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之大科学家 (何事公)



滞留上海期间,孙元起也没闲着,除了和一些官宦交换感情之外,每日都要去已经改名为“商部高等实业学堂”的南洋公学讲课,得空还得和夏瑞芳谈下一步的计划。

如今孙元起已经改任湖北提学使,商务印书馆能够与经世大学合作,成立一家书局,挂靠在湖北提学使司下面,方便以官方的身份来推广教科书。

得知孙元起抵达上海的消息,蔡元培也从苏州赶了过来,汇报这一年多来筹办经世大学附属苏州中学堂、小学堂的大小事宜。托尼、莉莉丝见了孙元起之后,共计给了他10万美元。孙元起留下2万元自用,剩余部分平分给了张元济和蔡元培。

蔡元培虽然入过洞房、遇过故知、中过进士,可拿着4万美元的支票,双手还是有些颤抖:“百熙,你就这么放心蔡某?”

孙元起自然知道蔡元培在办学校的时候,会请一些思想偏向**的人来做教员,课堂上会宣讲一些鼓动**的话,以至可能学校里还隐匿一些**分子。可孙元起更愿意相信蔡元培的道德人品。再说,谁又没一点自己的政治倾向呢?况且这天下,终究是**者的天下。一旦风云变色,没准学校里就跳出几条改变国家民族命运的龙蛇来,这又岂非天下之福、学校之幸?

对蔡元培治校方针的放任不管,并不意味着孙元起没有自己的要求:“鹤琴先生,我是信得过的。请您用这些钱,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东等省建立经世大学的附属学校,先期最好是每省各成立一所,以后再根据需要渐次铺开。对于学校如何运转,敝人不做任何干涉,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学校只能采用商务印书馆的教科书,其他任何书籍都不能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必须按照规定,保质保量地完成每年的学业。”

孙元起之所以硬性要求如此,是不给守旧派以攻讦的口实。至于课后,老师们如何向学生宣讲排满**的思想,那就不是学校的责任了。

三天后,招商局派人专程送来乘坐轮船的票单。知道乘船日期,孙元起一行人又开始忙碌起来,拆开的行李、诸位亲朋好友送的礼物可都得重新打包出发的前一天,孙元起在屋里收拾东西,便没有外出。大上午的,公馆的门房进屋禀报。刚住进来的第一天,孙公馆上下就知道这位是家主的远房弟弟,听说年纪悄然已是从二品的高官,侍奉起来自然用心用力。

听门房说来访的是三个青年,孙元起接过拜帖看了看,上面分别写着陈乾生、章士钊、刘师培。似乎以前听过这些名字,却有不大熟悉,只认为是南洋公学的学生过来请教问题,连忙让人把他们请进屋里。

对于学生,孙元起向来是不摆架子。见三人走进院子,笑呵呵地迎了上去,拱手说道:“三位仁兄,孙某有礼了”

他们仨不像别人,上来就磕头,而是躬身长揖:“参见孙大人”

见他们年纪和自己相仿佛,孙元起便随便摆了摆手:“私下见面,就别提什么孙大人不孙大人了,叫我孙百熙就成。对了,你们是南洋公学的学生吧?”

三人一齐摇头:“不是。”

孙元起奇道:“那你们是?”

领头那人年纪稍大,这时说道:“我们听说孙大人需要幕僚,所以学生陈乾生等不揣简陋,前来毛遂自荐”

见是来应聘幕僚的,孙元起不敢怠慢,把三人让进屋里,分主次落座。在佣人端上茶水之前,先询问一下大致情况:“说起来我还不知道诸位的大致情况呢。不如你们自己说说?”

坐在上首的那人浓眉阔口,闻声一抱拳:“学生陈乾生,字仲甫,安徽怀庆人,光绪二十二年秀才,曾入杭州求是书院、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进修……”

在刚坐定的时候,孙元起就闻到一股异味,起初还能够忽略,最后浓重扑鼻,直欲让人作呕。为了不失礼,孙元起勉力没有以手掩鼻,却情不自禁地四下探望异味的源头。

很明显,首先怀疑的目标就是与自己只有一桌之隔的陈乾生。只见他黑色衣服上白星点点,密不可计,起初还以为是花纹。再仔细看时,登时浑身汗毛都竖立起来:那密密层层的不是虱子还能是什么…

第一三六章莫怪狂人游楚国

一三六、莫怪狂人游楚国

再一细打量,孙元起现了更多问题:现在已经是五月中下旬,上海地处将江南,节候上属于是初夏,普通人早就脱下春装,换上长衫。而这陈乾生依然穿着夹衫,袖口、衣领因为长期不洗,埋汰得油光铮亮。脚上没穿袜子,直接套近鞋里。千层底的布鞋向来以耐磨著称,在他脚上也被磨出了个指甲大小的窟窿。鞋面上污痕累累,早已看不出是什么颜色来。

孙元起尽管不是洁癖,可也非常注重个人卫生。在学校,澡堂、卫生间、洗衣房历来都是重点建设的服务设施。学生守则一再要求学生衣物勤洗勤换。如今见了陈乾生蓬头垢面,心中顿时颇为不喜。

“……此次陈某从日本归国,听闻孙大人出任湖北提学使,不胜喜悦,觉得中国教育还是有希望的。所以冒昧前来,想跟随孙大人左右,学习点知识。”陈乾生这时才说完。

孙元起不置可否,看向下一位。

坐在次席的小伙子起身,眉毛一挑,说道:“学生刘师培,字申叔,江苏仪征人。生于光绪十年4),二十八年(19o2)中举。敝人读过大人您编的教材,也曾亲自编过一些中小学的教材。虽然说大人编写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西学教材享誉大江南北,但敝人自信自己所编的、经学、中国教科书也是有擅长之处的。如果学生能有幸在大人幕下小住,定然不负前贤‘切磋砥砺’之箴”

孙元起暗暗点点头:不愧岁就中举的主儿,果然头角峥嵘、意气风。曾文正公说过:“二十岁不狂是没出息,三十岁还狂也是没出息。”如此看来,这个刘师培倒是个人物啊章士钊不待孙元起吩咐,接着起身自我介绍道:“学生章士钊,字行严,光绪七年生于湖南长沙。先后就读于武昌两湖书院、南京6师学堂、上海爱国学社、东京正则学校。些许秀才功名,不值得在孙大人面前现丑。只是学生于古文一道略有心得,大人幕下如有书奏信简的工作,小可定然可以胜任”

三人介绍已毕,正好仆人端上茶水。借着这个间隙,孙元起略加思忖:这三个青年不知从何处赶过来,如果一口回绝,似乎不近人情;如果挑肥拣瘦,同来不同归,走的学生必定颜面无光;如果都收下,像陈乾生这种邋遢之人,天天在自己周围打转转,心里却又堵得慌招聘幕僚,和今天的人才双向选择差不多,幕僚挑选东主,东主同样也挑选幕僚。最常见的就是先面试,见面聊聊,否性情相投;之后还有笔试,通常是写一篇公文,看看幕僚是否称职。招聘以后,两者之间没有任何的成文合同,完全凭口头协议。东家看不惯,可以随时解雇;幕僚觉着干得不爽,也可以随时辞职走人。

孙元起便道:“相比三位贤弟,孙某痴长几岁,便觍颜自称为兄。愚兄此次去湖北,主要目的是改革学政、兴办学校。眼下朝廷刚刚废除科举,改学政为提学使司,湖北新式学堂还没有大规模建立,全省教育仍是以私塾为主,总体形势甚为严峻。今天就烦请诸位贤弟捉刀,替我写一篇告示,文中阐述你们对于当前湖北教育的认识,以及将来的改革方案。”

笔试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三人毫不慌张。拿来文房四宝后,他们或啜着茶水,苦思冥想;或不假思索,奋笔直书。

时间已近午时,孙元起怕他们饿着,还让仆人送上糕点;自己执着一本化学期刊,不觉看得入迷。

最先交卷的刘师培,果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孙元起连忙接过他的稿纸,仔细端详:不愧岁就能中举人尽管是最早交卷,可字迹工整,一手漂亮的小楷字就让自己心生好感。文辞非常峻洁,有一股浓重的《春秋左传》味道。只是文中的观点没什么新颖的,主要鼓励官绅创办学堂、优先建立师范学校、推广普及优秀教材、官费赞助出国留学等四条。

接着便是陈乾生。在他走近的那一刻,孙元起屏住呼吸,快接过他的文稿。

俗话说:“字如其人。”真是再贴切不过了只见稿纸上真、行、草三体兼备,点画不拘绳墨,自有一股子清秀狂放的意味在。文章写得不如意处,则粗笔一涂;有些地方要加字,又在边上补出,直写到天头地脚上去。更惊悚的是,他是白话文写的:“湖北提学使孙,敬告全省底学生们……”在文中,他提出了几个新颖的主意来,比如地方税收财政补助学校、培训私塾老师转变观念,足以让孙元起眼前一亮。

章士钊最后缴卷。尽管老生常谈,不过书法俊秀、文辞秀美、条理清晰,试卷简直像一幅内容与形式兼具的艺术品,令人爱不释手。

都收下?怕自己养活不了这么多人。拒绝一两个?又觉得人才难得,放走可惜。

孙元起权衡再三,才说道:“三位贤弟所做的文章,愚兄都佩服不止。如果你们只是作为幕僚,愚兄觉得有些可惜。不如你们暂且寄居幕下,等湖北提学使司衙门、或者以后学堂有缺,再请你们充任公职,如何?”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