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总算不负众望,录入通知书在所有人的殷殷期盼中,被送到家乐手上。他一边写信告诉杨传厚这个好消息,一边和家里人商量去沪市的事。
“爹,娘,英子,下个月我就要去上学。我早就打算好了,要是能考上就带着你们一起走。你们收拾收拾,和我一起去沪市。”
“啊?我们也去。那不行,那不行。那么大的地方,可不是我们这些乡下人能去的。”
“娘,怎么不行,你儿子我不也是乡下人?”
常龙当了那么多年队长,见识还是多一些,提出的问题也比较实际。“儿子,爹娘知道你孝顺,可是你想过没有,我们这一大家子都去了,住在哪?吃什么?”
“住的地方有,我干爹送给我一套房子,已经买好了。我每个月有津贴,罗爷爷他们也说能托人帮英子安排个工作,你们在家看孩子,让英子出去上班,这样足够我们一家人生活。”
“那也不行。我们也不是就你一个儿子,有你三个姐姐,还有家宝。家宝他都25了,我想这两年让他必须回来一趟,给他娶个媳妇。所以我们不能跟你去。你有这个孝心就好,等我们把你弟弟的事解决了,你毕业工作稳定以后,我们再去,让你和英子给我们养老。现在我和你娘都还能干,还是在家待着舒坦,你带着英子和孩子走,我们不去。”
爹娘都这么说了,家乐也就不再坚持。
虽然不跟着去沪市,考上大学在常龙看来也是光宗耀祖的喜事,常龙决定要大摆筵席庆祝。所有能扯上关系的亲朋都来祝贺,他们公社还没有出过大学生,整个瑷珲县也没听说过几个,实在稀奇。
随后,家乐带着英子和女儿去了沪市。
“家乐,这就是沪市?怎么这么多人?”
“大城市就是人多,我刚来的时候和你现在一样,看什么都新鲜,时间长了就好了。”
“我们去哪?”
“去罗叔家里。干爹给我们买的房子一直没有人住,里面东西也不齐全,先在罗叔家住几天,等我们收拾好了再搬进去。”
“会不会不方便?”
“方便,我和小远一直住在那,你就安心吧。”
“远吗?我们怎么去?”
“做电车。你看那边就是电车车站,要坐车的人都在那里等。电车有很多车站,到一个车站就停一下,坐车的人可以上去,下车的人可以下来。电车来了,我们过去吧。我拿行李,你抱着孩子小心点。”
下车以后英子感慨连连:“这个电车太方便了。大城市的人真会享福。”
“以后你也是大城市的人了。往这边,前面就到了。”
“家乐哥,这是啥?”英子站在门口不敢进门。
“罗叔家,进去呀,你站在门口干什么?”
“这房子太好了,比你说得还要好,跟皇宫似的。”
“净啥说,这种话可不能乱说。再说你见过皇宫是什么样吗?”
“我听戏文里说的。我做梦都没想到能住这样的房子,太好了,我不敢进。”
“进来吧,不就是个房子嘛,我和干爹一点一点买东西布置起来的,好是好,也没有那么玄乎。”他没说当初他震惊成什么样。
“我娘来了。娘!娘!”常远从屋里飞奔出来。
“小远!”
“娘,你可算来了,想死我了。”
“娘也想你,天天都想。”
“别站在门口了,快进来。”
“张爷爷,英子说房子太好了,她不敢进。”
常远在旁边突然来了一句:“娘,以后我也让你住上这样的房子。”说得英子感动不已。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白首同归,莫逆之交,这种情谊谁都想要。但是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想得到必须先付出。
安顿下来之后,家乐上学,小远也去上一年级。女儿还太小,英子就在家带孩子,工作的事不着急,等孩子能上幼儿园了再说。空里她经常带着孩子去罗家看望两个老人,让孩子陪他们解闷,她也帮着洗洗涮涮。
第41章 探望
再说杨传厚他们,把沪市的事都安排好后,9月中旬,他们动身去南省看望杨明义。路途遥远,在火车上闲着无事,罗利泽把近几个月的手稿做一番整理。
罗利泽从背包里拿出一叠稿纸。“帮我检查一遍,有没有错字断句的,数据错误的。”
“我说你怎么背着个包,原来放着这个。不说我看不懂了?”
“小心点,这可是我的宝贝。你本来就看不懂,不过检查错字,看不懂也没关系。”
“我看都看不懂怎么检查?”
“行了行了,你能看懂。赶紧干活,我还想着尽快把它完成呢。”
到南省之后,在火车站附近的招待所住了几天,罗利泽的这篇题为:《论计划经济与资本经济,我们该何去何从?——市场经济》的文章终于整理完成,他又花了两天时间誊抄一遍。
十年磨一剑,他这十年虽然在偏远一隅,却时刻不忘自己当初的理想,一直在思考“经济该如何发展”这个问题。资本经济?当然不可能。计划经济?事实证明也行不通。回到沪市之后,他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提笔写了这篇五十多页,四万多字的论文。
从一个纯粹的经济学者的角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和政治色彩,来分析经济现状和未来的路。经过一年的考察,思索,润色,修改,终于完成。
他们把誊抄好的文稿送到邮局寄出去。出了邮局,罗利泽拍拍手,一身轻松道:“好了,和过去的十年道别。现在,让我开始新生!杨传厚同志,你接下来的打算是什么?”
“好的,罗利泽同志,让我们开始新的生活!首先,让我们肆意奔跑,庆祝新生吧!”杨传厚拉起他的手,两个人一起飞奔而去。
南省军区就在南省省会明市,南省唯一的火车站也在明市。两个人打听清楚,来到军区所在地。离军区很远他们就被巡逻兵拦下来:“同志,请停下来!你们是什么人,到这里来干什么?”
“同志你们好!我们是特战旅一营营长杨明义的家人。我是他父亲,这是他叔叔。这是我们的介绍信。”
“叔叔们好!靠近营区请不要奔跑,容易引起误会。探亲请到家属区去,会有人帮你们安排。”巡逻兵告诉他们方向,接着巡逻去了。
特战旅营地,杨明义正在查看战士训练情况,最近训练任务很重,他有空就去训练场盯着。
“三连长,他们这是格斗,这是小孩子过家家吧?你打我一拳,我还你一下。”
“营长,这样不合格?”
“你说呢?通讯员,去吧一连和二连都叫过来,让你们都看看什么叫格斗。”
三个连的士兵集合到一起,列队站好。
“报告营长,集合完毕,请指示。”
“所有的排长出列。你们九个对战我一个,一个个来吧,一起上看不出身手好坏,你们认识不到自己的差距。”
三个连长面面相觑,一连长鼓足勇气上前小声道:“营长,你一个对九个太消耗体力,选一个身手好的给他们演示一下就完了。”
“就这些菜?他们要是能消耗我的体力,我谢谢他们。他们中但凡有一个能赢了我,九个人都有奖励,如果都输了,也别怪我不客气。你们三个我没点,是给你们面子,怕输得太难看你们没有面子。告诉他们,免得不敢尽全力。”
一连长无奈,只好大声说道:“营长说了,你们九个排长要尽全力,只要有一个赢了,你们都有奖励,如果所有人都输了,要接受惩罚。”
听到这话,本来还想保留几分,怕营长输了的排长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无论他们怎样摩拳擦掌拼尽全力,就没有一个能在杨明义手上撑过五十招的。
最好的坚持了三四十招,最差的三招倒地。
杨明义拍拍衣袖,站在那静静地看着他们。所有人都低下头,好几百人的场面一时鸦雀无声。
恰好通讯员过来,打破了这种沉默。“营长,有您的电话,家属区那边打来的。”
“家属区打来的,谁找我?”
等他走了,训练场上的人小声嘀咕:“谁来找营长?”
“不知道。希望是个女的,来收了这个魔鬼营长。”
杨明义接起电话,听说是他爹和叔叔来了,飞一样冲出办公室,冲向家属区。路过训练场还不忘喊到:“你们继续训练,不许停!”
“你看营长跑那么快,肯定是个女的找他。”
“对!对!最好是今天别回来了,把惩罚的那个事儿给忘了。”
跑到家属区,明义假装淡定的放慢脚步,整理一下军装,慢慢走向招待处。
“爹!叔!你们怎么来了?”
“来看你。行了别装了,老远就看到你了,刚才跑那么快,现在装什么?”
“你这人,看破不说破,给明义留点面子嘛。”
杨明义瞬间泄气:“你们俩,一唱一和的,逗我就这么好玩?”
“特别好玩。这几年你不在家,我没有人可逗,少了多少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