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岛国不论是买房买车办理手续,还是递交申请办理遗产继承都需要在落款处盖上刻有本人名字的印章,甚至比亲手签名都重要。
有人统计过,岛国人一生最少持有五枚印章,结婚夫妇象征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时,也会互送实印、银行印、认印这套印章。车库证明,房产登记,就连亲人去世后的遗产协议都需要印章。
甚至看一个岛国人用什么印章,就知道他在社会中的身份和级别,最有权势的肯定用的是上等象牙,最顶级家族印章必然是篆书。
那个民族非常讲究规章条理和礼法,相较于改变或者异常,更喜欢循规蹈矩。所以相比较个人五花八门的签名,读不出来也看不明白的东西,在那个国家都是不能被执行的一部分,更不能被极端认真的办公态度所容忍或接受。
需要向政府机关登记自己的正式印章不幸遗失的话,必须第一时间向警局报备。
鲁善工心满意足离开荣宝斋,这次又满载而归,偷师不光是齐白石,还有欧阳的毕生篆刻经验,只要用心练习,水平必然一日千里。
路上买来篆刻工具和大量普通印石,回去练习,最大难题还是如何收集极品印石?
田黄老坑冻石!
青田封门青!
巴林桃花冻!
最后是鸡血大红袍!
百年一遇的凤毛麟角,有价无市的宝贝!
充分理解篆刻后,根本不会有滥竽充数的念头,所谓极品,不光是艺术家的刀法和布局之美,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最美的艺术只能在最好载体上被充分展现,这就是篆刻!
没办法,谁让自己遇见松石苍鹰图这种极品呢?打电话给纪如烟,希望通过华诚拍卖收集线索,能拥有极品印石的人屈指可数,都是圈里资深大藏家。
再过一星期就是何朝宗和玲珑瓷上拍的日子,到时候又是一笔大钱入账,大不了花钱去拍卖,体验一掷千金土豪的感觉。
先拿一块质地普通的青田石,未经打磨的印石表面有切割痕迹,棱角比较突出,手模上去有粗糙感。
打磨过程也是熟悉石性的步骤,将金刚石磨盘浇湿后摆放在平整桌面上,持印石在磨盘上来回平磨。
然后将600目水砂纸平放在玻璃上,持印石在砂纸上来回平磨,依次再用1500粒度、2000粒度、3000粒度的水砂纸进行精磨。
精磨过的印石已经非常光滑,看不出划痕,接上热风枪电源,枪头对着印石表面来回加热,翻转石头,均匀加热。
持蜂蜡块在加热后的印石表面涂抹,然后再用拿小刷子或毛笔在表面均匀涂抹,保持石面的上蜡迹均匀。
温度降低后,用丝绸或棉布擦拭,要各个角度均匀擦拭,去掉多余的腊。石头表面光滑,手感温润滑顺,内部的纹理也显现出来,才算完成打磨。
拿起刻刀和印石,开始熟悉刀法,这是鲁善工的强项,不过跟瓷器不同,篆刻更讲究力道,入石三分乃高手。
第126章 千里送人头(舵主kennyqi加更)
鲁善工先拿出刻刀,用羽毛球手胶一直缠到刀头,这样拿着就不硌手,同时还很防滑。
按照一般步骤,学习篆刻最开始需要设计印稿,通过篆刻字典或历代印风中去对比挑选练习的字,然后在草稿纸上设计。
用小楷笔写印,最好使用连史纸,用墨可以使用胶性稍大的墨,一笔一划把字写在纸上。
然后将写好的印稿倒扣在石章底面,并用毛笔将印稿微湿,随后附几张毛边纸碎块到印稿上面。
用手握紧,并用印泥盖子的圆弧一面,在毛边纸上反复刮,目的是让印文能够印到石章表面。
这样需要刻的字会印在石材上,方便新手心中有数,沿着线条下刀,慢慢练习手感,提升水平。
高手自然不用这种手段,经过长期练习,早就烂熟于心,所刻之字胸有成竹。鲁善工用手摸着青田石材,质地普通,感受着软硬密度,闭上眼睛,设计印稿。
“就刻善工堂!”
猛地睁开眼,开始下第一刀,虽然是第一次篆刻,但毕竟手感远超常人,加上吸收前辈经验记忆,丝毫没有生疏之感,如同练习过千百次一样。
单刀直入!
第一刀下去,鲁善工终于明白为什么历代名家都痴迷于金石篆刻,简直是精准控制和微妙布局的巅峰艺术!
平正匀落!
使印文安排得匀称妥贴,不能将笔划故作盘曲的姿态填满空间,也不能如铅字一样呆板。
疏密统一!
宽可走马,密不容针!
对印面文字笔划多寡差别对待,多划字不让其占地多,对少划字反给予较多的地位,从而使疏密对比更强烈。
巧拙粗细!
风格应提倡多样,追求巧,不能失之纤媚。追求拙不能失之狂怪。印章文字中多巧者,则就参之以拙,文字中多拙者,则应参之以巧。
增减重复!
为求全印布局合理,对部分文字要作增减处理,一印中切不可逐字增减,增减笔划也不能太多,不碍字义,不失篆体。
挪让呼应!
在字有空处无法填实,或一字笔划无法使之平正方直时,伸缩文字所占地位,移动文字笔划的位置,使全印气势宽展。
盘曲变化!
字体有方势,有圆势,有屈曲、有平直,为求章法上的协调,对个别字可作屈伸方圆处理,但一切应视印文而定。
留红空白!
尤其白文,大块留红,可以给人强烈印象。方寸之地,分朱布白,好比造屋,先得定好门窗,重中之重。
鲁善工屏气凝神,全神贯注于十指,用心感受运刀的力度和角度。不断揣摩布局和章法,结合前辈记忆,痴迷其中,不能自拔。
半个小时后,搞定第一块青田印章,用湿毛巾擦干净,拿出印泥。先将印泥拌合成球状,形成泥团。
才能使章面蘸泥能从全方位入印,接触面积增大。而艾纤维在泥团中的分布将会比平面时更呈现交织状,可减少被章面带出的泥体,不会起毛。
“还行!”
看着纸上殷红的篆字,善工堂,满意点点头,第一次算是不错,继续练习。
如果旁边有其他懂行之人看到,必然目瞪口呆,第一次就能刻成这种水平?那其他人十几年努力岂不是活到狗身上!
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刻圣贤章。
鲁善工重新找到乐趣,好像得到新玩具的小孩子,痴迷其中,全情投入,逐渐找到手感,水平飞速提高。
以现在他的手感,加上通过金手指吸收齐白石和欧阳毕生经验,毫不夸张的说,每刻一块章的经验值,最少顶其他人一百块!
刻完几块青田石,又拿起鸡血石,体会石材微妙差别,然后是巴林彩石,最后才是一块寿山石,做到心中有数。
两天闭门不出,沉浸于篆刻的博大精深,水平一日千里,逐渐吸收前辈经验,很快登堂入室,进步令人咋舌。
“喂,纪叔?对,我在家,什么?极品印章有下落了?”
鲁善工突然接到纪华诚电话,那边笑道:“你的事肯定要尽快办,说来也巧,善工堂专场消息刚放出去,就有人主动上门,你说是不是缘分?”
“说起来也不是外人,也是琉璃厂老字号,英古斋应该不陌生吧?”
鲁善工也是一愣,英古斋?真是无巧不成书!
挂断电话,相约下午面谈,鲁善工摇摇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转了一大圈,最后还是回到琉璃厂。
说起英古斋,也是百年金字招牌,印章收藏乃第一把交椅。同治四年曾国藩调任钦差大臣,在未上任之前,来琉璃厂闲逛。见英古斋招牌,很感兴趣,夸这匾写得好。
老掌柜王梧借机邀请曾国藩题字,大笔一挥,写下“英光宝晋,古鉴西清”八个大字。就此传为佳话,流传至今。
要说百年老店能历经风雨,屹立不倒,除懂鉴定,善经营以外,必须还有独门秘方才行。就拿英古斋来说,就是因为有一套铺规和一本万金账。
英古斋是晋商开的,从不用外乡人,掌柜、伙计、徒弟、大师傅都来自黄河下游一带。三年回一趟老家,在家住半年,自己可做生意,赚钱归己。
全店人员年老或有病,可告老还乡或回家养病。三年一算账,赢利则按股分红,没有人力股的徒弟也得赏钱,告老还乡和回家养病,照样儿分钱。
掌柜去世或告老还乡,则由店内年岁长者,在柜上时间最长的人继任,不论本事高低,有本事的也要听他指挥。经营珍贵文物要严守秘密,不准向外泄露,泄漏者遣散回乡。
所谓万金账,一年记一次。从全年流水中扣除货的成本和全年开销,得出全年纯利。再留下后承,即纯利的百分之二十,打入存货中去,减少存货的成本。
这样以来多年赢利的老店铺,存货的成本则完全扣除,不赢利也能吃后承。晋商就是靠着这套办法,京津一带的老字号店铺均已采用,差不多家家都有万金账。
第127章 疯狂的石头(为所有正版书友加更)
光绪以后文人学者讲究用好的玉石印章、名人篆刻和上等印泥。英古斋主营玉石印章和汉玉,还有秦汉之瓦砚,宋代以后的端砚歙砚,明清古墨,雕漆印盒等文人用具。对玉石印章的鉴定经营,在琉璃厂算是权威商号。
相似小说推荐
-
猴年马月盗格日 (商不奇) 花城出版社情窦初开的年纪,一次意外带给郑能谅匪夷所思的能力,只要与异性发生身体接触就会灵魂出窍,进入可以选...
-
修士的厨神生活 (食颜而肥) 起点VIP2018-10-15完结灵气复苏的时代,得修真传承,以炼器入道,与美食相伴,在吃喝间寻觅长生。 修真和美食更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