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日,西席在简牍中随口提起,皇孙性情平和纯真,不善矫饰,今日扯了句慌,耳后红了一片。
那时,她于疲惫之中,还觉温暖,以为小皇孙可爱。
“目下局势,以稳为上,太后猜忌任性,朕若与谢相太近,她必有大动。”刘藻还在一本正经地胡扯,偏生扯得句句在理,若不是看到她耳后红了,谢漪兴许就信了。
刘藻说完了,眼巴巴地望着谢漪,道:“卿休动怒,都是说来蒙蔽太后之用,并非朕的真心话。”
她说完了,眼巴巴地望着谢漪。谢漪忽然不知该说什么,朝中摸爬滚打了半生,她本该十分善于应对谎话。可今日不知为何,她却不知该如何应付陛下。
刘藻至今都不知,她的人生,是谢漪为她谋划的。连她开蒙用《诗经》,都是她定下的。她对她的了解,远超她的想象。只是她从来不说罢了。
从前是不能说,眼下是不便说,将来情形大定后,更是不必说,提起倒像是向皇帝邀功了。
可谢漪做了这么多,从不是为得刘藻回报的。
门忽被叩响,门外婢子小心唤道:“君侯。”
谢漪松了口气 ,道:“进来。”
门被推开,一婢子捧着一袭披风,走入门来。这是谢漪回府之时吩咐,陛下衣衫单薄,她恐她受凉,令人去取了身披风来。披风是今岁新制,她尚未上过身,来与陛下用,也不失礼。
谢漪接过披风,抖开,亲自为刘藻披上。刘藻手足无措,愣愣地呆立。她长个了,拔高许多,竟比谢漪还高了少许。她一垂眸,便可见谢漪的唇,湿润且嫣红。她们靠得这样近,她只需微微倾身便能碰到。刘藻吞了吞唾液,用尽了全部的定力,都未能克制。
谢相是什么味道的?必是格外香甜可口。她忍不住微微朝前倾身,靠近了一些。谢相身上的香气,一如既往的熟悉,此时却如迷药一般,使得刘藻沉浸其中。她情不自禁地靠近,她的鼻尖,即将触到谢漪的额头时,披风系好了,谢漪退了开去。
刘藻顿觉心中空落落的。
“时候不早,陛下当回宫了。”谢漪说道。竟一句也未提宣室殿中那句“除之而后快”。刘藻一愣,当即反应过来,谢相并不信她,她是在下逐客令。
绮思瞬息间消散,刘藻慌道:“谢相。”
谢漪坚决道:“陛下请回。”
她不信她。她还是以为她想杀她。刘藻惊惶,她一下拉住了谢漪的手,道:“你、你不信我?”
“陛下之言,句句有理,臣自是信的。”谢漪被她抓住了手,试图将手抽出。
刘藻却握得更紧了,谢漪的目光顿时冷了下来,刘藻更觉慌张,她不知如何是好,更不肯将手放开,无措之下,哀求地唤了一声:“姑母。”
一声姑母,使得谢漪身子一僵,刘藻捉住了时机,轻声道:“姑母,你且信我一回。”她努力克制了,可话语却不由自主地到了嘴边,“你在我心中,是不同的。”
她说罢,伸开双臂,试探着欲抱谢漪。
她称她姑母,愿做一小辈,以此来打消谢相的心防。谢漪被她抱紧,耳边小皇帝又唤了她姑母,她仿佛在剖开自己的心,努力将话说得真诚:“你是姑母,于我而言,是不同的。我知道,我在你心中,也是不同的。”
两句不同,终于使得谢漪松懈,将身子软化,靠在刘藻肩上。
刘藻揽住她,心瞬间就满了。
可惜谢相的脆弱,只是短短数息。不过片刻,她便轻轻推开了刘藻,道:“陛下去见过老夫人,再回宫。”
仍是催促她走,但语气已是软了下来。
刘藻依依不舍,谢漪对她笑了一下,笑意很淡,却很暖:“去。”
刘藻再是不舍,也知眼下不宜再多留,她点了点头,忍不住又说了一句:“卿信朕。”
谢漪既未说信,也未说不信,只将她送到门边,又唤来一侍婢,领她去见老夫人。
算起来,自上回见过外祖母,刘藻已有大半年未来过相府。她至小院,院中无人。秋日肃杀,老人家畏寒,又是夜幕降临,自是留在房中,并不轻易外出。
刘藻走入门去。
老夫人见她乍然驾临,也是一惊,忙起身,拉着她的手,问道:“你怎么来了?”
刘藻说不清眼下是何心情,既欢喜于抱到谢相了,也见了谢相温柔脆弱的一面,又忧伤她抱她,是借着小辈的名分。
“孙儿有事与谢相商议,故来了相府。”刘藻答道,扶着老夫人,让她到榻上坐下。
她留不了多久,再迟宫门该闭上了。
“我来看一看外祖母,就要回去。”
老人家很是通情达理,点头道:“你忙,便不必特来看我。我在此处,过得很好,谢相待我与家中长者无异,衣着吃食,皆从未短缺。”
刘藻笑了一下,眼中浮现暖意。
外祖母斟酌了片刻,道:“听闻你在朝中频频举动,已握了些权柄了。”
刘藻并不瞒她,点了点头:“是。过了这几日,帝党还会壮大。”皇夫一事,已要告终。她已与太后谈好,太后会腾出一些官位,来安置她的人。
外祖母显出欣慰的神色,握住了她的手,连连称好。她站起身,送刘藻出门。外头秋风萧索,刘藻自不愿使老人家劳累受寒,忙道:“不必送了,待来日,朝局再好些,我便亲来接您入宫。”
老人家笑了笑,眼角皆是慈祥的皱纹:“好。”说完,看了看刘藻的神色,不经意般道:“谢相说来,也是历经三朝,又拥立你有功,虽爱权势,把持朝政,但也不曾有什么贪枉之事。若有朝一日,还政与你,你当宽容一些,不可追究过甚。”
刘藻不解,不知外祖母为何会为谢相说话。谢相将她扣押府中,用以辖制她,外祖母当十分怨愤才是,怎会反过来,为她说话?
但她分毫未将疑惑显露,乖顺地笑道:“听您的。”
老人家这才拍拍她的手,让她快回宫去。
第39章
刘藻回到宫中,将自相府穿来的披风好生收好。隔日又借着还衣之名,召见了谢漪一回。谢漪取了披风,便退下了。
刘藻有心与她多说些话,奈何谢漪似无心与她多语,且她眼下又忙,只得暂且作罢。
她与太后商议,将把持在梁集手中的大司农,腾了出来,让与皇帝。刘藻需指派一人,接任大司农之位。
她手下总共也没几个卒子,能顶大用者,更是少之又少,不免问策李闻。李闻亦是三朝老臣,武帝时就已居右扶风之位,与他交好者,自不在少数,斟酌着与皇帝谏了几人。
刘藻自寻思过,方方面面地考量过,又与李闻几人商议了,在三日后的大朝上,将新大司农定了下来。
大司农掌天下财货,下辖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单单一个大司农之位定下,还不算将大权皆收到手中,刘藻还得看着,将五令丞全收服。
下了朝,小皇帝率先离去,待陛下离殿,殿中大臣方鱼贯而出。
秋意浓,寒风肃杀,谢漪走在最前,身旁有两名大臣跟着,梁集落后两步,待迈下玉阶,至空旷处,他方稍稍加快了步子,到谢漪身旁,道:“陛下能使唤之人,可是越来越多了,谢太傅竟也不急?”
丞相是官位,太傅是加衔,二者皆尊贵。自谢漪拜太傅后,也有人改口称太傅的。
谢漪见是他,也与了他些颜面,停下脚步,道:“凤毛麟角,少之又少,何惧之有?”
梁集看了看她,似是看她是当真不急,还是别有用心。可谢漪哪里这般轻易就能让他瞧出来,梁集顿了顿,迈开缓慢地步子,一面走,一面道:“说来也怪,陛下每行一事,看来皆困难重重,可到头来,却又总能让她办成了。”
便拿此番皇夫之事来说,皇帝以皇夫之位要挟,谢相摆出要将门下子侄推上此位之意。因二人一齐相逼,他才让了步。
他原以为,即便他让了大司农出来,陛下得了好处,不立皇夫了,谢漪这里又岂能这般易与?她若必要令皇帝择婿,皇帝要拒,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二人必有一争。谁知今日朝上,她竟一言未发,由着皇帝得了好处,将此事了结。
梁集到底敏锐,见此便觉不对,来与谢漪处试探,她可是私下与皇帝达成了什么交易,又或干脆这二人已经联手,要将他与太后挤出朝堂。
谢漪云淡风轻,随口敷衍:“陛下要做什么,太后尚且不能坦然制之,梁车骑来问我,我却不知说什么。”
说着话,便走远了。
谢漪如此泰然,倒使得梁集觉得自己多心了。
梁集已然生疑,刘藻自是更加怀疑。尤其那日外祖母那番言语,使她倍生疑虑。且正如梁集所言,她欲行之事,谢相皆未阻挠,又或阻挠,却不如何执着,到头来皆使她入了愿。
刘藻这般一想,心中便隐隐发烫。她与梁集不同,梁集疑心她二人联手,也只疑心而已,但她却知,她与谢相从未提过一同对付太后之事。就是这样,谢相依然有意无意地帮了她一回又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