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引线就算很长也不会熄灭,只是这个等待的过程有些漫长。
忽然轰隆一声,惊天巨响,姜子延因为站得近,感到脚底下的大地都在震颤。前方山石崩裂,碎石携带着泥土飞溅,刹那间尘土飞扬,整个空气都浑浊了,飘荡着许多白色的烟尘。
里正还有几个村民们没有防备,被这声轰隆的爆炸声响震的整个脑袋都嗡嗡的,他们全都靠的紧紧的,生怕出什么大事。
要不是林昭事先叮嘱过他们,听到巨大的声响不要害怕,恐怕他们早已经蹲在地上,吓得不敢动了。
在他们看来,若不是亲眼看到这一幕,他们一定会以为这是山神发怒,要降罪于他们了。
等浓烟散去,姜子延拍了拍身上的烟尘还有土气,抬步就要上去查看情况。
林昭伸出一只胳膊,拦在他的身前,“我走前面,你跟着我后头走。”
姜子延点点头,距离刚才轰炸已经有好一会儿了,看这威力还不算大,这会儿就算上前查看,应当也没什么危险。
不过林昭爱护他,他便乖乖的走在他后面了。
等走进了过去一看,刚才声势那么大,也才炸出这么大点的一个坑来,看来他做的雷/管威力把握的还行。
看着满地的碎石,姜子延蹲下身捡起一块看了看,确实是石灰石,恐怕这个山头都是。
他站起身对林昭道:“威力小了些,不过用来炸这个山头足够了。若是声势太大,容易引起周边村民的恐慌。我今日带来的雷/管有很多,咱们多炸几次就行了。”
林昭点点头,说道:“听你的。”
他将带过来的雷/管寻了个刚才的坑附近的位置埋好,将引线扯出去之后,退到了安全距离。
不过在这次炸之前,他特意提醒了一下在场的众人,让他们捂好耳朵。
他这次一次性在三个位置埋了雷/管,一次性全部点燃,轰隆隆又是三声巨响,紧接着碎石崩天,白色的粉末混在空气中让人呼吸不畅。
姜子延抬起胳膊,用宽大的衣袖挡住口鼻,又往后退了几步,静待着尘土回归平静。
炸了三四次之后,能明显看到半山腰出现一个巨大的豁口,豁口处颜色偏白,本来偏黑的泥土上盖着一处朦胧的白。
这山头平缓,半山腰很容易就能爬上去。姜子延等上面没动静了之后快步跑了上去,林昭紧随其后,陈河也跟着上去了。
只有里正还有那几个村民吓的仍旧不敢动弹,战战兢兢地站在下面等着,生怕惹的县令大人不快,一个轰隆声响把他们也炸没了。
姜子延仔细看了看,崩出来很多碎石,这个时候再来挖山掘石又省力又方便。
“成了!”
姜子延眼里满是惊喜,虽然他的百科全书上记录的有详细制作步骤,但自己动手做出来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将书上的知识能成功在现实中实践出来其实并不容易。
因为书上提到的材料纯度和他所买到的材料纯度很多都不太一样,他中间经过多次提纯,才做到如今的效果。
林昭也很高兴,护着他从半山腰上下去后,便带着一众人回了村里。
在山上忙活了半天,此时天已经擦黑了,里正经过今天炸山的事情对林昭这个县令更是尊敬了。
晚上亲自为他们安排好住的地方,还招待他们吃了一顿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相当丰盛的饭菜。
休息一晚上之后第二天林昭便打算回去了。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有事要交代。
早饭之后他交代给里正一个任务,“昨天那个山头你派人守着,守山的人不是白干活,一天两文钱。可以派个半大孩子去看着就行,防止有人去偷拉石头。
如今正值六月农忙时节,去附近几个村都通知一下,就说是我说的,若是谁家有闲赋在家的,可以报名去挖石头。成年男丁一人一天八文钱,妇孺也可来,一人一天六文。”
“另外,在村里再招一个妇人过来做大锅饭。每天中午负责给山上挖石的人做饭,按月发工钱,一个月给五十文。”
考虑到村里半大的孩子多,农忙的时候无所事事,地里的活儿又都干不了,闲着也是闲着。
他又道:“要是有半大的孩子想去捡石头,就让他们去,好好干的一天也按六文钱给。”
若是有些像他一样从小就没人养的孩子,到这里捡石头也能赚着钱填饱肚子。
林昭将要求交代了下去,里正看着他的眼睛里充满了激动,总感觉这是假的,便一再确认道:“大人,这是真的吗?真的管一顿饭还发钱?”
“本官向来说话算话,工钱从衙门的帐上出,过两日我派一个监工和一个账房过来,只要不偷奸耍滑,勤勤恳恳干活,工钱日结。”
“哎好哩!大人放心,小老儿一定办好这件差事!”
本来现在赶上农忙季节,如果这个时候再要求百姓们免费给衙门做苦力当徭役,不仅没人愿意来不说,还会怨声载道。
如今给钱就不一样了,大家辛辛苦苦种粮食 ,谁不是想多攒些钱过上好日子?
更别提中午还管一顿饭了。
这件事情交代下去之后林昭又在石头山附近找了个空地儿,挖下来的石头暂时先储存到这片空地上。
安排好所有的事情之后,他便和姜子延坐上马车回了城里。
赶在天黑前到了城门处,不巧的是城门刚落锁,不过他有官印,跟守城门的人一说便顺利的进来了。
回来的一路上林昭都没怎么说话,姜子延大概也猜出了哪里有难处。
他问道:“怎么了?是不是衙门的账上没钱?”
林昭点点头,他虽然答应了给挖石的人发工钱,可衙门的公帐上是个什么情况他最清楚,每月也就够给衙役们发个月例,整个临安城的税收从来没有交到过朝廷规定的最低标准,可想而知,衙门的帐是有多烂了。
姜子延道:“我来的时候祖父还偷偷给我塞了不少银钱,先垫着吧,不能苦了老百姓。”
林昭却摇摇头,说道:“不用,我有办法。”
姜子延惊讶,刚才这人不还看着挺愁的吗,怎么说有办法就有办法了。
“你别骗我啊,这不是用我的钱,这是祖父给的。他怕你不要,走的时候全给我塞上了。”
“没骗你。这雷/管你不是已经研制出来了吗?”
姜子延一时没想明白,他突然提这个是什么意思?
“工部那几个老匠人还没研制出来,当初不是说等你研制出来了,就把配方写下来送到工部吗?”
姜子延点点头,“是的,按照我写的配方,威力就是你见到的那么大。工部可以将其广泛应用在开山凿石上,节省人力还有时间,这是件为国为民的好事。”
林昭笑了笑,说道:“是好事没错,但我们也要物尽其用啊。”
“比如?”
“比如以此为由请朝廷拨一些用于建设道路的钱款。还能让他们为我们提供一些铁矿粉。”
姜子延听完他的话,瞪圆了眼睛惊讶道:“这个时候又不是什么天灾,朝廷能拨银吗?反倒是你说的铁矿粉,我倒是觉得有些可能。”
“事在人为,关键要看怎么去说了。”
工部那几个老家伙研究雷/管之术已经耗尽了半生的时间,如今将秘方甩到他们跟前,再紧要的事情都要往边上靠靠。
晚饭过后林昭简单洗了个澡,便去了书房,摊开纸笔,他准备写上奏的折子。
这折子怎么写也是有门道的,写的好了拨的款项就有着落了。
林昭对这位大魏皇帝如今了解的也算很多了,他略思考了一下,开始提笔写折子。
折子刚写完,姜子延推门进来了。
“怎么样?写完了吗?”
“你怎么过来了?”
两个人同时出声问话。
姜子延先道:“我过来给你送雷/管的配方。”
说罢他从袖中拿出一张折好的纸递了过去。
林昭打开一看,上面白纸黑字写了各种配料,还有数量,以及索赔材料的顺序,包括外观,姜子延还仔细画了一张图纸附在了上面,十分详细。
“折子我写好了,明日就派人给皇上送去。把这个图纸也附在上面一并送去,好让咱们那位皇帝陛下看看,这东西研制起来有多么不易。”
姜子延笑了笑,打了个哈欠,“忙完了就去休息吧,时候也不早了。”
临安距离京城不远,官员上书折子有特殊通道,走官道跑马大概一两日的路程便到了。
这还是林昭到了临安之后第一次给皇帝上书折子,皇帝看完之后十分高兴。下了朝便把工部尚书叫到了御书房。
自从李缺这个前任工部尚书倒台之后,皇帝将原先的工部侍郎周晟提了上来。
这位周晟比之前那个李缺强多了,他本就是皇帝这边培养的人,不管其他方面如何,但在工部中,他倒是很注重技术研究。关于雷/管的研究技术就是他在跟进。
此时皇帝一下朝将他叫到了御书房,都说伴君如伴虎,上朝的时候风平浪静,也没看出皇帝是喜是怒,单独叫他一个人来上书房,他心里着实有些战战兢兢。