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人电脑时代芯片领导者是英特尔和AMD,但他们却在手机时代落伍,被苹果、高通、三星超越并抛之身后。如果自动驾驶带来出行大变革,那么自动驾驶芯片将迎来新的统治者。
这个时候就能明白为何韩皓在两年前会不惜巨资投入芯片产业,越是往上走越需要掌握核心技术,不然就会受制于人并失去竞争力。
自动驾驶需要图像识别、雷达监测、人工智能AI、驾驶算法等细分功能支持,属于系统性集成大项目。
为了配合自动驾驶研发,今天中华集团推出了一款新产品,将为后续发展打下基础。
高德行车记录仪,这是一款中华集团蓄谋已久的杀手锏,将会和高德地图配合出行使用。
由于入市时间早,加上中华集团力推,高德地图成为中国市场当之无愧的王者,市场占有率超过70%,相继击败了谷歌、百度地图,并率先宣布手机端免费战略通过增值服务挣钱。
庞大的市场占有率,拥有无可匹敌的影响力。这次推出行车记录仪,将再一次震动国内出行服务市场。
当前对中国车主来说,行车记录仪是一种新东西,许多老司机都觉得没有必要。但伴随马路上车辆行人众多,事故发生的几率也愈发加大,安装行车记录仪的需求开始不断增多。至少发生事故,不再需要浪费口舌半天,事故也能基本还原真相。
其中高德行车记录仪最大的特点,就是搭载了中华集团自主研发的图像识别芯片和与之配套的算法,它将可以跟手机上的高德地图软件实现实时互联管理。
这次发布高德新产品,一共有两种型号。
一是普通型号,犹如一个相机般大小,售价699元,足以跟市面上两千元级别行车记录仪媲美。
这是任何车主都可以放心单独购买的产品,只要在手机下载高德地图软件,就能通过WiFi连接管理,需要挂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之上使用。
第二种是车机连接行车记录仪,专供中华集团旗下汽车使用。
该款行车记录仪和车载导航相连接,可以直接出厂时候就选装。另外还能跟手机高德地图连接,还附赠了倒车影像,可谓是三合一产品。
售价也提高到2999元,可以在4S店购车时要求原厂选装,或者标配在某些高端车型之上。
未来伴随技术进步,高德行车记录仪并不排除价格进一步降低,以此迅速扩大普及程度。
发布行车记录仪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收集数据,想象一下将来数以千万计的行车记录仪奔驰在中国大街小巷之上,将形成移动式数据收集站,这对中华集团来说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能在自动驾驶以及其他车载应用领域先人一步。
信息社会,数据就是最大的财富。
第一百七十三章 强敌来袭
时间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大半年,中国汽车市场依旧一派火热,只不过集中度更高,市场份额都被中华集团和合资品牌占据。双方形成了泾渭分明的势力范围,在15万元以下市场,绝大部分由中华集团这个自主品牌占据。而15万元之上,则被合资品牌统一瓜分。
当然,中华集团早已经突破了15万元国产车天花板,凭借中级轿车“汉”、大型SUV“铁浮屠”以及新能源配置汽车在20万区间跟合资品牌打得有来有回。
双方的大混战,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其他国产自主品牌,他们原本就不多的市场份额被进一步蚕食,可谓到了岌岌可危时刻。
在这样大背景下,“求变”成为破局的一大无奈之举。
当今国内汽车企业,除了中华集团这个巨无霸占据老大位置外,剩余座次基本也已经明了,近些年都没有发生大变动。
老二当属上汽集团,他们凭借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两大合资品牌,分别拿下合资企业在中国销量前两名。另外还凭借上汽五菱、上汽荣威发展迅速,在自主品牌之中跑到了前列。去年销量突破305万辆,其中合资品牌就占据260万辆规模,可谓在中高端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季军则是拥有中国最多合资品牌企业的二汽,也就是东风集团。东风本田、东风日产、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东风悦达起亚、东风纳智捷等合资品牌齐齐出手,再加上自主品牌东风商用车发力,完成了232万辆销量目标。
至于共和国长子一汽则不甘心地排在了第四名,他们眼睁睁看着中华集团、上汽、东风逐年超过了自己,并将距离拉开一大截。坐拥一汽大众、一汽奥迪、一汽丰田、一汽马自达、一汽红旗、一汽解放数个知名品牌的一汽,光拥有一副好牌却牌技不好,无法竞争过前三强的同行。曾经的国产汽车荣光——红旗,已经日渐式微,找不到准确的市场定位,逐渐被人遗忘。不过经努力,他们还是成功卖掉了205万辆汽车,面子上过得快。
第五名是新近崛起的长安集团,伴随长安福特在合资品牌的发力,以及长安铃木和长安马自达的基本盘,再加上自主品牌长安汽车在经济型汽车的布局,他们形成了国内不可忽视的新势力。售出167万辆汽车是他们去年交出的成绩单,跟自己往年成绩相比有了一定进步。
随后的第六、第七名分别被北汽和广汽包揽,这两家企业基本以合资品牌为主,完成销量依次为118万辆和80万辆。
可以说,在天汽集团被一汽兼并后,原来其国有汽车集团“三小”之中的位置就由广汽顶替,形成了新的“三大三小”格局。
在中华集团这个大哥“一超”领头下,连同“三大三小”一起共同构建了中国市场的汽车格局,他们的销量加起来达到1557万辆,占据全国总销量1860万辆的83.7%,可谓是绝对的当家主力。
再把前十强的后三名奇瑞汽车、长城汽车和江淮汽车列入表中的话,还能合计增加90万辆的数字。这说明全国汽车前十强的销售数字占总比达到了88%,基本将全国汽车主流企业一网打尽,汽车垄断集中的趋势进一步明显。
虽然各家数字看上去还过得去,但一提起同比增速就差强人意了。跟中华集团高达50%恐怖增速相比,“三大三小”都维持着个位数的增长幅度,这跟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增速相比要低一头。
这说明什么?
说明中国汽车市场的红利都被中华集团一家吃掉大部分,其他厂家只能跟着喝一点汤。
尤其中华集团的技术积累雄厚,成为自主品牌之中唯一能跟国际品牌掰手腕的综合性汽车集团,海外销量还在进一步扩大,垄断国内市场自主品牌的趋势越发明显,全球第四大汽车企业的排名已经证明其真正成为了国际化的巨头。
依据2011年上半年表现看,中华集团领先的优势在进一步扩大,他们占据国内汽车总销量份额已经上升到30%,正在不断蚕食其他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
市场竞争不能强制用行政手段干预,消费者掏钱用脚投票这是政府无法干涉的行为,这是中国走市场经济道路必须遵守的规矩。
中华集团的迅速崛起,对政府来说,真是喜忧参半之感。
喜的话是中国汽车产业终于出了一个国际领军企业,掌握各项核心技术,达成了振兴中国汽车的重任,带动了一大批配套企业发展。就算国外汽车巨头纷纷进入中国,也不用担心中国自主汽车产业会被消亡。
忧的是,如果坐视中华集团进一步做大,那么国内自主品牌将会面临灭顶之灾,今后只能沦为合资品牌在中国的代工厂。“三大三小”国有汽车集团可是国家花费巨资建立起来的龙头工业代表,寄托着国家振兴汽车产业的希望。如果被中华集团一一击败,国家队打不过民间游击队,那就成为一大笑话了。
因此,为了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也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在国家发改委和中央国资委的联合谋划下,一个惊天方案就此出炉。
准备在市场经济基础下,利用行政手段指引,以市场化模式运作组建中国汽车行业的国家队——“中国汽车集团”!
但凡冠以“中国”两字开头的公司,民企、外资一律不得使用,只有国家中央直属的央企才能享有如此待遇。
当初韩皓搞来“中华”注册商标,还是早年钻了空子并形成既定历史事实根据,要不然“中华”两字是绝无可能应用。
如果能将“中华集团”换成“中国汽车集团”,那韩皓肯定愿意,听上去就高大上不少。
至于“中国汽车集团”的组建,当然不包括中华集团这样的民企,而是准备在“三大三小”国有汽车集团中合并诞生。
“三大三小”之中,上汽实力最强,但却是沪江市国有企业;同样的情况,北汽、广汽也分属首都、广府市的地方国有企业,在归属上并不属于央企序列。要知道这三家地方汽车企业,可是当地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就算比上不足,但比下却也能凭借独门绝技活得滋润,肯定不会轻易放手。
那么就只剩下一汽、东风和长安,这“两大一小”全部都是中央国资委直属的大型央企,换句话说就是同属一个亲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