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之路 (白色十三号)
- 类型:都市重生
- 作者:白色十三号
- 入库:04.12
因为个人喜好的关系,墨菲研究最多和最深的就是带有鲜明黑色风格的影片,这也是他现在所走的电影路线,也是最为擅长的风格。
他不可能放着自己擅长的东西不要,而跑去弄那些奥斯卡工业流水线下来的作品。
奥斯卡最佳导演和奥斯卡最佳导演也是有区别的,一些别有用心故意套用奥斯卡模式,拍摄制作影片从而获奖的导演,无疑影响力和能为自己提升的段位都很有限。
由于不是在这个国度成长,墨菲对于奥斯卡模式提倡的东西认可度并不高,原本也没怎么研究过这个类型的影片,反而对于少数凭借浓重黑色风格影片获得提名或者拿奖的影片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坦白地讲,相比于奥斯卡工业流水线下来的作品,这些黑色影片更容易成为传世经典。
这不是墨菲自己的观点,而是后来公认的。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不仅仅是好莱坞的商业电影完全进入了流水线生产模式,角逐奥斯卡的影片同样如此。
到了最近这两年,北美电影市场每到十月份之后,去看看上映的形形色色的电影的话,从中更多看到的是趋同,而非差异,一种新的类型片诞生了,可以称之为“奥斯卡参赛片”。
早几年,北美的感恩节到圣诞档是个挺美好的名词,能让喜欢独立电影的影迷与专业媒体打起精神,摩拳擦掌的期待一些不一样的电影,在初秋密集的影展过后,那些从威尼斯电影节再经过多伦多电影节最后回到纽约电影节的独立制作,让好莱坞短暂的放下暑期档的商业视觉大片,调整到另一个频道上,让人看到好莱坞电影的另一种生态。
然而在奥斯卡奖项所能带来的荣耀和利益的巨大驱动下,从深秋到来年开春的漫长放映周期演变成“评奖档”——和暑期档不分伯仲的一大档期,甚至覆盖了北美传统的感恩节档和圣诞档。
一种新的堪称八股文式的电影格式也随之产生,这些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针对奥斯卡老年白人评委们的胃口和喜好制作,题材和主角总会受点争议,看似出格的姿态最终会回到大众都能接受的框架里,维护主流的价值观,给演员足够的发挥空间,强调有品质的表演,演员的表演方式不出意外一定是用方法派训练的。
还有,要演正剧,不许笑。
这里面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传记电影,传记片的盛行是好莱坞片商们出自非常现实的“安全”考虑,因为大部分评委想看熟悉的脸扮演熟悉的角色。
这些奥斯卡参赛片,除了少部分带有浓重的个人风格外,如果仔细分析的话,它们与暑期档的视觉大片没有根本性的区别,都是专门照顾一部分人胃口的工业流水线产品,都平淡的如同白开水一样。
如同墨菲说的那样,在大部分奥斯卡评奖上,都是先选对的,然后才考虑其他。
这样直接导致参赛影片必须平稳,而平稳往往意味着平淡。
像墨菲这种性格的人,怎么可能喜欢平淡的电影,不喜欢的话又何谈研究?
跟暑期档影片总是喜欢用视觉效果冲击观众类似,总是以学院中老年白人评委的口味生产制造出的绝大多数奥斯卡参赛片,不仅仅像八股文一样四平八稳,还带来了另一个后果,那就是如同暑期档般,影片间的差异性在消失。
奥斯卡渐渐变成命题作文,这一点想必没人会否认。
当然,参与奥斯卡角逐的,不是没有例外,但大多数影片,尤其能讨评委喜欢的影片,越来越同质化。
其实从新世纪之后,如果去看看奥斯卡颁奖典礼前的北美最重要的三个电影节——特柳赖德、多伦多和纽约之后,再回顾这些影展时,想起的不是参赛参展的电影是多么的不同,而是相反,大部分电影大同小异,总结趋势比寻找差异容易多了。
当商业大制作和青少年电影越来越向漫画改编和英雄拯救世界之类的俗套题材靠拢的时候,原本参与颁奖季角逐的影片是对俗套的一种反抗,但在奥斯卡评委多年的努力下,这种反抗终究变成了另一种俗套。
同样的,还有一干角逐表演奖的主角和配角们。
在通向影帝影后的道路上,男人们或者演天才,或者演病人,总之不是正常人。女人们在受难,清一色的倒霉、痛苦、被动,一个个需要被拯救或自我拯救。
这些同样形成了有条款可以参照的模板。
比如茱莉亚·罗伯茨和查理兹·塞隆拿奖的角色,比如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自毁形象等等。
事实上,北美演艺圈子里早就有共识,奥斯卡以及整个好莱坞的评选体系里,对演技的衡量局限在狭窄的视野里,1960年代的方法派表演至今是评判演技的金标准。
在通向影帝影后的道路上,要演看上去和自己差距很大的角色,要把自己的外形改造得面目全非,要演不那么正常的、有行为偏差的人物。
想要演一个正常人拿奖,或者像詹姆斯·弗兰科这样的演技怪咖拿到小金人,真的很难。
说实话,墨菲宁愿看到《老无所依》那样的片子,也不想看到一些命题作文。
尤其女性角色,一个个需要被拯救或自我拯救么?在奔着评奖而去的方向上,他认为像《消失的爱人》这样能制造点杂音的影片更难得更有意思。
或许等影片上映后,有人认为把女性内在的黑暗与疯狂放到显微镜下的电影,搁在当下好莱坞鼓吹“圣母”和“女英雄”的语境里,大概是逆历史潮流了。
可是,比起那些面目一致、四平八稳的评奖片,墨菲更想看到电影院里众声喧哗。
这就是他的奥斯卡理念。
不管是因为曾经没研究,还是个人爱好的缘故,他更喜欢用带着极致风格的影片,去冲击那座小金人,而不是八股命题作文。
十二月份剩余的时间里,墨菲都躲在威尼斯的片场里面,安静拍摄摄影棚中的戏份,在渡过圣诞假期和新年假期之后,摄影棚需要重新搭景,他则带着剧组赶到了橘郡的一个小镇,准备拍摄外景戏份。
拍摄外景戏肯定会有围观的人群,但墨菲没有想到,这个小镇的居民对于拍摄如此好奇,几乎半个镇子的人都聚集到剧组附近围观,给拍摄带来了相当多的麻烦。
第314章 血色重逢
一座深棕色的住宅坐落在幽静的路边,周围都是郁郁葱葱的草地,草地被人精心修剪过,显得极为漂亮,在草地下面的路上,停满了车辆,车上都装着卫星接收器,这是卡拉·费斯从福克斯电视台借来用于拍摄的新闻采访车。
在车子四周,还有穿着福克斯电视台和其他电视台马甲的记者四处活动,他们手中的相机和摄像机的镜头,目标全都是那栋深棕色的住宅。
来到这边完成一些演员单独的戏份后,墨菲开始拍摄尼克和艾米事件被媒体记者追踪报道的场景,这也是拍摄中少数的大场景,就像住宅周围现在的摆设一样,不可能再低调安静的拍摄。
本来,几个给记者和转播车的镜头拍摄都很顺利,但随着太阳爬上天空,小镇从沉睡中醒来,拍摄秩序瞬间混乱,大批的围观者出现了。
一个又一个的镇民毫无预兆的出现在剧组拍摄场地四周,在这个僻静的小镇上,并没有太多的集体娱乐活动,剧组的拍摄显然被他们当成了一场可以围观的好戏。
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在外景场地四周,有些人拖家带口全家人出动,更为夸张的是,还有人搬来了椅子,看起来似乎是想整天都耗在这里了。
“Cut!”
深棕色住宅门口附近,响起了墨菲的声音,他喊停剧组,“暂时休息十分钟。”
作为男女主角的詹姆斯·弗兰科和查理兹·塞隆还在房子后面的拖车里化妆,墨菲现在拍摄的就是媒体和记者的镜头,突然乱入了这么多人,完全打乱了计划。
这也是计划外的突然状况。
“墨菲……”保罗·威尔森走了过来,“要不要我带人把他们赶走。”
“人太多了。”墨菲能看到的已经有几百人了,而且剧组需要在这里拍摄相当长的时间,与当地居民关系紧张的话,会是非常麻烦的事情,他想了一会,“不用了,我们就把他们当成影片里的围观者。”
影片里面,艾米的失踪引发了轰动性的社会事件,有人聚集在四周围观也很正常。
不过,这是个版权相对完善的国度,个人肖像权也是这样,如果最后的成片中,不经过允许就让这些人出现在电影画面里面,一旦有人追究的话,同样也很麻烦。
但好莱坞拍摄外景被围观是常态,说不定就会把哪个围观者拍摄进镜头里面,每个剧组都有成熟的应对策略。
“让制片助理拟定一份协议。”墨菲又对保罗·威尔森说道,“去找镇上的官方组织,让他们陪同去挨家挨户找人签名。”
后面还有大量的外景拍摄,肯定会有人继续围观,这样可以一次性解决这些麻烦事。
“没问题?”
保罗·威尔森离开后,卡拉·费斯找了过来,“围观者不会影响拍摄?”
相似小说推荐
-
都市拳皇养成 (流年浅浅) 17KVIP2017-04-07 都市小说全荒原本是个自幼失去双亲的苦命少年,出于身世无奈,自小学会隐忍。不过人穷不能志...
-
我是大娱乐家 (撕文服毒) 起点VIP2016-11-16 都市生活重生过去、畅想未来、梦幻现实,再塑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