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世禅 (山里不听宣)
- 类型:玄幻科幻
- 作者:山里不听宣
- 入库:04.10
不知这大梵天之中的佛,因何要陷入这轮回之苦。
孟婆不能一语道破玄机,只接着按惯例问他,希望可以投胎到什么人家?
那人怔怔地看向自己的心,恍然道,这颗心定是他找回的,只有他会对我这么好。
转而,那人又显得黯然,说道,可我带给他的只有连累,他本该是只逍遥恣意的狐狸,无所牵挂,实现抱负。
孟婆看着他,难道那只狐狸就是导致他于此间轮回的根源?
那人抬起头,难过说道,阿婆,我来世不想再牵连他,他最讨厌和尚,就让我当个和尚吧。
孟婆心想,你的佛心已然归位,你本来就该当个和尚。
因此,孟婆别有深意地说道:“这一世,你得放下那只狐狸了。他是你的执念,但是你不能有执念。”
那人不解,问她:“为什么我不能有执念?”
孟婆不告诉他,只说:“等转世后,你就明白了。”
第六次时,顶着这张面容过桥的,果然是个和尚。但是孟婆只消看他一眼,就知道是她当初想错了。
和尚福大命大,却居然为了那只狐狸而亡,即使他有了一颗斩断尘缘的佛心,还是没能放下执念。
孟婆还是问他,希望可以投胎到什么人家?
和尚默然片刻,反倒问孟婆,佛魔两立是谁定下的?是世俗吗?
孟婆不知当如何作答。
和尚叹息,道,这扰人的俗世不过是枷锁,来世我想清净独居山上。修行本是独身之事,何需人言纷扰。
孟婆把汤碗递给他,他接过碗,还是迟迟不喝。
孟婆问他,你这次又在迟疑什么?
他答,我在想,我是不是做错了,众生和一人之间,前者真的重于后者吗?
孟婆说,好孩子,把汤喝了吧,从此忘了这个疑问,不要执著于探究它。
第七次时,就是今日,僧人非但没有放下这个疑问,反而因此执念成魔,倒惹杀业。
孟婆看着自己手里的汤,有点怀疑自我了,她的汤,真的还有用吗?
“阿婆,我决定横渡忘川。”僧人道。
孟婆心疼地看着他,急切说道:“孩子,你可知道你是……”
话到嘴边,孟婆还是咽了下去,只是隐晦地说道:“这忘川河里的怨魂,每年都在眼巴巴地等你,只要你一下去,定然立刻就被万鬼啖食,那种痛苦,地狱十八重,加起来都不能与之相及。”
但是僧人心意已决,只是朝她颔首,说道:“阿婆,我曾在此六过奈何,如今是第七次,次次你待我如亲人,我明白你的仁心,但是这趟忘川我不得不渡。”
孟婆长长叹息。
僧人临走前,忽然问了孟婆一个问题:“阿婆总是提起的彼岸花,花叶究竟在哪一天能相见?”
阿婆叹声道:“花开一千年,花落一千年,待至第九次轮转时,也许他们能够彼此相见。”
僧人点头,道:“多谢阿婆解答。”
孟婆望着僧人,那道背影渐去渐远如月沉。
她放下早已凉透的孟婆汤,怅惘摇头。
作者有话说:
前面有一更,别漏掉喔。
120 121.两身动如参与商
那僧人终于踏入忘川了!!
不!那不是僧人!!
那可是佛!!!!
这世上没有任何佛下过地府!!!
只有他!!!
他怎么敢靠近忘川的??!!
他有无量功德!!!
他也有杀业!他竟然杀了人,和我们一样!!!
什么?!佛也会杀人?!!
别管那么多!只要啖食了他的魂魄,就能离开忘川了!!!!
快!!快去!!!
谁都别跟我抢!!!!
……
霎时间,整条忘川河都在沸腾。
河水奔泻而来,连奈何桥西的瀑布都倒流而上,形成千年罕见的景象,细看去,密密麻麻的虫蛇鼠犬、怨魂白骨都浮涌在其中,于洪峰里欣喜若狂地攒动着。
它们争先恐后,踩着、压着、推搡着,都想要先一步获利,连广阔的忘川河床此刻都显得狭窄拥挤。它们立着摞起来,高得如一座即将倾倒的巍峨巨山,又如一只长着七八个头的远古凶兽,嘶吼着驰突而去。
孟婆黄发骀背,苍老地站在奈何桥头,远远地望着这场面。
她看到一寸金光踏入忘川,几乎是刹那间,千万只干瘦的手从河里迫不及待地伸出来,将金光拖入晦暗混沌的忘川河底。
东西两头的蚊蝇鼠蟑、孽畜枯骨不断地卷着河水匆匆赶来,前赴后继,如饿狼般飞扑而上,一层层覆溺在金光乍现之处,只是吐息之间,那金光就被这忘川怨鬼给彻底淹没。
孟婆关切地望着河面,看到无尽骷髅蛇虫在血水里翻腾,河里冒着浓稠的泡泡,嘈嘈切切的碎语聚起来振聋发聩,那帮河底鬼魂孽畜好似在贪婪地拆吞着什么。
孟婆的心都吊了起来,金光湮没之处成了黑色漩涡,不知僧人的魂魄是否已然被撕扯成碎片,忘川河上摆渡的小丫头也停下扁舟,朝那幽深旋涡望去。
那旋涡仿佛是能吞天地玄黄的黑洞,深不见底,自古以来,有多少魂灵一旦掉进这忘川,就再也没爬出来过。
一时间,孟婆和小丫头都目不转睛地关注着那旋涡。
只见那河面翻滚片刻,忽然,佛光在河底向四面八方迸射开来,血浓成黑的河水被佛光照得透彻。
冥界忘川竟然不敢吞下这尊大佛,水波向外扩去,推开层层壮阔波澜。
僧人身沾忘川河水,魂魄却不堕忘川,无秽无垢,净如明月。
“你不超度我们,就休想逃离忘川!!”有怨鬼恶灵见状,不甘心地嘶喊着,河水沸涌,幽深旋涡越卷越大。
“只要我们还在这里,你永远别妄想横渡!!!”那些枯瘦的手伸着,不断向那寸佛光靠近,密密麻麻地将金光遮住。
“带我们……离开这忘川……!!”河底传来撕心裂肺的吼叫。
恶鬼们看到僧人的魂魄不仅没有堕进忘川,甚至连滴河水都不沾,愤怒至极,变幻出狂风暴雨,河流之上风雨大作、电闪雷鸣,雨水腥臭难闻,如同刀雨剑雨,劈头盖脸地朝僧人砸去。
“吃了他…吃了他……”
“……把他魂魄吃了!!就不用被困在这里了!!”
十八万孽畜怨魂向僧人逼近,声势震荡,巴不得立刻将他撕得粉碎,抢走功德,超生投胎,脱离忘川。
沸反盈天的叫嚣声中,僧人两膝盘起,呈结跏趺坐,正念摄心,六根寂静。
他手结契印,具七世无量功德,千瓣金灿莲花无风自开忘川之上,明耀如圣地须弥山,刹那间光照整个地府。
僧人两眼紧闭,以此为道场。
忘川河水顺着旋涡涌去,逐渐形成水轮,滚滚发烫,仿佛要将河水蒸干。怨鬼被烫得尖叫着四散,只见那水轮在高温中形成金轮,锋利无比。细看那千瓣金灿莲花,茎根处黑气缠绕,色如墨散,向花瓣尖处蔓延。
忘川万鬼惊觉不妙。
原来这不是佛,而是魔!
杀业如山高,执念似海深!
那金轮锋利如尖刀,能将河中诸恶绞杀,毫不留情,毫无怜悯!
孽畜怨魂逃窜不及,大量地魂飞魄散在金轮之下,惨叫声接连,令人无比震撼。
僧人念着法咒,冷漠如霜,晦暗如深,执念如狂。
他要横渡忘川!谁也休想拦他!
就在这凄厉怨恨的连声惨叫中,一道话音突然出现在他的脑海里,许是他本性里的善念。
那声音对他说:“你该渡人!不是杀人!”
他与那声音辩驳:“我要横渡忘川!”
那声音又道:“你该当这忘川的舟!你怎能有怨恨心?!”
他瞳中黑莲乍烁,轮转不止:“大爱无私,我又得到过什么?!”
那声音怒道:“你忘了你说过的石桥禅吗?!你连忘川里的怨鬼都渡不了,还想渡一个真正的魔?!”
僧人遽然睁眼,登时惊醒。
杀戮金轮戛然而止,徐徐地融化成水轮,流入忘川河中。
他无意识地低下头,望向水中的倒影。
倒影中的他,正如接引佛所言,握着骸骨磨成的念珠,披着鲜血染成的袈裟野,数百名冤孽债主皆死不瞑目地围绕在身边。
佛也是错,魔也是错。
僧人恍然望着忘川河面,这时才发现水中除了他的倒影,居然还有一轮月影。在地府里竟也有月亮,月色溶溶,依旧是那么明澈。
僧人寂静不语,抬起头望向远方,月亮明净地挂在天边,彼岸花在幽冥晦暗之处开成红海。
千江有水千江月。
月如佛禅,江如众生。明月照水,水映明月,纵使身陷地府,淹在忘川,于浑浊中所望到的,依旧是皎皎明月。
僧人阖上双目,黑莲消散,杀意逐渐止息。
那些孽畜怨鬼看到僧人再也不动了,他的魂魄如一尊透明佛像,寂静地结跏趺坐在忘川之中,半边金身湮没在河水之下。
孽畜怨鬼们面面相觑,讪讪不敢上前。
后来不知是谁先动了,他们才反应过来,争先恐后地扑到僧人魂魄上,饥肠辘辘地大口啖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