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的《百变大咖秀》、16年的《天天向上》再到今年的《认真的嘎嘎们》……
各个时期都有标志性的综艺作品?
风头竟然碾压排在第二和第三的是央视梗王撒贝宁和二十年劳模主持人何老师?
不知不觉中,这些综艺咖什么时候开始霸屏的?
“不得不说大张伟的崛起见证国内综艺的爆发期,还记得那一年《明星大侦探》《蒙面唱将猜猜猜》刚刚开始第一季,就邀请他站台。”
“后来《奇葩说第三季》《全员加速中第二季》已经成熟的综艺IP也乐于找他来为节目增色。”
“郭德纲依托于自己的相声特长,开创《老郭说水浒》《德云喜乐汇》等脱口秀、喜剧综艺市场。薛之谦作为谐星歌手也在《跨界歌王》《中国新声代》《火星情报局》等音乐、真人秀综艺中频频露脸。”
“但在近三年他们综艺霸主的地位逐渐被杨迪、李诞、霍尊等综艺新星所取代。”
沈锋挺欣赏李诞,从《今晚80后脱口秀》为大众熟知,凭借幽默的段子以及人间不值得的“出尘”气质被众多网友所喜爱。
杨迪更不用说,凭借肉眼可见的进步,各种串场,什么地方都有他的身影。
“在我看来综艺分四类,第一类以何炅和撒贝宁为首的热度与质量齐飞型,两人共同参与的《明星大侦探》前三季度节目评分都达到9分,打分人数合计也超过20万。”
胡方分析道:“正是由于其超高的口碑与流量,18年开始《明星大侦探》被芒果TV列为VIP资源,实实在在伤一波粉丝的心。除此之外两人还分别主持了《舞蹈风暴》和《国家宝藏》等高分热门综艺。”
“何老师的好友黄磊也属于这个类型,虽然过去十年只有24部综艺作品,但凭借平均每部2.7万次评价的成绩在104位艺人中排名第一,实属最会挑综艺的选手。”
“第二类则是以大张伟和谢娜为代表的高量低质型。他们参加的综艺热度虽高,但质量相比何炅、撒贝宁还有不小的差距,口碑参差不齐。”
“特别是谢娜今年的《笑起来真好看》、16年的《娜就这么说》,大张伟的《笑星闯地球》,豆瓣只有四分!”
“就连大张伟唯一参加的一季《极限挑战》正是这个系列中备受争议的第五季,得分仅有4.1分,与巅峰时期的第二季差了5.2分!”
“第三类属于叫好不叫座的类型,典型代表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其代表作:《国宝100》有9.1分,《同一课堂第二季》9分……”
“总共参与的20部综艺几乎部部高分,但收视率都不高,毕竟文化人太少对不对?”
“第四类的选手的成绩就相对逊色,属于热度和质量都堪忧的类型……”
“至于薛之谦?”
“嗯,微博段子发得挺好,但拿得出手的综艺作品并不多。”
沈锋哈哈大笑,这位不是因为装逼得罪企鹅大老爷被封杀了?
以前娱乐圈以前有一句话叫作演而优则唱?
什么赵薇、周迅、刘若英等诸多优秀的演员,有了优秀的影视作品后再出单曲、专辑,妥妥的多栖艺人。
现在局面开始向综艺倾斜,演戏好的、唱歌好的艺人都一股脑地上综艺。除了演员、歌手等娱乐圈主力军,什么模特、导演、制作人甚至经纪人、运动员……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看看人家杜华和杨天真,
捧不红别人?
老娘自己上!
说一千道一万,主要还是主业市场不景气。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音乐行业日渐式微。娱乐圈也因为崔永元事件引发行业地震,紧接着广电出台限薪令政策,更是让演艺圈陷入前所未有的寒冬。
相较之下综艺的制作门槛和成本相对更低,也更容易出现爆款。于是各大卫视和视频平台纷纷开始加码对综艺的投入。
对艺人来说,综艺也是维持热度,抑或是焕发第二春的绝佳途径。前有李晨、郑恺、陈赫通过《奔跑吧》成功转型,后有周一围参加《演员的诞生》夺冠后资源爆棚……
轻轻松松,何乐而不为。
去年《乐队的夏天》第一季的冠军乐队新裤子的主唱彭磊就曾不屑于大张伟沦落到靠说话赚钱?
可走红之后,你丫的新裤子乐队是不是也到处跑综艺?
《乘风破浪的姐姐》唱着与原词大相径庭的歌曲?
所有的所有或许可以用大张伟的一句话来解释:
你是不知道说话有多赚钱!
第428章 一群人干不过一个
“万家茶企,为何利润不及一个立顿?”
沈锋看着人民日报今天的标题,笑道:“连国家都忍不了了?”
“咱们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与消费国,贡献茶叶总产量的44.7%,堪称半壁江山。但是国内1陆家上市茶企中年营收过亿的不过区区7家。”
李南君道:“即使号称“茶叶第一股”的天福茗茶,去年营收亦仅18亿,尚且包括天福旗下酒店、旅游、餐饮等收入……”
“刨去这些之后,茶叶销售仅为11亿,在整个茶叶市场占比不过千分之五。领导品牌尚且如此,遑论其他,90%以上的茶企年销售额不足500万。”
沈锋摇摇头,跟人家立顿年销售300亿的体量比起来?
七万茶企真不如一个立顿!
更何况人家出身的英国还并非茶叶生产大国!
靠的是从斯里兰卡、印度、国内进口茶叶原料,居然变成全球仅次于可口和百事的第三大非酒精饮料品牌?
谁也不傻,面对这样的市场现状,十年前就有人发现打造茶叶品牌变成当务之急。而一谈到茶品牌打造,很多业内人士的观点就变成了茶叶的推广不能停留在色香味上,而是要通过茶文化的塑造打动消费者,感染消费者形成茶消费的习惯。
什么不局限于产品的物理层面,而是通过精神和文化来塑造品牌,这本是打造品牌的标准做法。但问题是现状往往是越讲茶文化,消费者就离茶消费越远,越发对茶品牌敬而远之。
说白了还是忘记打造品牌的初心。品牌的意义就在于简化消费者的决策路径,让消费者方便地进行指名购买。首先就意味着一个产品选择标准,做品牌就是要给消费者这个标准。
比如选茶叶,首先你会看品类,喝红茶还是绿茶,铁观音还是大红袍。决定了品类再看价格,是买几十块一斤的,还是几百块一斤的。
最后挑产品和品牌,当然价格要由产品力和品牌力支撑,否则高价变成空中楼阁,成了智商税。
“哎,很多人甚至连绿茶、红茶、乌龙茶都分不清。这就导致两个问题。”
李南君分析道:“第一茶行业缺乏产品选择标准,没有一套社会通行的、消费者公认的产品参数和参考。第二缺乏清晰、透明的价格体系,没有标准分辨产品好坏,商家当然可以随意定价。”
“没有两者支撑,当然也无法诞生消费者公认的茶叶品牌。茶叶只能基于品类出现产地品牌,如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信阳毛尖等,变成选择茶叶的唯一标准。”
这有点像红酒,得益于这些年红酒品牌的科普、影视剧的教育渗透,很多人都知道喝红酒要用高脚杯,喝红酒前要醒酒、要喝前摇一摇,包括红葡萄酒配红肉、白葡萄酒配白肉的佐餐搭配……
听起来挺装逼,但为什么没有成为酒市场的主流呢?
这不是因为消费者没文化,而是因为消费者缺乏如何选购红酒的知识,红酒缺乏产品标准。
你走进一间酒行,或一间超市的红酒区,左手拿上一支几十块的红酒,右手拿上一支上千块的红酒,怎么区分这两支酒的价格差别?
既看不懂这两支酒的产品标签,又喝不出口味上的细微差别。
如何选?
红酒基于年份、葡萄品种、酒庄来甄别产品的那一套复杂体系,对普通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来说,是障碍,而不是帮助。
消费者缺乏产品知识,缺乏产品选择标准,才进而导致红酒价格体系的混乱。
所谓拉菲法国原产地一年24万瓶,光国内一年喝掉200万瓶!
82年的拉菲完全沦为一个段子。
口岸均价十几元的进口红酒,国内零售几百元,说到底不过是因为消费者不懂罢了。
既然不懂,又怕被收智商税,干脆不如不喝。
假如我请你吃饭,我拿出一瓶2000块的红酒请你喝,你却以为它只值几十块,那我这2000块岂不是白花了?
这就是红酒很难成为主流社交用酒的原因所在,它缺乏一套消费者公认的价格体系和产品标准。
你选茅台试试!
立顿能在全球被广泛接受,靠的不是在好茶上做文章,而是以便利性为核心,提供始终如一的口味和产品品质。
消费者买立顿,就是冲着便捷的产品体验,可以预期的口味和品质,大众化、透明的价格体系,这就方便了消费者做出选择和购买决策。
国内大部分茶企一味强调茶文化,动不动就引经据典讲历史,推广的重心放在茶叶的历史地位和包装上,这不仅让消费者更加不知道如何挑选产品,而且也不易建立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
相似小说推荐
-
从向往的开始制霸娱乐 (剪发大叔) 起点VIP2020-09-24完结向往的制霸娱乐,单女主,不后宫。在横店打拼数十年的龙套演员,苏落意外来到平行世界,从蘑...
-
大国制造 (黑头大王) 17K VIP 2020-09-26完结1629440字 3614544人次阅读工业天才钟白意外来到1981年……这一年,法国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