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说着,对着滔滔江水,三军将士,笑望自家丞相,吟唱道:“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今见孔明独当一面,如凤凰出谷,光辉灿烂。卿当鸣震天下,十数年之内,当期四海归一!”
诸葛亮沉默片刻,亦以诗答对:“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念我独兮,忧心殷殷!”
平生之志,少年之愿…彼时踌躇满志,而今天高地阔,唯余一人随历史长河漂流。回首之间,再不见同船而渡的天子,以宽阔坚实的肩膀,为他掌舵,为他执剑,予他依靠,笑着告诉他再大的风浪也不用怕。此后他诸葛孔明一人独自撑篙,搴舟中流,尚需力挽狂澜…如何不忧?如何不惧?
他于泪光模糊中抬头,但见刘备眼中满是信任鼓励之意,正微笑望着他。
“丞相为此哀伤,却不知朕心底欢喜。六十三年来,朕最欣悦的,就是这一天了。丞相文韬武略,才德兼备,世所罕见,堪比上古先贤。”
“孔明可知,朕与你相知相悦十有七年。只听孔明常言,朕待你恩重。朕心实惭愧。”刘备停了一下,温声道:“丞相自从出山,日夜为我谋划劳瘁,竟是方年过四十,就生了白发。然朕却心喜还能为你做一件事,以答孔明爱我之情…朕到如今,才觉真正为孔明做了一些什么,才觉此生再无遗憾。”
诸葛亮怔然。
“那便是,"刘备继续道:“将孔明推向巅峰,让他独上高楼,成为孤独翱翔九天的凤凰!朕要让你知道,没有朕在身边,你也能独力完成这一切:治国,治军,平天下。你将受百官仰慕,万民称颂,乃至千载流芳!”
“孔明以为,没有朕在身边,你便不能独当一面,做一国之主。可朕若是永远在你身畔,你便永远不知你一挥羽扇,可令苍穹变色,天下震动!不知你可以胸怀宇宙,俯瞰千载万代…朕怎可不放手让你独立翱翔?朕还希望,后人祭祀我等时,因你功高盖世,你我君臣合祀。”
刘备继续一字一句说下去,缓慢却清晰:“丞相,莫要哀伤…莫要以为你我君臣就此诀别。此倥偬一生,绝非终点。朕唯愿…千年万载,皆与丞相相伴。”
刘备字字句句敲在心中,温热似火,却更有如利箭穿心。这嘱托,是这样的重如泰山。以至于日后诸葛亮望着自己手中刘备所赠羽扇,都会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他的君王以天下托付于他,以青史千年万载的相伴许诺于他。从此君王之死,是重于泰山,还是轻如鸿毛,全在他诸葛孔明一人。他若不能还于旧都,名垂青史,那么刘备也不能。如此,他怎么敢不夙夜匪懈,不敢有半点疏漏?他将以一人渺小微薄之力,气吞沧海,以报知己之主曾许他的千载桑田。
天子的声声鼓励,谆谆叮嘱,言犹在耳,如何会忘,怎能忘却!古往今来,有哪一位帝王,会如此激励自己的臣子,惜之教之犹如亲生之子,信之爱之如至亲之人。
君臣知己,知己君臣…
哪怕是子期已逝,伯牙弦绝,不成曲调,他也要继续弹下去。续下刘备来不及唱完的天下之歌。不论他是杜鹃啼血,抑或是凤凰悲鸣。便是刘备再也听不见,他也仍要唱给茫茫苍生,唱给天地同鉴。
以至于君臣唱和。终成明良千古,旷世绝响。
34. 大风歌
接下来几日,刘备多是卧床昏迷。清醒时间日短。诸葛亮日夜守于榻侧。四月二十四的夜里,刘备完全清醒过来,精神恢复如常。他屏退众人,只留诸葛亮在身边。
“丞相,”他笑:“抚琴一曲,送送朕吧。”
诸葛亮温然一笑:“陛下是臣知音。臣愿为陛下奏一曲以震天下。”
“好…好!”刘备闻此,精神一振,雀跃等待他的丞相抚琴。
诸葛亮回身取下墙上七弦琴,放于膝上。几声如流水叮咚的泛音过后,便已将音律校准。
“陛下,可猜臣要弹奏何曲?”诸葛亮抬头笑问。
“高山,流水。”刘备笑道:“你是伯牙,朕是子期。朕的伯牙,朕可有幸听你抚一曲高山流水?”
“不。”诸葛亮笑道:“放眼天下,何处不是亮与陛下的高山流水。陛下与我,看得太多,听得太多。”
刘备笑道:“丞相,便是你想抚一曲梁父吟,朕此时也会如聆仙乐。”
“臣知道陛下不爱此曲。”
“丞相给朕出了好一个难题。”刘备笑着:“朕只听过季常弹奏凤求凰。却不曾听孔明弹过。你…便圆了朕这一个愿望?”
“……”
见自家丞相无语,刘备又问:“待时歌?”
“往事已矣。臣出山十有七年,对此曲已然生疏了。”
“好!”刘备闻此,心下更是愉悦。他心知诸葛亮如此说,便是已经准备好挑起一国重任,做一国之主。他的心思,已经不是自己所能猜透的了。
然而他要的便是如此。
“朕猜不出来了。”他坦然道。
诸葛亮微笑:“陛下,若是萧丞相,他会为高祖弹什么曲子?陛下与臣一世知音,怎能猜不出?”
他笑了起来。指尖触及之处,铿锵有力的散音回荡开来,彷佛军士低沉的歌声。疾风吹拂,荡平四海,天下皆囊括心中。此时临泰山,登九五,能不感慨万千,慷慨高歌!
“丞相…!”刘备激动之下,颤巍巍便要起身。身为一个战士,一个大汉子孙,如今更是汉皇…他知己一世的丞相为他抚琴高歌这一曲,怎能不教人热血沸腾!
诸葛亮见他如此,忙放下了琴,上前扶住刘备:“陛下!”
“…丞相。”刘备颤声道:“朕当持章武,为卿一舞以和此曲。天下若闻孔明奏此曲,亦当舞而和之。”
“…朕虽无力持剑为卿一舞,然既为子期,朕当击节。”
于是诸葛亮归坐,抚弦奏出气魄恢宏的散音前奏后,他凝望着他的君王,和琴而歌,歌声慷慨激越: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待诸葛亮唱过一遍,刘备亦击节而歌,尽管他的歌声不复从前洪亮高亢,而是苍老颤抖。那依旧是高帝子孙之歌。
大汉建国之初,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刘邦亲自出征,并很快击败了英布,在得胜还军途中,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他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至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首自己即兴而作的《大风歌》,慷慨起舞,伤怀泣下。席间一百二十人歌唱助兴,后刘邦击筑伴奏,气氛极为热烈。
高皇帝此歌只有三句,凝练简短,却是荡气回肠,传唱四百载。每一句都令人回味无穷。曾有多少三军将士于胜仗后饮宴欢腾而唱此歌。又有多少忠臣义士于国家危难之时,闻此歌而泪下。
大风起兮云飞扬…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
当时年轻的诸葛亮告诉他,天下虽乱,将军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主公,你将威加海内。归于故都。各路诸侯将臣服于大汉天子的威德之下。诚如圣人所言,仁者无敌。主公之威望信义所向披糜,天下无人能匹敌。正如风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他们在等一个局面,等天下有变。刘备也将成为下一个高皇帝。
后来,无论是当阳长坂,或者失荆州之后,诸葛亮都没有改变过这样的看法。
然而他们等到的是盟友的叛变。
天命也,运数也,将如之奈何?
然对于两位英雄来说,没有所谓山穷水尽。明良千古的君臣,誓要把高山流水之歌,唱到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
所以刘备毅然以一国重任相托,以北伐大愿相嘱。诸葛亮亦坚定接下这天下重担。
从此以后,孔明,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是朕对你的期望。
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宏愿,到底是自己给他的,还是孔明本来就有的愿望?那都已经不重要了。何必要分得太清呢?对于大汉这个国家的眷恋,对于仁义的坚定信念,对于河海晏清,歌舞升平的渴望,早已融入骨血。从一开始,便深植他们心中,让他们走到了一处。哪里是谁可以强加的?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他刘备若有能一统天下之日,绝无此忧。诸葛亮治国有方,关张等将军足镇一方,他从不怀疑自己的臣下。他清楚他们的性情志向,相知至深,以诚相待。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情。
只是上天为何不让这样的君臣携手,同看太平盛世?
诸葛亮慷慨悲回的歌声传出了永安宫。宫门外守卫羽林郎闻之不觉泪下,亦高歌相和。汉军人人能唱这首歌曲,因而歌声一传十,十传百,直至营中士兵,城上将士,皆唱了起来。为他们的皇帝,以及诸葛丞相--未来的三军元帅而歌。
整个白帝城内回荡着大风歌--赤帝血脉的最后一曲绝唱。
刘备沉浸在诸葛亮弦歌与三军将士的歌声中,以至泪流满面。
“…乐竟为章,止戈为武。丞相此曲,可谓竟矣。复将治国安民,率数万步卒,长驱祁山,平定天下…可谓止戈。”刘备最后叹道:“孔明,章武将在你手中,永世长存。”
诸葛亮紧握皇帝之手:“天覆地载,章武永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