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印记之塔 (方一点)


这些点,就是现象世界。
原来博卡布口中的三个世界是这样一种关系!
戚远明悟。
可是原点不是点吗?射线作为轴,轴不是点吗?
若从原点而出的射线无穷无尽,布满诸有,那么各个象限内的坐标点,与坐标轴何异?
为什么轴是融涉世界,而点就是现象世界?
为什么凡物看到现象世界却看不到融涉世界?
看到点却看不到线?
一个接一个问题,戚远不断问自己,他知道博卡布在认识世界的道路上,比自己走得更远,所见更多,能够获得传授,是极难得的事情。
但科学是方法,是工具,这工具最重实证,要实证,便从质疑中来,不敢质疑、恐惧质疑、禁止质疑者,便不是科学。
或许点是点,线是线?
由得开始为眼前的“教材”寻找注释。
点和线叠在一起,却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它们便是同一存在。
便如大街上的人,在同一位置经过,未必来处一样、去处相同,更不能认为这些人是同一个人,甚至于有些是猫、是狗、是蟋蟀、是麻雀……
如此理解倒是说得通。
可是点与轴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由得将“教材”继续放大,他必须要观察到更细微的地方,一定是他遗漏了什么!
每个点都被放大,放大到跟在点后的“坐标”铺满视野……
是了!
点由无数个轴来定义,它的每个坐标都在轴上,受到无数轴的影响。
可是轴并不由点来规定,虽然通过点可以逆推到轴,但点不存在了不影响轴的存在,点移动了是因为轴移动了。
若要决定轴的存在与否、定义如何,只与原点有关,其它一切点,都是因轴而在,轴在点在,轴动点动,反过来则不
凡物就是一个又一个点,被凡物观察到的万事万物是一个又一个点,凡物们偶尔通过点的坐标逆推出了一部分轴,但若要据此观察轴的全貌,则又不
故而现象世界难以察觉融涉世界,点不可干涉轴。
神祗就是由点,迈向了轴吗?
戚远顷刻间猜到了一些,为什么说点燃神火的存在,根本不是凡物所能撼动,原来不在于凡物的力量够不够强大,而点燃神火的存在又有多么弱小。
在规定了点的轴的面前,点强大与否,有什么干系呢?
如此看来,生发了无数轴的原点,就更加难以测度,作为凡物,作为一个点,至少要首先成为了轴,才有资格更进一步!
为什么诸神会有教义,为什么神祗也要探寻自己的道路?
答案很简单,祂们作为坐标系中的某一根轴,必须保持自己所依附的那条轴的纯净,进而逆推原点,回返初生之地,寻求成为更加本源的伟大存在。
那条轴,就是权柄!是神职、是领域、是威能!
无论叫什么,以什么面目出现,其本质如此,不必迷惑。
但神祗并非纯净到了仅仅依附于一条轴上,无论是不依靠信仰的古神,还是诞生于信仰中的新神。
祂们的存在,本就驳杂,祂们同样具有点的特征。
古神本就由现象世界的点组成,祂们通过亘古的规则,依附于轴上,有别于纯粹的凡物,但祂们并未彻底脱弃点的躯壳,而且往往盘踞于多条轴上。
新神本不存在于现象世界,祂们的初生不染点的芜杂,但信仰来自于凡物,来自于点,信仰本身便脱不开点的性质,它们虽然因为存在的特殊,沟通了点与轴,给了新神诞生的土壤,但也同样造成了新神不得超脱于凡物的信仰。
提供信仰的凡物越多,信仰便越污浊,点的性质便越凸显,新神同样不免沉沦于点轴之间,不得纯净。
于是古神本身拥有了一轴或数轴的权柄,但祂们陨落于点的躯壳。
新神获得了一轴或数轴的控制权,但祂们陨落于信仰的变迁。
或许,与凡物最大的区别,就是祂们具备了观察轴所组成的融涉世界的能力。
凡物呢?
戚远想到了自己,想要更进一步认识世界,自己也需要能够观察融涉世界!
无法观察,也就谈不上认识!
那么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是轴的世界吗?
是的,分子是现象、原子是现象、粒子是现象。
力是现象、热是现象、运动是现象。
氧化是现象、还原是现象、置换是现象。
轴到底是什么?
戚远想到了一个算式,一加一等于二,一、加、二,都是现象,等于呢?


第三百二十二节 抽象与具象
等于,是一个词汇,也是一个符号,还是一条逻辑,非常重要的逻辑,无论数学逻辑还是哲学逻辑,古今中外、各个流派,没了这个等于,便难以叙述了。
研究理论数学的人,绝对不会忽视逻辑,当他们前进至他人无法理解的地步时,数学的逻辑与哲学的逻辑便合在一起了,因为旁人只能通过哲学去理解,而难以再由数学去认识。
所以戚远跟随蒯教授学习,逻辑问题、哲学理念,都是绕不过的,对于他而言,当前的思考很熟悉。
要知道,对于任何具体的自然学科而言,数学都是工具,工具用来解决已知的问题,如果问题与工具不相符,人们可以选择改进工具,以解决问题。
可是专注于制造工具的人,除了从工具本身寻找问题,是很难有精力通过其它领域发现新的问题需求,进而依据问题改进工具的。
因为人的时间有限,再加上天分制约,做不到跨学科深入尖端的他们必须要等,等待其它学科的同仁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工具需求。
但他们也不可能一直无所事事,在新的需求被提出之前,他们就只能从工具本身入手,而这个工具本身是什么呢?
理论数学,就是如此,要么在没有目标的自身着手,要么等待新的目标。
所以,那些智力超群的天才们,跨了学科,学习了更多的东西,却看似比起仅仅专研一门的人还轻松。
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天才们有条件从更多角度发现问题,寻找思路,这本身就是极大优势。
戚远在极端抽象的“教材”中迅速找到了可以类比的对象,这就使他有了更多的,可以用来切入的突破口。
有关等号的思索,给他带来了更加直观的印证。
在一加一等于二的算式中,每个字符都可以找到实物的类比。
比如“一”就是一个苹果,相加就是把“一个苹果”和“一个苹果”放在一起,“二”就是两个放在一起的苹果。
但等号呢,或许可以把上述的所有东西,以一定顺序排列,就能算是将等号以实物形式描述了出来。
可那并不是实物,很明显它与其它几个字符都不同,戚远更愿意将之单独分类。
如果要更详细地说明“等号”到底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它作为“定义”、“概念”,更纯粹,只能依托于极抽象的人类对事物的认知而存在。
相对来说,无论是“一”、“二”、“加”,虽然同样具备“概念”的特征,但它们的存在形式更加多样,脱离了本来面目,依旧可以被轻松表述。
或许“加”这个字符,同样可以这样看待,但事实仍有不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可是一个苹果加一个梨,等号后面还能简单写个二吗?
显然等号不能写了,要写等号会陷入更为复杂的逻辑证明。
而加号可以写,随便写,不需要证明什么,只需要思考要不要“加”而已。
这与点和轴之间的关系多么相似,点与点之间可以看作是“加”的关系,而点与轴之间,便是“等于”的关系。
它们有着共同点,有着相交的部分,同时又各有特质,互不相容。
松了一口气,无从下手的“教材”似乎被他找到了切入点,这就足够感到欣慰了,毕竟以凡物的存在,获得了窥探神祗的知识的出入证,已然极为难得了。
但是还有一个“原点”,那被称为原世界的点,到底怎样认识?按照博卡布给出的“模型”,它是创造一切的起始,似乎就是地球现代神学流行已久的“神创论”、“一元论”的翻版。
博卡布作为神祗,如此认识世界,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祂在遇到戚远,通过戚远的一部分记忆,知道地球之前,就与地球的神学有过接触吗?
戚远知道地精大法师一直持有着博卡布的神徽,而且在尝试呼唤祂,但从未成功过,按理说,博卡布距离地球那么远,是不当接触到那些甚至没能诞生“神祗”的神学的。
可是戚远又不太自信,博卡布跨越数十光年,顷刻间出现在地月系,在黄馨消失后,扶正地月系绕日轨道的威能,让他意识到,距离似乎并没有地球学界此前所估计的那么大影响。
然而埃盖马尼追赶戚远的时候,又明确体现了祂在速度上的能力,虽然远比地球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最快前进方式,还要快得多,但也根本不曾超越光速,更加不能无视距离的阻碍。
那么博卡布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位魔法之主不仅仅一次晚到一步,战争之神贾苟斯殒落的时候,祂也是神徽出现,却没能及时阻止埃盖马尼和印记城。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