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印度地盘太大,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拿下来的。不是打不过。在陆煊不有余力的坤扩军之下。华夏的火器军队已经达到了四十万以上。随便调集几万军队,就能够吊打这时候印度的所有势力。
只不过大明现在没有那么多的人,去开发那块地方。
陆煊不打算走英国那种殖民主义道路。他要求的是,彻底的改造那块土地,至少移居百万以上的汉人人口,以国家之力,开发建设那里。让整个印度在二十年内,彻底的成为华夏的一部分。只不过南洋刚刚开发完毕,大量的移民刚刚落实。一时半会招募不到那么多的移民。至于流民跟罪犯,那不是陆煊的作风。再说这些年,家家户户有吃的,根本没有几个流民。
陆煊暂且按下这个目标,继续对国内进行改革发展。
又一个十年过去了。
陆煊肚子里能够想到的东西,已经全部在华夏生根发芽了。最关键的是,由陆煊的初代弟子,亲自带领得一个科研小队,正式完善了一项划时代的发明,他们弄出了蒸汽机。
陆煊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当即做出了决定,全面开发印度。至于会跟英国荷兰那些乱七八糟的殖民者交恶,他从未放在心上。这些年,华夏早就摆脱了从欧洲进口技术的举动。本身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
论到发明创造精神,华夏民族从来都不输给任何民族。更何况还有陆煊不遗余力的支持。毫不夸张的说,现在得陆煊,有信心面对整个欧洲。如果动员整个华夏的战争潜能,陆煊怕会吓到这个时代的西方世界。
当然,西方世界也是不可能真正联合起来的。至少现在的欧洲,有无数的贵族商人,靠着跟华夏做生意,维持自己的体面生活。他们不会同意全面战事的。
实际上陆煊一次性动用十万大军,远征印度的时候。就已经把欧洲各国吓到了。这个时代,随随便便集结十万人的军队,跨越万里远征,对欧洲各国来说,着实有点惊悚。这不是在自己国内打仗,而是跨越万里的超级远征啊。
华夏的这次举动,直接打断了欧洲各国的小心思。他们被华夏展现出来的战争潜能吓到了。
陆煊突然间发动这一战,其实也出乎了很多国内领层的预料。
他们不知道,陆煊心中是有一个标准的,蒸汽机。这东西可不单单是一种动力机械,它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大到足够称之为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毕竟这东西,到了后世还在使用的。
是的,陆煊预感到,华夏国内要掀起一轮工业革命了。那些受到他的思想教育的新型读书人,思维会比这个这个时代的其他人,更加敏感先进。他们很快就会在蒸汽机的基础之上,发现无穷无尽的用途。到那时候,华夏会以举国之力,扶持这场运动的发展。但那样,就需要给农业做出部分补偿。印度,就是陆煊选择的农业补偿。这里会接替国内被取代的部分农业项目,保证国家的运转不出现任何问题。
战争全面开启。反抗的,不只是一些印度当地的土著。更多的是欧洲各国的殖民者。他们也意识到,不能任凭华夏发展下去了。但是还是那句话,他们永远无法真正联合在一起。有人想打,有人反对。弄来弄去,只能勉勉强强的凑了几万人,跟陆煊刚了一场。
结果不出意外,华夏大军横扫所有的反抗力量,直接武力强行荡平了整个印度。
让那些胆颤心惊的欧洲各国松了一口气的是。陆煊终究是停下了,没有继续远征。
打当然还能打,不过没什么必要了。还是那句话,没有足够的人手去建设这些地方。单纯的当做原始的殖民地没啥意思。
更关键的是,现在的华夏需要开始消耗这场远征的收获了。同时国内的工业革命,也正式开始燃烧。
蒸汽动力的各种机械,被研究院不断地设计出来。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创意出现。陆煊对此也是大力支持。海量的真金白银砸上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各种创意化为实力的生产力。
在陆煊的心中,只要能够保持生产力,技术,经济,军事等等方面的全线领先。那远征不远征的其实无所谓。因为那些地盘就在那里,不会跑掉。只要自己足够强大,随时都可以去拿。
第180章 横推世界,跟那一丝的希望(大明卷,完结)
转眼间,陆煊已经在位四十年了。按照这个世界的年龄,他应该有六十岁了。不过因为体质特殊,他从外表上看起来,就好像三四十岁的人一样。
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年龄已经不小了。至少在这个世界不算小了。陆煊还是没有子嗣,这一点在华夏国中一直是一块心病。
尽管如今的陆煊,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凡事都有个万一啊。万一陆煊出了问题呢?
然而陆煊自己却看起来并不着急。实际上,就连华夏的部分领导层,也并没有表示出太多的焦虑,就仿佛他们早就知道了会发生什么。
直到那一天,陆煊召集了华夏的领导层大会。
已经老的需要人搀扶的赵靖忠,陆文昭,跟沈练三人,都罕见的出现在了会议上。
这还不算,这次会议甚至还出现了久不露面的朱家的皇室代表。也就是前朝皇帝,朱由检的儿子,朱明。
会议上,部分人面色了然,知道那一天还是到来了。不过还是有一部分人,并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只知道有大事要发生了。
“诸位,我陆煊执掌华夏,已有四十个年头。四十年了,我自问无愧于这个国家,亦无愧于这个民族。但是,我很累了。”
这话一出,不管是知情者还是不知情者,都是露出了震惊的表情。因为他们已经猜到陆煊接下来要说什么了。
“是的,我累了。所以,我准备退位了。但是众所周知,我没有子嗣。而且我一直以为,以子嗣作为一个王朝的传承,并不可靠。所以,我在这里最后一次行使我的权利,并对这个国家做出以下的安排……”
整个国家都疯了。他们的皇帝要退位了。不是死了,是主动退位了。纵然如今的华夏百姓,都已经接受了各种新兴的思想。识字率达到了七成以上。但是他们仍旧无法想象,竟然会有人主动的让出皇位。
上一个这么做的人是谁?三皇五帝?三皇五帝算不了什么。实际上,对于华夏的百姓来说,即便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也不能跟自己华夏的皇帝相比。
让华夏六万万人都吃饱饭,甚至吃上肉。把华夏的版图扩展了将近三倍。打败了华夏周围所有称得上敌人的游牧民族。甚至把万里之外的西洋人,都打的年年朝贡。
不管是文治还是武功,都已经超越了华夏文明历代的所有君王。明君,圣君,天君所有的这些称呼加起来,都不足以形容这位帝王的伟大。如果有可能,华夏的百姓甚至希望这位帝王,能够万寿无疆。因为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有资格万寿无疆的人。
但是现在,他要退位了。
那一天,上百万人围堵了皇城。他们认为,陆煊受到了某种胁迫。朝中出现了政变。差一点就要冲进去,把文武百官拖出来吊死了。就连守城的士兵都对此有所怀疑。
最后还是陆煊亲自出面,才安抚了百姓。并随后公布了自己退位的细节。
陆煊退位之后,并不会选出新的皇帝。实际上,也没有人提出这个想法。因为没有人有资格接替陆煊的王位。所以陆煊安排的是议会制。
基本上是现代议会制,以及后世人民代表大会的混合体。并钦定了第一届的十二名议员。这个操作主要是给那些跟他打了几十年天下的老臣子一个交代。毕竟别人跟你打天下,求得就是升官发财,荣华富贵。所以,在这里还是得给出一些偏袒的。
没有人对此有异议,实际上在陆煊主动退位的前提下。他现在提出任何要求,都不会有人有异议。
这第一代的议员,大多数都是那些功勋之后。父辈打下江山,后辈享受茵泽也算是理所应当的。况且这些人,也都是最早的一批接受新教育,并在京城之外历练超过十年的学员。能力上也是足够的。而且这种享受不是无限制的。从下一代开始,还是需要选举来确定议员。
至于各种基本国策,陆煊没有说的太多。他知道国家政策这种东西,是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最终只留下了一句话作为箴言。内圣外王。其余的,就看时代的选择了。
……
林林总总的一大堆,都是对于国家的安排。大多数人都没有在意,他们真正在意的是,自己的皇帝真的要退位了。
一个月后,陆煊的退位仪式正式举办。按照他的要求,所有的仪式一切从简,就如同他登基的时候一样。
但是到了当天,满朝的群臣弟子,第一次违背了他的意愿。为他举办了前所未有的盛大典礼。
因为提前预感到了人数可能会众多。所以典礼在城外举办。
至于那一天的到场人数,可能永远都无法统计了。只知道目之所及,都被人海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