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特殊含义的椅子,是有专属作用的。对我们每一个人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家具,如果你每天能盘腿坐一会儿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你看我们很多僧人,宗教的人士为什么长寿呢?他在生活那么清贫的情况下,他还能长寿呢?打坐是非常好的,不要老没事窝在沙发里,看电视,中间摆一禅椅,盘着腿看完《新闻联播》,每天看半个小时《新闻联播》,盘着腿,一定对你的寿命都有好处,盘着,不要坐在软的上面,你图安逸的同时,就要丧失一个生命的代价,所以有时候要考虑自己叫正襟危坐。这对身体有好处。
所以我看到天津那个禅椅以后,心中大喜,喜欢得不行。行话说“褒贬是买主,喝采是闲人”,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家说你这东西不好,是准备买,才说你不好,比如说你这瓷器,看这边磕了一小口,挑毛病,就是想买了,人家要这么说话,就是不想买了,说这你碗真漂亮,别少卖了,他肯定就不买了是不是?他就是褒贬,过去行话说褒贬,其实是贬,他贬这个东西的时候,他就是想买,当时我就贬这东西,我说你这个椅子多难看,这什么比例?坐着也不舒服,那人说是,我说你坐上面,扶手都摸不着,因为扶手在后头。然后他就说多少钱呢?后来用很便宜的价钱买了。后来以后又碰到过那样的一对,是在一个拍卖会上,卖的很贵,没能力去买,就没再买,有一对做展览就足够了。
禅椅是很特殊的一种椅具,一般人很难见到实物。但更难见到实物的是什么呢?鹿角椅。除了上故宫,没有人收藏过。鹿角椅是满清皇家专用的椅具。皇帝用他亲手打来的鹿,命造办处的工匠造了这种椅子。从皇太极开始一直到嘉庆,除了雍正,每个皇上都打过鹿,都做过这样的椅子。沈阳故宫有一把鹿角椅,是皇太极用的,那时还没入关呢。故宫和避暑山庄里都有,八国联军来了以后损失了很多,现在故宫里大概还剩下四把鹿角椅。
乾隆皇帝是中国写诗最多的人,一个人写的诗,跟全唐诗差不多。他每打一头鹿,命令工匠造完椅子,就写首诗。比如在乾隆二十七年的时候,乾隆就写了诗“猎获八叉角”,鹿角是八叉型;“良工制椅能”,是说找一个好的工匠,把鹿角变成椅子。乾隆活到89岁,当时才52岁,年富力强,心态还比较好,总去打猎,制作这个椅子的时候很高兴。十年以后,乾隆三十七年,皇帝2岁时又在另一把鹿角椅上题了诗,这时他写的诗就跟前面那个不太一样了。他说“制椅犹看双角全,乌号命中想当年。”他开始回忆了,人一开始回忆就进入老年了。年轻的人都不回忆,说的全是未来,赶明儿我买房子,我买车,是吧?这都是未来。那老年人都说我早年买的那车,怎么样,怎么样,都说的是这个,所以人一到回忆的时候,就进入老年了,乾隆2岁的时候,按照今天的标准,都退休了,也进入了老年阶段。所以他写的这个诗,也反映他的心境。
中国语言非常严谨,凳的第一个概念,就是没有靠背,没有扶手,是平面的。凳是怎么来的呢?椅是倚靠,凳是踩踏,蹬踏。凳的第一个、初始功能是踩的,不是坐的。今天残留的痕迹就是上马凳,过去上马,马背高,得踩着那马凳上去。有的大户人家跟前,干脆就有上马石。
东汉刘熙,在《释名》中说,“榻登施于大床之前,小榻之上,所以登床也”。凳是一种上床前踩的家具。我们今天家里使用凳的一个简单的功能就是增高,比如你够高处,换个灯泡,拉个凳子就踩上去了,对吧?
凳子的好处是什么呢?首先凳子没有方位感,它方便,可以从任意一个方向坐下去。椅子则不行,椅子有方向,必须从一个固定的地方坐下去。
第295章 闲情逸趣
我在上世纪80年代中的时候去到苏州的东山,第一次见到八步床的时候很奇怪,我是北方人,没在南方住过,不知道有这样的床,后来我就执意要买一张好的,隔了一段时间,他们那边人就写信,那时候还不兴打电话,写一封信通知我说发现了一个好拔步床,说希望我去看一看,然后如果愿意的话可以买,我就去了。当我看见那张床的时候,我非常吃惊,那时候的运算工具也比较差,他是用手扶拖拉机给我拉过来的,一张床拉了三拖拉机,堆在那儿根小山似的,就是一张床,床柱大约有这么粗,非常地醋,10根,床上6根,浅廊上有四根,一共十根,所有的东西都是齐全的。
我后来统计过若干次,它用多少个零部件把它攒成的,最后也没统计清楚,大概几千个零部件,后来我就买回来以后,就经过修复,现在在厦门鼓浪屿上展出,一直搁在那儿展出,我当时是设想睡那张床的。
我因为古书读多了嘛,觉得这种床睡起来一定是其乐无穷,但是搁不进屋里去。我们的楼房很矮,我们一般楼房的屋里的高度就是两米五、两米六吧,那个柱子就两米八了,根本就立不起来,当时把它修复完了以后,因为它是零件,拿回到屋里的时候,就是想把它支起来,结果第一件事就傻了,柱子就立不起来,后来就放弃了这个想法,我当时想的特别好,就是把床上搁上一个书架,摆上常读的书,它不是有架子吗?上面安上各种射灯,还设想买一个小音响,睡觉时候可以听听音乐,想得别提多好了,可是床到今天也没睡过一天,非常地漂亮。
它的所有的围子,所有的细部都是用很小块的木头攒插起来的,我们将来会讲到,就是它工艺上的特点,就是我们有时候会忽略。外行人认为一块大板雕出一个东西最值钱,其实从工艺角度上讲,越小攒插出来的东西越结实,价值越高,它把所有的应力全部消除,这是一个工艺,是中国人聪明才智的一个体现。
清代小说家,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人生百年,所历之时,日居其半,夜居其半,日间所处之地,或堂或庑,或舟或车,总无一定之在,而夜间所处则只有一床,是床也者,乃我半生相共之物,较之结发糟糠,犹分先后者也。人之待物,其最厚者,当莫过于此。“
这话写得非常动感情,他就是说,人生活了一辈子,你反正白天是一半,晚上是一半,那么你白天的地方说不准你在哪儿,他说你“或堂或庑“,就是你要不然在屋里,要不然你在走廊里,白天你“或舟或车“,就是你要不然坐船,那时候没飞机,要有飞机也写上了,你不定在哪儿呢,但是晚上,你肯定睡床上,那么他说这个床乃我相共之物,就是比我的老婆说起来还有个先后,它比我老婆来得还早呢,所以“人之待物,其最厚者,当莫过于此。“就是你对它应该重视啊,应该有情感啊,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如果想使自己的生活好一些呢,好好地去置一张床,床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东西,尤其中国的床代表了我们文化中的精髓。
我们去故宫参观,你注意看床了以后你再看看皇帝的宝座,皇帝的宝座不是一个椅子的样子,是一个床形,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下一讲讲中国的椅具。
俗话讲,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叫站如松,坐如钟,是中国人讲究,坐有坐姿。我今天给大家先看一张图片,这是皇帝的宝座,皇帝的宝座呢,是一个床形,它为什么是一个床形呢?我们知道中国人待客的中心是睡觉的地方,所以床就形成了一个家具地位最高的一个家具。宝座是皇帝坐的,所以它在形制上有别于普通的家具,普通的椅子,所以它就做成了一个床形。我们如果有机会去故宫看,在故宫的每一个皇帝停留的房间,都可以看到宝座,它这个宝座,就是一个床形,这就是等级制度所造成的。
那么中国家具设计是有原则的,我们这个原则从宝座上就可以充分的体现,它叫尊严第一,舒适第二,当它发生碰撞的时候,舒适一定要让位于尊严,这跟西方的很多设计理念是不一样的,中国过去的设计原则不是以人为本,是以人文精神为本,这一点大大的高于西方的设计原则。我们强调的是精神,不是强调一个纯物质的东西。以人文精神为本这句话表明了中国家具的一个设计的总体原则,这个总体原则在我们所有的家具中都可以体现。
我们抓住了这个原则的时候,再欣赏中国家具,再了解中国家具的时候,就觉得游刃有余,就是我们解释了,我们过去很多坐具,为什么非常的不舒服,皇帝的坐具也是非常不舒服,乾隆皇帝坐在椅子上,那感受还不如你们坐在《百家讲坛》的沙发上,你可以靠,还可以倚,他什么都靠不住。椅子非常大,他的宝座非常大,有多大呢?最大的一个宝座,目前存在颐和园,有2.95米长,1.4米的进深,有1.85高,比我还要高,1.4米的进深,是可以躺下一个人。
那么皇帝坐在这张宝座上,实际上是四边都不靠,皇帝就如同坐在一个板凳上,对皇帝来说是一个非常痛苦的事,但他强调的是尊严。所以他就一定要忍受这个痛苦,这是我们一般人都不知道,大家都觉得皇帝坐那个宝座上,是非常舒服的,他坐在万人之上,坐那宝殿里,大家都看他,你不知道他坐那儿,就是坐一个板凳上的感觉。
相似小说推荐
-
猴年马月盗格日 (商不奇) 花城出版社情窦初开的年纪,一次意外带给郑能谅匪夷所思的能力,只要与异性发生身体接触就会灵魂出窍,进入可以选...
-
修士的厨神生活 (食颜而肥) 起点VIP2018-10-15完结灵气复苏的时代,得修真传承,以炼器入道,与美食相伴,在吃喝间寻觅长生。 修真和美食更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