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红楼之林海 完结+番外 (秋闲日暮暮)



徒景之乃是以林府门客的身份跟着林大人南下的,本不欲带上内监,可又想着从人虽众,贴身琐事上自己总不愿让别的男人近身,更不能让那些丫鬟婆子什么的凑上来,便将高青青和小良子留了下来。只是高青青也就罢了,还算是个名字,小良子却实在不妥,便问:“你可有姓氏?”盖因许多小时入宫的小太监,家里多是实在活不下去才净的身,多有不愿保留本来姓名的,因此徒景之有此一问,本是随口一声,好让高有道给他个恩典。

没想到小良子瞬时红了眼,他看了高有道一眼,高有道只推了一下,他对徒景之重重磕了个头,道:“奴婢本来姓秦,叫秦良,是吴贵太妃说这个姓不吉利,才给改的名字。”徒景之听了姓氏,方知当初为何让高有道清理乾清宫里的各个钉子时放过了面前这个。

高有道本来站在一旁,这时复又跪下道:“老爷,小良子和静敏皇贵妃确是沾亲带故,只是枝蔓远了些,家里只一个姐姐,因拿捏在太妃手里才为太妃做事。当日他姐姐因着身怀六甲之时被义忠亲王看上竟至自尽,奴婢将孩子送到养生堂,小良子也就此跟着奴婢了。”

景仁帝的生母本是淑妃,在他被立为太子时,母以子贵,被追封为静敏皇贵妃,并将灵位从妃嫔陵寝中移了出来,放到元后的后边接受飨祭。景德帝退位后,因病需在西内大明宫休养,他原来的后宫,吴贵妃成吴贵太妃,和几个得了太妃封诰的女人一起由景仁帝奉养在大内禁宫的慈寿宫里。她们如今除了五皇子和六皇子的母亲还能想着儿子开府后接出去养老外,什么指望都没有,多是吃斋念佛了此残生罢了。现在帝位上诸事底定,新帝的后宫自然有了新帝的女人,她们之间也会有些争斗,那些景德一朝的许久之前的宫闱秘辛,实在没有必要去翻出来烦扰人心。徒景之也不多言,只让秦良从此可以用自己的姓氏跟在徒老爷身边就是。

林大人此番坐船南下,连人带行李,足足装了七条大船,还不算先期送到和以后陆续再送的各项东西。林府真正出发这一日,不光徒行之微服过来送行,姻亲宁荣二府之外,上至忠顺亲王下至林海核校前朝国史时的下属,乌泱泱挤满了码头,这一番浩大阵势,着实让天京城震惊。

出发之时正值阳春三月,船上除了空间稍有逼仄,一应起居皆和家中无二。一路上,看着两岸春光,不光林海和徒景之心情好了不少,就是几个孩子日日在船上也是欢声笑语不断。

林大人自然和府上门客徒老爷一条船,家眷里贾夫人、金姨娘和年纪大了也被抬为妾室的春姨娘一条船。林忆和黛玉那里,原本他们是跟着贾夫人的,只是徒七嫌弃自己的那条船上太孤单,林忆和黛玉又日日跑到他的船上去找七哥玩耍,又因贾敏自上了船就病倒卧床,过不了几日,干脆把两个孩子送到徒七的船上,只让红菱金堂夫妇跟过去照应起居。

贾敏自从生林慎就亏了身子,林府诸事庞杂,林海又有个要命的情人,就算贾敏对徒老爷是否真心对待夫君没了怀疑,可景德朝到景仁朝的风云变幻,让她在林府内宅也是日日心惊胆战,实在心力交瘁,要不是她意志坚忍,加上太医院精心调理,只怕早就倒下了。如今总算林府诸事底定,她上了船安了心,再也撑不下去,反而倒了下去。金姨娘和春姨娘都是老实的,侍奉主母十分尽心,就是林海也每日过来陪夫人坐一坐,以安夫人之心。

只是贾敏终究内里已亏,即使神医圣手,诊过之后也只向林大人回报道贾夫人万万不可再操劳过度,凡事不介怀,安心休养,或能延命福德,林海听了也只有长叹而已。

因着林海并不着急上任,一行走走停停,每到一处或是人烟繁华之处或是风景秀丽之地,便要停下船来。他不单和徒景之把臂同游,还往往带着几个孩子游逛一二,为他们指点眼前的新奇之物,还耐心解答孩子们层出不穷的奇怪问题。黛玉尚小,这次南下的旅途将来并不曾记得多少,但徒七和林忆却是十分珍惜这段和父亲一起出游的美好记忆。

直到景仁元年的中秋都过了,新任巡盐御史林大人家的船队才到达扬州运河码头。这一趟行程近乎半年之久,倘若是普通官员交接履职,早就被御史参奏了,也就是甄应嘉那里不着急卸任,林海这边也不着急上任,才在官场上没有引起什么喧哗。

却是甄应嘉那里虽是尚未卸任,但他也知道扬州行宫那处衙门不是给自己预备的,他要是强行去办公也不是不可以,不过这等明面上逆龙鳞的事情他自然不会去做,便仍在旧衙门办公。林大人的船到了,甄应嘉思虑半晌,终究没有亲自去码头迎接,只是派了个心腹门客向林大人致意。

那人上了林海的船,在厅上对林海行了个礼,道:“我家大人年老体衰,这几日正逢不适,且林大人必是旅途劳顿,还请先行入住新衙门,略休整几日再交接不晚。”

林海也知无论资历还是年纪,甄应嘉都比自己多不少,便道:“甄大人乃是前辈,小辈如今确乎劳累,不能去向前辈问候已是失礼,又岂敢劳动前辈亲自前来?还请甄大人安心休养,小辈安顿好了必是要去问候的。”

如是两人客套几句,那人才面带微笑地下了船。至于一众在码头上迎接新盐务的盐商和各级官员,见新来的林大人对地头蛇甄大人如此恭敬,便觉得林大人也是个上道的,把那自从知道换了新盐务后提到嗓子眼里的心往下放了一放。

甄家在江南经营多年,甄应嘉自己在盐政上也管了十几年了,早些年他以景德帝的纯臣自居,大力铲除盐务弊端,既让民众用盐更加物美价廉,又为大夏税银增收不少,很是志得意满。只是这个职位做得久了,又天高皇帝远,身边的人天天恭维,家里一众亲友又都倚靠着他做下不少歹事,他管得了一个管不了全部,渐渐就有些丧气。加上朝中无论太子还是秦王,对他都争相拉拢,他又看不透景德帝的心思,便哪一边的礼都送,却在给景德帝的密折上从不隐瞒,到底没让景德帝对他起疑心。没料到最后胜利的竟是一直默默无闻的平王,想起平王那时奉了圣旨到江南,分明和林海一同离开过姑苏,却到了扬州也不来见自己一面,甄应嘉深觉这个平王若不是个不知进退的小孩子,便是个心机深重的老狐狸。

却是天京城里传来的消息总是支离破碎,景德帝龙体欠安,到底“欠安”到什么地步,他怎么打听都是讳莫如深,没个准信儿。而景仁帝从监国之后渐渐展现能力,到底让他心存忌惮,这些年来他也知道甄家在朝中树敌甚多,而自己家却一日不如一日,如今几个儿子都不成器,若自己不在,只怕甄家不但不能逍遥,还会立时获罪。便在景仁帝登基不久就写了折子请求辞官,好入京侍奉太上皇。他少年时因着母亲是景德帝的奶妈,又被选作伴读,与景德帝到底有些情分在,心道若是太上皇真的病得厉害,自己也算是向他表忠心,若太上皇还能视事,便不能让皇帝准我辞官。又想着最坏的打算,即便让我辞官,当此新旧交接之时,凡事以稳为上,也不会是革职拿办,只能是荣养,我也好让甄家慢慢从朝堂上抽身,以甄家目下的财势,从此做个富家翁足以。

果然景德帝那里得了密折却毫无回应,景仁帝那里得了明折又留中不发,等了几个月,最终给了自己一个金陵的荣养之衔,派来的接任者又是林海,便安了心,知道朝廷不会对自己算账了。明面上,林海是景德帝的心腹,又是景仁帝的老师,一向慎独,在朝中不党不群,是个纯臣,却是甄应嘉自己内心深处知道林海乃是朱轼的弟子,朱轼和自己虽然终究不能两情相悦、相知相守,可也不会让弟子来对自己不利……

林海和徒景之以及林家一行人浩浩荡荡下了船,早有新衙门派出迎接的下仆将他们迎到扬州行宫。林海本来想着辞官之后去住自家的清风朗月别院,只是如今还要在官场上拼杀,且既然景仁帝仁德宽厚,把扬州行宫都找出一处地方做了巡盐御史衙门,按例巡盐御史是可以住在衙门里的,更有个徒景之在,便顺应了这对父子的心意,住到了新衙门里。自然虽然圣旨上说只将行宫东南的四重院子作为两淮巡盐御史的新衙门,不过宫门一关,这行宫便成了林府一事也属平常之事。

大夏官员交接自有定制,林海也不着急,本想着等着安顿好了再去考量官面上的事情。却是贾敏到了新住所,本来林海不许她再操劳,可她是个好强的,更不想让自己林府主母的大权全数交给徒老爷的人手,便不听劝阻,硬撑着安排各项事务。终究在一日理事之时一头栽倒,从此再没醒过来。

林大人方才到扬州,就逢夫人去世,这下新旧御史交接又要延迟一阵子。待林忆在徒七的陪伴下送了贾夫人的灵柩下葬于林氏姑苏祖坟,彻底了了贾夫人的丧事之后,时已近景仁元年十月,无论是甄应嘉还是林海,都觉得再拖下去实在不妥,才挑了个黄道吉日,两人行了交接仪式,从此林海算是走马上任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