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国风百艺系统 (洛邑三十六朝)
- 类型:都市重生
- 作者:洛邑三十六朝
- 入库:04.13
韩果靠在椅子上,有些疲惫的说道,“《平凡之路》啊,都快唱吐了!”
其他人又是一翻白眼,好嘛,两个人对着凡尔赛起来了。
春晚的年夜饭,真心的不错,两荤两素,米饭随便吃。
林桐一点都不客气,敞开了吃,毕竟他的节目比较靠后,多吃点,省得饿肚子。
不少人看着林桐一点都不注意形象的吃相,也是暗暗的咂舌。
果然是天才,就连吃饭都这么的帅!
八点整!
春节联欢晚会准时开始。
千家万户的电视机全都锁定了春晚。
整个星球上,每一个地方,几乎都有华夏人的身影,在这一天,大家的心都通过电视机,连在了一起。
林桐来到了化妆间,开始做最后的成妆。
一边用笔在自己的脸上勾画着,林桐的气质开始发生着变化。
这一次是春晚京剧的一次改革,虽然有些大胆,但是从彩排的结果来看,非常的精彩。
也让很多到现场观看的领导非常的满意。
一直以来,京剧或者说戏曲节目在春晚的舞台上并不太受人关注。
从收视率上就能明显的看出来,电视的收视率还不算太明显,毕竟就算是孩子不看,老人也要看,而且也没有其他的节目可换着看了。
但是网络平台上可不一样了,每次戏曲的网络收视率,竟然还不如一些口水歌的收视率高,这让很多人都表示了不满。
不但是戏曲观众们不满,就连很多领导都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所以,这一次,林桐的改革,也得到了不少领导的赏识。
在上一个小品结束之后,没有主持人上台,屏幕里直接出现了一副卷着的画轴。
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让不少等待已久的观众们不由的脱口而出。
“林桐!”
“这组名噪一时的工笔重彩肖像,史称《同光十三绝》!”
随着林桐的声音,这卷画轴慢慢的转动,显现出了上面的五个字。
同光十三绝!
第二百二十六章 四大名旦同台献艺
林桐的声音沉稳和厚重,配合着胡琴的伴奏,将所有人都带入到了那个京剧起源的年代。
“这组名噪一时的工笔重彩肖像,史称《同光十三绝》!”
“画中的十三位人物,皆为同治到光绪年间驰名京师的京剧名角儿,也是后世公认的华夏京剧艺术的奠基人!”
随着卷轴缓缓的展开,十三位京剧界的老祖宗一一亮相。
“从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到‘伶界大王’谭鑫培,再到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当古老的画卷徐徐展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段群英聚会的历史,是一个定格血脉精魂,不可复制的华彩瞬间。”
镜头回到了春晚的直播现场,在一大群龙套演员展示完自己的身上之后,纷纷退场,将他们身后的舞台展现了出来。
让不少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们都很吃惊的是,往年的京剧联唱很简单,一对一对,或者一个个的名家出来唱,但是今年看上去很是不同。
只见后面昏暗的舞台上,十三个台子上分别站着一位京剧演员,这种模式倒是让大家眼前一亮。
莫非这是要一起大联唱吗?
忽然,熟悉的西皮流水的节奏响起,灯光打在了站在前排中间的那个台子上。
在灯光的照耀下,林桐身穿一件紫色团花女帔,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他头上戴着的那套点翠的头饰,在灯光下真的是熠熠生辉。
这一套行头,全都是当年梅兰芳先生使用过的,林桐一直都没舍得拿出来,今天在这个万众瞩目的舞台上,林桐穿上这一套行头,真的是鹤立鸡群。
其实在后台,不少京剧演员都装作有意无意的来林桐的化妆间,想要见识一下传说中梅兰芳先生这套价值不菲的行头。
看完之后,他们再看看自己的行头,不由的有些自惭形秽。
果然,传承有序的就是不一样。
但是,就算是李正素都有些疑惑,林桐的这身行头到底是从哪来的。
当初梅兰芳先生的遗物,除了一些信件和不贵重的物品之外,其他的全都被梅宝玖先生捐献给了梅兰芳纪念馆里了。
面对师伯的询问,林桐也是只能说,自己是在外地的一个古董店里淘到的,花了老鼻子钱了。
就连李正素都忍不住想要穿上试试了。
梅兰芳先生的戏服和行头,那料子都是从当初的皇宫里流出来的,绝对上乘。
当年很多大角儿的行头,尤其是蟒袍,几乎都是正儿八经清宫里的蟒袍,拿出来之后,修改了一下,就成了现在的戏服,可见有多么的珍贵了。
而这件戏服,据说花了梅兰芳先生七万大洋,换算到现在,基本上就是上千万了。
但是,你就算拿出来几千万,林桐也不可能卖给你的。
更值得一提的就是林桐头上的这一套点翠的头面了。
现在,这种制作工艺已经没有了。
因为所谓的点翠,其实就是把翠鸟的羽毛,从活着的翠鸟身上拔下来,然后将其镶嵌在金银首饰上。
用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只要在使用过程注意保护,光泽和色彩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由于当初点翠的手艺从宫廷流落到民间,尤其是戏曲行当的头面,深受欢迎,结果大量的翠鸟遭到了捕杀。
就光林桐这头上并不算多的点翠头面,就需要整整八十只翠鸟的羽毛才能做成,也就是说要活活的把八十只翠鸟的羽毛拔下来,至于说翠鸟的下场,自然不必多说。
所以,在建国之后,翠鸟成为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所以点翠这种传统工艺,也已经被现代的工艺所代替了。
现代的匠人们,利用染色的鹅毛或者蓝色的绸缎来替代,效果还算不错。
而林桐的这套点翠头面,也是当初梅兰芳先生使用过的,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雨,如今,还是光彩照人。
其实这种真正的点翠头面,在华夏的京剧团里还是有不少的,几乎每一个台柱子,都会有一套或者数套自己的点翠头面。
毕竟这种东西对于旦角来说,就是身份的象征。
熟悉的西皮流水节奏响起,林桐摆开架势,开口唱道,
“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
“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
“想当年桃花马上威风凛凛……”
“滴血飞溅石榴裙……”
“有生之日责当尽……”
“寸土怎能够属于他人……”
“番邦小丑何足论……”
“我一剑能挡……百——万的兵——”
一段荡气回肠的《穆桂英挂帅》,让林桐演绎的是酣畅淋漓,台下的观众们叫好声四起。
这一段唱,林桐算是将自己的全部功力都施展了出来,手眼身法步,没有一处瑕疵,将中年穆桂英那股英气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
林桐唱完,照在他身上的灯光消失了,来到了站在他身边的那位演员的身上。
灯光一亮,台下的观众们再次响起了震天的喊声。
一团火似的尚派名家李艳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头上的两根雉鸡翎微微一抖,开口唱道,
“风萧萧惯长征千里战马……”
“高耸耸峻山岭又无人家……”
“顾不得那路崎岖忙催战马……”
“行来在歧路口路现双岔——”
尚派的名段《双阳公主》,是当年尚小云先生亲自将《珍珠烈火旗》整理出来的,算是尚派的看家活了。
梅,尚的传人都来了,那么接下来,灯光落在了林桐另一侧的那名女演员的身上。
灯光一亮,不少观众都忍不住叫了声好。
原来,这位正是程派的名家之一,有着“灯神”之称的张灯老师。
张灯老师已经有两年的时间,没有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了,一直在家里研究新戏。
这一次听说春晚要唱《同光十三绝》,张灯的心里也是有些激动,想要这个名额。
但是,程派可以说是四大名旦里最为奇特的一个流派了。
梅派在梅葆玖先生活着的时候,执京剧之牛耳久矣,如今李正素作为掌门人,把梅派打理的也是繁荣昌盛。
尚派如今可以说是名声惨淡,有人曾经用全真教来相容尚派。
尚小云先生如同王重阳一般,声名显赫,威震武林。
到了他的下一代,全真七子,虽然水平各有高低,但是名声也算不俗。
然后在一代,就没有了。
主要还是因为尚小云先生实在是太厉害了,他的唱腔和身段的要求太高,现在的演员很少能够做到这一点,所以学习尚派的演员是越来越少了。
荀派则是因为出了一个孙玉敏老师,将整个荀派都给捏在了一起。
有这么一句话,荀派的团结都在于孙玉敏。
而接下来的一句话,程派的内乱始于李世姬。
这种说法,有人赞同,当然反对的人也不少。
不过,程派的乱是京剧界公认的事情,没有那个流派会像程派这样,门内的人很多都是老死不相往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