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坐在书房里很久,想着长公主送来的粮食、还有她亲随军的装备。孙则又不是傻子,那些粮食各个颗粒饱满,是今年的新米,那些个亲随军的装备也各个精良,比他们这儿的守军还要好。
公主的封邑肯定发展的不错……
孙则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派了人去两州探探情况。
两州离琼州近,情报也是先回来的。
他看着探子写的密密麻麻关于两州的事情,坐在椅子上面苦思了很久。孙则知道长公主是个有手段的,但没想到能将两州治理的那么好。
琼州的老百姓们……过得远不如两州,他看着那批送来的粮食,实在说不出话。
又过了好一阵,京城那边的探子也送回了打探到的情报。
同一时间,皇帝训斥的折子也送了过来。
其中言辞灼灼,让他好好守着琼州,不要听信流言蜚语,为一些没根的事情来指摘他应该尽忠的皇帝。
字里行间满满都是尽忠职守四个字,但是佑呈好像忘记了,问出这话的人是他的亲舅舅,为他效死戍守边关的嫡亲舅舅。
长公主也是天家子嗣,但是面对自己的时候仍一口一个舅舅,佑呈发给他的书信里,却连名带姓带着官职称呼着他。
孙则缓缓叹了口气。
而远在两州的佑宁,对孙则那边发生的事情也十分清楚,她早知道孙则会往她这边派探子。如果不是她有心放出情报去,孙则的探子哪有那么容易写清楚两州都发生了什么。
京城那边往她这里派了那么多眼线,结果回禀的时候佑呈不还是不太清楚,还要跟她你来我往飙着演技试探一二吗?
要是孙则那边的探子那么容易就能把两州摸清,施瑾瑜会很伤心的,毕竟情报部门如今可是施瑾瑜在一手把控。
佑宁连京城放的眼线都交给了施瑾瑜,她手段不错,把两州打造得固若金汤。看看那什么紫微星的流言,孙则不就一丁点都不知道嘛。
这日京城的眼线又有情报送来,施瑾瑜看过以后才带著书信去找佑宁。
佑宁现在难得休息了一会儿,这天马上要入冬,她已经披上了厚重的衣服,窝在榻上在那边看话本小说。看到施瑾瑜进来,还拿话本小说打趣她:“你要不要看看这本?跟你家里的小说差不多的,还挺好看的。”
施瑾瑜红了红脸,饶是已经是老夫老妻了,但佑宁有时候说话口无遮掩的,再加上女官还在旁边。听到佑宁说的话,女官立马看向施瑾瑜,这让她更加羞赧。
“说什么呢。”她真是不知道佑宁是什么时候知道她看这类小说的,施瑾瑜也只是在闺中的时候看过几本,和公主成亲之后,再也没有瞧过。
佑宁朝着施瑾瑜招了招手,施瑾瑜把书信放在榻上摆着的茶几上,而后落座在她旁边。两人中间隔着茶几,佑宁看到书信把手中的话本放了下来,施瑾瑜瞥了一眼,那名字着实让她觉得有点微妙《穷书生路遇艳狐狸》。
“……”公主到底都在看些什么话本?
施瑾瑜盯着桌子上的话本定定出神,佑宁却已经看完了书信的内容。她忍不住笑了出来:“这是要把顾茹玥往祸国妖妃那名声上推?”
施瑾瑜这次收了神,但眼睛还是止不住往那本书上瞟,只是一边瞟着一边还回答着佑宁的问题:“是,最近京城总是有这种闲话,说是皇帝为了月妃不顾朝政……”
佑宁当然是看到了施瑾瑜的视线来,她含着笑拿正事逗她:“不用说也知道是那几个庶出弟弟搞的鬼,他们还是太急了。不如我们悄悄推波助澜,让那月妃再加点狐狸的色彩?”
施瑾瑜彻底收回了眼神,却看到佑宁双手搭在桌子上,整个人上半身前倾,撑着桌子往她这边倚,还压低了身子,仰面看着她:“瑾瑜,妾身说得可有道理吗?”她双眼上挑,早上女官描摹的眼线斜飞,那双杏眼,好似也变得如同狐狸一般。
施瑾瑜吞咽了一口口水,不得不说,公主此番模样,真像狐狸精。
女官知情识趣,已经无声告退,还顺手把门给关上了。
“施郎,这天渐渐冷了下来,让妾身暖暖你。”她声音是特地压低的,带着缱绻的味道,悄悄伸出一抹嫣红的舌尖来,让施瑾瑜不由自主红了脸庞。
“……”
这只狐狸!
第115章
到了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也是佑宁和施瑾瑜来到两州的第四年年初,京城那边的谣言已经传得越来越不像话了,甚至还有人觉得那月妃就是个狐狸精,来祸乱奉朝的。
佑呈重罚了几个流传此话的人,但这谣言依旧没收敛。
佑呈的本事还不足以面对这些事情,他经验没有这么足够,而且一碰到女主角的事情就开始自动降智了。
前世佑宁帮佑呈干了好几年,不像现在的佑宁,第一年后就选择带着施瑾瑜回到封邑,这一世佑呈自然没有那么顺风顺水。但是比起前世,佑呈也成长了很多,但再成长面对没经历过的事情更加会手忙脚乱。
他甚至年轻到不知道怎么去应对流言蜚语,没有人教导的情况下,更是满头乱包。
不过这一切倒是和远在两州的佑宁、施瑾瑜毫无关系,不仅和她们没关系,和两州的老百姓也没有关系。
他们只知道新的一年又来了,天上下点小雪,那都是瑞雪兆丰年。就算下得大点也不碍事,现在家家的房子都有了不少改观,也不是黄泥土混稻草墙了。官府有个砖窑,那里面出的砖头又便宜又好用,村里面也有人在砖窑里上班,每个人都说砖窑的砖头好。
等到有人尝了鲜先造了房,村里人去他们家看那砖头垒起来的房子……嚯,当真是气派,连村里那富户也没这般气派的。便一个个效仿起来,攒钱也给自己家改头换面。
还有河沿岸造起来不少厂子,还说有什么员工宿舍。那宿舍里面铺了地道,里面好像通了什么暖气,他们这些平头老百姓也整不明白,只听那些当官的说这是沼气池发的热,总之就是冬天不用烧炭也能暖和。
现在两州的厂子多,老百姓赚的钱也多,去厂子里做活还有免费的好屋子住。
不少佃户都跑去厂子里干活了,地都没人种。乡里乡间的庄主们着了急,但是他们哪能和厂子抢人?最后还是官府来人,说租他们的田,派了专门的人过来,统一种田,倒是比原来的佃户种得更好。
这年过得家家户户都舒服,连吃肉的次数都比以前多了。以前逢年过节也才割二两肉回来尝尝味道,如今两个多月就能吃一回肉。不过吃的大多是羊肉,不好好处理会有膻味。
这年下大家更是感恩长公主,没事啊就给家里长公主的长生牌上两炷香,就希望长公主长命百岁,好永远庇护他们。
这半年来还有不少从其他州府来的老百姓,跟他们本地人比起来各个瘦骨嶙峋,看着都可怜。就连往来商人还有说京城那边如今也是腥风血雨,尤其是说那皇帝宠爱的月妃其实是狐狸变得,真真听着都让人害怕。
就连安城的茶馆内,都时不时有人在那小声谈论:
“难怪曾经看上了长公主的狐狸皮子,我看呐,指不定心里多恨咱们长公主呢。”
“嗐,你要是这么说,那长公主岂不是危险了!”
“咱这两州天高皇帝远的,想来也不能拿长公主怎么样。若是当真、当真敢来对咱们长公主动手,我就、我就……”
“你待如何啊?”
“只要乡里照顾好我妻儿,我便为了长公主拼了!长公主给咱们一口饭吃,可不能对不起长公主!”
“唉,可惜长公主是女儿身,要不然哪里轮得到……”
“嘘!说什么呢,你不要命了啊!”
这些平头老百姓怕是想不到,他们谈论的长公主正和自己驸马,在他们楼上包间里坐着。
长公主取下了帷帽放在一边,开了春,天气渐渐暖和起来,身上穿得也薄了不少。施瑾瑜坐在她旁边,给她沏茶水。
这间茶馆实际上的拥有者就是施瑾瑜,也是非常重要的情报来源之一。这里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谈天说地中就有很多情报泄露出来。
同时这间茶馆还是一个对外输出的舆论话筒,茶馆里面说书的老先生每日说的话本内容都由施瑾瑜管辖下的机构负责提供,保证大家听到的都是长公主想让大家听到的。
今日讲得一出,就是翻版的《穆桂英挂帅》,还是长公主提供的点子。
那老先生说书的功力极好,抑扬顿挫说得大家如临其境,待到精彩地方老先生一拍惊堂木,说一句:“只待下回分解!”让听客们纷纷拍起手来说着“好”。
等到老先生下场,又空了一阵,过后又有一个面带面纱的女子坐在雅间里,弹起了古琴来。那曲音声声入耳,即便是不识音律的普通人家,也能听得如痴如醉。
自从两州取缔勾栏之后,听曲儿的地方就变少了。很多青楼女子还作良家妇,乐意嫁人的便找了心仪的男子结婚生子;不乐意再伺候男人的,也有工厂招女工;甚至于想抱着自己的古琴醉心于技艺的,官方也把她们招纳收做官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