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茶朝万寒松笑笑,不知道为什么,万寒松总觉得那不是善意的笑,但他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要知道,他现在的工资还是四千啊!早知道,就开茶山种茶叶去了!
到了地方,宋海茶打开后备箱,拿出两个小竹篓,递给万寒松一个。
万寒松跟在宋海茶背后,雄赳赳气昂昂,觉得今天自己肯定能有个几百块钱!
往山里走了几步路,他们停下来,此时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大片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茶山,山上人影穿梭,上至七十岁老人,下至五六岁小孩。
离他们比较近的人打招呼:“宋老板,小万,你们今天来打发时间啊?”
他们回答后就开始干活了,万寒松问:“老板,这一片是不是都是你的?”
宋海茶瞥他一眼,回答道:“这一片,还有万家沟白家沟里面那几片,都是我的。对了,还没算年前刚刚承包打算用来参观的那些。”
说完,宋海茶叫了个十多岁的小姑娘来教教万寒松怎么摘。
万寒松觉得宋海茶绝对是故意的,他一个奔三的人了,还要一个小女孩来教,看看其他人那戏谑的眼神,面子上真的挂不住啊!
想是这样想,万寒松还是认认真真在学,现在他们摘的是一芽一叶,或者是独芽,当然,独芽的价格比一芽一叶的价格高上一点。但由于独芽采摘起来比一芽一叶难度大,且重量轻,大多数人宁愿摘一芽一叶。
很快,万寒松就投入到摘茶叶的队伍中,他是新手,速度很慢,他那个十多岁的小老师动作都比他麻利。
宋海茶不疾不徐,速度中等,时不时抬起头看看万寒松。
新鲜总是一时的,没过多久,万寒松没干多级就觉得身上不舒服了,因为长时间站着,小腿肌肉疼痛,背部发麻,但还能勉强忍受。
忽然,他们旁边那片上上有个人摔下去了,紧接着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开始骂人:“当时我就说留六寸留六寸,你偏说留五寸!现在好了,外面就只有那么一丁点儿站的地方,稍微滑一下就要掉下去!”
一个老头说:“好好好!我的错我的错!你快点上来嘛!”
万寒松定睛一看,那不是大师嘛!原来再高明的大师都逃脱不了被自己老婆洗刷的命运啊。
旁边的人笑道:“老李,你说你天上地下什么都知道,怎么还是天天被陈姐揪着骂?”
老李一时难堪:“我那是让着她,她……”
陈姐这时又放开嗓门:“那叫封建迷信!”说完指着老李说,“你以后再敢在家里烧纸,老娘把你所有的玩意儿搬到外面去砸了!”
老李合起双手:“举头三尺有神明,菩萨你不要介意,她什么都不懂,不要怪罪……不要怪罪……”
陈姐被老李弄服气了,使劲儿瞪他一眼,继续干手里的活。
随着大家的笑声,吃午饭的时间到了。
从村上走上山要很久,一般大家不是用保温桶装好饭菜带上山,就是叫家里人送饭到山里去。总之,大家一般是一呆一整天,要把一大块地弄完才算结束。
宋海茶是叫厂里的人送饭菜上来,看着那一大锅饭,万寒松想怪不得李云陈玲最近天天在喊累。
摘过茶叶的手很脏,黑黑地手掌之间偶尔现出几条白色的纹理。
万寒松看着那一大桶饮用水,想倒一点儿来洗手。宋海茶一眼看穿万寒松的想法:“不洗手,偶尔不讲究卫生也没事。”
然后,端起一碗饭就开始吃。
老板都做好表率了,员工怎么还好意思扭扭捏捏,万寒松跟着宋海茶,小心拿着碗筷开始吃饭。
干过力气活,人总是格外饿,所有人都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般把送上来的饭菜扫荡完毕。大家休息一会儿后,又继续回到刚刚停止的地方继续摘茶叶。
为了挣钱,万寒松放弃自己的午休习惯,继续奋斗在一线。
没过多久,从路的另一边出现一群带着安全帽,手拿红绳的人走过。
万寒松手上停下来:“他们是谁?”
宋海茶头也不抬:“勘测石油的。”
“啊?”万寒松心想宋海茶怎么这么淡定,这要是勘测出来了,他们这儿肯定会被拆迁,他继续说,“你一点儿都不着急?”
“着急什么?”宋海茶用手背按按眉心,“十几年前他们就来了,这么多年,什么都没勘测出来。”
万寒松“哦”了一声,放下心来。
太阳渐渐西斜,好不容易有的晴朗天气即将消失,手机显示明天会下小雨。
当最后一行茶叶摘完后,“收工”两个字回荡在山谷中,有人随身携带杆秤,万寒松提着一袋子茶叶上去请人家帮自己称一下。
那人把杆秤递给万寒松,叫他自己称。
拿到称后万寒松傻眼了,他在厂里用的是电子称,杆秤他从来就没摸过!
宋海茶走过来:“拿来我给你称……整整两斤,还不错。这秤……”他抚摸着那锈迹斑斑的秤盘,“这称年龄估计跟你差不多。”
万寒松不在乎那称秤比他大还是比他小,重点是……才两斤?!
他的小老师脆生生地说:“宋叔叔帮我称一下。”
宋海茶接过来,一称三斤二两。
万寒松:“这不可能!我提着都觉得很重,怎么可能才两斤!”
宋海茶把杆秤还给人家:“你提过多重的东西?而且什么叫感觉?年轻人不应该靠感觉说话。”
又来了,万寒松想到底为什么宋海茶总是用一副过来人的样子跟他说话。
宋海茶又说:“你是你的茶叶不错,一看就是新手摘的。”
万寒松:“老板你是在夸我吧……”
宋海茶挑眉:“当然,只有新手才会像你这样摘独芽,一般老手都是一芽一叶,这样既不费劲也可以增加重量。”
“但是通常独芽做出来的茶叶更好,所以我们收独芽的价格更高一些,你这茶叶勉强可以算六十一斤,回去叫老卫给你记上。”
听了宋海茶的话后万寒松不知道自己是该哭还是该笑,不过,摘茶叶真的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茶叶那么贵了,体验一番过后,他觉得茶叶还可以卖得贵一点!
第二天起床,万寒松背和小腿酸痛异常,挣扎一番后他决定给老板打电话请他到这个厂里后的第一次假。
之后的两个月,万寒松一直在观察茶叶的价钱。
从他们那天摘完后,茶叶进行了一个小幅度地增长,但涨到六十二已经之后就开始降,然后开始急速下跌,跌到最开始的五十多一斤之后稍微停留了几天,然后一路跌到二十二。
到了这个时候基本上没有一芽一叶或者独芽,通常是一芽三叶一芽四叶。时间再往后推,大家会把把茶叶留起来,等到之后割大叶。
大叶就是已经舒展却还依旧嫩绿的叶子,很不值钱,最贵的时候也就五块钱一斤,但是割起来一点都不费力,一天一百斤不在话下。
大叶做成的茶也卖得很便宜,一般家庭情况不太好的人才会买来喝,而且买的多半也是本地人,只有好的茶叶才会出产到外面去。
过了这么久,年前联系的泥水匠现在终于有时间了,万寒松把人家带到家里去晃了一圈。
看完房子情况后,泥水匠给出建议:“说实话,这房子时间也太久了,墙壁漏风屋顶漏雨,要我说还不如将就这块地,把房子推了修个乡间小别墅。”
万寒松不是考虑过,邻里之间,就他这个房子最破烂,别人家修的都是小楼房。
斟酌再三,万寒松决定就照原来的修,他以后到县里找工作又不经常回来住,留这个房子只不过留个念想而已。
谈好怎么修和工钱怎么付之类的事情后,泥水匠又说:“我们这里中午要包饭的哈,你记得每天要做饭。”
万寒松:“啊?算了算了,我再给你加点钱,午饭你们自己解决吧。”
这个泥水匠刚刚肯定没仔细看,他家厨房都垮掉了还做饭。
而且,据万寒松了解,这里每家都有一个餐馆小厨师级别的掌勺人,叫他们来吃他做的饭,估计可以让他们吃到怀疑人生。
作者有话要说:
话说现在会用杆秤的应该不多了吧~(有错误已改正!)
第8章 第 8 章
如今万寒松工作量增加不少,茶山风景区那块儿隔三差五就得过去查看一下进度,当然,坐骑还是厂里那辆日常用的小型骚红色三轮车。
除此之外,还要经常跟着宋海茶出去跑生意,跟客户周旋,原来买菜帮老卫收花收茶叶的工作也没取消。
就算取消,万寒松也不好意思,厂里大家都忙,时不时互相照应一把也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