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飞猜测,朱旺年之所以要搞这个表彰大会,估计也是为了给县里的领导们看的。本校出了这么卓异的一名学生,他朱旺年功莫大焉,这是要表现出来的。
等把这些人都打发走了,上晚自习的时间也快要到了。
严章、王非他们都去了教室。
寝室里安静了下来。
肖飞这才有空拆看一下今天收到的信件。
这些信分两类。
一类是各报刊社的约稿信。最近些天,约稿信几乎每天都有,国内的报刊杂志社有很多都给他来过约稿信。有的还不止一封,而是接二连三地来信约稿。许出了不菲的稿酬标准。
只是肖飞太忙了,根本没时间写稿子给他们。
肖飞现在保持的也就只有中原晚报的专栏。中原晚报在他崛起成名的过程里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为了还人情,他也要继续维持这个专栏。
另一类是读者来信,读者来信的数量也是日趋增多的趋势。这是因为,狂轰滥炸一般的报媒宣传让很多人都知道了肖飞的地址,不少的因爱读他的书而对他产生兴趣的人给他写来了信,希翼着能得到偶像的回复。
只是,这个来信的量太大了,如果每一封信都回,肖飞也就不用干其他事了。
来信的读者中有不少的女读者。
热情的女读者们给他寄来了不少的照片,信也写得热情洋溢,胆大的甚至在信里吐露了浓浓的爱意。
肖飞看了,只有苦笑。
这次的读者来信有二十余封。
肖飞翻着翻着,就又翻到了两封让他感到惊喜的信件。
一封是任刚毅寄来的。
自第一次接到这老兄的来信,肖飞给了他回信后,任刚毅一共又写了两封信来,跟肖飞讨论一些文学方面的问题。
从信件中,肖飞看得出,这老兄的文学素养还是相当高的,也是位真正爱读书的人。他信里所讲很有些精辟见解。
这次,任刚毅在信里说,他对《陆地行走的鱼》的影视版权很有兴趣,不知可不可以过来拜访一下肖飞,面洽一下。
这还是第一个对肖飞作品影视版权表露兴趣的人。
任刚毅还在信里向肖飞介绍了一番他自己。
他是浙省杭城人,任氏一族早年间以快消品起家,现在经营着好几家食品饮料厂以及百货公司、服装厂什么的。而任刚毅本人对娱乐业很感兴趣,最近成立了一家影视娱乐公司,打算施展一番拳脚。
肖飞思索了一下,给任刚毅回了一封信,随信给他寄去一套两本自己的小说,请他斧正。
他还把自己的手机号告诉了对方,并欢迎他过来谈谈。
另一封意外的信件则是一个名叫“玉龙”的人写来的。国内“玉”姓并不多,所以,肖飞看到这个名字时,就大吃了一惊。
肖飞前世的大学同学就有一个名叫“玉龙”的。
不会是同一个人吧?
肖飞心里想着,看看信封,信封上有地址。
河西省商市汝平县一中文科复读二班。
肖飞心里就是一震,他跟玉龙曾同寝三年,对玉龙的情况自是十分的了解。这写信来的玉龙赫然便是自己前世的同学兼好友。
这个世界真的是太小了啊。
这或许就叫缘分吧。
玉龙在信里说,《陆地行走的鱼》这本书深深打动了他,原因就在于,他跟书里的李现伟一样,在拼命地想要从农村逃离,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很多时候,他又一次次地陷入迷茫之中,找不到出路。
他问肖飞,我该怎么办?
肖飞沉默了。
这种迷茫,在每个农村孩子身上都曾有过吧?
他脑子里边浮现出前世有关玉龙的种种情形:他是个中等身材眉目透出着聪明的男孩,他热情他能说会道,他乐于助人,即使毕业之后天南地北,他每次到中原市还是要召集一帮子老同学聚一聚,聚会很多时候都是由他买单的。
可以说,玉龙算得前世他最好的朋友之一。
肖飞想了想,提笔给玉龙写了一封信。
他告诉玉龙,只要努力过,就一定能有收获,只有放下了迷茫,才能拨开遮眼的浮云,看到清晰的未来。
附信他给了玉龙一份他自己写的各科知识要点复习纲要,并告诉他,这是他总结的一份资料,希望能帮到他。
随后的几天,由于《陆地行走的鱼》跟《亮剑》的热卖,关于两本书的评论在国内报端渐渐多了起来。
这天,戴侯英给他打来了电话,告诉他,文学报上刊登了整整三个整版的关于他两部长篇的评论,若是他能在当地买到文学报的话,就买一份看看,若是买不到,就给她打个电话,她给他寄一份过去。
戴老师给他带来的这个消息,让肖飞既高兴又忐忑。
文学报能辟出这么多版面专门讨论他的作品,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啊。肖飞知道,类似这样的待遇,也只有一些超一流的名家或者最热门的作品才能有的。
肖飞忐忑的是,不知道文学报上的评论是以赞赏为主还是以批判为主。他接到戴侯英这个电话的时候是周五的中午时分,接完电话,他本打算跑出去看看县城有没有文学报卖的。却不料,从寝室出来,就碰见了王非。
王非说,刚在路上遇见个女孩,给了他一份报纸,让他带给肖飞。肖飞接过来一看,赫然便是一份文学报。
他就知道了,送来报纸的肯定是吴爱珍。他叹息了一声,打开文学报看了起来。
第200章《亮剑》是一部高水准的革命战争题材小说
《文学报》上关于肖飞的评论共发表了6个人的文章。
第一篇就是河西省文学院院长张明远的《值得深思的肖飞现象》。在这篇文里,张明远认真分析了肖飞的两部长篇及小品文的创作风格。
张明远认为,肖飞的创作从文本层面看是写实的,但其作品的内里却有着难以磨灭的浪漫气质。
他的文字是成熟的,无论从任何角度看,都看不出青涩的味道。
张明远叹息着:这样一个起于草野之间的少年,其视野是难以想见的广阔,其作品格局恢弘大气,触及的社会问题是深层次的,发人深省的。
张明远还在文中说,除了以天纵奇才来解释,他想不出任何可以解释肖飞现象的更恰当的理由。
像肖飞这样的天才,自建国以来,仅此一个而已。其他所有的年少成名的天才在他面前都失去了光彩。
张明远也评论了肖飞的《亮剑》。
他认为,这部小说,从思想深度来说,是不如《陆地行走的鱼》的。
但《亮剑》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写得非常好看,好读,画面感十分的强烈,人物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读来荡气回肠,让人不忍释卷。
张明远说,在读《亮剑》之前,他对肖飞在短短时间里再次推出长篇新作,是不看好的。
尤其是,肖飞要写的还是革命战争题材。
这种题材如果没有足够的阅历积累,没有充分的资料掌握,想要写好。写出味道,难如上青天!
张明远说。他是犹豫了再三,才鼓起勇气读的《亮剑》。
他担心。这部书会毁掉自己对这天才少年的好印象。
可是,读进去之后,他叹服了。
这书情节太抓人了。
他几乎是一口气就读完了。
读完之后,掩卷深思。
张明远说,当时他给《亮剑》的评语是这样的:
其一,这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具有极大创新性的革命战争题材小说。
其二,小说刻画了一系列活生生的人味十足的英雄形象,这些英雄不是那种惯常的喘着英雄主义粗气的被无限拔高了的英雄,而是复杂的英雄矛盾的英雄但形象仍然高大辉煌的英雄!
其三。他还原了那个战争年代的风貌,他的战争场面描写是具有史诗性的描写,在小说中,亮剑精神熠熠生辉。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思考,张明远说,他对亮剑的评价有了较大的改变。
他在文中说道,亮剑也是有缺陷的,而且缺陷还不小。
第一个,《亮剑》的思想性是不太够的。仗打得够漂亮,人物刻画很成功,但除此之外,他没什么思想的深度。例如。对战争的反思,对人性的深度挖掘,在这书里是不多的。
张明远认为。这个缺陷或许是受限于作者的阅历。
第二个,《亮剑》的商业味道很浓。文学性稍稍打了点折扣。
《亮剑》漂亮的故事叙述,大气的战争铺陈。精彩的战斗描写,都是其商业成功的一种保证。
张明远说,商业味道浓,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书好读好看,吸引读者,卖得好,这不知是多少作家梦寐以求的事情啊。
他所遗憾的还是一点,文学价值的体现多体现在作品的思想性上,若是思想性能够上去,那这作品就更完美了。
肖飞看到这里,苦笑了一下。
久负盛名的评论大家的眼光果然不一般啊!
原版的《亮剑》是到了文革时期才有了天翻地覆般的风格转变,原作的后半部是悲剧性的,如果说,书的前半部是明快欢乐格调的话,到了后半部格调就变成了灰暗凄凉。
相似小说推荐
-
我的左手里有一个帝国 (饥饿的蚊子) 起点VIP2016-01-31 异术超能 吊丝的逆袭! 当田心发现他的左手掌里面有一个帝国之后,美女是他的,财富是他的,...
-
医道特种兵 (丹古先生) 磨铁VIP 都市他,不高,不帅,不富,却能让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对他刮目相看,是什么让他如此有魅力。他,屡犯奇险,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