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历史]大明预备天子 (一只贝壳)


  “嗯。”道同面色沉重,“那么我们只能等了。”
  突然噗的一声,刚添过油的灯竟然灭了,室内空余一缕青烟。
  应天府,紫禁城,六科廊中。
  “丞相。”
  李善长应了一声,捋着下巴处的胡子,没把目光瞥出去分毫。
  “丞相。”杨高孟又唤了一声。
  “啊。”李善长抬起头来,放下手中文书,看见来人是个太监,心里起疑,认不出他来,但因着他特殊的身份,不好得罪,温声道,“公公有何事?”
  “在下杨高孟,是个传旨太监,前不久刚从广东回来。”
  房中铺着凉席,正中放着好几个冰盆,氤氲散发凉气,外面蝉鸣聒噪,光线灼热,里面却凉爽如春日,只有李善长一人独坐理事,杨高孟在他出声后,扭身关了屋门,介绍自己的姓名来历。
  等把朱亮祖的事情交代清楚了,杨高孟掏出一张银票,恭敬送上:“这是侯爷孝敬您的,他说自己没什么别的要求,也不劳您老人家操心,只请您注意着那道同有无奏疏盛上,将其销毁或是滞后便好。”
  尽管杨高孟刻意把朱亮祖欺压百姓、结交富户的事情隐去了七八分,又着重说了道同如何藐视皇权,不懂尊卑,李善长还是立刻听出了不对,并猜测出真相。
  他几乎是自朱元璋起家时就跟着的老臣了,一路见着江山被打下来,那些武将一个个是什么性格,什么货色,李善长比旁人清楚得多。
  他们的功劳虽大,品性大多不行,话又说回来,每天喊打喊杀,手里头那样多的人命,见惯了血,砍惯了头,有几个能守住小心敬畏,多的是做起事来没轻没重,不知收敛,随心所欲的混账。
  “丞相?”杨高孟陪着笑脸,把拿着银票的手又向前送了送。
  李善长露出思索的样子:“这很不好办,陛下的脾气你我是知道的。”
  “道同是个芝麻官,陛下何等身份,怎会注意到他呢。”杨高孟道,“不瞒您说,昨日陛下刚批了奏书,给那道同赐死,已另有太监拿着圣旨出城了。”
  “朱亮祖也上书了?”李善长惊讶道。
  “是,托我给带回来的。”
  李善长终于正眼打量杨高孟,朱亮祖的人虽坏,凭他的脑袋,还想不出倒打一耙的奸计,这位杨公公一去传旨,怎么正好便能取回奏书呢,又怎么正好掺合此事?
  这句话说完,室内又陷入静默,杨高孟低着头,没有半分不耐,似乎可以等李善长思考一辈子的利弊而并不着急。
  “……”李善长把目光移到银票上。
  他不缺钱。
  丞相怎么会缺钱,李善长手中“干净”的地、铺子、庄子多如牛毛。
  可是身为淮西党的领头人,他背后的支持者十有八九是勋贵,勋贵们抱成一团,这一团中就有朱亮祖,如果不帮这个忙,无疑是背叛了屁股下的位置,自己造自己的反,毁自己的根基,说出去闲言风语,令麾下的人诟病。
  “你把这个拿回去烧了。”
  杨高孟猛地抬头:“丞相,您可以先替我们保管着这张票子。”
  李善长被“我们”和“保管”逗笑了,心想这太监还真是个妙人,摆摆手道:“你回去吧,不要和别人说来见过我,此事我会斟酌处理的。”
  杨高孟踌躇一会儿,还想再说点好听的话,求得李善长肯定的态度,但他说完那句话,便重新看起文书,提起毛笔,摆明了是拒绝再谈,也就只好离去。
  等门再度合上,李善长的表情变了,他从一旁高高摞着的文书里精准抽出一份,摊开来放在桌上。
  窗外阳光穿过密密树叶,投下斑点。
  随着风动,最明亮的那一块光斑在奏疏上晃来晃去,轻轻扫着一行字。
  广州府番禺县知县臣道同谨奏……
  “唉。”李善长叹了口气,“官啊,官哪里是那么好做的。”
  奏书被他压在了最下面。


第161章 赐死的圣旨
  天还没亮,番禺县的城墙外面就来了人。
  这一行人总共有二十来个,领头的是个太监,其余的人俱是虎背蜂腰螳螂腿,穿着普通布衣也掩盖不住健硕身材,目光含煞,四处打量,仿佛时时刻刻在防范什么歹人。
  “城门还没开,我们再等等。”
  “听王公公的。”几人中领头的拱卫司队长道。
  王宝忠道:“这地界是真的热,人来了要化似的。”
  “看来王公公还是需要多出来走走,我们兄弟来过许多次广州,已经习惯了。”
  “索性将人赐死了就回去,不耽误什么。”
  “用不用去拜会侯爷?”一人犹豫道。
  “不去。”王宝忠道,“陛下让我们送的是圣旨,既没有提到永嘉侯,我们便没有必要去看望。”
  几人谈话间,天边的太阳露出了金边,那队长吩咐手下人把火把灭了,原地修整一番,等城门开后,再一起进去。
  他们正等着,突听很大的吱呀声响起,齐齐看去,城门竟然提早开了,一条光束由里到外照射出来,背着光,一队人马快速跑来,看方向是冲着他们的。
  “起来,上马!”
  那队长抓着王宝忠的后领子,好像只是轻轻一提,就把他先提到了马上,随后自己也坐到自己的马匹上,在马鞍旁的包裹上一抹,便抽出一把长刀来横在身前。
  “来者何人?”队长身后的几个人握着弓弩,一边瞄准,一边大声质问。
  “我们是永嘉侯朱亮祖的部下!”城门里冲出的队伍见他们警戒,停了下来,派出一人下马,小跑着递送牙牌。
  队长接了牌子细看,然后向身后一挥手,众人把武器放下:“你们有什么事?侯爷有什么吩咐?”
  “我们侯爷听说有上差来传旨,于是叫我们出来迎接,给诸位接风洗尘。”
  王宝忠并不领情:“城门该是这个时候开的吗?是谁做的主张?”
  那人愣住了:“这,这……”
  “算了,请你告诉你家主人,我们是来宣读圣旨的,在旨意交代下去以前,绝对不会因为谁而耽误行程。”
  拱卫司的人面面相觑,离开应天府的时候,上司就告诉过他们,王公公为人刻板守旧,不好相处,现在一看果然如此。
  那队长却很欣赏王宝忠的话,因为他的想法和王宝忠一模一样:“这位兄弟请回去吧,圣命在身,侯爷会理解的,谢谢你们一大早起来接风,只可惜时机不对,下次见面,我做东请你们喝酒。”
  这话虽然也是拒绝,说出来要好听很多,那人脸色好了一些,连道几声不敢,悻悻回去了。
  “王公公,城门已开,时候虽不对,我们不如还是先进去。”
  “好。”王宝忠点点头,一夹马肚子,“驾!”
  时候虽早,城中已有百姓起床出门,烧火做饭、收拾铺户,有来到长街上的,看着呼啸而过的骑兵,猜测是不是永嘉侯和罗家又在搞什么幺蛾子,等看到后一行人时,有眼尖聪明的,发现王宝忠的衣服与杨高孟一模一样,不免大吃一惊,继而奔走相告。
  很快半个城的百姓都知道发生了什么,跟着那支队伍小心翼翼靠近县衙门。
  “你们这是在做什么?”王宝忠翻身下了马,瞧见门口堆放的柴火,还有拿着水火棍值守的周班头等人,惊讶道,“知县呢,出什么事了?”
  周班头被拱卫司的人吓了一跳,他也算有点腱子肉,但和这些人一比,瘦弱得像个小鸡崽,硬着头皮道:“你们是谁,你们又有什么事?”
  王宝忠大步走过去,举起腰间悬挂的牌子:“我们是奉了皇上旨意来的,请叫你们堂尊出来。”
  周班头虽然还想像对付卢近爱一样说自己不识字,但他这次实在不敢,点头哈腰,将门开了一条缝跑进去了。
  看着逐渐围过来的百姓,见多识广的队长发现不对劲之处,皱着眉小声道:“王公公,这番禺县好像并不简单啊。”
  “……你去问问他们。”王宝忠对身侧的一个拱卫司士兵道。
  “是。”士兵应了一声,就要往台阶下面跑。
  他还没有下去,低下的一个老人突然喊了:“上差,老头子想请教你们,你们这次是来做什么的?”
  王宝忠道:“老人家,我们是来宣读圣旨的。”
  “宣读圣旨?皇上有什么旨意啊?”老人带着惊喜道。
  “是这样的,永嘉侯给朝廷上了书,已经言明知县道同的大逆不道之举,我们这次来,是圣上要我们赐死道同,还番禺一个朗朗乾坤。”
  旨意中本身有当众宣读的意思,惩恶扬善之举让百姓们知道更是好事,王宝忠也就当面直说了,等着老人的回应。
  谁知老人听了他的话大惊失色,情急之下呼道:“皇帝糊涂啊!”
  锵锵几声,拱卫司的二十五把长刀抽了出来。
  王宝忠道:“此乃无知百姓,你们不必如此!”
  那队长没有抽刀,严肃道:“老人家,饭不能乱吃,话也不能乱讲。”
  周围的百姓们被拔刀的举动吓到,躁动不安,但天底下到底还是不缺大胆的人,见王宝忠等人似乎比较温和有礼,便有五六人站出来朗声道:“上差,皇上叛错了!我们知县是青天大老爷!他怎么会大逆不道!”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