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诩坐在一家酒楼的隔间里,他的对坐正是王家在西北的大掌故鲁克峰。
“鲁掌柜,既然我们都知晓了彼此的身份,那么就不客套了,说说在凤翔府发生的具体事情。”王诩看着面黄额高,双颊下陷,颇有些沧桑的鲁克峰说道。
“好的公子。”鲁克峰灌了一口茶,整理了思路,继而开口道,“原本咱们王家在凤翔府和秦州就有些生意,虽做得不大,但总归是做了好些年了,还算有些个底子。老爷还在时,就常嘱咐我,为人谦逊,不要过于锋芒,更不要得罪人,做见不得人的勾当。这些事我都谨记着,多少年来咱们在西北的生意也是这么做的。”鲁克峰说着,有意无意地看了王诩一眼,江南的事他多多少少知道了一些,对眼前的这位年纪轻轻的现任家主做出的功绩有些不可置信,夏桑的要求开设纺织院的信捎来之后,他心里就更有些不踏实了。
“鲁掌柜是不是觉得我开设纺织院的举动得罪了一些人,毁掉了王家在西北的生意。”王诩笑盈盈地看着鲁克峰,却是没带半点讥讽的意味。
“鲁某不敢这么想。”鲁克峰多多少少说了些违心的话。
“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就如王荆公之变法一般,总有些人要使坏阻挠。但是,不能因为害怕得罪人,咱们就不做了。诚然以和为贵是商人应该秉持的信念,但是我王诩从来都不相信乞求而来的‘和’”王诩斩钉截铁地说完,算是彻底打消了眼前这个保守掌柜最后一丁点的幻想。
“可是…咱们在凤翔府的生意已经歇了,秦州的也快做不下去了。咱们还能拿什么来和别人斗。”鲁克峰心头觉得眼前的少主太过锋芒毕露,实在是不知深浅。
“凤翔府的生意是怎么回事?秦州又是如何?”王诩气定神闲地端起茶杯。当前最需要稳住的是人心。
鲁克峰看着王诩不急不忙的样子。颇有些无奈,回答道,“凤翔府的货卖不出去,伙计雇工招募不到。从咱们开设纺织院之后,就是这样的情况,原本跟着咱们的伙计掌柜都跑了。秦州要稍微好些,毕竟不时有不知情况的蕃人前来。勉强能维持收支。”
“若是要把纺织院重新开设起来,除了人力,还需要什么?”王诩想要弄清楚其中的关节。
鲁克峰盘算了一会答道,“招募女工是最关键的,这毛纺织不同于其他,虽有纺车。但依旧需要熟手才行。除了人力,就是原料,也就是羊毛和骆毛。”
鲁克峰的苦脸和后悔王诩全看在眼里,“是凤翔府和秦州当地的商人联合起来在这两方面抵制咱们?”
“是啊,不仅是人力和原料,还有咱们卖什么,他们就卖什么,价格还比咱们低。硬是赔着本在抵制咱们。还有伙计掌柜。全部他们挖走了。”鲁克峰不无叹气道。
“原料一般从哪弄来?”人力这方面王诩已经有了解决方案。
“基本上都是从牧民那里收购,还有少部分是从青唐购得。”鲁克峰解释道。
“青唐?”
“是。青唐的水草丰润,牛羊肥美,羊毛和驼毛都是上乘,但是离此太远,若是大规模地进购需要驮马不少,不是一家两家能出得起这驮马的,而且人生地不熟,很容易迷了路,可能还没找到青唐的放牧部族就已经死在那里了,风险太高,没有多少人敢尝试。”
“那么青唐人会主动来秦州做买卖吗?”
鲁克峰瘪了瘪干瘦的嘴唇道,“当然也有,咱们的东西,那些个蕃人喜欢得紧。但是,来的毕竟是少数,而且也不可能拉着大量的驮马队前来,他们能卖的东西有限。羊毛和驼毛需求量很大,没有一大队的驮马队驮个几百袋来,一袋两袋的根本就用不上。”
王诩有了盘算,继续问道另一个问题,“抵制咱们的都是当地的商人?有多少家?”
“都是,大大小小的有七八家。俱都是在西北做了多少年生意的人,算是这里的地头蛇了。”鲁克峰回答道。
“鲁掌柜为何不向官府通报,他们这么做,官府难道就不管。”坐在一旁的丁强此刻忍不住插嘴道。
“官府只要抽足了税,哪里还管得着商人怎么做买卖。再说了,这些个本地商人和官府打了多少年交道,到了官府咱们说不准还要吃大亏。”鲁克峰越说越觉得老爷嘱咐他的话是至理名言,越来越觉得眼前的少爷是在胡作非为,那什么劳什子的纺织院,投入了不知多少,刚见着些成效还没两天,就完蛋了,顺带还拖累了其他的买卖,真是值不当。
王诩将茶杯放在手心中,不停地转着,似乎在想着什么事,忽然停住了茶杯,“生意上的事,就不劳官府了。”王诩心想,既然鲁克峰说了,可能有官商勾结之事,必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走官府这条路断然是不行的,还有就是,虽然宋朝士农工商的等级划分已不如前朝严重,但终归是有些影响,王诩不希望自己的仕途受到影响,所以尽量不动用官府的力量。
“七八家…鲁掌柜,这七八家里实力应该有大有小吧?”王诩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内部分化他们。
“是有大有小,其中李勉李家最大,华金华家实力最弱。”
“他们生意涉及哪些方面?”王诩继续追问。
“基本上什么都沾上一点,只有有钱赚。”鲁克峰回答道,他倒想看看眼前的少爷能有什么办法力挽狂澜。
王诩点点头,沉默了片刻,又问道,“他们都是宋人?”
“是。”
“有做得很大的蕃商吗?”
“秦州有一家,算是蕃商里做得最大的,却是连第三的古家都比不上。”
“咚”王诩将茶杯放在木桌上,嘴角泛起一抹邪笑朝二人道,“你二人附耳过来。”
第一百五十六章 西北兵丁
开设工学院需要人,置办医馆需要人,所以王诩骑着马就找到了郭景修。
“郭指挥,王某冒昧打扰了。”王诩站在郭景修租住的小院门前,这小院还真是小院,只有简简单单的一扇门和一个不大的院子,院内就是郭景修的住处,倒是比王诩之前在杭州酒坊场旁买下的小院还要小。
“王签判哪里的话,快快请进。”郭景修笑着侧过身子,想要将王诩让进去。
“进屋就不用了,还得劳烦郭指挥带王某去见一个人。”王诩婉拒了郭景修,直接道明了来意。
郭景修奇道,“见谁?”他想来,王诩刚到西北,哪里会有故人可见。
“独眼习三,莫非郭指挥这么快就把咱们之前的约定忘了?王某想去瞧瞧他们这些伤兵的情况,说不准还能为他们谋条出路。”王诩开门见山,也不避讳。
郭景修长眉一扬,原本瘦鼓的眼珠睁得更大,“签判所言当真?”
“那是自然,王某岂能蒙骗指挥。”王诩笑着答道。
“那就实在是太好了,若能替朝廷解决了这个大问题,不仅是签判的政绩,更是边境将士们的福祉。郭伯永在此先谢过签判了。”郭景修退了小半步,深深地一躬。
王诩连忙将其扶起来,“郭指挥实在严重了,这办法也是王某从汴京一个商人那里学来的,实不值郭指挥如此严重。”
王诩没想到郭景修对士卒如此关心,之前没有处理习三王诩还认为有可能是为了自己不卷入争斗的漩涡,此际一想,恐怕还是更多地为了这些个士卒。
郭景修的举动让王诩颇为感动,攀住郭景修的手臂道,“咱们既都为朝廷效力。在泾原路为官。王某有个提议,今后若非是客套的场合,咱们以表字相称如何?”
郭景修之前于城门习三一事便看出王诩是个豁达的人,此际又听他要以德报怨,帮助习三等士卒,心头更是对其佩服,但脸上却出现了一丝难色。半响才开口道,“伯永还有一事相请,望邵牧答应。”
“伯永请讲。”王诩似乎记得自己没有告诉过郭景修自己的表字,他是如何知道的。
郭景修又犹豫了片刻道,“伯永久闻邵牧的名声,虽然身在边关。是一舞刀弄枪的粗人,但是于弄墨一事上很有些瘾头。所以,若邵牧不嫌麻烦,还望邵牧抽空多指教一二。”
王诩心头嘀咕,难怪这步军指挥使为何有一番儒气,原来是自己勤学苦练而成,连忙点头道,“小事一桩。说不定邵牧还须得向伯永请教。”
两人说笑一阵。遂翻身上马,朝着秦州城外而去。
秦州虽是边关重镇。但是西夏人远没有实力侵扰到这里。所以,宋朝的坚壁清野政策在这里却是不施行的,不仅不施行坚壁清野,反倒是在秦州城外开垦了大片的良田,为的就是解决士兵的粮食问题和安顿伤残的士兵。
二人一路走,郭景修一路给王诩介绍情况,王诩从郭景修那里知道了,如今的秦州城外,能用于种田的土地已经不多了,除了引兵就粮(招募蕃人或是青壮,闲时垦地,战时入伍)所需的土地外,分给伤员的也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就是他们这种当官的官职田。
而更糟糕的是,由于绍圣初年复行开边政策,连年战争下来,宋军伤亡激增,安顿好这些人朝廷每年支出不少,所以,即便是伤员的抚恤田也是要抽税的。
秦州所在的秦凤一路,由于不受战火侵扰所以安置了大量的伤员,加之土地气候等原因,能耕种的土地越发稀少了。
二人骑马来到离秦州城外不远的一个村子,远远看去,像是一个寨子,又像是一个堡垒,皆是黄土堆彻而成,三三两两的土坯房子,寒碜得让人心酸。
相似小说推荐
-
伐清 (灰熊猫) 《伐清》是灰熊猫继《窃明》、《虎狼》之后的第三本历史军事类(穿越)小说。作者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奔放豪迈的笔...
-
大枭雄 (茗澈) 纵横中文网VIP2014-01-24完结人生如戏,有一种人,注定成不了英雄。他所追求的,不过是美人身下的半尺江山。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