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的国风百艺系统 (洛邑三十六朝)


  接下来,出场的是老旦名家袁慧老师。
  一出《打龙袍》中的经典唱段,将深厚功底给展现了出来。
  “龙车凤撵——进皇城——”
  一声响彻云霄的西皮导板,引得全场观众叫好声四起。
  “御街上来了我讨饭人……”
  “眼不明观不见花花美景……”
  “看不见汴梁城文武公卿……”
  “叫皇儿搀为娘忙下车轮……”
  “耳边厢又听得接驾声音……”
  “王延龄在我朝忠心秉正……”
  “老陈琳是哀家救命的恩人……”
  “好一个忠良小包拯——”
  “你为哀家巧扮花灯……”
  “待等大事安排定……”
  “我保你的官职就往上升——”
  袁慧老师的声音又高又亮,让大家领略到了老旦艺术的风采。
  最后,灯光来到了丑角的身上。
  要知道,丑角是很少能够登上春晚的舞台的,为数不多的出场机会,也没有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这一次出场的丑角,是有着京剧第一丑的朱慧师先生。
  今天他要演出的这一段就是成就他京剧第一丑名号的《徐九经升官记》。
  这出戏是1980年湘省京剧院根据相声大师张寿臣先生的单口相声《姚家井》改编的新编历史京剧《徐九经升官记》。
  而朱慧师先生则是开创了“丑生”这门艺术形式。
  一直以来,虽然京剧界中丑角的地位最高,但是你几乎找不到一出以丑角为主的大戏。
  朱慧师先生作为京剧第一丑,梅兰方艺术奖,梅花奖(二度梅),文华奖,白玉兰奖等等,可谓是丑角中开创性的大师级人物。
  他的唱、念、做、舞施展周到,嗓音嘹亮、念白清楚,唱腔抑扬顿挫,从容自如,出情出戏功底好,表演上既符合人物个性,又发挥了丑角特长。
  在这出《徐九经升官记》中,他既有小生的儒雅、老生的稳健,也有丑角的幽默,即丑行的表演化入了许多生行的因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创造了一种似生非生,似丑非丑的角色,丑中有生,生中有丑,两者贯通,兼而有之,大大拓展、挖掘了丑角这个行当的表现幅度和层次。
  灯光打在朱慧师先生的身上,伴奏的声音变的低沉了下来。
  一身红色的官衣穿在他的身上,但是给人一种消沉的感觉。
  “当官难——”
  “难当官——”
  一开口,朱慧师先生那独特的嗓音,绝对不亚于当家老生的嗓音。
  朱慧师先生的嗓音中,略带有一些麒派老生的感觉。
  但是丑角演员的上膛音,用“音膛结合”的方法使声音宽厚,这样既可“打远”,“响堂”,又可区别于老生苍劲、清雅的嗓音,保持并发挥丑行音色上的特点。
  这个带着哭腔的“难”字,真的是让人听起来都觉得悲的慌,表现出了徐九经心中的悲愤之情。
  “徐九经我做了一个受气的官……”
  “啊,一个窝囊官……”
  “自幼读书我为做官……”
  “文章满腹我得意洋洋,洋洋得意进京考大官……”
  “又谁知我才高八斗难做官……”
  “皆因是爹娘没有给我生下一个好五官……”
  “我怨,怨,怨五官——”
  “头名状元来到那玉田县……”
  “当了一个小小的七品官……”
  “九年来我兢兢业业做的是卖命官……”
  “却感动不了那皇帝大老官……”
  “眼睁睁不该升官的总升官……”
  “我这该升官的只有梦里跳加官……”
  “原以为此番升官我能做一个管官的官……”
  “又谁知我这大官头上还压着官……”
  “侯爷王爷他们官告官……”
  “偏要我这小官审大官……”
  “他们本是管官的官……”
  “我这被管的官儿……”
  “怎能管那管官的官儿……”
  “官管官,官被管……”
  “管官,官管,管管官官,官官管管叫我怎么做官……”
  “我成了夹在石头缝里一瘪官——”
  一连串的“官”和“管”如同绕口令一样,但是却被朱慧师先生每一字都让人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这就是人家的能耐。
  有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这一段唱,不由的深深的被朱慧师先生的艺术给吸引住了。
  原来丑角不光是在舞台上插科打诨啊,这唱的功底可是真深啊!
  其实,这一次的站位也很有意思。
  十三个台子,分成前后两排。
  前面一排,中间四个人分别就是梅尚程荀四大名旦的传人,左右两边是老旦演员袁慧和花脸演员孟璐。
  后面一排,站在最中间的就是这位京剧第一丑,朱慧师先生。
  毕竟按照老年间的规矩,丑角才是一个戏班的灵魂人物。
  无丑不成戏这句话,并不是随便说说的。
  任何一出戏,你可以没有生角,或者没有旦角,或者没有花脸,但是,绝对不能没有丑角。
  所以,这一次,不但让朱慧师先生站在了正中间的c位,而且这一出《徐九经升官记》,让他唱了有一大段。
  前面的演员基本上都是一小段,而朱慧师先生这一大段唱,算是给丑角正了正名。
  朱慧师先生唱完之后,用感激的眼光看着站在自己左前方的背影。
  这一次,丑角的地位再次被提升起来,全是靠着林桐。
  接下来,就是四位老生出场了。
  这一次,打的最热闹的并不是其他的行当,而是老生。
  毕竟老生的行当应该算是最多的。
  毕竟当初那个年代,大多数都是老生挑班,捧老生的是最多的。
  所以,老生的流派也非常的多。
  这一次,老生只有四个位置,到底给哪一派,林桐并没有特别的说明,只是留给了谭派一个位置,剩下的三个位置,就让导演来定。
  不过,谭政岩表示,自己想要来那个武生的行当,毕竟谭派的创始人谭鑫培先生在《同光十三绝》里饰演的就是唯一的武生角色。
  他的后人来演武生,也算是相得益彰。
  最终,经过一系列明争暗斗,马派一人,杨派一人,奚派一人,麒派一人,四位老生演员最终顶了下来。
  马连良先生作为华夏京剧老生行当的泰山北斗,他的流派如今也是源远流长。
  主要就是因为马派的唱腔就突出一个字,美。
  马派的做派也是非常的潇洒,对于喜欢唱老生的人来说,马派真的是不错的选择。
  马派的这位名家,是梅兰芳京剧团的台柱子,祝强。
  杨派出来的是于智魁,华夏京剧院的副院长,经常搭档的旦角演员正是林桐的师伯李正素。
  奚派选出来的是张国建,华夏京剧院的三团团长。
  麒派选出来的是陈韶云,魔都京剧院的著名麒派老生。
  这一次,四位名家竟然要联袂演出一段马派的名段“劝千岁杀字休出口”。
  本来说出这个唱法的时候,林桐还有些害怕其他三派的名家会不同意,但是没想到,他们对这种前所未有的演出方式表示了很有兴趣。
  《甘露寺》作为马派的传统名段,其他的流派并不是没有唱过,只不过马连良先生唱的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其他人根本超不过,所以,其他的流派就很少动这出戏。
  但是,他们作为老生演员,这出戏也都是学过的,杨派和奚派的唱词跟马派差不太多,但是唯有麒派,这个唱词就有些麻烦了。
  参考郭德刚,大家就能看出来一些端倪了。
  周信芳先生最喜欢对京剧进行改编。
  因为很多北方流行的京剧,用周信芳先生的唱法来唱的话,不舒服,所以,他不但要把唱腔给了,还要把里面的戏词也改了,就是改辙口。
  就像是梅兰芳先生擅长的剧种,很多都是人辰辙。
  这是由于梅派的唱腔特点来决定的,人辰辙最合适梅派的吐字归音。
  之前林桐所唱的《穆桂英挂帅》就能看的出来,辙口几乎全都是人辰辙。
  这出戏是梅兰芳先生从豫剧中拿过来,自己改编的,肯定是要用最适合自己的辙口来唱了。
  所以,这次的排练,陈韶云只能和大家一样,都用马派的唱词,稍微的有点对不住周信芳大师了。
  这一次,四盏灯同时打在了四位名家的身上,四个人全都是穿着蟒袍,但是每个人的蟒袍颜色各不相同。
  祝强老师第一个先唱。
  “劝千岁杀字休出口——”
  “老臣与主说从头——”
  “刘备本是靖王的后——”
  “汉帝玄孙一脉留……”


第二百二十七章 四大流派的“劝千岁”震惊全场
  不得不说,祝强的唱腔真的是太像马连良大师了,不但咬字清晰,而且一些小节骨眼上,跟当初的马大师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京剧艺术本来就是一门模仿的艺术,你学哪一派,就要像哪一派,能做到像,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等到学到这一派的灵魂了,你再去学别的流派,触类旁通,形成自己的风格,那就是一代宗师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