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千里!
平步青云!
折腾几个小时到深夜,终于把所有古画安排妥当,鲁善工累的一身汗,洗个澡,真没想到这次竟然通过一本小小笔记能找到这么多宝贝?
想想也很正常,对于圆明园来说这些还真算不上珍品。毕竟都是当年御用画家,乾隆只要高兴,随便动动嘴就能弄来七八张。
要知道当年如意馆人才济济,原本就是圆明园内的房舍之一,位于福园门内东侧。当皇帝驻跸紫禁城时,画家们就要移至紫禁城内启祥宫服务。
初春迁往圆明园时,所有在启祥宫的人员又移至如意馆中当差。咸丰十年火焚圆明园时,如意馆被化为灰烬。
如果说造办处是大清制造的传奇,那么如意馆则可谓是造办处的传奇。
而如意馆传奇中的传奇,当属那些出入大清宫禁的画家们,尤其是盘桓于圆明园如意馆,堪称藏龙卧虎。
郎世宁、王致诚、蒋友仁、艾启蒙、沙如玉……每一个在当时都大名鼎鼎,各有所长。
特别是郎世宁因画得好,被乾隆皇帝授予三品奉宸苑卿的官衔。还有王致诚,来自法国的传教士曾是乾隆最喜欢的随侍肖像画家,曾创造过奉命随皇帝出巡期间,50天内画22幅油画的吐血记录。
因为在紫禁城,皇帝由于职责与义务,不能经常去看望自己喜欢的御用画师。而在圆明园,皇帝得到相对的自由,能够经常往返如意馆看望艺术家们。
王致诚向朋友描绘在圆明园的经历道:皇帝几乎每天都前往那里观看我的工作,以至于我生病都无法缺席。
到后来如意馆无疑变成皇家艺术的代表品牌,除绘画,还有许多制造设计方面的专门人才。比如法国传教士沙如玉,发明能报时间的自鸣钟,就是今天的闹钟,在当时的欧洲也被视为是一大奇迹。
而圆明园中大量精美的玻璃器皿,就来自于如意馆纪文修士的设计与制造。当时在如意馆的西洋传教士们,甚至还发明了机器玩具。
据记载,杨自新修士制造一头机械狮子,能走一百多步。而另一个传教士石澄元还造个机器人!
第185章 通往牛逼的捷径
乾隆龙颜大悦,对于如意馆的工作业绩,十分满意,经常赏赐以示鼓励。
乾隆二十二年,郎世宁七十寿,皇帝特别于当天请郎世宁赴圆明园见面,赐绢六匹,朝服一领、玛瑙项饰一环,并赐御笔颂词。
从圆明园回京路上,郎世宁坐大轿,二十四人乐队开道,满汉官四人骑马相随,八名侍从捧御赐物品,直到宣武门南堂,沿路百姓观瞻,缙绅相贺,无上荣耀。
这个洋鬼子一辈子都没有如此荣光!
1769年圆明园西洋建筑最后一期工程完工。就在这一年,郎世宁去世,很多人说他是因圆明园工程累死的。1774年,建筑师蒋友仁在工作中累倒,脑溢血而死。
这些西洋传教士真可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乾隆虽然好大喜功,但也算有真才实学,呕心沥血创造出一个传奇般园林,至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可到咸丰慈溪手里,那如意馆就一落千丈,史料记载,即使皇宫中的用度最紧张的时候,慈禧也从不消减裁撤如意坊,就算挪用军饷,也要满额调拨如意馆的日常开销,知道为什么吗?
国内屡次举办书画展,均有慈禧太后的作品展出,甚至有媒体称誉其画:艳惊世人。
这个老娘们每天忙于干预朝政,但为在世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内在修养,正所谓鱼与熊掌皆要兼得,就想到代笔这一歪招。
当年如意坊养着十八名画师做枪手,职责就是为她作画。无论是花鸟鱼虫,还是书法,这十八个人画画写字的功夫是面面俱到。只要是他们的作品得到慈禧的赏识,一律拿过来盖上自己的印章。
女画家缪嘉惠,专门代慈禧写字画画,可谓第一代笔人。慈禧对缪嘉惠的才华十分欣赏,让其官拜三品,每年支俸白银两千八百两,且免其跪拜,经常伴随慈禧太后身边。
康雍乾三代帝王统治下的如意馆,人才济济,藏龙卧虎,乃艺术之巅峰。
到后代子孙,一代不如一代,直接变成代工贴牌的工厂?
可悲!
可叹!
这也是为什么清代只有前一百五十年被收藏家认可,后面的一百五十年简直不忍直视。
鲁善工激动的睡不着,打开电脑,查询四王四僧的拍卖纪录。首先是八大山人,竹石鸳鸯,2010西泠印社拍场,成交价1.187亿。
仿倪云林山水,2009年8400万元;山青水碧鸟语花香,2008佳士得,3426万元;鹭石图,2008佳德3300万。
石涛,杜甫诗意册,6900万元;2005年竹石图,2925万元;2011年为月翁作山水,3760万元。
王时敏,仿各家山水册,2010年1.2亿元成交;王翚《唐人诗意图》,2011年佳德以1.26亿元。
经徐邦达收藏并六次题跋的王原祁的远山图,以2420万元成交。王鉴的江干秋色,以1800万元落槌拔得全场头筹。
清朝三百年,能得到后世追捧的艺术家不超过二十人,其中四王四僧则是佼佼者。无论市场还是业界,艺术魅力都能被广泛认可。
更何况流出市场的只是一般货色,自己手里这批经过乾隆预览,石渠宝笈珍藏,圆明园遗留下的极品,真要是出现在市场……
就好像一盆水倒进热油中,
炸了!
鲁善工深吸口气,满意的关掉电脑,自己手里暂时不缺钱,肯定不会上拍。更何况作品需要重新装裱,吸收名家经验,提升绘画水平才是王道。
王时敏,少年时与董其昌、陈继儒往来密切,致力于摹古,临摹黄公望。王鉴,常与王时敏切磋画艺,风格相近。
王翚,王鉴弟子,他的山水画集古人技法之大成,能工,能写,功力极为深厚,60岁被康熙召幸,主持绘制堪称巨制的《南巡图》。
王原祁,在四王中年龄最小,却职位最高,获康熙赏识,成为御用画家之掌首,领导宫廷画派。
他是王时敏的孙子,祖孙俩与王鉴王翚,加上吴历、恽寿平,被称为清六王。上次从败家子手里得到的万柳堂扇面,其中有不少六王真迹。
自己的绘画从齐白石入手,吸收汤安仿古经验,后加上张大千临摹心得,六王扇面体会,一路水涨船高,直到现在手里的手卷册页。
所以六王对于鲁善工来说难度不大,只要按部就班就能达到顶峰,这是清三百年正统画派,传承有序,如同一道天梯,把他送到元明艺术最核心的精髓之处。
明董其昌!
元黄公望!
他们才是承前启后的两大巅峰,上追唐宋,下达明清,影响后世几百年的艺术审美,无数人追捧膜拜的偶像大师。
鲁善工想起手里的董其昌的兰亭序,只要这次能完全吸收四王四僧之精髓,必然能开启金手指,仿佛从小学一直升到高中,最后临门一脚,终于能登堂入室,来到传统艺术的大学之道!
意外之喜反而是石涛和八大山人,石涛号称苦瓜和尚,一生最爱苦瓜,作品磅礴大气、大起大合、气势非凡。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鸟、走兽无一不精。
山水特别喜欢黄山,花鸟钟爱荷花,画中几乎都有题诗,画中有诗意,诗情有画意,将诗歌、书法、画三者完美结合。
晚年创立一画论,认为一画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是事物变化万千的本源,不易被世人发现,需要人们去探索和发现。
三岁的时候被送入佛门,乃当时的无奈之举。本来应该青灯古佛、无欲无求、清静一生,他却静不下来,喜欢热闹。
曾经多次试图和京城权贵结交,权贵们只把他当做一个会画画的和尚,不予理睬。所以满腔悲愤能只有在画中排解。
四处游历,遍观奇山峻石,高山流水,清泉青山,寻找大自然景物的美妙,因此中年作品气势恢宏,浑然天成。
最擅长轻描、淡抹、勾勒等技法,自成一派,灵活多变,意境高深,笔下景物自有一种灵性和生命。
作品不受传统拘束,任意妄为、酣畅淋漓,连他都嘲笑自己:一动笔就收不住!
第186章 白眼一翻 天下无敌
然后是八大山人,真名叫朱耷,有个大到吓死人的背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第十代孙。
正正经经的皇亲国戚!
19 岁家中 90 余口人全部被杀,只有他一个人幸运逃出。荒山野岭中避难,躲进一个庙里。23 岁,剃发为僧。
改名八大山人,从此不再说话,透过冷气逼人、嫉俗傲世的丹青,扑朔迷离、隐晦幽涩的身世及作品,在世人的争论中化为难释之谜。
有人甚至把八大山人跟西方的梵高相比,作为东方的古代艺术家他以其狂怪的笔墨震撼人心,而西方的梵高也以扭曲的色彩和笔触让人泪流满面。
一疯一癫,一唱一和,东西方两大怪杰!
满门抄斩后,在极度恐惧中癫狂,趴在地上大哭,而后仰天大笑不止,笑完又跳起来大哭大喊。
时而大声唱歌,或在市上乱舞,经过一年多的精神折磨,依旧恍恍惚惚,戴着布帽,穿着僧袍,拖着露出脚后跟的鞋子,舞动长袖在市上游荡,引来孩子的追逐取笑。
相似小说推荐
-
猴年马月盗格日 (商不奇) 花城出版社情窦初开的年纪,一次意外带给郑能谅匪夷所思的能力,只要与异性发生身体接触就会灵魂出窍,进入可以选...
-
修士的厨神生活 (食颜而肥) 起点VIP2018-10-15完结灵气复苏的时代,得修真传承,以炼器入道,与美食相伴,在吃喝间寻觅长生。 修真和美食更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