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港岛豪门 (我是阿斗不扶)
- 类型:都市重生
- 作者:我是阿斗不扶
- 入库:04.13
吴光耀又问道:“和记黄埔的财务状况如何?”
马世民没有开腔,因为长江实业作为和记黄埔的母公司,霍建宁还兼任了和记黄埔的董事,专门管理财务。
霍建宁信手拈来的说道:“和记黄埔的负债率为20%,计有流动资金32亿港币,贷款50亿港币。”
和记黄埔市值为90亿港币,比置地公司稍微高一些;
但和记黄埔是一家综合性的公司,除了地产,在港口、零售、制造、电讯等领域亦有很大的建树。
两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吴光耀非常的满意;可以在明年的托市当中,充分展现大公司的风范;
其实,所谓托市,还不是说在抄底;
当然,这个抄底不是说非要在最低点抄底,而是会选择最适合的时机;
即做到了稳定香港的经济的作用,又能让自己获利。
会议中,马世民若有所指的说道:“置地公司现在至少有大大小小的共计60多个地产项目,如果市场真如猜测的那样发展下去,置地公司可能会陷入很大的困境。”
马世民上任这一年多来,成绩做的很不错,但是缺一个代表性的成功案例;
所以,他就想着帮助吴氏家族收购置地公司,以此来获得一个资历。
吴光耀笑着说道:“那就等他陷入困境再说,你可以帮我盯着点!”
两人的对话虽然没有明说,但都透露出一个意思,那就是染指置地公司;
当然,马世民也清楚,真要对置地公司发起收购,也绝不会是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
吴氏家族对于中环的物业,向来是以家族持有为主要方向。
马世民之所以如此上心,那是因为他还肩负着辅佐吴显朔之责;
简而言之,他不仅仅是和记黄埔的执行总裁,还是吴显朔的辅臣。
吴光耀一家一家公司的开起了会议,并针对即将到来的风暴,制定一些措施。
整个夏天,香港的处在‘战争’的阴云中;
虽然东方传媒集团旗下的媒体纷纷做出分析,作为两大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同时大陆也是刚经过一次战役,不比英国的马岛战役表现差;
所以,发生战争的可能性非常低!
但一些有钱人不敢赌,纷纷在做最差的准备,先出售一些物业,找好了退路;
一旦发现苗头不对,立刻带着家人和钱财移居国外。
此时,能有条件移居国外的只有两种人:有钱人和有技术的人。
那么,一些中产阶级及下层人士,自然只能干瞪眼。
而移居海外最佳理想地,就是加拿大,因为那里排外性稍微差一点;
移居美国、英国的难度很高,而澳大利亚比较排外。
..........
9月17号,香江《东方日报》率先爆出——英国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即将于9月22日飞往大陆京城,与大陆中央高层商讨有关香江未来之事。
各大媒体得知后,纷纷准备派出最优秀的团队前往京城打探消息;
在香江新华社的协调下,大批记者顺利通过审核飞抵京城,准备报道这一关系这香港500多万人的前途事件;
东方传媒集团派出了一个非常强大的记者团队,加上吴光耀是这次谈判的唯一香港人,自然能获得第一手的消息;
吴光耀和两边的领导人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每次到伦敦还必携带凯拉和撒切尔夫妇进行私人会面。
所以,整个夏天吴光耀除了数次往返京城、香港、伦敦,做了一个传声筒以外;
就连日本、美国、瑞士的妻儿,都没有时间去看望。
.......
9月22日,一架英国皇家空军专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
撒切尔夫人仪态万方地走下了飞机舷梯,与前来机场迎接的华夏外交部副部长夫妇、西欧司司长王本祚、港督尤德爵士、吴光耀等人握手问候。
当天还发生了一件轶事,大陆安排撒切尔入住的国宾馆12号楼,这让撒切尔不高兴起来;
一般来说,来华夏访问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都会被安排在国宾馆18号总统楼中,也难怪撒切尔夫人一下车看到是12号楼就不高兴了。
不用国宾馆工作人员解释,吴光耀笑着解释道:“18号楼正在装修,所以没有安排您居住;而且这12号楼可不比18号楼规格低,从建馆之后,这12号楼就只居住了一位领导人,他可喜欢居住这里了;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领导人下榻过这里。我比您先来,已经打听清楚了,请您放心!”
撒切尔闻言,顿时转而露出笑容!
在她看来,吴光耀是绝对不会骗她,所以也没有提出来去看看18号楼到底是不是在装修(历史上撒切尔是去看了18号楼,心情才变好的。)。
在作为传话筒期间,吴光耀从不偏袒任何一方,哪怕是撒切尔希望自己倒向英国,但吴光耀依然秉承自己的一贯作风,只做中介和缓冲角色。
9月24日,铁娘子及英国外交团队在人民大会堂与内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正式的谈判。
谈判的过程并不对任何媒体公开,不少记者们只能焦急的等在人民大会堂的门口。
第667章 【法网恢恢】
如同历史一样,长达两个半小时的会议后,撒切尔的心情是不佳的。
会谈结束后,撒切尔夫人落寞地从门口走出,脸色凝重;
她步下大会堂北门石阶,抬眼望见右下方的记者,突然绽开笑脸,转过头来向记者示意,努力地使自己表现出镇定;
当她继续往下走时,高跟鞋与石阶相绊,使身体顿失平衡,栽倒在石阶地下,皮鞋、手袋也被摔到了一边。
幸好她已将至平地,摔得不重;
在一旁的随员及工作人员立即上前将她扶起,撒切尔夫人不愧为铁娘子,起身后神态自若,充分显露出其处变不惊的“女强人”本色。
即便她的这一跤纯属偶然,即便是个人都有走路摔跤的时候;
但今天,撒切尔摔的这一跤,明显不是时候;
甚至可以说,这是历史上最昂贵的一跤。
因为,记者们纷纷拍下了这一幕,甚至有几家电视台在做现场直播,这其中就有无线电视台。
不用记者说明,在电视机旁边的观众,心里也不由得一沉。
而且当天下午,华夏政府就宣布将在1997年7月1日恢复在香港行驶主权;
一系列消息传到香港,早已经疲惫不堪的股市、地产应声下跌,甚至开始崩溃。
..........
深水湾别墅,吴光耀的书房里;
吴光耀和方哥儿正在书桌上参观一副古画,落款是齐白石。
“哎!这玩意多了以后,我发现也就那么回事!”吴光耀坐了下来,看向方哥儿说道。
“少爷,这古董价值在内地就值个几百几千的,但只要拿回香港,立马可以翻个几十倍!”方哥儿迷恋的说道。
这些古董是从内地文物商店走正规渠道买的,而文物商店并不是一家只卖文物的店铺,而是国家设立的文物事业单位,在60年代曾经归新华书店管理,后来又独立出来,并且在全国各地都设立的分支的文物商店,收购文物、组织出口成为各地文物商店的主要职能。
特定的年代造就了特殊的观念,当时“文物属于废品,鼓励以旧换新、文物出口换取外汇,支援国家建设”是文物界的主流思想舆论,这种观念也导致了大量文物流失海外。
从现在看来这种观念自然是大错特错,可当时老百姓很多都吃不饱肚子,国家连钢铁都难以自给自足,追求保护文物又有什么价值?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对文物的观念并没有立刻改变太多,在很多人眼中,文物就是废品公司捡回来的,据说京城文物局还办过一个展示会,参展的香炉、古钱币甚至铜鼎都是下面文物单位从废品里挑选出来的,而且都是正宗的古董!
1983年,国家出台了“返还个人文物的政策”,当时很多年轻人被通知去领回父辈收藏品,但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破烂”有什么用,不少人在文物局门口就把“破烂”贱卖了,当时的一块正品乾隆玉墨才卖5块钱,而再等十年,价格将会在十几万到二三十万之间。
同时,国外商人也注意到了这一块利润,收购价低的惊人,一个官窑碗才10块钱,齐白石的一张画250元,甚至更有黑心的海外华侨,拿着各种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去农村兑换古董,这些“零价值”的文物以集装箱为单位被运往了国外。
早在几年前,吴光耀就让方哥儿走正规渠道在内地大肆采购古董文物;
随着越来越多的文物抵达吴光耀手中,导致吴光耀特意拿出十几套别墅来放置。
吴光耀有多少件古董,已经没有个具体数目了,预计十几万件还是有的;
和前世的故宫文物数量相比,有故宫的十分之一,应该还不止了。
看来,是时候投资一个私人博物馆了,把一些重复的古董拿出去展示了。
吴光耀见方哥儿做财迷状,说道:“你要喜欢自己就多留点!再说了,你缺钱吗?”
方哥儿恢复了当年的表情和动作,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后脑勺。
相似小说推荐
-
超级巨星:我爸比超红的 (鹤唳青空) 番茄小说网vip2021-10-21完结万万没想到,楚河会成为超级巨星。他写的歌,横扫音乐榜,支配各大音乐奖项;他的电影,...
-
我的识宝系统 (罗飞羽) 起点VIP2021-11-30完结146.71万总推荐看小说还能看出超能力?普通员工罗浩,从小说中获得识宝系统,连连收获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