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琴提到的这事儿,在后世国内司法界也是被无数有志之士扼腕叹息的。
某些贪官污吏出事了,确实该判。但华人历来的株连文化传统……有时候也不得不说是比较那个。实事求是的话,应该对事不对人。坏人也有可能做出过好事,不能因为人坏,就否认他的所有判断。
马和纱听得很是郁闷,头发都似乎变得更软了。车子堪堪到了地方,她还有些不甘心,一下车就肆无忌惮地搂着冯见雄:“雄哥,你说呢?刚才你开车我没敢烦你。”
冯见雄一边锁车、摁电梯上楼,一边无所谓地说:“我的看法跟美琴差不多,庭上说得再义正辞严,对胜诉作用还是有限的。这个案子,一审输掉的可能性很大。
毕竟,我们的外在表现,本身就是不符合社会道德的:我们并不是苦大仇深的形象,而是‘知违约还坚持违约’的形象。所以,法院如果判了我们输,能看懂里面关节的社会公众压根就没几个。法院不用害怕群体民意,也不用害怕道德风险。如此一来,再加上苹果势力庞大,我们输掉就很正常了。”
法理要想左右庭审的胜败,这当然是应该的。但牛人都懂得要借势,应脖子靠法理的同时,你总不能同时既得罪民间朴素道德、又得罪有钱有势的巨头。
而冯见雄今天的所作所为,就是既得罪了巨头,又得罪了朴素道德。
这样,法官想绕过几条没有什么司法化实践先例的笼统、原则性法条,判他输,阻力和压力就很小了。
毕竟没人帮冯见雄说话么。
同时,审判方还禁止了他在公众舆论场合解释这个案子的法律适用。这样一来,他通过微博公知大V们解释背后原理的路子也堵死了。
三重BUFF和DEBUFF之下,审判方的倾向是可以预测的。
几个人回到屋里,各自脱了外套,在沙发上坐下。
“那我们怎么办?”马和纱给大家倒好茶水,急切地问。
“等。一审输了,还能上诉。我们争取在二审拿下就行。”冯见雄智珠在握的样子。
“二审我们就有优势了么?”马和纱依然不懂,想不通为什么要期待二审。
“相对而言,有些优势吧。这个案子,相对而言属于比较适合靠二审翻盘的那类。”旁边的虞美琴,一边整理包包里的卷宗,一边分析道,
“首先,在民事诉讼中,二审如果认为一审的事实认定不清、证据不足,那按照《民事诉讼法》是必须发回重审的——这个制度的法理原则相信你也知道了,就是防止一方在二审才提出新证据、搞证据偷袭。
但是,与之对应的,那就是二审中如果没有新事实、新证据,只是发现一审法院对于法律条款的适用、归纳有问题,那就可以直接改判,不用发回重审。一言以蔽之,就是‘事实判断都对、只有价值判断错误’的案件,二审就直接改判了,判完就彻底终结了。
我们这个案件,对于你的行为、事实的认定,其实原被告双方都没有分歧,事情就是这些事情。所有的分歧,都集中在‘定性’上,也就是价值判断和法条适用、法条解释。因此,二审只要能翻盘,就直接是决定性的。
其次,因为这个案子存在一些很纲领性的《物权法》总则法条,此前都没有被司法实践化过。如果是省级高院二审,遇到这种问题,是有权直接向最高院去函请示、请求最高院给出条文解释的。因此,只要这个案件成了最高院直接回函解释的案件,那么未来一切的申请再审等可能性也基本上彻底堵死了。请到最高解释后赢苹果,那就是绝杀。”
“那么,有把握请到最高解释么?总觉得这种小事,很难啊。何况,又如何把握最高解释的走向呢?这个根本不可控。雄哥连公开阐述自己的观点都被禁言了,不能乱评论的啊。”
马和纱自言自语着,眉头愈发紧蹙。
第182章 两线作战
再简单的案子,审上三个月都是正常的。
马和纱与苹果公司怼起来的案子,同样也花了这么多时间。
不过,三个月和三个月,是不一样的。
普通案子的三个月结案,是建立在“如果用心审、加班加点投入精兵强将、排到最高优先级,那么一个月肯定能搞定”的基础上的。
而苹果这个案子,却是实打实的疑难杂症,属于“哪怕排到最高优先级,让全院物权法和知识产权法领域的精兵强将一起攻关,也得三个月才能审完”那种。
毕竟,虽然事实认定和证据判断方面,双方几乎没有分歧。但这个案子的法条适用和情节归纳,却是开创了一些前所未闻的盲点。
知识产权与物权的分野如何界定?
附着在一家高科技公司的电子产品上的软件性权利,与硬件性权利持有者的物权,发生冲突的时候,这里面的维权尺度又在哪里?
考虑到国内此前知识产权界保护尺度的和稀泥现状,一切都被进一步复杂化了。
可以说,无论判谁赢,法院都不会被喷得太惨,因为都多多少少有道理可讲。
尝试调解,再次开庭,确认分歧点,合议庭退庭后长期套闭门讨论、择日宣判……
宣判之前的最后一次开庭,发生在圣诞节前后,距离首次开庭已经过去了40天。而讨论期和请示又足足花了两周,一审最后的宣判日,被拖到了2010年元旦之后。
金陵法院已经尽力了。
……
冯见雄当然不会坐等这里出结果。
他的时间很宝贵,从NIICO视频网,到天音互娱的网页游戏。
再到田海茉那边的生意、或者丁理慧的“奇葩说”。每一个方面,稍微占用冯见雄一点精力提纲挈领一下、给点战略层面的意见,就足够他忙得飞起来。
抓大放小,充分信任自己的亲密战友,再挖掘一些驾驭得住又可靠的专业团队,无非是冯见雄维持住自己帝国的三大惯用手法。
NIICO视频网和田海茉的松鼠果业发展很平稳,属于没什么故事的现金奶牛,连续好几个月没让他操心。
美慧文化的《奇葩说》,在10年元旦之后,终于开播了第一季。这期间的准备工作,主要是丁理慧在忙活和组织。不过虞美琴也在马和纱案最后一次开庭后、等待择期宣判的时间里,抽空担任了第一期节目的主持人。
看过后世《奇葩说》辩论节目的人都知道,这玩意儿基本上是从各届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参赛甚至获奖选手中,拉出一些名嘴来组队互相辩驳。当然,后来也会加入一些海选的、比拼成长性的机会,让节目的互动性看起来更好一些。
不过,眼下才是第一季,还没有定型,影响力也没起来,想海选肯定是没什么人应召的,还是乖乖用老奇葩们组队吧。
第一季来捧场的人里面,就包括了冯见雄曾经在比赛场上折服过的“前亚洲喷帝”白执中、还有在两次大赛中成功与冯见雄苦战惜败的羊薇薇、陈名等牛逼辩手。以及其他七八个相对菜鸟的家伙,还有一堆替补。
而经典的《奇葩说》,除了选手之外,每个队还需要一名由知名嘉宾担任的队长教练,负责调教队员们如何应战。
冯见雄看好的那些知名官媒高知名度脱口秀大咖,暂时都不太不愿意来。包括还在央视驽马恋栈豆的罗胖子都不敢来,所以,毫不意外地只有一个元旦后刚刚酒驾出狱的高大松老师,因为污点问题在严肃媒体圈暂时实在混不下去,所以来当了教练嘉宾。
只有这么一个名人嘉宾。
而反方的教练嘉宾,只能让制作人虞美琴亲自充任了。虞美琴VS高大松。
相信等节目流量、知名度和话题度起来了,其他人会羡慕高大松的选择的。
另外,历史上《奇葩说》这个节目最灵魂的比赛规则制度,即:“现场用100名观众组成评审团,在辩题开始前先按照自己内心倾向对辩题打立场分、等比赛过程中,随着双方辩手的说服,再调整自己的立场。最后看比赛结束时的立场分与比赛开始时的增减幅差额决定比赛胜负”,毫无疑问是被冯见雄严格要求采用了,几乎都没有修改。
开始的时候,虞美琴和丁理慧还想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加入一些更加复杂的算法,修修补补让系统看起来更加平衡公正,但都被冯见雄行使否决权否了。虞美琴一度还为此有些不理解。
这是冯见雄重生之后做文抄公的不多几次无耻。主要是作为一个辩手,他完全意识到这个创举对于拓宽比赛话题戏路有多重要。
只有引入了“观众被说服的心灵量表”这个概念,才能让《奇葩说》的选题范围突破传统严肃的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平衡选题”桎梏,让那些一看就有正反方中某一方特别占便宜的题目,也有机会被拿来辩——
反正最后不是比的人多。而是比“在双方没说之前和说了之后,哪一方说动对方立场反水的人更多”。
哪怕一个辩题开场时是三,只要比赛结束后,正方能提升到40%的支持者——即使这依然比反方的60%少,但毕竟比开场时的参照物高了,那正方就赢了。
这样的赛制,才能营造“真理不重要,说服能力更重要”的轻松氛围,把娱乐、综艺与口才完美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