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歌将人送到门前的小路上,荀飞光分别前道:“我今天打了几只野禽,你待会拿回去尝尝。”
沈歌这才发现挨着厨房的地方放了几只灰毛大鸟,那几只鸟的脚与翅膀被绳子结结实实地绑了起来,见人走近还扑棱了几下。
沈歌忙拒绝,“我一个人如何吃得了这么多?荀大人您还是拿回去吧?”
荀飞光眼里带了笑意,“就许你给我送牛肉,不许我礼尚往来?”
话说到了这份上,沈歌不好拒绝,“那便多谢荀大人了。”
荀飞光挥挥手示意他不必再送,自己悠然地离开了。
荀飞光留下的几只鸟只只都超过两斤,沈歌走过去掂了一下,以他的身板,要一个人杀鸟放血绝对做不了,只好等蛮子来了再说。
沈歌将鸟关到冲凉房,草草吃完午饭,拿了书出来温习。马上便要开学,他这个新出炉的夫子也得准备好。
村人对沈歌这个秀才公心里多少存了点敬畏,上学这些事竟没一个人过来找他,全找沈鸿发去了。
在村人眼里,沈鸿发既是村长,又是沈歌的大伯,找他最合适不过。
两天之内,沈鸿发打发儿子沈安康陆陆续续地将村人交的束脩全送了过来。
每户送束脩的人家都送了一篮子东西,篮子里几乎全放了一刀用红纸包着的猪肉,除此之外,篮子里还盛有粗布、鸡蛋、白米、蔬果等物,各家送的都不一样,但都满满当当地塞满一篮。
沈歌翻了一下,惊讶道:“怎么送了这么多东西?”
沈安康道:“先头送的那几个都送了一篮子,后面的也按这个法子跟着送。”
“这也太多了,多费银钱?”沈歌想了想,“其他东西我收下了,大哥你帮我把肉给大家退回去罢?”
“这如何使得?”沈安康说什么也不同意,他长子沈丰年和次子沈润土都在学堂内,这些篮子中也有他家的两个。
沈安康略有些激动地说道:“这都是村人的心意,何况束脩本就该有肉,现在不是冬天,没有腊肉可送,送条鲜肉全礼,哪能又退回去?”
沈歌没想到自己这提议会遭到堂兄的强烈反对,只好收下,捡出其中几个篮子递给沈安康,“我这边吃不了这么多,大哥你拿几篮回家吃。”
“不成不成,这是学礼,吃了我们得折寿!歌儿你自己吃便是,要是吃不完就腊起来,我让你嫂子过来给你打下手。”
沈歌让他把篮子带一些回去不成,只好说:“这倒不必,你们忙。”
沈歌一共收到四十八个篮子,过来读书的孩童比他想象的要少得多,其他人可能还在观望。
沈歌也不在意,他第一次教学生没经验,少一点也好,比较好兼顾。
开学前沈歌和蛮子两个人把这四十八刀肉一起腊上。沈歌怕天热肉会坏,特地切成一指那么厚,用辣椒粉,盐巴,酒和各种香料先腌了一晚,第二天扛出去挂在晾衣杆上暴晒,晚上收回来又放在调料里腌制。
如此四五天,肉早已腌入味,晒得虽不太干,但极漂亮,肥肉部分都晒成了半透明的颜色,因肉切得极薄,还微微卷曲着。
与此同时,学堂也开了。学童们不知是得到过家人的指示,还是本身对村里的秀才公有种天然的敬畏感,一个两个极乖极好教。
沈歌完全用不着管纪律,也用不着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几乎只用管讲课便成。
村人们也极激动,家里的孩子几乎一天一个样,举止有礼起来不说,还学会了写字算术,学的好的学生出去买点东西算得比大人还快。
时间一晃便过了三个多月,八月的天气慢慢变冷,晚风也凉了起来。
临近九月,此时田里的水稻收了,地里只剩一些蔬菜,村人的农活一下少了许多,最重要的活计就是上山捡柴准备过冬。
沈歌沿袭现代的放假制度,基本每过六天就放孩童们休息一天。
这天他正在休息,牛婶找上门来。
牛婶忙得脚不沾地,沈歌每天都跟蛮子在一起,有什么事也让蛮子传达,倒不怎么经常见着她。
见牛婶喜气洋洋地过来,沈歌忙招呼她,“牛婶,可用过午饭了?”
牛婶快人快语,“我吃过了,秀才公你别忙。我这次来是想请你帮忙。”
“嗯?什么事?”
“嗳,我家老大牛犊子不是定了隔壁村的张家吗?后天就是正日子,婶子想请你帮忙迎个亲,成不?”
“早上?”
牛婶忙摆手,“可不敢耽搁娃娃们读书,你下了学过来吃午饭,吃了午饭我们再一起去迎亲?”
牛婶的儿子牛奔也在学堂里,她对沈歌的时间安排很清楚。
沈歌看着她那张殷切的脸,笑道:“没问题,我下了学就赶过去。恭喜牛犊子大哥觅得佳媳。”
牛婶喜得脸上的线条全都舒展开来了,“哎,承你吉言!还有对联的事,婶子今晚就让蛮子把红纸带过来?”
村里婚姻嫁娶都会来托沈歌写对联,沈歌从没拒绝过,他闻言笑了笑:“成,您跟我说说要写几对?”
“写三对。我家大门口一对,牛犊子新房门口一对,亲家那里一对。”
沈歌笑:“我晓得了,晚上写好让蛮子带回去给您。”
“哎,那我先回去了,这就去准备红纸。”
牛婶喜气洋洋地走出沈歌的家,迈上田埂走了。
第18章 操心
傍晚的时候蛮子果然带着足够多的红纸过来。
沈歌与他吃过晚餐后坐在书桌前,先是教蛮子今天要学的文章和字,而后才拿过红纸一口气把对联写上。
沈歌这几个月来一直在练字,字写得越来越好,颇有风骨,喜庆对联他亦写得顺手,稍想一想,便巧妙地把两家的姓嵌进去。三幅对联都花团锦簇,甚为红火。
沈歌转头问蛮子,略微得意地问:“如何?”
“好。”
蛮子抬头望了眼,随口夸一声又沉默地低下头去。
沈歌见他兴致不高,挪动椅子坐他身边,略微揶揄:“怎么,不喜欢新嫂子?”
“不。”蛮子顿了顿说道:“嫂子进门后二姐便该出嫁。”
蛮子说完这句话再也没开口。
沈歌没想到他是舍不得他二姐,一时愣住,不知该如何安慰他。
这里的人不过十几岁年纪,便多半已生儿育女。沈歌看着他脸上坚毅的线条,心中暗叹,便是他,对于这种事也不好劝,总不能去跟牛婶解释童婚的害处。
牛家这婚事办得很是热闹,婚礼当日,半个村的人都动了起来,个个喜气洋洋地过来帮忙。
沈歌下午代表男方去迎亲,一天都没停过,到傍晚才发现蛮子比之前还要沉默。
沈歌担忧地问了好几声,蛮子一味答无事,沈歌无法勉强他,只能对他多几分关注。
沈歌并不知蛮子在其长兄的婚礼上被人询问亲事,也不知牛婶心中已有人选。
蛮子一连几日都沉默异常,沈歌心中有些愁,面上也带出了些。休息时去荀家庄还书,一眼便被荀飞光看了出来。
待问明缘由后,荀飞光道:“少年心事,总不能事事都对你言明,你又何须愁?”
沈歌轻叹一声:“不会,他家中定发生了什么事,不然他不可能如此情状。”
沈歌好歹有上一世的记忆,当然知晓许多人在青少年时会格外反叛。然而那些人归那些人,蛮子那样稳重踏实的少年,必不会无端叛逆。
沈歌做了人夫子之后便格外爱操心,荀飞光见他愁眉不展,随口出主意,“要么我让韶信去帮你打听一二?”
沈歌眼睛一亮,“此话当真?”说着不给荀飞光拒绝的机会,“如此便将事情托付给韶信大哥。”
韶信来荀飞光身边近三个月,沈歌隔几日便来荀家庄一趟,见面多了,自然相熟。别的不说,韶信的一手本事便非常让他佩服。
“你跟他说便是。”
韶信太过厉害,沈歌心中对他总有几分敬畏感,而且这是荀飞光的家仆,熟归熟,他不好劳动人做事。想到这沈歌抬手给对面人倒一盏茶,笑道:“荀大人,一事不烦二主,还是您顺便跟韶大哥说一声罢?”
沈歌这段时间与荀飞光接触多了,心里清楚他只是外表威严了些,实则脾气不错,一般事与他说一声就成。
荀飞光抬眼见沈歌笑得灿烂,不可置否地嗯一声,接过他手中那盏茶。
“你上次借的书可还合心意?”
“嗯,我挺喜欢游记,大人您这边的游记真多。我虽未出过道宁府,却仿佛在大燕朝游过一遍。”
沈歌并不知道很多游记乃因他会看,荀飞光才后头添上去。见他笑得满足,荀飞光颔首,“能有所获最好不过。”
沈歌建议,“游记中有几本写得尤其好,荀大人若是无事,寻来消遣消遣也不错。”
沈歌借的时候到手的书籍簇新,他猜测荀飞光多半未翻过。
荀飞光道:“这天下我已游过半,再看书未免无味。”
沈歌感叹,“不知我何时也能像荀大人一般游遍半个大燕朝。荀大人,你可去大燕朝以外的地方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