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百工匠心 (雅玩居士)


同样的还有梵高,为追求艺术几近疯狂,在极度压抑下,用暴力攻击好基友高更,之后割左耳,这是第一次疯病发作。
因此被捕入狱并丢入精神病院,在里面跟弟弟相爱相杀,最后举枪自杀,只留下令后世疯狂的画作。
穿越时空,他们用疯与癫的叛逆眼睛凝视世界,也许正是艺术大师的高明而又悲惨之处。
两人完美的诠释什么叫做:不疯魔,不成活!
以致后来影响很多怪咖,比如郑板桥,在题八大山人的画时称赞: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鲁善工忍不住,拿出一张八大山人的荷花图,张大千毕生最推崇石涛和八大,特别是用墨之境界,临摹毕生,最后终于突破瓶颈,开创一派泼墨之先河。
眼前荷花,纯以笔墨取胜,罕见用色,其笔墨和形式简练的背后,给人留下无穷审美空间。
对于他的荷花,如同品一杯西湖龙井,初次品尝,淡乎寡味,不知好在何处。
时光荏苒,待尝遍世上所有的甜饮和浓茶烈酒,厌倦声色名利,再次定下心,慢慢消受一杯那淡淡的茶香,才会对这种淡淡的味道别有一番体会。
鲁善工闭上眼睛,轻轻触摸,脑中闪过种种信息。荷叶形象单纯之极,简练之极,或点厾、或泼写,绝少画叶脉,也没有复杂的空间变化,只是一笔笔写去,万豪齐发,干湿浓淡一任自然。
这样的线条似不着力,但中侧锋之间变化自如,弹性十足,墨色变化自然而细微。
均为双钩,用笔若紧若松,笔笔中锋,花瓣皆不圈死,气口充盈,完美写出荷花高雅绝俗的神仙气,仿佛隐身荷叶丛中的一个个荷花仙子,半遮半显,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特别是莲蓬,形象与现实相去甚远,诸多细节均被略去,圆鼓鼓的花托往往被平面化,甚至简化为三角形状,滚圆莲子也被提炼为两三条短弧线。在黑色花托衬托下,明如珠,润似玉。
不由感叹道:如矿出金,如铅出银!
笔法墨色看似简单,实则源于多年艺术实践的洗炼之功,洗去的不仅仅是艺术语言中的杂质,更重要的是洗去心中的杂念和世事的喧嚣,还人以清风朗月般的审美时空。
荷花往往占据画面边角位置,以修长的荷柄承接,此外别无一物,大片虚白,干净之极。
大量留白给人以亦天亦水亦雾岚的朦胧感,闲适宁静,似乎时间已然凝固,荷塘中另有一个不受世事惊扰的彼岸世界。
再次闭上眼睛,用心聆听之下,空白之中,一片空明,透着淡淡的光线、轻微的和风,沉寂之中尙可听到淅淅沥沥的细雨声,滴落在青白荷叶之上。
正如庄子所说:听之以耳,莫如听之以心,听之以心,莫若听之以气。
这是一种天籁之音,宁静之中的声音,侵入人的灵魂深处。
正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描绘的场景,你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外无世界,内我自我,完全沉醉在一个时光凝固的荷香世界中。
这张墨荷还好,八大最令人震撼的还是鸟和鱼。拿出另一张,上面所画的无论花鸟,还是鱼虫,十分夸张,怪异之极。
甚至将鸟和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翻白眼的状态来表现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看完只有一种感觉:
一枝一叶尽是骨血,一花一鸟皆是悲啼!
同为四僧,更是明代遗民,石涛与八大山人有着相似经历,但两人却有着不同的心境。
两人年龄之间相差十六岁,并不是一代人。甚至还有传言说石涛是八大山人的侄子,其实不然。
由于历史或者说是身份限制,两人之间交往并不是太密切,多以书信来往,但对彼此都十分的欣赏,相互推崇
比如故宫有张《兰竹图》,八大绘画的兰石,而石涛画下竹子,更是有八大作画,石涛题诗。
更有传言石涛曾经向八大求画,名为《大涤草堂图》,但尺幅太大,房子太小,无法悬挂,便再次向八大求画。但两幅书画真品,并没有流传下来,不知所踪。
相比石涛,八大山人更有悲情色彩。人生八十年,前二十年在明,后六十年在清。
曾是大明的王孙,20岁之前锦衣华服,考过大明秀才,经历明清易代的天崩地裂。
生死关口,从皇家宗室沦为朝廷命犯,为逃命保命窜伏深山老林三年之久,最后逃禅削发为僧。
十五年多在进贤介冈灯社,十二年在奉新耕香院,做三十余年和尚,在禅林寺庙里静寂修习,青灯古佛,也化解不了心中压抑郁闷之情。
56岁回到南昌,孤独终老,最后居然饿死在家中,可谓悲情一生。
鲁善工长叹口气,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命运也塑造性格。如果没有这种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也不会成就八大山人的独特艺术魅力。
更元四家的洁癖之王倪瓒一样,堪称史上三大画面最干净的画家。
元代倪瓒,明代徐渭,清八大山人!



第187章 一抹翠绿的风情




重新收起石涛和八大山人,可以说四王四僧已经代表整个清代三百年的辉煌,对于鲁善工来说仿佛一个阶梯,有资格逆流而上,真正接触到传统书画核心,达到登堂入室的地步。
第二天很早起来,今天有重要工作,就是研究九龙九凤冠。
上世纪50年代末,考古人员对明朝十三陵中的定陵进行发掘,这是迄今为止主动发掘的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皇陵。
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也就是万历皇帝的陵寝,里面埋葬着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位皇后,孝端皇后,以及孝靖皇后。
定陵出土大量令人惊叹的珍贵文物,其中最亮眼就是凤冠,共出土四件凤冠,两位皇后各两件。
三龙二凤冠、六龙三凤冠和十二龙九凤冠之外,最牛的还是国家博物收藏的九龙九凤冠,它被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堪称镇馆之宝。
自己手里的应该是清宫廷后仿的九龙九凤冠,其实严格说起来也不能叫仿,毕竟自古无论什么朝代皇帝都是真龙天子,皇后皆是凤凰,所以名称相同很正常。
把凤冠称重,足足四斤二两,真要整天戴在头上也是种折磨。
用漆竹扎成帽胎,用丝帛面料打底。冠上方共装饰九龙九凤,龙凤口中都衔着一串珠宝,包含珍珠两颗,黄蓝宝石各一块。
龙用金丝堆累工艺焊接,呈镂空状,富有立体感。凤为翠鸟羽毛粘贴而成,也就是传说中的点翠工艺。
凤冠下缘四周也镶嵌红蓝宝石和串珠,后下方左右各有三根垂下来像小尾巴的东西,学名叫博鬓。
每一扇博鬓上都装饰金龙两条,镶嵌宝石三块,边缘还有珠串。按照礼制要求,六博鬓是皇后的标准,妃子的凤冠只能有四博鬓。
鲁善工网上研究过明代九龙九凤冠,宝石全部没有经过打磨,原汁原味镶嵌。而清代的更加讲究,经过精磨,所以更精致华美。
点翠!
细金!
说白了凤冠最令人震撼的就是这两种工艺,特别是细金,又叫花丝镶嵌,自古乃宫廷造办处的不传之秘。
自己曾经研究过拉金丝,用来缝瓷,那只是花丝镶嵌的皮毛,只不过是准备原材料,可见其难度之大,堪称燕京八绝之首。
深吸口气,用手轻轻抚摸凤冠最中间的一片翠绿,脑中闪过各种信息,只见工匠先将金银片按花形制作成一个底托,再用金丝沿着图案花形的边缘焊个槽。
在中间部分涂上适量的胶水,将翠鸟羽毛巧妙地粘贴在金银制成的金属底托上,形成吉祥精美的图案。要求贴得平整均匀不露底子,方显显得典雅而高贵。
瞬间明白其中奥妙,其实点翠工艺起源于汉代,在康雍乾三代时期达到顶峰。由于后来翠鸟变成国家保护动物,现代点翠首饰均以采用代用品。才日渐式微,淡出人们的视线。
所谓翠鸟,是一种生长在粤南一带的留鸟,之所以人们要用它的羽毛作为装饰,是因为其背尾和双翼都长着亮蓝色且泛莹光的羽毛。
这种羽毛在不同的光线下可呈现出皎月、湖色、深藏蓝等不同色泽,光彩夺目,富于变化。而后来无论什么替代品,都无法呈现出这种色彩和光泽上的变化。
古代各地每年都要向宫廷朝贡几百对翠鸟,用此羽毛来制作各种头饰、风景挂屏、盆景的花叶等点缀之物。
采用的翠鸟羽,左右翅膀上各十根,行话称大条。尾部羽毛八根,行话称尾条。所以一只翠鸟身上只采用大约二十八根羽毛,且翠羽必须由活的翠鸟身上拔取,才可保证颜色之鲜艳华丽。
病死的翠鸟其羽毛好的首饰一般还不用,行话称暗条,色泽暗沉不能使用。
当年定陵出土文物的修复工作,其中出土的两件凤冠软翠残损严重,每件凤冠需两百只翠鸟的软翠才可修复。
而根据色泽筛选,每百只翠鸟可选取五至六只为上品,材料的淘汰比高达95%。两件凤冠修复需四百只翠鸟为基数,那么所筛选翠鸟总数接近万只,数量之众超乎想象。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