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真是万亿大佬 (雅玩居士)


  “当然未来随着剧集分账内容的增加,也许市场容错率会更高,会有制片方以老戏骨为主角,做出一些更严肃创新的作品。”
  “但最少五年……”
  “甚至十年的等待期!”
  就像国家一级演员何冰在圆桌派说过的一段话:我排练《窝头会馆》时,丢瓶子偶然碎了,一手按上去,血蹭蹭地流。
  但忽然觉得自己就超脱了!
  不再有讨好观众的想法,静静地演完了。
  作为一个过气演员,突然知道自己有一天终将被时代淘汰,并且这一天是肉眼可见地来临了,但仍然打算不屈不挠地工作,因为我热爱这个职业!


第359章 无处不在的厮杀
  胡方看着办公室外埋头苦干的编剧们,不由感叹道:“注意力经济支配下,相比新人如何冲出重围,那些已经活跃在综艺市场上的老面孔的未来之路,似乎更加牵动人心。”
  “他们让观众又爱又恨——几乎没有人不会被沈腾、贾玲的包袱收服,在大张伟、郭麒麟的碎嘴中哭笑不得,但又很难忍受其霸屏各大综艺带来的审美疲劳。”
  沈锋点点头,毕竟还年轻,闲着没事也看看流行的综艺节目,也算侧面了解一下年轻人的喜好。
  都说综艺创新不易,穿梭于大量雷同节目中,抖包袱、说段子、插科打诨算得上是一个职业吗?
  艺人立身之本又是什么?
  频繁通过综艺与观众对话,被透支的荧幕形象和人设该如何修复?
  当选秀机制大举入侵,综艺咖是否也要面临选秀艺人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窘境?
  所谓综艺咖未来何去何从?
  在自己看来这个词并非贬义,而是指那些综艺节目在个人通告中所占比重较大,且拥有一定综艺感的艺人。
  任何人的走红不是巧合,必有过人之处,毕竟能把人逗笑更是一种天赋,而能在热浪中保持冷思考,持续收获观众缘,需要一种非凡的能力。
  会抖包袱……能讲段子……懂得插科打诨……擅长自损自黑……对新鲜事要了然于胸信手拈来……能主动挑起话题……也接得住其他人的梗……
  这样的佼佼者比起好演员好歌手更是凤毛麟角!
  因为综艺的笑料就是一种碎片化的输出,铺垫、埋梗都不需要,高密度地刺激观众笑点就行。
  高强度模式对艺人的损耗很大,由于“人”大于“作品”,个人标签被不断强化,比如沈腾的懒,贾玲的胖,沙溢的憨,大张伟的贫,郭麒麟的碎嘴,魏大勋的抠门……
  比如很欣赏的沈腾,通过春晚《今天的幸福》《扶不扶》以及《欢乐喜剧人》中一系列小品,成功搭建起郝建宇宙。
  郝建远比沈腾出名,他没有具体的身份、职业,可以是一切平凡小人物,贱贱的又总是不走运,穿梭于不同的时空中,遇到各种啼笑皆非的故事。
  随着搞笑潜能被大众发觉,又逐渐成为真人秀节目的常客,连续三季担任《王牌对王牌》常驻MC更是把“沈叔叔”叫出了圈。
  之后进军影视圈,虽然交出不错的票房成绩,但相比之前话剧、舞台剧角色的丰富性,明显戏路在持续收窄,角色与其自身的界限不断模糊。
  相比黄渤的剧抛脸,从《夏洛特烦恼》到《疯狂的外星人》,沈腾似乎只能演喜剧,扮演的角色始终都是他自己。
  这肯定也不是他自己想看到的结果!
  想想邓超为什么退出如日中天的跑男?
  “德云少班主有点可惜了!”说起这个话题,胡方认真道:“如果说《庆余年》让很多人看到他表演的潜力,那电视剧《赘婿》官宣时的反对声则让业内人士对他的可塑性画了个问号。”
  “虽说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但综艺咖拍戏只能本色出演的魔咒始终悬在他的头上。”
  “特别是影视寒冬下,让艺人放弃工作周期短、来钱快、曝光率高的综艺通告太过苛刻,但面临转型难的困局,综艺咖,尤其是小品、相声、脱口秀等喜剧背景的综艺咖,简直……”
  沈锋想起最新流行的一种类型,叫什么作品类综艺?
  将喜剧与综艺结合,艺人要在舞台上进行作品创作或表演,比如什么《笑傲江湖》,以及芒果刚推出的《你笑起来真好看》
  “娱乐圈呆的越久发现越无力!”胡方吐槽道:“全民娱乐浪潮下,艺人只能通过综艺来增加曝光,没办法的曲线救国。”
  “比如国内缺乏成熟的打歌平台,纯音乐人的生存环境往往处于娱乐圈最底端,前几年叱咤综艺界的“南薛北张”都曾坦言靠上综艺赚钱做音乐。”
  “出道即巅峰的选秀宿命以及艺人快速迭代的重压之下,不少偶像艺人也各种刷综艺,期待通过性格魅力完成破圈圈粉。”
  这就是人性,观众有窥探明星的欲望,尤其是对于迅速走红的偶像明星,大到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小至私服穿搭、一言一行,都会被视为时代样本引爆话题。
  他们走进综艺现场的那一刻,观众就开始一场探险之旅,艺人综艺表现与已有印象反差越大,新鲜感和刺激度就越强,艺人通过综艺收割的人气红利就越可观。
  但维持反差并非易事,但老天赏饭吃的天然反差少之又少,人为打造则需要苦心经营,更重要的是还要避免综艺与主业发展的此消彼长,把握不好分寸,往往会沦为“不务正业”“赚快钱”“浮躁”的反面代表。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沈锋觉得对于想要通过综艺反哺主业的艺人来说,过硬的作品永远是立身之本。想靠综艺一本万利,无疑是饮鸩止渴。
  在谋求综艺曝光度时,也可以借鉴饥饿营销的原则,选择能巩固或者挖掘个人特质的综艺。毕竟完全暴露在镁光灯下的人是毫无新鲜感的,过度展示的人设翻车风险大,也可能会成为阻碍个人发展的新刻板印象。
  说白了还是选择问题,人家要是愿意赚快钱,何尝不是一种选择?
  更何况综艺咖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好的搭档才能实现1+1>2的效果。
  曾经男人帮形成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生态系统引爆整个综艺圈。六位嘉宾性格各异,缺一不可,任意两人都能碰撞出化学反应,第一期创下豆瓣九点二的巅峰。
  如今没有黄渤主动抛梗,失去了机敏的黄磊和狡黠的孙红雷的衬托,受气包的设定又与新搭档岳云鹏撞形……
  国内综艺创新力暂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多数制作团队会选择以人带节目的缓兵之计。选择嘉宾的方式也比较简单粗暴,有梗+流量成为标配,艺人之间的和谐度却常常被忽略。
  随着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介形式的崛起,抖音、快手、B站也承接一大批搞笑艺人。什么欢乐DOU包袱、沙发喜剧秀……
  西瓜视频、今日头条、抖音共同联合德云社、开心麻花、笑果脱口秀、嘻哈包袱铺四家国内喜剧厂牌推出线上喜剧场。
  巨头厮杀的战场无处不在!


第360章 央视采访
  “央视又想采访?”
  雷丽看着郁闷的老板,原本以为上次直播已经上道,结果只是昙花一现,这次绝对不能放过。
  “这已经是第三次正式邀请,我觉得……”
  沈锋摆摆手,毕竟是央视,三顾茅庐再不给面子的确有点过分,点头道:“尽快安排吧!”
  直播看似简单,真正试过的人才知道其中的难处,无数双眼睛看着不说,光脑子飞速运转不敢说出一个字的场景谁能受得了?
  下午三点财经频道当家花旦史小诺来到办公室,见到沈锋调侃道:“见您一次真不容易啊!”
  沈锋摸摸鼻子,只能摊开手道:“在这么说央视也是第一个对不对?”
  史小诺微微一笑,没想到号称最强钻石王老五的沈大神居然挺幽默。
  一切准备好,难得有机会堵住这小子,直接开门见山道:“您对创业有什么理解?”
  沈锋挺欣赏这种直爽,比起八卦挖隐私,投资创业毕竟是老本行。
  “我认为一个公司组织可以分成“脖子以上”和“脖子以下”。脖子以上就是马云说办公司要有使命、愿景、价值观,这些就是“脖子以上”的内容。”
  “脖子以上包括公司的战略、公司的治理、团队配置等等。企业领导者首先要做好脖子以上的事。简单来说就是在组织上、架构上把人团起来,然后让组织和人帮你去做事,达成你要追求的目标,而不是每件事你都亲力亲为。”
  “比如三十年前刚开始创业,可能就是哥俩合伙的模式。然后变成红帽子公司,接着变成乡镇企业,再改制为有限合伙成为股份公司……”
  “又变成一个公众公司,还管了基金;然后又把公司拆小,变成平台加战斗单位的模式……”
  “组织变化的一个原因就是解决效率问题,我们万利也是这样。过去一年组织上有非常大的变化。简单概况就是价值观、小组织、自驱动、低成本高回报。”
  “这种模式下每一个产品就是一个团队,采用合伙人机制,每个团队靠使命驱动,用价值观约束。这样效率提高,我有很多事,但不会太累。”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