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见刘备望着伏地的诸葛亮,目光慈柔:“我世祖武皇帝,爱民如子,治国有方。其勇武谋略,更是远胜高帝。朕窃有高帝知人之名,亦有勇武。然智术浅短,举动失措。幸赖卿等,尽良平之谋,灌滕之力,佐朕至今。而丞相本非只有萧何之才。是朕一己之私,未能尽丞相之器用。丞相…是朕掩盖了你的光芒啊!”
“大汉至今,气数几尽。朕本布衣,所以能踞有荆、益,保其岩阻,皆赖丞相不顾生死相随,竭心尽力,辅佐至今。朕不通韬略,更兼德薄,多有疏过。将来能一统四海,为黎民播下太平春的,唯有孔明…”
“朕深知丞相之忠贞,天下无二。然太子志性无定,不如朕知丞相,倘有一朝为奸佞所惑,致乱朝政,则大势去已…朕已日薄西山。乱世长夜,幸有星月孔明。岂可令苍狗吞月,苍生永处暗夜,真无望矣。丞相,起来,坐在朕身边。”刘备温言道。
诸葛亮起身复坐于榻侧,众臣方见丞相未倾之间,已泪流满面。
“丞相,”刘备握着诸葛亮双手:“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众臣似乎已被刘备此言震得呆若木鸡。整个议事厅静得掉下一根针都听得见。谁也不敢透一口大气。刘备此言再明白不过:朕赋予丞相绝对的权力,主持国政。便是他废帝另立,也是朕所允许!从此,废立以下的事情,谁也别想质疑丞相之权!
但见诸葛亮流泪一字一句答道:“陛下!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但见刘备叹息:“丞相何以言死?卿当继之以生!你将把一个国家带向生机,而非死亡。此路漫长艰辛…因此,朕希望你长命不衰,方有振兴大汉,一统天下之日。朕将死之人,更希望看到蓬勃的生机。丞相方当壮盛,为何言死?”
诸葛亮含泪点头。刘备看着他,微微一笑,又命侍者:“取我甲冑来。”
众臣目光中,侍从答应一声,转身而去。不多时捧了刘备穿着多年的明光铠,双手奉上。刘备接过,望着诸葛亮:“丞相来日北伐,为一统天下,身为主帅,亲冒矢石,提枹鼓,会军门,领兵攻城。沙场上矢石无眼,刀兵无情…丞相,朕不能再护着你,为你征讨陷阵。孔明日后…千万珍重啊…!”
诸葛亮涕泣长跪于地,双手捧接铠甲。金属触手冰凉,然刘备的手却是温暖的。皇帝紧紧握住丞相双手,彷佛千万叮咛嘱咐都在其中,如这甲冑一样沉甸甸。众人瞩目下,君臣二人如此交握良久,刘备方让侍者捧走甲冑。
亲见这一幕的群臣莫不感动,赵云与射援等几位重臣互相对望,皆是感伤叹息。
“正方!”却听得刘备唤道。李严一惊,急忙起身:“臣在。”
刘备严肃望着他:“卿之才具,足以镇守一方。孔明镇守成都,分身乏术。需要卿为其守住川东门户,以防东吴。你二人需得齐心为国,勿负朕托!”
李严不禁抬头看着刘备。只见刘备眼中神色凛冽严厉,丝毫不似方才面对丞相时温柔和暖。那一双帝王的眼睛直看得他心中一凛,当下叩首道:“臣领命!”
刘备复向群臣:“众卿,莫以朕之将死为恐。尔等当仰仗丞相,若仰日月,如听朕命。丞相受朕之托,荷国之重,卿等当竭力辅佐之。”
“陛下,”诸葛亮长跪朗声道:“臣以弱才,添为将相。自惭无孙吴奇谋,窃有田横之勇。幸世之名将,亦无城父、韩信。臣推演八阵将成,若亲提数万步卒,翻越秦岭,可保立于不败之地。若待魏朝中有变,进则可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亦可跨陵边疆,震荡宇内!”
刘备含笑望着他,点了点头。赵云陈到等众将心潮澎湃。赵云率先站了起来,对刘备躬身长揖,随即面向诸葛亮,半跪于地,朗声道:“云愿随丞相北上伐魏,听任调度,万死不辞!”
马谡射援等亦是起身,随之半跪抱拳:“愿随丞相北上伐魏,还我故都!臣等听任调度,万死不辞!”
诸葛亮执扇对着众人还礼:“亮在此,深感诸公信任之情,倚赖之重。然亮性鄙暗,诸公倘能勤攻吾之阙,共议良策,则汉室之隆,还于两都之日,可计日而待矣!”他言毕,即回身对着刘备长揖:“陛下!”
刘备缓缓点头:“丞相与众卿如此…朕无忧矣。”
他说着,挥手命人扶起丞相。笑容虽欣悦,嘴唇却苍白得几乎毫无血色。这一场会议,竟消耗了他所剩不多的体力。诸葛亮见此心下忧极,忙命众人告退,太医樊阿随即上前请脉。
31.子产歌
我有子弟,子产诲之。
我有田畴,子产殖之。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子产歌》
刘备于昏迷中醒来时,正见诸葛亮守在榻侧,怔然看着他。
他强撑多日,此时为了托孤已耗尽最后一丝力量。然看见自家丞相的模样,仍是忍不住笑出来:“丞相这呆若木鸡的样子,朕还是第一次见。”
诸葛亮微微一笑。刘备取过枕边一锦囊,交给诸葛亮:“遗诏早已写好。请丞相过目。”
诸葛亮打开锦囊,颤抖字迹映入眼中--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可以服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诸葛亮阅毕,更是泪下:“陛下何以自抑若此?”
“朕虽屡告丞相勿得妄自菲薄,然此时朕若不自贬,无以彰丞相之明也。”刘备摇头:“还望丞相体知朕意。”
诸葛亮听闻,便不作声,专注地听刘备说下去。
但听刘备开口:“夷陵一战,损伤我大汉四万将士。朕背负弥天大罪,自知命不久长。当此之际,若没有羞耻惭愧之心,朕还是人吗?本来想学孝武皇帝写个罪己诏。不过…汉贼不两立。伐吴本身并没有错,不能让百姓误解。还有,丞相没劝阻朕,即是与朕同罪。朕不能让天下人认为你有罪。”刘备微微一笑:“此事,你我知道就好。”
“…君子不畏死亡,以其重如泰山,死得其所也。将死之君子,不忧不惧,往事不可追,其如逝水,又如夕阳西落之不可挽。然来者犹可待,丞相志存高远,将临风翱翔,继以月上东山。”刘备笑对诸葛亮:“丞相…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是你让朕死得其所,让朕看到光明的未来。朕愧对万民,愧对死亡将士,而独不愧对丞相。因为丞相必当因朕之托付,而留盖世功业,光照千古。”
刘备说罢,见诸葛亮仍悲痛,便笑道:“这正是所谓君子有成人之美。还有,知耻近乎勇,丞相。你的帝王,是真正大仁大勇之人。”
诸葛亮不免被自家皇帝逗得破涕为笑。他方才醒悟其实刘备并没有变,他依然是那个自信满满的君主。同以往每一日他所见到的一样。
但是…又有些不一样。刘备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要细心谨慎。他把一切都考虑好了,尽生命最后一丝力量,为自家丞相铺平往后的道路。
但听刘备续道:“丞相,因此,朕必要彰己之过,显君之贤,使阿斗与百姓以你为师,因为你才是大汉的将来。”
他说着,缓缓吟唱起来:
“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
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这是一曲郑人歌颂子产的《子产歌》。刘备握着自家丞相之手,殷殷吟唱着。诸葛亮此时尚不知道,刘备在做什么样的预言。他不知道,日后他将受亿万百姓歌颂。而这开始歌颂他的第一人,竟是刘备。他闻此曲,泪流满面。然后默然听着刘备细细念叨起他治国之才—
“孔明为政,恰如子产。不以急速见利为尚,而以礼义和百姓之福做为施政考虑。你制定蜀科,重新分配田地,拟定军赋制,触犯到了多少人维护自己的私心…这就像是当年的子产啊!”
诸葛亮摇头:“这可引起了多少豪强大姓的不满,把矛头都指向臣。更别提整顿吏治,亮为改革弊端,刑法峻急,多遭人怨怒。若非陛下护着…”他说着,叹道:“陛下当时只管教亮放手去做,内里替臣承担多少事情,只是不教臣知道。能杀的人,陛下替臣杀了。能拢络的人,陛下也替臣拢络了。”
刘备笑叹:“唉,朕又能怎么瞒你?朕怎瞒得过你?”他说着,又唱: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刘备歌声低缓徘徊,一唱三迭,如歌如颂。他满怀倾慕地望着自家丞相:“孔明善于为政,教化万民,使得风化肃然,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安乐丰足,人怀自励,感念丞相恩德。孔明,你若不听朕的,也当想想黎民百姓,好好保重自己,注意节劳才是?”
“是…陛下。”
“想刘焉刘璋时益州累年战乱。至孔明治蜀方定。丞相严法治蜀,却能执法公平,以服人心,自是蜀中大治…”刘备笑道:“若放着朕来理民,顶多治治平原小县。当时刚上任,不料一个小县事情那么多:稻谷纺织,盐铁矿产,馆舍桥梁,灌溉运输,哪一样不要钱,哪一样都要细细计算,出不得半点差错!更别提每天要解决各种乡民纠纷诉讼。对外还要加固防卫,抵御贼寇。只治一个小县,兢兢业业每日劳碌尚且做不好,何况要治整个益州,把经年站乱的国家安定下来!谁料我的孔明做来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