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行走诸天万界的旅者 (1大智1)


  这些年,华夏被那群‘读书人’祸害的实在是太惨了。不单单是小冰河期的问题。土地兼并,贫富差距这些人祸,甚至超过了天灾,成为了华夏崛起的真正阻碍。
  朝鲜跟日本已经开始源源不断的运回粮食。据说因此还引发了一些动乱。但是都被血腥的镇压了。陆煊不关注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他只知道,粮食还是不够吃的。真的不够。
  难民,灾民实在是太多了。再多的粮食,都是杯水车薪。关键是,很多难民聚众成匪。尝到了那种为所欲为的甜头。
  这也是自古以来农民起义很少有能够成气候的原因。没有足够的知识底蕴支撑。他们中的一些人,纵然有着不错的军事天赋。但是仍旧无法打造出真正的王朝。
  原本连饭都吃不上的苦哈哈,突然之间面对唾手可得的财富,跟食物。那些原本高高在上,自己都不敢抬头看的夫人小姐,现在被自己为所欲为。只需要一个夜晚,他们就会彻底的堕落。
  这时候,你就算运来了粮食,告诉他们坚持下这个冬天,明年就能恢复耕种,吃饱饭。他们也不愿意回到从前了。那种肆无忌惮的欲望释放,是会上瘾的。
  所以陆煊给各路的平叛大军的指示就是,不杀到七成以上,绝对不允许采用任何安抚行动。如果有任何反弹的迹象,可彻底清理。
  自古以来,处理乱民就是一大难题。朝堂之上,你只要说打,就有人说安抚。你说安抚,就有人说打。反正就是怎么做都不会让人感到舒服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防患于未然。但是如果没有防住,发生了。就必须彻底的扑灭。
  作为当权者,陆煊很清楚一件事。那就是煽动效应是很恐怖的。如果其中有一路乱民,没有受到惩罚,而被招安了。那就会给其它地方,带去一个信号。做乱民不但不掉脑袋,还能够被招安。一颗火种,就可能形成燎原之势。所以,乱世用重典。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陆煊新皇登基,朝中大臣,大多数都是自己带来的亲信,以及新上任的一些官员。尚未形成党派,又不敢随意揣测陆煊的心意。只能按照他的命令行事。这大概就是历代的开国皇帝,做事都会格外的顺利的原因。
  携带开国之势,自然无人敢忤逆。只不过这种现象往往只能持续一两代。不管哪个王朝,只要时间一长。皇帝就会越往吉祥物靠近。关键是,下面的人,压制了皇权,自己往往也不是真的想治理国家,不过是想给自己捞好处而已。于是,国家亡矣。
  单单靠日本跟朝鲜的粮食,远远不够。北边的那些草原部落,自己粮食都不够吃的。打了也没什么用。真正靠谱的,还是得赵靖忠的南洋之行。南亚那片地,地理环境跟气候,真的是得天独厚。印尼群岛上的那群黄皮猴子。甚至都不用耕种,只靠雨生的那些果树,就能够吃饱。
  这种地方,陆煊早就垂涎三尺了。等到腾出手来,他定要把那里变成华夏的粮仓。到时候,中原再无饥荒之日。
  现在,只能先收一点利息。缓一缓燃眉之急。
  除了赵靖忠那一路,另外一路是魏忠贤带队。陆煊没有杀魏忠贤。至少现在没有,尽管这厮坏事做尽,足够凌迟处死的。但是他还是有一个陆煊看在眼里的优点。那就是,这家伙会弄钱。大明的时代,不管是原历史上,还是陆煊所处的时间线,辽东的军饷都是他搞定的。
  历史上,魏忠贤存在有两个重大的意义。一个是牵制东林党。这个是天启扶持他崛起的最重要的原因。另外一个就是搞钱。这厮也是个巨贪,不管是按照明朝,还是现世的律法。他都是得枪毙五分钟的那种。但是在自己贪够了之后,他竟然还能凑齐军饷,这就有点吊了。
  而且魏忠贤还有一个好处。他弄钱,大多数都是从那些富商,地主手中扣。对于那些贫苦百姓,他反而有些爱护。历史上,魏忠贤老家给他立生祠。除了下边的人讨好他,也说明他在民间有一定的声望。实际上,骂魏忠贤的,大多数都是读书人。
  所以陆煊入主皇城之后,并没有杀魏忠贤。反而再次启用了他。并给了他一个江南巡抚使的职位。让他去江南一代,稽查贪污腐败,以及土地兼并的问题。
  魏忠贤也是人精,这命令一下,立马就明白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了。这是他的老本行,那可真是轻车熟路。
  带着陆煊给的五百火器营,以及东厂的幡子,魏忠贤浩浩荡荡的下了江南。准备彻查贪污腐败(搞钱),土地兼并(搞粮)的事宜。而陆煊这么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江南是东林党的大本营。而魏忠贤跟东林党可是死对头。


第177章 大局初定(第四更,求订阅)
  华夏的政变,也吸引了欧洲各国的目光。毕竟在陆煊的海外贸易政策之下,这个时代,但凡是能够远洋航行的欧洲国家,都跟辽东有着贸易往来。
  当身处辽东的那些商人,知道陆煊做了皇帝之后。一群人都傻了。那位奇特的总督,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这个国家的皇帝?
  其实最蛋疼的是李如柏这些边军的总兵。陆煊出兵的时候,他不敢拦。但是也没有表示效忠什么的。现在陆煊真的登基了,他们这些人的身份顿时变得极为尴尬。
  有些脸皮厚的,已经上书表示臣服。还有一些还在犹豫。唯一的好消息就是,那位新皇似乎并没有为难他们的意思。只是发来了一道圣旨,让他们坚守原地,抵御外敌。其余的什么话都没说。
  实际上,主要是因为陆煊没时间理会这些人。全国性的军政改革计划,早就有了。但是想要正式施行,还需要一段时间。至少要让全国百姓,都能够吃饱饭之后。在开始推行军政改革。在这之前,让这些人保持原样,别出乱子就可以了。
  而那些欧洲的商人知道陆煊做了皇帝。感觉需要表示一下。毕竟他们长期以来都是跟总督做生意的。现在变成国王了,他们这边也得有所表示。否则这条摇钱树没有了,他们不是得哭死。
  那么多年来,他们都很熟悉陆煊的爱好。这位曾经的总督,现在的大人,不喜欢传统意义上的钱财。他喜欢各种新兴的玩意。
  这群人一合计。给陆煊弄了一艘欧洲的新型战舰,当做登基的礼物。成功的保住了自己的商业份额。
  而在辽东,除了那些总兵,跟欧洲商人之外,目前最蛋疼的势力,就是大清了。
  原本那厮只是个总兵,就打的他们毫无还手之力。现在对方变成了皇帝。这尼玛还怎么玩?思来想去,大清的当代皇帝皇太极,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决定上书称臣。
  实在是没办法了。因为他们快饿死了。陆煊特意留了一只军队,全面封锁了大清跟华夏之间的贸易。不善耕种的大清人,连饭都吃不上。国内已经开始怨声载道。皇太极尝试发动过几次进攻,试图打出一点优势。但是被毫无疑问的镇压了。从那之后,他就熄了动用武力的心思。
  他心中已经很无奈的承认了一点。在那位华夏新皇的影响之下。辽东这边的明军,早就不是他大清勇士能够抗衡的了。现在局势就很尴尬。当初可汗自立,发布七大恨。跟明朝公然决裂,自立为王,想的是入主中原。
  结果没几年,自己这个后背就要舔着脸上去称臣了。他自己都感觉,怕是没脸进祖坟了。不过没办法。总得先活下来,再说其他的。称臣,就称臣吧。
  于是上书称臣,准备讨个封赏。这是中原边疆的少数族群长干的事情。什么时候没饭吃了,就去中原抢劫。如果不想抢劫,就上书称臣。中原的皇帝一高兴,就会赏赐大量的财物,一个冬天就过去了。
  皇太极打的也是这个主意。但是这次,他却失算了。
  “什么意思,他们向我称臣,还要我的东西?”陆煊一脸不善的看着新任的礼部尚书。这厮也是前朝的预备役官员。因为各种改革尚未开始,各种外事制度,还是基本沿用大明的规矩。所以,选了一个前朝的读书人,做礼部尚书。
  现在这个刚刚上任的礼部尚书,正一脸惶恐的跪在陆煊面前。他是个聪明人,看的出陆煊是真的生气了。
  “回陛下,这是前朝一直......”
  “前朝?”
  “......臣,万死......”
  “朕不用你万死。你给我听好了。向我华夏称臣可以。但是得拿出一点诚意来?我泱泱华夏,缺它一个山野族群?不给我华夏做出足够的贡献,一群野猪皮,也配入我华夏正统?”
  礼部尚书瞬间明白了陆煊的意思。这位新皇不是前朝的那些皇帝。这是个只看好处,不讲规矩的皇帝。意思就是,大清想要称臣,都不够资格啊。
  想明白这一点,他顿时知道了该如何应付大清的使节。很简单,刁难一下就好了。外交吗!国力不够,上台就是给人刁难的。这位仁兄既然能够被选中做礼部尚书,自然是精通此道。
  实际上,如果有可能。陆煊当然希望把自己培养的那些精英,送到这些核心岗位上。只不过现在那些人实在是太少了。少到完全不够用。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