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沈奇跨越大西洋杀到欧洲,用实力向欧洲数学界、国际数学界宣告,战斗刚刚开始,好戏在后头。
报告会结束后,沈奇与安德鲁·怀尔斯促膝长谈。
“很棒的演讲。”怀尔斯首先予以肯定,随即又道:“但我依旧存在疑惑,奇,你得到了ζ(s)截至目前最好的非零区域,这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基于这个结果,你并未取得最终的成果,我想看到的成果。”
姜是老的辣,怀尔斯看问题能一眼看穿本质。
沈奇就知道怀尔斯会这么说,他笑道:“怀尔斯教授,你想看到的成果,同样是我想看到的成果,它尚在孕育中。”
“奇,顺着你的逻辑,得到ζ(s)最好的非零区域后,你设定了四种途径去求证RT第三表达式。我理解这四种途径就是四种数学工具,而在你昨天的报告中,并未详细解释四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只是抛出了概念性的框架内容。”
“前三种途径,对函数logζ(s)、素数基本定理、零点方程,好歹还有个名字和基本定义。而第四种途径,你命名为‘第四种途径’,没有任何定义。所以你遇到了麻烦?”怀尔斯问到。
沈奇不笑了,确实遇到了一点点麻烦。
“在纯粹的数论面前,我其实是个外行。但我这个数论外行的直觉告诉我,你遇到了麻烦。”怀尔斯说到。
“不,你不是外行,你是天才。”沈奇研究过很多遍怀尔斯关于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怀尔斯利用代数几何方法证明了数论问题费马大定理,这种人怎么可能是外行呢。
“奇,你知道的,我当年在普林斯顿,花了整整十年时间研究费马大定理,那十年我只做一件事情——证明费马大定理,该死的费马大定理。”
“当我写完那200页的论文时,已经41岁了。”怀尔斯回忆起了往事,他是菲尔兹奖历史上唯一一位年龄超过40岁的获奖者,他因成功证明费马大定理获得了菲尔兹特别奖,时年45岁。
“最致命的是,《数学发明》否定了我那200页的论文,当时我绝望了,这对我的打击非常沉重,十年内我付出了全部,结果只得到一堆毫无用处的垃圾。当时的我,甚至想到了自杀。”年近七旬的怀尔斯以异常平静的口吻说出了这番话。
而旁听者沈奇,听着听着鼻子一酸。
怀尔斯拍拍沈奇的肩膀,说到:“奇,那时我遇到的麻烦,比你现在的麻烦更大。”
“怀尔斯教授,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你成功证明费马大定理,拿到了菲尔兹奖。请问你是如何解决那个大麻烦的?”沈奇好奇的询问。
怀尔斯仰望苍天:“我记得那天晚上,我喝的烂醉如泥,我一页一页的烧掉,我亲手写了十年的论文,200页的论文。”
“烧到第188页时,我突然清醒了,这辈子从未如此清醒过。”
“然后在20分钟之内,我推导出了证明费马大定理的核心逻辑。”
“新的论文只有130页,这次很顺利,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怀尔斯看着沈奇,传授宝贵经验。
沈奇:“……”
第297章 白热化
喝酒找灵感,不少数学家这么干。
沈奇也曾干过这事儿,头几次喝酒挺有灵感,喝多几次就麻木了。
烧论文寻求灵感,置死地而后生,扑街小研究员瞬间升级为普林斯顿数学系主任。
这种类似神秘献祭仪式的行为,沈奇倒是第一次听说。
怀尔斯教授这种权威大牛,不可能张嘴说瞎话。
十年时间啥都不干,投入全部精力只是为了证明一个费马大定理,拥有如此性格的怀尔斯教授,绝不会是大忽悠。
怀尔斯为什么要骗沈奇?被英女王授予爵士头衔,有名气有地位的怀尔斯,他图个什么?
所以,沈奇相信了怀尔斯的神秘仪式,拥有天才大脑的人,不能以常理揣度。
老江湖必定身怀绝技。
返回普林斯顿之前,沈奇收到一条令他振奋的消息,IMU方面传来的官方消息。
IMU:“沈奇博士,关于‘RT第三表达式最新研究进度’的报告,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尚未完全研究透彻。”
“但我们相信,你的这份框架性报告非常有学术价值。”
“因此,我们将调整你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的报告时间,由45分钟变更为1小时最高规格。”
“多出来的15分钟,希望你能详细报告‘RT第三表达式更新的研究进度’。”
“以上通知,请知悉。”
“1小时最高规格报告的正式邀请函,将在1周后送达普林斯顿。”
有戏!
45分钟变更为1小时。
15分钟搁日常生活中,干不了什么事情。
但是,在四年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多出来的15分钟代表了某种迹象。
这15分钟,是沈奇自己争取来的。
沈奇离菲奖越来越近!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沈奇回到普林斯顿后的第二天,正好是周三咖啡时间。
法尔廷斯教授公布了本届菲奖的最新中奖率预测排名:
1西蒙·布伦德,66.18%(65.76%);
2约瑟夫·阿尤布,57.98%(57.35%);
3沈奇,50.87%(34.24%)
4皮特·舒尔茨,49.67%(37.25%)
5约迪·威廉姆森,48.99%(48.03%)
6索菲亚·莫雷尔,43.02%(44.18%)
7阿莱西奥·费加利,25.44%(28.31%)
括号里的数据为上期中奖率。
环比上期,排名前二的西蒙·布伦德、约瑟夫·阿尤布的地位依旧稳固。
增幅最大的是沈奇,他由第六迅速蹿升至第三。
皮特·舒尔茨的排名上升一位,挤入前四,他以微弱劣势落后沈奇,同样以微弱优势领先约迪·威廉姆森。
按照最新的这期排名预测,前四的候选人中,两位研究代数几何(阿尤布,舒尔茨),一位研究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布伦德),一位近期主要研究数论(沈奇)。
这种学科分支的布局是均衡合理的。
一届菲奖出两位代数几何的获奖人,有过先例。
毕竟代数几何是热门分支,历届菲奖中的三分之一名额颁给了代数几何领域的数学家。
“奇,看来你很有希望。”穆勒教授点评道,随即望向格雷德·法尔廷斯:“喂,格雷德,你开出的赔率到底准不准?”
法尔廷斯:“嗯,这次应该准了,最近一段时间数学界发了新的变化,奇和舒尔茨均作出了有效的波动,结合我的计算公式,上调他们二位的中奖率是合理的,符合概率统计原则。”
沈奇盯着黑板上的赔率信息,若有所思:“66.66%以上的分布区域,或许才是安全区,也就是三分之二以上的评委投出赞成票。”
法尔廷斯说到:“奇,你分析的没错,所以没有一个人是绝对安全的。”
“好吧。”沈奇摊手笑道,他不敢完全相信法尔廷斯的预测,也不能完全否定。
毕竟民间预测不算数啊,如果IMU给出类似的中奖率信息,沈奇是敢相信的。
按照常理,根据惯例,证明黎曼猜想的数学家没理由与菲尔兹奖无缘。
在希尔伯特的预言中,黎曼猜想跟费马大定理是一个级别的。
证明了费马大定理的怀尔斯,他以45岁高龄破例获得菲奖,说明了这项成就的巨大影响力。
证明了黎曼猜想的沈奇,国际数学界普遍认为他获得下一届菲奖的概率是100%。
就算四年后的下一届菲奖,沈奇也才26岁。
截至目前,菲奖最年轻获奖者的纪录是27岁。
而本届菲奖,22岁的沈奇在外界看来,并不具备100%获奖的概率。
普大数学系内部也是这么认为的。
本届菲奖七大候选人,没有一个是绝对安全的。
回到公寓,沈奇检查并整合团队成员的论文资料。
“乔纳斯负责的对函数logζ(s)这条路径,进度还算合格。”
“玛丽负责的素数基本定理这条路径,进度合格。”
“小叶子负责的零点方程这条路径,也算合格。”
“进度延迟的人,看来只有我一个。”
沈奇喝了瓶威士忌,烧了两页论文草稿纸。
并没有什么用。
神秘仪式因人而异,烧论文对于怀尔斯有起死回生之效,对于沈奇暂时无效。
可能是酒没喝到位,用于神秘仪式的论文纸数量也不到位?
沈奇拉上窗帘,又喝了瓶威士忌,拿一金属盆,点燃20页论文草稿纸。
然后酒精上头,沈奇睡了过去,并未get到RT第三表达式第四种途径的灵感。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沈奇白天研究RT第三表达式的课题,晚上进行神秘仪式。
还得备课,沈奇即将出任普林斯顿数学系的讲师,负责教本科生的数学课。
其实沈奇心态还是不错的,他知道自己这辈子肯定可以获得菲尔兹奖,时间问题而已。
当然了,今年能获奖最好,沈奇现在有激情,趁热打铁效果佳。
8月底,欧洲方面再次传来重磅消息。
弗莱堡大学的澳大利亚籍数学家威廉姆森宣称,他和他的团队基于Lie理论,得到了一个498维的数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