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职责是尽最大努力把病人治好,而非逗病人开心。
欧叶身份特殊,屈教授在安排打针任务的同时,还得把她哄开心。
“小欧啊,你学数学的脑子聪明,你再住几个月的院,恐怕都可以上岗当医生了。”
“屈教授说笑了,我连尸体都没见过,不可能当医生的。”
“说到尸体,我想到了我学医时的解剖课老师,他在每节解剖课上都会动员我们这些医科生捐献自己的尸体,因为我们读书那个年代,大体老师非常难以搞到。那天我也是傻了,也有可能在神不知鬼不觉中被他洗脑了,我居然同意了死后捐献我的尸体给我们学院的解剖学教研室。嘿,那个糟老头子坏的很,他瞬间摸出来一堆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让我签字,神志不清的我他妈还真给签了!”
“屈教授的行为,值得敬佩。”
“我签完字之后,那个糟老头子非常开心的拍拍我的肩膀,说了句,记得介绍你的家人和朋友来!”
“噗~”欧叶被逗乐了。
“当我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医生,我开始渐渐理解那个糟老头子,也愈发尊重大体老师。我现在带的那几个研究生,全都自觉自愿的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
欧叶忽然警觉:“屈教授你说了这么多,不会是想让我捐献遗体,给燕大医学部吧?”
“哪能啊!你可千万别捐,否则沈奇会弄死我的。”屈教授连连摆手,又道:“小欧你要积极配合我们的I期临床试验,以及后续的II期、III期,我相信你会好起来的。其实,我也很喜欢数学,可以说我的数学水平是燕大人民医院最高的,我十分期待你能完成你的数学梦想,解决掉那个超级难题。”
“嗯,我会努力的,谢谢屈教授的鼓励。”
“小秦来了,打针吧。”
秦护士熟练的为欧叶穿刺、消毒、输液,并询问欧叶滴速是否合适。
“嗯,可以。”欧叶闭上眼,她感觉到氯化钠注射液源源不断的输入体内。
一个小时的输液时间其实很短暂,然而欧叶恍恍惚惚觉得好像过了一个世纪之久。
亦真亦幻之中,一股暖流激荡欧叶的丹田,似有真气流淌。
呀!
欧叶猛的睁开眼,她get到了一丝缥缈的灵感,她喃喃自语道:“rank大于等于2……高斯二次域……或许这个方向,可以尝试一下……”
第660章 花里胡哨
“奇,你来医院时,帮我带点东西。”欧叶给沈奇打电话。
沈奇在他的办公室一边查阅文献一边说到:“好的,带啥?”
欧叶:“高斯笔记第15册。”
“咦?你要看这一册的高斯笔记?”沈奇有些意外,他手中的文献,正是菲利普斯·克莱因版的高斯笔记第15册。
高斯现存于世的德文版手写笔记一共有20册,全部保存在德国的学术机构,是非卖品。就连高斯的头像,也被印在1989~2001年流通的德国马克上。可以看出德国人对科学家极其尊重,其他国家货币上往往印着国王、女王或者总统头像。
高斯是哥廷根学派的创始人,菲利普斯·克莱因是高斯哥廷根学派的传人。
这位菲利普斯·克莱因正是被他的好基友庞加莱逼疯的那个克莱因。
发疯之后,菲利普斯·克莱因在解决数学难题上失去了战斗力,他在晚年专注于写数学史,并将高斯的20册笔记翻译为英、法、拉丁等语言。
菲利普斯·克莱因手写翻译的英文版高斯笔记几经辗转,最终被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收藏。
沈奇从美国回国时,带回了菲利普斯·克莱因英文版高斯笔记15~18册。
德国人不会以任何形式交出高斯原版的笔记,克莱因版的高斯笔记在今天也成为了古董文物。
其实高斯笔记早就出版了,由出版集团翻译为各国语言在全球售卖。
但有身份、有地位、有点儿闲钱、有点儿情怀的数学家,更愿意收藏手稿。
沈奇自己的手稿要么送人了,要么就是与其他收藏家进行交换。
克莱因英文版高斯笔记15~18册,就是沈奇换回来的。
一百多年前的手稿文物,本不该经常翻阅,否则容易损坏。
沈奇也就是在关键的冲刺时刻,才会拿出历史上各位科学家的手稿进行查阅。
他和他老婆,以及不少顶尖数学家都认为,手稿和出版印刷物,不仅存在逼格上的区别,而且有一种尚未被证实却隐隐约约存在的精神烙印。
“OK,我等会儿把高斯笔记带来给你,还需要什么?”
“姨妈巾。”
“好,等我,二十分钟后见。”
欧叶的需求极其简单,学术以及生理。
沈奇按照要求,将高斯笔记和姨妈巾带到欧叶的病房。
“所以老婆,你打算从高斯二次域切入rank大于等于2?”
“嗯,我觉得可行哦。奇,你认为呢?”
“我也觉得可行,那就这么做吧。”
沈奇忽然感到心情很复杂。
欧叶在家里找不到数学灵感,甚至昏了过去。
一旦住院,欧叶似乎进入了一种更高的学术境界。
沈奇刚离开医院不久,国际化学界传出了一些新的报道。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团队称,他们在实验室里成功合成出了一种具有20个手性中心的大环化合物,其异构体数量为2的20次方个。
“这么猛?”
这是沈奇看到这则报道后的第一反应。
伯克利研究团队在报道中指出:“我们参考了燕大沈奇团队的大环化合物研究成果,合成出了迄今为止手性中心最多的大环化合物。这种大环化合物的用途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我们在新化合物的结构上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
东京大学研究团队称,他们在实验室里合成了一种结构极其复杂的新型大环化合物。这种新型化合物类似于海葵毒素的化学结构,不同的是在关键部位都是八元以上的大环结构。
东京大学研究团队同样感谢了沈奇团队在几个月前提供的大环化合物理论,他们将新的化合物称为“灯塔水母激素”,他们称这个新的化合物,有助于揭示自然界中一些神秘的问题。
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的研究团队,也报道了他们关于大环化合物最新的研究进展,他们通过实验证明,沈奇团队提出的大环化合物及新型重排反应的这套理论,是非常靠谱的。
“这……这有些失控了啊。”
沈奇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担忧。
大环化合物的理论是他提出的,这套理论推出后,在各国化学家手里衍生出各种花里胡哨的新产物。
目前暂时难以判断,花里胡哨新化合物有可能带来的实际影响。
沈奇的直觉告诉他,大量新型大环化合物的出现是一柄双刃剑,用好了造福人类,跑偏了毁灭世界。
系统:“宿主完成化学晋升14级的任务,升级!
化学晋升15级的条件:
1、6000万点学霸积分;
2、采用化学手段揭示一种神秘。”
不管如何,化学晋升到14级,总归值得高兴。
数学、物理晋升14级,都是有指向的。
系统要求沈奇解决一些具体的数学、物理难题,沈奇才能晋升15级。
化学晋升15级的条件2是开放性的,需要沈奇自己去探索。
燕大人民医院。
三氮杂辛烯素的耐受性给药全部完成。
以屈教授为首的研究医师团队,通过统计学方法处理个体数、均数、中位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几何均数、几何标准差等临床数据。
结合临床观察及数据分析,屈教授团队认为三氮杂辛烯素通过了耐受性试验,接下来所有的受试者将进入药代/药效试验环节。
许多文献报道了新药在临床研究阶段的成功率在10%左右,即10个候选药物中只有一个能最终上市。
研究表明,造成临床开发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有效性(66%)、安全性(21%)。
一款药物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吃不死人也不会有严重的副作用,是最基本的要求。
而决定新药能否上市的核心指标是有效性,即药物在治疗病人方面体现出的效果。
为了避免研发费用高昂的药物在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失败,在I、II期临床试验中,就须开展以有效性为指标的概念验证,使不易于开发成功的药物早点淘汰掉,免得浪费钱。
基于以上的临床试验思路,欧叶终于再次吃上了三氮杂辛烯素。
第661章 Friendship of girls
欧叶及其他受试者按计划进入了三氮杂辛烯素I期临床试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环节。
临床药代动力学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的药物,其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它们与临床药效学的相关性及各种因素对药代动力学规律的影响。
看起来很麻烦,对于受试者来说其实就是吃药、抽血、留尿尿和便便,以及各种仪器检查。
欧叶在医院里认识了一些病友,大家在做检查时相互交流心得体会,结下了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