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大集团实力雄厚,说来也巧,正好王建森给自己贡献四亿,用来打造新的善工堂正好。
第二天去售楼部,听说自己要看云龙玲别墅,直接安排实地考察,观光车带着七八个潜在客户直接来到云龙玲。
下车有售楼美女带着参观,五十平方公里听着不大,可是真到地方,开车转一天才大致游览完。
“这里就是云龙湖,相传古代有龙王十九子在此居住,保佑当地居民风调雨顺,受到他们的香火拜祭。”
敢来看别墅的非富即贵,美女很热情,带着众人来到美丽的云龙湖前,介绍道:“湖不大,也就是五平方公里,但水质清澈,基本达到直接饮用的标准。”
“周围湖光山色,景色宜人,绝对不比所谓4A级景区差。难得的是离京城才五十公里,开车最多半个小时,绝对是上好的近郊游风水宝地。”
“集团计划在湖边最优美的地方推出少量顶级别墅,面积大,甚至可以按照私家园林的标准定制,有什么意见直接可以提。”
看着众人满意的表情,继续道:“我们集团决定结合云龙岭风景,把江南园林精髓融合其中,力争做到一步一景,别有洞天。”
“现在基建已经完成,全力施工最多两个月完成,安保设施齐备,这点大家可以放心。”
鲁善工暗自点头,深吸口气,别的不说,光空气就比京城好无数倍,地方也大,交通发达,很满意。
以后把别墅打造成私家园林,有事直接来湖边,喝茶聊天,品香抚琴,这才是生活。
二话不说,直接下定金,售楼美女十分惊讶,没想到年纪最轻的帅哥居然才是大土豪。
赶紧签订预售合同,现在订有个好处,能私人提供意见,别墅按照客户的大致要求设计。鲁善工给设计师提出要求,说要加一个烧窑,对方有些头疼,说必须配合高科技环保设备才能审批通过,成本不菲。
鲁善工一听,不就是要加钱,哥不差钱!
直接把预算再提高五百万,只要能建个馒头窑,其他的都不是事。设计师一听喜笑颜开,最喜欢这种土豪,这次提成绝对丰厚,态度更加热情。
忙碌一整天,终于大致搞定,承诺两个月肯定完工,一共下来差不多两千万,基本能达到私家小园林的效果。
鲁善工打电话给纪如烟,让她找个人负责对接,自己很忙这种事不想操心。纪如烟挂掉电话,俏脸微红道:“新家的事都交给我?这块木头真是……”
然后屁颠屁颠找设计师对接,至于身份?肯定是女主人,正好自己也有不少想法融入别墅,到时候也有个品香的好去处。
接下来的几天鲁善工重新烧制玲珑瓷,一口气多弄几套出来,送给老掌柜,欧阳、宋学明、陈长青、纪华诚,当然还有最重要的赵四海。
“刚柔并济,鬼斧神工!”
赵四海小心翼翼把玩着和薄如蝉翼的玲珑杯,在阳光照射下感受着无中生水的奇妙,轻轻晃动之间,熠熠生辉,美不胜收。
“短短时间善工堂的手艺更上一层楼,这次作品比上次更加出色。”
鲁善工微笑着点点头,不愧是玩茶道的资深行家,很快就能通过手感察觉其中的不同。
经过篆刻的洗礼,刀法力道十足,原本利坯0.6是极限,现在随随便便就能修到0.5,状态好0.4都有可能。
所以这批玲珑瓷肯定比卖给茧山龙泉堂的更精妙,肥水不流外人田,正好便宜自己人。
现在善工堂不缺钱,玲珑瓷三天就能烧成,用来送人情最合适。特别是赵四海,痴迷茶道,得到玲珑瓷爱不释手,心满意足。
现在两人关系密切,下一步鲁善工准备开辟紫砂领域,所以赵四海是关键人物,需要他的人脉和渠道。
“你想去宜兴?”
赵四海点点头,不出所料,早就看出鲁善工对紫砂有浓厚兴趣。虽然隔行如隔山,但这句话好像用在这个家伙身上不太管用。
“主要是想多了解点,毕竟瓷器跟紫砂同根同源,都是泥和火的艺术。”鲁善工解释道:“艺不压身,希望能触类旁通罢了。”
赵四海暗自点头,难怪人家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成就?这份努力沉稳的心态才是关键。
“没问题,别的老赵我不敢说,可紫砂那绝对有自信!”
赵四海给鲁善工满上茶,笑道:“每年最少去宜兴两三次,一是去考察市场,看看老矿陈腐泥的产量。二发掘点有潜力的手艺人,也算投资新项目。”
鲁善工好奇问道:“外界传的沸沸扬扬,说老矿泥已经开采殆尽?”
赵四海哈哈一笑,摆摆手道:“紫砂泥料并不稀缺或者说远没有媒体上描述的那么珍贵。按照我估算,紫砂储量至少在未来几辈子都用不完。”
“除丁山黄龙山和宜兴周边开采紫砂矿源的山头坑口,其实就在蜀镇很多住宅区的地下都埋藏大量紫砂泥的矿藏。只是数十年开采过程中经历数次矿难,而过度采矿也确实严重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环境,所以政府才下令控制规模。”
“早十几年前时候,紫砂矿材并不值钱,取之不尽,宜兴紫砂厂车间内堆积的泥料根本用不完。当时他们暴殄天物用好料子来做大缸、做花盆、做商品壶、盖房做砖,甚至有大量的成品紫砂泥直接出口到岛国。”
说到这里赵四海想起什么,沉声道:“这种消息绝大部分都是谣言,很多出自那些恶意囤积陈腐泥的无良商家之口。为了就是提高价格,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从中牟利!”
第181章 泥美人
鲁善工一撇嘴,前几年政府下限制令,主要是黄龙山紫砂矿脉,可随着紫砂壶行情的飙升,有些商人就囤积紫砂泥在手中,并极力炒作紫砂泥即将绝迹,趁机抬高紫砂泥的售价。
2013年市场上的大致价格为普通紫砂泥两千一吨,底槽清紫砂泥2万元一吨左右,还有些精品紫砂泥不是以吨计,而是以斤售,这些价格比2005年初的时候暴涨十多倍。
但是宜兴丁蜀镇当地,有数以万计的坯手做壶为生,有的人家是世代做壶,有储备泥料的习惯,在政府颁布条例前,他们已经有数百吨的存粮。而做一把壶根本用不了多少泥料,囤积的泥料恐怕做一辈子也用不完。
要知道很多大师做一把壶,所用原料也就半公斤到1公斤,原料完全够用。
赵四海感叹道:“记得紫砂大师汪寅仙给我说过:原料就等于紫砂匠人的食粮,不过这种食粮永远不怕变质。”
“如果是熟泥,存放时间越长,陈腐时间越久,就越好做壶。有些原料如果存放时间太久干掉,只要重新回炼一下,完全可以再用。”
“她老人家每次看到好泥都会买一点,不是现在用,而是存起来留到以后用,家里地窖存着不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买的紫砂泥,越老越值钱,越老越有味道。”
“她以前在紫砂厂里做壶,一直做到退休。两个膝盖都有骨质增生,2002年差点瘫痪,这就是多年做紫砂壶落下的毛病。”
“后来把工作室安在家里,但年纪大了,一件东西要做很长时间。再加上社会活动也多,真正每年才做三四把壶。”
鲁善工点点头,这才是大师壶,汪寅仙作为继顾景舟以后的紫砂泰斗,现在市场上一把精品最少也大几十万,好的题材过百万也正常。
很多人托各种关系私人订制,等老人家已过世,那价值绝对不可同日而语,这就是投资潜力股。
连赵四海这种紫砂大神每年都要买几把新人的作品,投资的就是未来升值潜力,钱是其次,主要是考验自己的审美眼光和对市场的把握。
“上世纪50年代,顾景舟、朱可心等国家级七位手艺人联合创建宜兴紫砂工艺一厂,产品大量出口创汇,卖到港澳台和岛国。后来又成立紫砂二厂、三厂、四厂、五厂,的确出过不少好东西。”
“按照老一辈的说法,以前做的壶都有时代性,带有时代痕迹。现在做的壶,可能设计理念比过去完整老辣,但有些细微地方,可能反倒没有年轻时做得细致。”
“现在宜兴的紫砂作坊大概有1万家,有技术职称的人约5000人,当中有200名高工艺师、800名工艺师。”
“其实真正有市场号召力的不过150人,都集中在高级匠人手里。每年我去宜兴,见到不少年轻人,实实在在地在做壶,虽然没有什么头衔,但作品会说话,他们的壶价格也不比一些所谓的高工便宜。”
鲁善工拿起一把顾景舟,用心把玩着,感受着独特的质感,行话叫:砂性。
打个最简单的比喻,所谓砂性,就好像将黄豆、绿豆、大米、芝麻按不同比例调匀装在一个碗里的效果。
从直观上看到的,是不同粗细的颗粒带来的远近层次感和视觉变化,做出来的成品外观效果呈丰富的颗粒砂面。
紫砂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种不同的泥料:红泥和本山绿泥。这两种料子,一个艳红油润,一个嫩黄细腻,各有特色。
宜兴黄龙山本地所产的红泥料,尤其是深层矿井的好料子,往往成品在烧成温度适合的前提下,都能表现出铿锵的刚性、清晰的砂性、精气内蕴的水色、古朴温润的触感,细看颗粒外观圆润饱满。
相似小说推荐
-
猴年马月盗格日 (商不奇) 花城出版社情窦初开的年纪,一次意外带给郑能谅匪夷所思的能力,只要与异性发生身体接触就会灵魂出窍,进入可以选...
-
修士的厨神生活 (食颜而肥) 起点VIP2018-10-15完结灵气复苏的时代,得修真传承,以炼器入道,与美食相伴,在吃喝间寻觅长生。 修真和美食更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