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完结+番外 (七流)


  CRISPR/Cas9系统是国际上的新技术,留过学回来的好处就变得很明显了。很多国内教授都还不知道怎么用呢,留学三人组已经熟练的设计起实验。
  哪怕是乔御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人的思路的确充满局限性。
  谭子睿注重基础喜欢稳扎稳打,喻寒溪思维活跃敢于剑走偏锋,虽然争执依旧偶有发生,但总的来说,不算什么大问题。
  这种争执并非是为了谁发论文、谁要钱而争执,而是为了让实验如何进一步推进而争执。落败的人并不会放在心上。
  在操作方面,经过系统训练的乔御简直无可挑剔,在一众研究生的成功率还在百分之二十左右徘徊的时候,乔御做基因切除转录,成功率稳定维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如果是让外国实验室的科研员来,这个成功率应该有七成。
  说实话,这个失败率挺浪费钱,但是却是无可奈何的浪费。
  不把这批熟练工培育出来,难道要让乔御自己闷头天天在实验室切基因段?
  好在在经过一周多的训练后,科研狗们的成功率稳定在了五成上下。
  李华这几天,和一众研究生基本住在实验室。每天重复训练,做实验做的都快吐了,回家更是倒头就睡,累得不行。
  一段时间下来,基因实验室的科研狗们形容憔悴,互相透过防护服,都能闻到对方身上的馊味。
  不过他们的精神头却都非常不错。
  做科研,尤其是底层的科研员,其实都是非常穷困的。以他们的学历,出去随便找个工作,恐怕都比呆在实验室里挣钱。
  哪怕是在欧美那种待遇相对较高的环境,成为科研员的性价比,也是很低的。
  但他们依然愿意呆在实验室,或多或少,都有对未来的期盼。
  希望能在残酷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希望未来能做出惊人的成果,希望自己对这个世界有所贡献……
  老实说,这些普通研究生,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最后做的是什么实验,而自己又是生产线上的哪一环,不过光是“能学到东西”这件事本身,就让人充满了力量。
  在成功率提高到一定阶段后,整个实验室的人马被正式分成了五组,一位教授带一组,分别寻找不同肿瘤造成的癌症特异点。
  这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脑力活。
  几个生物学的教授,聚在一起,拿着山那么高的草稿本,闷头开始进行纯理论计算。
  乔御习惯用数学的方法计算,但是其他人也有用物理、化学的方法计算。
  武大赵志锐教授的优势,终于在这种时候显露了出来。
  他本科和研究生都是物理,读博的时候,人类基因组计划正风靡全世界,赵志锐听说生物出来好就业,于是稀里糊涂转了行。
  男怕入错行,赵教授还以为一辈子都用不上学了六年的大物了。
  没想到如今,他反而成了所有小组里进度最快的那个。
  而谭子睿却因为数学不好,变成了计算最慢的那个。
  他一向心气高,好久没有受此挫败,眼看其他人都开始第二阶段实验了,自己下巴上冒出了一片红彤彤的压力痘。
  压力对中年人来说,是最要不得的。不仅容易长痘,还会影响内分泌,导致英年早秃。
  谭教授为了释放压力,只好把压力转加给手底下的研究生。
  在他手底下的科研狗,最近做实验都变的战战兢兢起来,生怕一不注意就要被冷嘲热讽。
  乔御陆陆续续花了一个多月,才算完自己这组的数据。
  他对谭教授道:“你的也拿我算一下。”
  谭子睿梗着脖子,十分硬气地回答:“不用。我自己可以。”
  大有宁折不弯的感觉。
  乔御叹了口气:“人有不擅长的方面很正常,现在实验室一天烧几十万,耽搁不起。不要任性。”
  谭子睿盯着乔御两秒,突然起身,甩下笔跑了。
  大半夜的,喻寒溪正在厕所思考人生,骤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片刻后,隔壁包间传来了几声呜呜咽咽。
  听声音好像还是康桥大学的凯文·谭。
  卧槽?什么情况。
  喻寒溪本来都打算出去了,只好缓缓停下脚步,继续思考人生。
  免得尴尬。
  他情商低不假,很多时候还恃才傲物肆意妄为,但是并不是个智障。
  喻教授因为腿麻,在小小的厕所隔间内,已经打完了一套广播体操。
  隔壁啜泣了半天,声音终于缓缓变小。
  然后,喻寒溪听到了一声金属碰撞的声音,伴随着谭副主任愤怒地咆哮:“谁他妈又用完纸没放新的!”
  喻寒溪犹豫片刻,从门缝底下递过去一包餐巾纸。
  “要不?”
  谭子睿:“……嗝。”
  气氛一度十分尴尬。


第184章
  燕大, 生科院实验大楼。
  大楼六楼的神秘实验室,已经成了近日来燕大学子们热议的对象。
  明明都在同一栋楼,但是横在5-6层楼梯上那上锁的玻璃门, 却让基因实验室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透过那层玻璃, 能看到一个金属的挂牌, 金底红字, 写了“国家重点项目”六个字, 下面是华国科技委的公章。
  旁边张贴着实验室负责人名单。
  项目负责人:乔御
  实验室主任:乔御 / 谭子睿
  但最让这些研究生激动的, 还是一份红色的、定期更换光荣榜。
  果不其然, 周一来看的时候,光荣榜上的名字又换了。
  “恭喜戚少鹏教授论文《miRNA调节前列腺癌的细胞外囊泡分泌》发表于2018.11期《Science Advances》上。”
  燕大大三某学生发自内心感叹道:“太强了吧, 怎么每周都有新论文!学校官网都要被刷屏了。”
  学校有论文发表在国外大期刊上,通常都会放在官网上表扬。
  “《科学新进展》是《科学》的子刊啊。如果能让我在毕业前发一篇《科学新进展》, 我愿意单身到三十岁!”
  “我就不一样了, 我不想发论文, 我只想进乔御的实验室……”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要是能跟着在CNS上沾沾光, 后半辈子就不用愁了。
  也不怪这些学生一幅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天天对着玻璃流哈喇子。
  毕竟就算是top2大学,全国一年也能录取7000人。
  但SCI一区的论文, 全国一年不知道能不能找出2000篇……细分到生物领域的话,这个数量就更少了。
  就在一群学生们围观的时候, 一位靓仔恰好路过。
  基因实验的底层科研狗李华咳嗽了两声:“麻烦让让, 我刷卡。”
  旁边的人纷纷让开路, 李华掏出门禁卡,在感应器上那么一刷,厚厚的玻璃门应声而开。
  他顶着一群人艳羡的目光, 从楼梯步入六楼,转个弯,不见踪影。
  背靠大树好乘凉,哪怕李华只是底层科研狗,也是普通学生高攀不起的存在了。
  毕竟他还有另外一重身份,那就是乔御教授的第一代亲传弟子!按年龄,还能被另一位弟子叫声“大师兄”。
  呵,当初他从王临海手底下被发配到了乔御手底下,一起考研的塑料研友可是假惺惺地安慰了好久。
  李华还记得对方深夜发来的微信:“虽然乔教授刚从海外回来,没什么资源,但是乔教授这么年轻,在他手底下工作,一定能学到东西的!”
  表面上看是安慰,仔细一品,字里行间都是幸灾乐祸。
  毕竟在人们通常的认识中,教授要到35岁以后,才开始从别人的打工仔变成老板。
  新上任的教授,主要任务还是给本科生改试卷。
  对方考的是国外高校的研,听说已经被常青藤名校录取,也怪不得如此嘲讽。
  李华不知想起什么,本来都打算换衣服进实验室了,转身走到光荣榜前,拍了一张照。
  他打开了研友的微信,上一条消息,还停留在一个月前。
  李华给他发了一张照片,他们实验室有篇论文发表在了《Nature Genetics》上,而李华作为三作,在期刊的角落占据了一席之地。
  那之后,朋友就再也没回过他。
  李华把刚拍的照片发给了研友,在聊天框里输入:哎,好烦,又发了一篇SCI一区论文。有几家报社都在联系我们主任,想采访基因实验室了,真是有完没完。
  研友:……
  李华继续道:对了,你在国外生活咋样?
  可惜,这条消息没能送达。对话框的旁边出现了一个红色的感叹号。
  “现在的年轻人,心态真是脆弱呢。”
  李华关上手机,昂首挺胸地走了,脸上充满了狐假虎威的骄傲。
  *
  乔御视察了今天的工作,对着银行卡上的余额开始沉思。
  “好像,这个月过去,又要开始缺钱了……”
  此时,距离实验开展已经过了三个月。
  天气逐渐转凉,行走在学校内的同学们已经穿上了两件毛衣。
  充裕的资金,加上一流的头脑。
  基因实验室的进度一路高歌猛进,可谓成绩斐然。
  因为在相关领域发的论文太多,《细胞·遗传》的编辑部甚至发来了邀请,希望乔御就基因定点治疗撰写一篇综述。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