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之大科学家 (何事公)



此次转道上海,孙元起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和托尼谈谈。自从1903年,托尼和自己一道从美国来到远东,除了日常书信来往,俩人还没机会面对面聊过,也不知道他的日本广播公司和中华广播公司运营得如何了。故而行前发电报给他,希望能在上海见上一面。

五月中旬,孙元起乘坐的海轮到达上海,靠泊在黄浦江招商局第三码头。行李虽多,可随行的大小伙子也不少,肩挑手提,都没有劳烦别人,一行人就顺着人群就往下走。刚下船,逮眼望见迎客的人群中打出了几个巨大条幅:“热烈欢迎孙校长到沪”

“恭迎湖北提学使孙大人”

“驱逐孙百熙先生”……

孙元起有些惊讶,貌似自己来上海之前,只告诉了托尼,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来驱逐呢?四下打量,毫无疑问,最先发觉的就是托尼。不是因为他人高马大,也不是因为黄头发白皮肤,而是周围的中国人看见他,都下意识地躲开一步。在稠密的人群中,有一个遗世**的鬼佬,谁看不见他?

“好久不见,托尼”孙元起快步上前,用英语和他打招待道。

“好久不见,扬克”托尼站在那里动也不动,神色有些奇异。

孙元起有些奇怪:“怎么啦,托尼?看上去你的神色不太好啊,难道你的广播公司出现了问题?”

托尼脸色愈发扭曲:“现实上,广播公司运行得非常好。你看,我只是昨天在广播里说了今天下午你会抵达上海,结果就有这么多听众来驱逐你。怎么——啊你别掐我呀”

托尼突然尖叫一声,跳到一边。孙元起这才发觉他身后躲着一人,仔细看时,不是莉莉丝还能是谁?只见小妮子满眼含泪,楚楚可怜地站在那里,要不是眼下大庭广众,估计早就扑上来哭成一团了。孙元起深吸一口气,平息了激荡的心情:“莉莉丝,你什么时候到的中国?”

“半、半个月前。”莉莉丝啜泣着说道。

还是托尼提示道:“你们夫妻还是等晚上再互诉衷肠吧,现在还有好多人看着呢”

孙元起冲托尼、莉莉丝点点头,然后朝边上走去,托尼和莉莉丝跟在身后。最先见到的是夏瑞芳,果然是铁哥们、好搭档,听到广播就来码头上驱逐了。

接着是杨度,一身竹布长衫,手里摇着纸扇,笑嘻嘻地说道:“百熙,咱俩可是早就约好,你发达了,要提携兄弟一把的。如今你已是从二品的大员,所以愚兄便觍颜前来讨碗饭吃”

“好说好说这可就说定啦,薪酬每年两千两”孙元起正想找人做幕僚,他就凑了上来,真是瞌睡遇上枕头。

至于举着“恭迎湖北提学使孙大人”牌子的,是些寄居上海的湖北官宦士子,中国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保守,他们来驱逐掌管家乡文运的提学使大人,完全顺利成章。接下来,是南洋公学总理杨士琦带着几个学生。两校在教学和科研上颇有些交往,来驱逐也在情理之中。……

到了最后,还有两位中年人带着家丁,在一旁笑吟吟地看着孙元起,让孙元起好生奇怪,便主动上前问道:“两位兄台是?”

稍微年青一点的那人嬉笑道:“称‘兄’是对的,称‘兄台’就不对啦”

倒是年长一些的解了疑惑:“百熙,你还认不得我们吧?我是孙多鑫,他是孙多森,在北京的时候,五祖父难道没提过我们俩?”

“噢——”孙元起听了他们的名字,才想起来老大人确实提起过这两位,当即上前请安,“小弟孙元起拜见兄长”

跟在身后的莉莉丝用英语问道:“扬克,你认识他们?”

“莉莉丝,过来认识一下,这两位都是我的哥哥。”孙元起顺手拉过莉莉丝。

只见莉莉丝张大嘴巴,一脸惊讶容貌。

孙多鑫哥俩也很惊讶:“百熙,你认识这位西洋女子?”…

第一三五章云间海上应鸣舞

一三五、云间海上应鸣舞

孙元起面色有些尴尬:“她是小弟的内人……”当下让莉莉丝用中国礼节和孙家哥俩相见。

行礼如仪之后,孙元起才又接着问道:“怎么,好像两位兄长认识她?”

孙多森心直口快:“怎么不认识?还打过不少交道呢幸亏此次见面,要不真成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喽”

兄弟俩可能觉得之前所作所为是欺负弟妹,有些细节便说不出口。但莉莉丝性格泼辣,又在美国长大,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听她这么一讲,孙元起才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孙多鑫、孙多森这兄弟俩人没有进修到叔祖父孙家鼐的才学,倒承继了外祖父李瀚章的经商才能,老早就积极参与创办实业。最先,他们哥俩是在扬州办盐,他们先向姑父何维健——也就是中科院院士何祚庥的曾祖父——那里租到盐票,然后处置食盐贩运。食盐专卖利润惊人,可是风险与利润并存,尤其土匪马贼的抢劫,防不胜防。而且随着晚清政府对地方控制力的下降,贩卖私盐的在在皆是,利润空间逐步缩小。一段时间之后,哥俩决定改图他业。

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他们发觉用外国钢磨磨制的洋面粉利润非常大,便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上海买地办厂,开始涉足面粉加工业。经过筹备建设,在1900年正式投产,厂名阜丰面粉厂,这也是当时中国第一家机器制面粉厂。由于阜丰厂的面粉质量、色泽与洋面粉不相上下,价格却比洋面粉便宜许多,很快赢得了江浙一带市场,哥俩也赚得盘满钵满。

今年三月间,在美国已经打拼出一番天地的莉莉丝决定移师远东,开辟新战场。她带着一大笔存款先到日本调查,接着来到上海,发觉中国人对于美食追求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味精的销路十分看好;而且这里又有哥哥托尼的照应,实在不行,北京还有丈夫不是?权衡之后,决定在上海投建一家味精厂。

计议已定,莉莉丝一方面向父亲伯格曼先生购买所需设备,另一方面就在上海物色合适的原料供应商。生产味精最主要的原材料就是面粉,孙家哥俩的公司又是上海滩最大的机制面粉厂,所以小妮子就顺理成章地找上门去,希望达成购买协议。

在莉莉丝看来,这是长期的大宗购买,价格应该比市场价便宜许多才是。可这哥俩一看莉莉丝是外国人,心里就大不痛快,便想在商场上体现了一点爱国情怀,出价只比市场价便宜一丁点。莉莉丝通过调查和计算,发觉阜丰厂的利润空间很大,还能降下来许多,就三番五次地见面谈判。可哥俩丝毫不让步:你不愿买?那你去买外国进口洋面粉去吧听了莉莉丝的陈述,孙元起哭笑不得:你说说,这都什么事儿?

在清末,中国的民族工业主要是官商结合的家族式企业,早期如胡雪岩家族、乔致庸家族,中后期有周馥家族、孙家鼐家族、张謇家族等。这些大企业,最终都是因为官场失意、家庭纠葛而迅速衰落。有鉴于此,知道这层关系后,孙元起反而不大愿意莉莉丝的味精厂和阜丰面粉厂合作了。况且,莉莉丝以后还打算生产方便面,更需要大量面粉。原材料的供应都掌握在一家厂商手里,那完全是取死之道。

谁知知道莉莉丝的身份之后,孙多鑫拍着**保证道:“既然是弟妹要买,我们一定会给最优惠的价格”

孙元起愈加担心,心里已经暗自打定主意:等晚上回去,定要和莉莉丝说说,除了购买阜丰厂的面粉外,最好在别的地方自己再建一个面粉厂。既然阜丰厂磨制面粉能发财,没有自己建厂就不赚钱的道理。即便不赚钱,还能够间接卖给自己的味精厂不是?

其他欢迎的人员见孙元起有家里人过来,也不多打搅,只说等明后几天什么时候有空再送上请帖,便各自散去了。孙元起一行、莉莉丝、托尼,随着孙多鑫哥俩一起,来到位于华山路武康路口的孙公馆。

上海开埠之后,十里洋场登时繁华异常,浦西一带成为淌金流银的好地方,达官显贵无不在此买地建房,作为清末重臣的李鸿章自然也不例外,一条华山路他家占了一大半。当然李家也不吃独食,又将地皮割成一块块,转售给了亲朋好友。孙氏兄弟作为李鸿章的侄外孙,也从中分到了一杯羹。

孙公馆是一组西班牙风格的淡黄色小洋楼,高高低低,参差有致,空闲房间也多。在两位兄长的盛情邀请之下,孙元起就在这里住了下来。俗话有云:“小别胜新婚。”孙元起在上海暂住的几日,白天出去应酬,晚上与莉莉丝被翻红浪、颠鸾倒凤,个中滋味自不用细说。

当然,在上海多盘桓几日,并不是孙元起沉溺于温柔乡里故意耽搁,而是情非得已。

在二十世纪初叶,长江航运主要是汉口至上海一线,由英、德、日、法、中国等5国的9家公司运营。其中日本有大阪商船会社、日本邮船会社、湖南汽船会社、大东汽船会社等4家,最大。而最大的,却要数英国的太古、怡和两家轮船公司,以及中国的轮船招商局。长江航道水流湍急,不少地方河床甚浅,为了安全起见,江轮载客量比海轮小许多。而华中、华东又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商贸活动屡次,长江作为交通主动脉,承受的运输压力非常大。即便像孙元起这种从二品的大员,也需要等上几日,才能安排好舱位。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