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赵和平的目光放空了一瞬,“所有人都在说三千万不够。而且不管多少钱,做出来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跟我说不要浪费钱……”
如果乔御提交上来的蓝皮书,是一堆没什么价值的垃圾话就好了。
这样,赵和平也不必这么纠结。
他在乔御给出的可能里,看见了一丝希望。微弱,又不确定。
别说三千万了,三十亿的项目,赵和平都批过,但是这次的情况却格外复杂。
首先国家项目基金还没有批给靶向药的先例。其次,就算像乔御蓝皮书里写的,研究出靶向药,国内也未必有批量生产的能力,到时候专利算谁的,要怎么挣钱,又是件麻烦事。
最后,并非赵和平妄自菲薄,而是在生物技术领域,要赶上欧美,起码还有三四十年差距。
秦敏慧规规矩矩站在一边,一院之长,在赵和平面前乖的像是学生一样。
“那……您是什么想法?”
赵和平面带愁思:“今年三月,花旗国加收了靶向药的关税。吉非替尼涨到了600元一片,有市无价。美罗华三万一瓶,患者一个月要用2瓶。如今两国正在打毛衣战,万一有天靶向药上了禁止出口名单,我们国家的癌症患者怎么办?又不是所有药都有印度仿药。”
秦敏慧下意识地回答:“可是乔御也未必能做出靶向药啊……”
赵和平没有回答这话,而是道:“带我看看基因实验室。”
秦敏慧赶紧联系上吴主任,一起去基因实验室参观。
他们到的时候,乔御和谭子睿都不在,只有两三位科研员正在记录数据。
在看到秦院长的时候,周才捷一惊,道:“院长,您怎么来了!”
秦院长道:“带赵院士来参观一下。不用管我,你们继续。”
周才捷看了眼赵和平,觉得这人长得有些眼熟,但是因为有些紧张,半天没想起这人是谁。只好低下头继续干自己的事情。
好在,基因实验室一共12个小实验室,赵和平只在这里呆了一会。
“设备挺全的,花了不少钱吧。”
“加上装修和药品,差不多一个亿。主要是设备花钱。”
“我听说是为了留住本土学者,和引进海外学者建的。难得看到你这么有魄力的时候。”
说起这个,秦敏慧未免有些讪讪。
毕竟当初若不是叶勤学权利要求,基因实验室到现在也没个影呢。
“乔御平时有什么爱好吗?”赵和平突然问。
秦敏慧:“我和乔教授不是很熟。但是乔教授还是学生的时候,听说天天早上六点起床,同寝室有人睡的浅,还特地找过宿管投诉。”
“然后呢?”
秦敏慧不得不努力回想起听过的一些见闻:“说是每天都能看见他在图书馆。数学院的教授们很喜欢他。教过他的老师也说他通透,刻苦……”
赵和平缓缓点头。
在参观完实验室后,他不顾秦院长的挽留,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燕大。
一直在做实验的周才捷猛的抬头,然后反手给了自己一耳光。
刚才来实验室的,他妈的不正是赵老吗!
赵老的功绩很多。
最著名的,是03年率领科研团队,研究出了非典疫苗*。
*
赵和平回到了自己家,洗洗睡。
第二天,他照例去开会。
昨天,乔御的课题已经被否决过了,然而这次,赵和平却又一次把它摆上案头。
“各位同僚,听我一言。”
“我们总说,华国的生物科技,比起国外有差距。华国的科研界比起国外有差距。”
“差距在哪?是因为我们拿不出钱吗?GDP总量全世界第二的泱泱大国,真的拿不出钱吗?”
“差距在人才上。”
“外国人从一个多世纪前,就开始建立现代科研体系。”
“我们被洋枪洋炮轰开大门后,才被动接受了西方的科研模式。从起步到现在,也才不到百年。所以,现在赶不上西方国家,是很正常的。”
“但是如果想迎头赶上,那一定不能忽视对科学家的培养。”
“怎么培养?那只能拿实验去喂,拿钱去堆。”
如果说培养科研员不要钱,那简直就是最大的笑话。
“因此,我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希望诸位再审视一下这份申请。”
“你们觉得不能批,是因为三千万肯定做不出靶向药,我学的生物,比你们清楚,光三千万,肯定是在打水漂。三千万的经费,能做到什么地步,后续能不能成功,都是一个未知数。”
赵和平坐在最上方,声音铿锵有力:“但哪怕是打水漂,我相信这水漂也不会打的毫无意义。即使是花十亿,只要能培养一个世界顶级的科学家。我也觉得,值!”
作者有话要说:*现实世界里,03年的非典并没有研究出疫苗。
第181章
李华毕业于天海七中, 曾经是长宁省的理科高考状元。
他本可以保研,但因想去国外留学,毅然拒绝了机会。
又因为发现留学太贵负担不起, 只好回来考研, 打算攒点钱再去国外……
成年人的世界,总是这么残酷呢。
今年,他考了母校燕大的研究生。
让李华感到惊喜的是,入学没多久,就传来乔御从国外回来的消息。
在乔御从7中毕业的第五年,天海7中已经成了能和1中、3中媲美的天海教育界三巨头。
7中每个学子,都是听着乔御的故事长大的!
李华的梦想, 不过是偶尔在学校能偶遇乔御。没想到, 竟然直接变成了乔御的研究生。
他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今天, 是李华向乔御报告的第一天。
李华把头发梳成大人模样, 换上了从秀水街淘来的价值200的椰子鞋,兴高采烈地推开了办公室的门。
也不知道乔学长会不会记得我~
一定记得吧~要不然~怎么会把他从王教授的手里要过来~
李华的声音中气十足:“乔教授,您好,我是李华!”
乔御抬起头, 看了他一眼,顺手拿起公章在申请表上盖了一下。
“来的正好,去学校财务部替我领一下钱。”
国家项目通过了。
按照国际惯例,是由专门的财政拨款打到学校, 再由相关人员去学校财务部领钱。
在十几年前, 这笔钱经常被各级领导雁过拔毛,最终到项目组手上的,能有八成就算不错了。
不过现在干啥都有银行流水明细,全程电子联网, 想作奸犯科成本也大大提高。乔御倒是不担心被克扣军饷……除非领导官帽子不要了。
李华没想到一来就接到了如此重要的任务,表情立刻严肃起来:“好的,老板。领多少?”
乔御:“三千万。”
李华的手,微微颤抖:“这……让我去不太好吧?”
乔御放下了笔,笑着说:“出息呢?以后还要领几个亿呢,不用想太多,让你去,就去吧。”
-
知道乔御真的要到了三千万,谭子睿高兴了两分钟,又陷入了惆怅:“三千万听上去挺多的……但是省着点花,最多也就用一年。”
乔御倒不是很介意:“没钱继续申请就行了,三千万至少能做出一些成果了。有论文,也好继续要钱。”
谭子睿戳着碗里的饭:“我还在康桥大学的时候,别说三千万了,做实验要个六千万也不在话下。”
学校二食堂里人来人往。
此时正值饭点,餐厅内座无虚席,唯独乔御和谭子睿旁边的位置依然空着。
大概这就是大佬的气场吧。
乔御面无表情地回答:“但是这里不是康桥大学。”
谭子睿掏出一张餐巾纸,开始和乔御算账:“我问了一下,除了国家项目基金。我们还可以申请海外人才基金、高新技术项目基金、高校自主创新基金、915计划项目基金……”
谭子睿的笔,在纸上动的飞快,眼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样的话,除了这三千万,我俩加起来起码还能申请个一千二百万。”
他抬头,发现乔御正用肃然起敬地目光看着他。
谭子睿皱眉:“你这是什么眼神?”
“挺意外的,没想到你这么,”乔御想了想,找出来一个形容词,“勤俭持家。”
这就是中年人夫吗,爱了爱了。
“小时候穷怕了。”谭子睿道。
其实能移民去纽约,倒也没有特别穷。就是国外物价太高,他父母又找不到很体面的工作。生活质量下降的厉害。
他突然想起一件事,“对了,你之前跟我说的基因实验室扩张,找到了人了吗?”
乔御检阅了谭教授的班底,得出结论:这批人不行。
于是说改天重新招点。
“我提交蓝皮书的时候,顺便提交了申请。”乔御慢条斯理地说着,“希望能由科技部牵头,让国内这一领域的学者来基因实验室工作……”
这就相当于工作借调。
燕大负责包吃包住包工资,被借调来的学者,就负责给乔御打工。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来燕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