在,黄俊明只是想让他们将这大唐盐业中的个中路子更详细的说上一番。同时也有那么种放权于三人的样子。
虽然黄俊明对这三人并不太熟悉,但起码和尚道人能找到他们。证明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办事能力的。和尚道人有时候虽然憨厚了些,但心如明镜。这看人还看得蛮准的,否则黄俊明也不将他带在身旁了。
三人互相示意了一番之后,方考道人首先向前打了个稽首,开口说道:“仙长,管子曰,无盐则肿。盐这种东西,虽说表面上是一种调味之物。实际上却是咱们人不可缺少的养生之物。《列仙传》所记载的七十一名神仙当中,大多又是服食登仙,而这服食之方当中。又有一物名曰秋食。而此物经孙仙长考证,实际上就是食盐。。。”
黄俊明听得出来。这方考道人是个医道,而且对这养生方面倒也颇为精通,先是从古考证,再到自己的理解,将盐的作用陈述了个透彻。黄俊明虽然觉得方考的这些言论对于自己并不算有用,但也耐心的听着。没有打断的想法。
“从汉至今,盐价多变,但终究总免不了斗米斤盐,担谷斤盐,民食淡食等状况。盐价从未低过粮价,而每逢战乱更是如此。军士无盐,便无力打仗,所以大多数生产出的食盐除了满足官宦的需要之后,便充作了军资。致使民间盐少价贵。”方考道人从盐的作用说到了盐价高的原因。而这又正是黄俊明所不知道的。
“这么说,盐价高的原因就是大部分盐用作军备,市面上流通的少喽?”黄俊明插口问道。
“仙长所言没错,又因为这池盐多成产与淮河以北,海盐生产于沿海。交通不便利,所以往往这盐价又要加上交通的支出。同样的,军队向盐户收盐,用的是平价收盐。而这支出又是国家播的款子,所以朝廷为了弥补在这上面的损失,也是要提高一下盐价的。”方考道人回答的十分让黄俊明满意。这又知道了一个盐价高的原因。
“哦,方考,你说如果有一种方式可以增加盐的产量,能否让全唐的盐价下降呢?”黄俊明试探着问道。
“那是肯定的!”方考回答的相当干脆。“只是,苦了盐农。”说到这里,方考微微低了低头。显然在思索着什么。
“是啊,贫道也是考虑到了这点。”黄俊明叹道。似乎,这还真拿不好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
“仙长,小道有话说。” 广平道人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插嘴说道。看着黄俊明点头允许,随后又说道:“仙长若真有法子增加盐的产量,那伤盐农一事其实还可以有法子解决的。”
————————————————————————————————————————————————————
今日一章,最近西南应酬太多,嘿嘿,今天就这一个。慢慢把状态拣回来。从今天起,尽量每天都有更新。
正文 no、267 不算解决方案的最好方案。
no、267 不算解决方案的最好方案。
“哦?怎么解决??”黄俊明突然来了兴趣、
“是这样的,仙长。”方考答道。“要知道,历年历代盐价居高不下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要保持大量的盐,作为军资,如此一来,民间能买的到的盐就少了很大一部分。再加上税收,和运输成本的需要这才使民盐居高不下。”
黄俊明一边听一边思索着,这盐当军资这件事黄俊明也是才刚听他说起。至于税收,也是黄俊明一直以来个人所认为的,但是这运输方面还真是被黄俊明自己所忽略的一方面。
“仙长,您若是有优于朝廷的制盐之法,先可献于军中。并与朝廷商议好,军中得此法后,自产自用。这样一来,盐户所制之盐便可以直接销售开来。如此,军中减少了收盐之数量,及钱财。又满足了军备所需。盐民所制之盐足以满足百姓之需要,这样一来便可以抑制很大一部分盐价。”方考缓了口气,继续说道:“至于税收,小道先前也说过,为了弥补将盐作为军资的国库损耗而已,这样一实行之后,国库没有损失一分一文。自然不会再在盐税上收税这么大。而运输方面,若在之前还真没什么好办法,但现在。大唐四处都修建了水泥路,虽然有的路还没修建完毕,但各大城池之间的道路已经基本完善。基本上可以做到通畅无阻,只要城市之间的路都修好,这个运输的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迦太基的失落) 起点VIP2014-10-05那个时代,宋朝有着美国的综合国力,军费开支堪比德国法西斯,军队战斗力只是意大利水准,百姓过...
-
风流探花 (风烟净) 纵横VIP2014-08-02一段钩沉历史,一种超越轮回。宋易以奇特的穿越方式来到大赵,最终闯荡出一片辽阔的天下。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