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暗恋的她终于分手了[GL] 完结+番外 (衣青箬)
“怎么样,很震撼吧?”闫霜笑着说。
阮渔点了点头,她深吸了一口气,看着前方的风景说,“我决定了,剧本就写一个跟路有关的故事。”
闫霜露出不出所料的表情,“我是在网上看到一张航拍照片,才动了心思。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这条路耗费巨资,修了好几年才修成。到了这里一看,实景比照片更令人惊叹。我找你的时候,就知道你会写这条路。”
阮渔笑了起来,“它就是一个故事。”
摄制组不知什么时候跟了上来,架起摄像机,将这一幕收入了镜头之中。
这里距离他们真正的目的地,也就是接下来一段时间要居住的山村已经不远,所以休息了一会儿,司机开车先走,一行人则徒步走了过去。
在车上时阮渔就觉得这一路上的花多得过分。现在自己走在路上,感受就更深刻了。荆棘、杂草、山林、田地……到处都是鲜花,铺天盖地,连绵不绝。就算是原本应该让人觉得柔嫩娇艳的花朵,开到这份上,自然就多了几分狂野。
还没到地方,阮渔已经先对生活在这里的人生出了好感。
转过一个弯道,他们终于看到了整个村子的全貌。村子四面环山,只有一条路通向外界。房屋建在朝西的山上,层层叠叠,鳞次栉比。房子都是新修的小楼,似乎没有统一的规划设计,完全按照各家主人的心思,修建得千奇百怪,看上去略有些凌乱,如同这一路上看到的那些花。
而在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植着山茶树。此时正是花开时节,一片片如云霞般的山茶花点缀在各色瓷砖之间,灼灼怒放。所以这个村子也就有了一个很美的名字,叫茶花村。
村口已经有人在等候,站在最中间的是个二十七八岁的年轻男性,带着一副黑框眼镜,穿着一身灰扑扑的衣服,袖口和裤腿都挽着,脚上踩了一双解放鞋,看上去随时都能下地的样子。只是气质与周围的人都不同,显得特别惹眼。
看见她们,便热情地迎了上来。
“郑书记,又来打扰了。”闫霜笑眯眯地打了个招呼,然后给两人做了介绍,“阮渔,这位是村支书,是个大学生村官,为了支援西部建设,在村子里一待就是好几年。郑书记,这位是我们业内著名的金牌编剧阮渔老师,我之前跟你说的那个剧本就是阮老师来写。她接下来要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寻找灵感。”
“欢迎欢迎!”郑书记跟两人握了手,又笑着对阮渔道,“阮老师的作品我们都看过,村里还有不少您的粉丝呢!要是知道您来,肯定高兴坏了。不过我们村里条件有限,还请阮老师多担待。”
“客气了,是我给你们添麻烦了才对。”阮渔说。
寒暄过后,郑书记就领着他们往村子里走,一边介绍给他们安排的住处,是一个老乡腾出来的房子。
这位老乡生了四个儿子,现在孩子们都大了,到了要娶妻生子的年纪,所以他咬咬牙,建了一个两层四合院。这院子没别的好处,就是大,每一面上下两层都是三室一厅的布局,总共有十八个房间,中间还有个一百平米左右的院子,十分宽敞。就是将来整个主创团队过来,都住得下。
虽然郑书记说得谦虚,但实际上这房子上下两层,装了马桶和热水器,墙贴瓷砖、地铺木板,现代化家具一应俱全,住起来完全不会有任何不方便。
阮渔对“新农村”这三个字,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将行李放好,郑书记又热情地邀请大家去村委吃饭。为了今天这顿饭,他们宰了一头肉牛,办公室门口的地上搭起了临时的简易灶台,架着大锅。新鲜的牛肉取下来,当场处理,煎炒炖煮炸,很快就成了一桌大餐。
这种大开大合的做菜方式,阮渔还是头一回见,新鲜了好一会儿。
更有趣的是,开饭之前郑书记去办公室里开广播,让村民们过来割肉。所以整个吃饭的过程,旁边一直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每一个经过的村民,都会用自以为不着痕迹,其实非常明显的视线偷偷打量他们。
等到一顿饭吃完,案板上就只剩下一副牛的骨头架子。大师傅将骨头剁了,放在大锅里熬汤,从现在熬到明天早上,就是一锅上好的高汤了,用来下面条最好。
才吃完晚饭,阮渔就已经开始期待明天的早餐了。
回房间洗了澡,阮渔才跟戚蓝开了视频,兴致勃勃地向她介绍自己这一日的所见所闻。
她以前也经常出门,但基本上不是在城里,就是在度假村之类开发得非常成熟的地方。这种截然不同的见闻,带给她的冲击自然不小,一整天脑海里各种灵感突突突往外冒。这种激动的心情,让她很想跟人分享一下,而戚蓝无疑是个最佳的人选。
说了一会儿,阮渔才意识到戚蓝有些沉默,不由停下来问,“怎么了?是不是我说得太多了,你不想听这些?”
“不是。”戚蓝注视着她,“我还是第一次见你这么高兴。”
喜形于色的样子,与平日里的沉静大相径庭。
戚蓝早就意识到,阮渔说是性子冷淡,不如说是身边没什么值得她激动的事。大部分的事她都不甚在意,自然也就能够保持平静。
虽然满心舍不得,但是果然让她出去是对的。
可在她这么高兴的时候,自己却不能在她身边一起分享这些心情,戚蓝心里又难免有些失落。
何况她自己这一整天都在想着阮渔,就连工作的时候都频频出神。但看阮渔的样子,离开自己,却是满心兴奋,根本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这种差距,也让戚蓝心里酸溜溜的。
只是这种种复杂的情绪,又怎么能跟阮渔言明?
第51章 想你
听到戚蓝的话, 阮渔微微一愣,也意识到自己确实很久没有过这样的体验了。
那种满腔兴奋, 迫不及待想做点什么的冲动。
阮渔是个很有规划的人,对于自己事业上的发展, 自然早就有了打算, 按部就班走到今日,也算是十分顺遂。但可能就是因为太顺利了, 反而逐渐少了激情。
她笔下的故事, 固然倾注了心血,花费了精力, 也会灵感勃发熬到深夜, 但一切都轻车熟路,尽在掌控。
对于一个作者而言,对作品有掌控力当然是好事,这样整个故事都会很好看, 起承转合, 每一个部分都饱满,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但于她自己而言,就不那么有趣了。
在今天之前, 阮渔一直觉得这是因为自己在创作上成熟了,现在才发现那只是因为从前写的东西都太熟悉,没有足够的新鲜感。
业内总有人批评她的作品没有内涵,阮渔以前不肯承认。但也许她心里其实早就已经意识到,以当时的创作状态, 转型去写比较严肃的题材,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所以当时她才会进入低潮期,甚至一度暂停写作。
但她其实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到底在哪里,更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只是后来认识了戚蓝,暂时把自己从那种状态里抽离出来而已。却没想到,峰回路转,解决问题的思路会以这种方式冒出来。
想明白了这个关窍,阮渔整个人都轻松起来。因为光顾着自己满心的灵感,竟也没有注意到戚蓝那点细微的异样,笑着说,“确实很久没有这种迫切想写点什么的感觉了。”
“那你是不是要先记下来?”戚蓝回过神来,连忙道,“好不容易有了灵感,别回头再忘了。”
她可知道那种东西明明就在脑子里,却偏偏怎么都想不起来的感觉有多恼人。不要紧的事,想不起来就算了,但阮渔是靠灵感维生的,当然不能耽误。
阮渔满脑子的念头,也确实需要整理一下,因此并没有推辞,又说了几句话,才挂断了视频。
这一忙就到了深夜。
等关上电脑,躺到陌生的床铺上,注意力彻底从那些在脑海里飘的灵感上转开,阮渔却突然有些睡不着。
其实奔波一天,已经很累了,也说不上来心里存了什么事,但就是莫名的躁得慌,在床上翻来覆去半天,最后还是拿起了手机。某信的图标上一个红色的1,醒目地亮着。阮渔点进去,是戚蓝发来的消息。
蓝可爱:别写到太晚,早点休息,么么哒~
阮渔先笑了一下,然后才突然意识到自己今晚的状态为什么不对劲。
因为身边少了一个人。
阮渔跟戚蓝在一起也有大半年的时间了,几乎可以说得上是朝夕不离。而戚蓝对她是真的好,事无巨细,体贴入微。这种存在感平时很难察觉,但少了一个人,立刻就变得明显了。
决定接这份工作的时候,阮渔以为自己还能跟过去一样潇洒,当时戚蓝表现得那般恋恋不舍,她心里还笑话对方像小孩子一样——虽然这也是她的可爱之处。现在轮到自己,就觉得没那么好过了。
意识到这一点,仿佛心里突然空了一块,那种寂寞的滋味一下子涌了上来。
夜已经很深了,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能听见白日里难以察觉的各种细微声响。阮渔坐了起来,靠在床头。房间里的窗帘是往顶上卷的那种,只拉了半扇,明亮的月光透过下半窗户照进来,映得床尾亮堂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