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奖章,不得不去,有大领导接见啊。
第一届五四青年奖章的获奖者只有五个,职业分别是:工程师、工人、农民、军人、老师,他们的共同点是:党员。
到第三届的时候,获奖者已经增加到16人,大部分都属于党员,只有一个是民盟人士。恰好,大家都认识这位民盟人士,他就是金牛会的会员郭光昌先生。
今年属于第四届,除了宋维扬之外,其他全部都是党员。
一般来说,这种评选需要有单位推荐,而这次团里和工商联共同推荐了宋维扬,否则他再等一万年都不可能被选上。
宋维扬中午抵达酒店,刚好赶上吃午饭。
在前往餐厅的电梯中,一个30多岁的男子伸出右手,笑着跟他打招呼道:“宋老板,好久不见啊。”
“孙董,幸会!”宋维扬热情握手道。
这位是西康省路桥公司老总孙运,两年前跟宋维扬一起被评为省里的杰出青年,也算有过一面之缘。这位老兄是技术型官员,桥梁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省里那条高速公路具体由他来负责,因此宋述民跟孙运也是比较熟悉的。
宋维扬和孙运属于老乡,一路上说着家乡方言,迅速热络起来。
宋维扬问:“孙董,连接容平的那条高速公路,什么时候能够全线通车啊?”
“省内的路段快了,最迟后年底就能通车,”孙运说道,“山城那边才是真的麻烦,隧道都要打二三十个。幸好现在我不负责山城的项目了,以前在山城修桥的时候,经常愁得我直掉头发。”
宋维扬笑道:“要致富,先修路,孙董是咱西康省的致富带头人。”
“哈哈哈,”孙运乐得大笑,“宋老板,你说话太漂亮了,我要把这句话当成奋斗目标,希望以后能带着更多人致富。”
两个说笑着来到餐厅,一个戴眼镜的青年朝宋维扬招手:“宋老板,这里!”
“张院长,你也来啦。”宋维扬快步走过去。
这位的名字叫张文君,也是搞技术出身的。当初宋维扬决定创建神州科技公司,跑去请上交的专业人才帮忙,就已经和张文君打过交道。此人当时的职务是上交电子信息和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现在已经是院长了,以后还会做上交的副校长了。两年前,他主导研发出中国第一套数字高清电视功能机(全球第三套),算是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化的技术奠基人之一。
今年这一届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竟然有一半以上属于技术人才。博导就有好几个,有搞卫星发射的,有搞图像通信的,有搞模式识别的……另有四人来自国企,三人是国企老总,一人是国企主任,全部拥有“高级工程师”的职称。
从这种评选标准就能看出,国家更加重视科技研发,更加重视技术创新了。纯粹的行政官僚很难拿到五四青年奖章,甚至今年被选上的某饲料站站长,都拥有“高级兽医师”头衔,英国阿伯丁大学硕士和荷兰农大博士出身。
宋维扬跟这些人比起来,文凭拿不出手啊,一水儿的专家大牛。
“哟,美女来啦!”宋维扬突然笑道。
大佬们纷纷起立迎接,也不论什么博导,不论什么高级工程师了,一股脑儿的跟这位美女握手,甚至还有直接掏小本子要签名的。
这位美女是乒乓球运动员王楠,两年前在亚运会拿到大满贯,马上就要去参加奥运会了。她本来在外地集训,这次专门赶回京城来领奖,距离奥运会仅有四个月时间。
宋维扬对这届奥运会的乒乓球印象深刻,除了男单之外,其他决赛全是中国人打中国人,颁奖的时候至少要升起两面五星红旗。不过羽毛球的女双更牛逼,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中国队包揽冠亚季军。
对于王楠来说,其他人都很陌生,也就对宋维扬熟悉一点。她直接坐在宋维扬身边,不像别的运动员那么内向,性格豪爽而风趣,不时跟在座的大佬们聊天逗闷子。
宋维扬和王楠年龄最小,成为大家打趣的对象,说他们两个才是青年,剩下的都是拖家带口的中年人。
一个地方矿务局的女领导,说话八面玲珑,四处敬酒套近乎,很快就把酒桌气氛推向高潮。除了王楠只象征性抿了一口,在座的都开始推杯换盏,没过一会儿就都有些醉意了。
宋维扬对其中两个人最热情,一个是上交的张文君,另一个是中科院的谭铁汼。
前者主导中国的数字高清电视项目,后者主导中国的模式识别项目。数字高清电视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神州科技以后也可能涉及这方面;至于模式识别,属于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包括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文字识别等等,神州科技今后做智能手机也会用到。
当天下午和晚上,宋维扬主动跑去两人的房间,认真请教不怎么听得懂的高科技知识,顺便聘请他们担任神州科技的荣誉顾问。
能不能用得上先别管,必须把关系搞好。只要时机成熟,神州科技就组建相关实验室,这两位都能提供巨大的帮助。
第二天颁发奖章和证书,随后获得某领导的特别接见,并且有一半的获奖者被央视请去录节目。
宋维扬也去央视了,老熟人嘛,必须给面子,以后还要在央视打广告呢。
央视2套居然主动联系到宋维扬,这个频道马上要改版了,主要栏目已经确定下来,邀请宋维扬两个月后过去录《对话》。
《对话》还是很有名的,专门请名人做节目,马小云在十多年里,就前后录了8期节目。
5月8日,宋维扬正准备离京,倪院士突然一个电话打来:“小宋,有没有兴趣投资‘中芯微’?我们这边已经开始研发NC芯片了,你有意向就赶紧过来谈谈。”
第463章 【大好人】
NC不是脑残的意思,而是相对于PC的一种电脑,人们称之为“网络计算机”。
网络计算机的概念是1995年提出的,当时在业界引起巨大反响。这种电脑依托于互联网环境的信息访问和处理,除了必要的人机交互设备,一般没有外部存储设备,甚至连扩展口都很少。
NC概念提出的当年,便成立了“网络计算机联盟”。随后,IBM、苹果、甲骨文等五大厂商,联合公布网络计算机的工业标准,先后有70多家厂商表示支持,IBM等公司迅速推出第一批此类电脑,还有别的厂商推出相关服务器和桌面软件。
以IBM和苹果为首的厂商,这么做意味着什么?
他们是在向以英特尔、微软为首的“Wintel联盟”发起挑战,因为这种电脑可以绕开英特尔芯片,绕开微软的操作系统。
“Wintel联盟”很快反应过来,迅速推出一种使用英特尔奔腾芯片和微软系统的NC。由于许多用户已经熟悉了微软系统,“Wintel联盟”的NC产品发展迅猛,并且开始各种限制NC的应用。
就像依靠新能源汽车追赶国际步伐一样,中国也迫切希望通过NC,来掌握属于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统。倪院士为此四处奔走,甚至还找过神州科技,但被宋维扬给婉言拒绝了。
宋维扬虽然不懂技术,但他是穿越者。作为一个先知先觉的穿越者,宋维扬上辈子居然没听说过NC,可见这玩意儿最终失败了,至少在大众市场上彻彻底底的失败了。
神州科技怎么会做失败的东西?(宋维扬孤陋寡闻了,NC虽然属于电脑界的非主流,但在证券、教育、银行等领域经常使用)
但有人对了倪院士的胃口,那就是“中芯微”的老板李德磊。
李德磊在哈工大读本科,在中科院研究生院读研,又在阿尔伯特大学读博士,并受聘于约克大学担任终身教授。后来,李德磊加入了摩托罗拉,并自建公司承接摩托罗拉的外包项目。这在美国是不被允许的,外包项目不得交给内部员工,于是李德磊请来哈工大校友胡明增担任公司法人,并把自己的股份挂在亲戚名下。
李德磊的小动作很快被摩托罗拉发现,他只能主动辞职,并跳槽的日立(美国),并继续承接日立的外包项目。结果日立(美国)也发现了猫腻,李德磊丢掉工作,公司从此接不到项目,但公司的芯片研发团队却锻炼出来了。
此时正值倪院士到处推广NC概念,李德磊灵机一动,把公司名称改为“中芯微”。他跟股东诉苦说很难赚钱,趁机削弱一位老股东的股份,又把自己的股份从亲戚那里拿回来,还在前些时候找到倪院士谈合作。
倪院士也不是傻子,先是试探了李德磊的专业素养,又去考察了这家公司的芯片研发团队,一切都让倪院士感到无比满意。
你想想啊,李德磊可是约克大学的终身教授,他的团队以前承接摩托罗拉和日立的芯片外包项目,在专业方面绝对不可能含糊。倪院士正在推广NC概念,就是想让人做NC芯片,继而做NC的操作系统,跟李德磊简直一拍即合。
倪院士不拿工资、不担任职务,却主动帮李德磊把公司搞大。他一边帮忙跑项目,申请科研资金,一边发动自己的全部人脉关系,帮李德磊的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宋维扬只是倪院士找到的人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