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马和纱等人,通过特定渠道购入了I知上述事实、也点击接受了‘用户协议’后,却悍然通过非法手段,对其搭载的IOS操作系统进行了破坏,即俗称的‘越狱’。
并且,更为恶劣的是,被告人还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了一些未经过审核的、有可能属于我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管理条例》中所认定的非法软件的安装程序,即‘新浪微博APP’,在其破解后的IPHONE3GS手机里使用,并公然分享。
由我方公证存留的微博证据可知,她分享的这些微博,都公然显示了‘某年某月某日,使等后缀信息——而众所周知,新浪微博并不是已经在APPSTORE上通过审核的应用。因此,马和纱这种公然使用的行为,不但侵犯了知识产权、违背了用户协议,还对原告的商誉和技术权威性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害。
有证据表明,原告方目前在华洽谈的多家合作单位,都援引了本案的侵权事实,以图对其与原告的合作前景进行贬损、压价。这些证据,本来属于原告方的商业机密,但为了证明本案的相关事实,原告方愿意主动披露部分相关谈判机密,请审判长裁处。
因此,我方严正指控被告犯有‘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等侵犯原告知识产权的行为,并且还侵犯了原告的商誉和技术权威性。我方申请法庭判处被告人立刻停止侵害、在微博渠道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直接经济损失5000元。”
杜丘明的陈词,一开始说得慷慨激昂。凡是各种可以用来谴责知识产权犯罪违法的谴责之辞,他都不吝喷了出去。说起法理事由的时候,表现也不算差。
然而说到最后的请求时,着实有些重重提起、轻轻放下的嫌疑。
不过,又有什么办法呢?毕竟国际巨头告个人这种事情,要想攥出多少油水来,那是很难的。
而且,就算马和纱全盘认了所有事实,她的侵权责任所对应的金钱伤害,也只能界定出这么多。不可能让人5000块钱买个手机、以个人消费者身份瞎折腾,最后却说她造成的赔偿比买手机的钱还高很多倍。
至少,公众的理解水平是有限的。
苹果公司真想烧马和纱、冯见雄的钱,关键还是靠诉讼费来拖,浪费冯见雄的时间。
来出庭之前,拉蒙德甚至给杜丘明面授机宜过:赔偿只是摆摆样子,苹果公司不差钱。关键是要占住道义上的大义名分,要逼对方停止侵权、并公开赔礼道歉。
这才是对苹果意义最大的:能够立威,对其他指望着苹果封闭式系统和审核机制来大钱的合作伙伴,能提振合作信心、增加苹果公司在IPHONE4入华的合作运营商谈判筹码。
“被告代理人,请问你们对于原告方的请求,有什么抗辩么?”王H法官确认过杜丘明没有其他首次陈述后,转向了冯见雄。
“尊敬的审判长,对于原告方提出的大部分事实判断,我们没什么可以抗辩的——手机是我的委托人买的,也是她在‘间接故意放纵’下破解掉、并安装上目标软件的。使用的过程,也是她明知后果而依然坚持使用的——这些,都没有异议。
但是,对于原告方代理人对这些事实的价值判断、法律适用归纳,我们觉得存在很大问题——因为,我方当事人实施的行为,所造成的原告方的损失,在民法上根本不能被定性为‘侵权行为之债’,而只是‘违约责任之债’。所以,我认为原告方律师最后说的‘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等诉求,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冯见雄只用这么区区几个字,就把话说得掷地有声。
第180章 钱算个哔毛啊
“众所周知,根据《民法通则》,民法纠纷之债的产生,主要可以归纳为四大类:侵权行为之债,违约责任之债,不当得利之债,无因管理之债……”
冯见雄纵横捭阖,当众侃侃而谈。
虽然这些话都是每一个法学生都懂的,在法庭上说出来却让人耳目一新。因为很少有人拿这种更偏向于学理性的总论来进行法庭辩论。
所以,尽管人人都知道冯见雄说得对,却不知道他后面要往哪个方向落地。
如果只是空对空,没法司法实践化,那不成摆龙门阵了么?
“卢哥,什么叫侵权行为……反正就是那四种债来着?我怎么听不懂?”台下某个刚才已经问出小白问题过的新人女记者,又不得不悄声问身边的资深同事。
“笨!就你这水平还来法制版?”那个被称作卢哥的家伙很是不屑,但也压低声音耐心回答了,
“比如我开车撞了你、我养的狗无故咬了你,我要赔你,这叫侵权行为之债。
我跟你有买房买车合同,我违约了,要赔违约金,这叫违约责任之债。
我捡到你的钱包,拾金‘昧’下了,所以应该还你,这叫不当得利之债。
我跟你是邻居,冬天看到你家破房子要被积雪压塌了,你又不在家,我自费备工具、花时间,去把你家房顶上的积雪铲了。等你回来问你要工具钱、劳务费,这叫无因管理之债。
我说的不一定精确,这是为了通俗易懂,大致上就是这样。民法上认定的债的责任产生,基本都可以归到这四类里面。”
新人女记者想了想,追问道:“那冯见雄刚才的抗辩到底想干什么?他说来说去,还是承认马和纱错了啊。只不过是从这种错变成了那种错,该赔不是还得赔?有什么用呢?”
如此一想,很多不太明白关窍的围观吃瓜群众,都对冯见雄的期待一下子降了下来。
说来说去,也是在认错嘛!无非是从这个错变成那个错!这有什么好看的!
然而,内行看门道。
一些敏锐之士,已经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
刚才被问到的那个卢哥在脑内脑补了一下,立刻不屑地指出身边萌新的错误:“你懂个屁!如果冯见雄可以把损害定性为‘违约责任之债’的话,那么最后的处理方式,就绝对不可能存在‘赔礼道歉’这种形式了!你翻遍民法通则、细则、《合同法》,哪里见过违约还要赔礼道歉的?
赔礼道歉,是只适用于侵权行为之债的!我伤害了你,才需要对你道歉。我跟你做生意欺诈了你,被查出来赔钱就行了,又没道歉的道德义务!别以为‘道歉’是很随便的,在民事法律关系上,这玩意儿是跟侵权绑定的。拾金昧掉,被查出来也是不存在道歉一说的。
只有侵权,可以要求道歉,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或者‘恢复原状’。违约的话,比如租房合同里,写了不许租户自己装修、不许破坏原设计,但租户就是破坏了。房东可以在诉求里写要求恢复原状,但租户偏偏要争口气不回复,你也没办法。最多判他终止合同、搬出去、赔钱,然后房东拿着这些钱,去把房子装修恢复原状。”
萌新女记者想了想,恍然大悟道:“那你的意思是,冯见雄是打算‘承认违约、但拒不悔改,坚持继续侵权’?”
“不能叫‘坚持继续侵权’,最多只能叫‘坚持继续违约’。”卢哥纠正道。
……
下面的吃瓜群众窃窃私语越来越响,害得王H法官不得不多次维持秩序。
不过,场面上冯见雄的条分缕析,也渐渐明朗起来,把他的意图整个勾勒了出来。
“所以,本案当中,我方当事人对苹果公司的责任之债,毫无疑问可以归纳为100%的违约责任之债。也就是我方当事人在购买手机并使协议‘,然后又违反了,也造成了一些后果,这点我们直言不讳。
但既然是违约责任之债,我们就有权依法选择继续违约、并且承担违约后果就行了。合同从来不是拿来让人非遵守不可的,只要一个人愿意承担违约责任,那么坚持一直违约下去,也是法律赋予她的神圣权利。不然,又何来的‘物权绝对权、债权相对权’概念呢?
那台IPHONE3GS手机是马和纱小姐花钱购买的,她拥有手机的绝对物权,她也就拥有完整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她使用这台手机的任何方法、行为模式,都应当由她决定。至于过程中违反了某些契约关系,按照违约责任追究就好了嘛!”
话题辩论到这儿,杜丘明赫然发现,竟然上升到了“物权绝对权、债权相对权”的高度上了。
相对而言,在这里,物权,是一种支配权。手机是马和纱买的,她就可以支配,她怎么用,都行。
债权,是一种请求权。当她的行为构成了债权之后,债权人只能请求她履行债务责任。但怎么履行,以何种模式履行,选择权依然是在物权人、绝对权人、支配权人、马和纱手上的。
那些他读法律类学位时,说到过千万遍、但打了二三十年官司从来没在这个角度用到过的话语,此刻居然变得如此鲜明。
要知道,杜丘明一辈子打官司,遇到最多的对物权债权辨析的场合,无非也就是“一房二卖”这些经典模式了——A先跟B签买房合同、后跟C签买房合同。甚至钱都是B先打的,但偏偏A把房子过户给了C,那B就没办法了,只能认栽。B不可以强制要求把C的房子过户回来,只能接受问A要违约金这个求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